过年,渐行渐远的味道

清镜

<h3>有人写篇文章,二十年前的春节才叫过年,现在充其量只能算放假。是呀,过年了,除了天南海北的人流聚增,人们为了节日团聚的疲惫不堪,其它的似乎感受不到浓浓的年味儿,缺少曾经的花花绿绿的装饰,也少有亲朋好友串门拜年的热闹,孩子们缺少小时候的期盼,大人们增多了孤独的等待。老人们既然能把远方的家人盼回老家。往往也是人人手端机屏父子不相往来。一声亲切的问候也许只有打开屏幕观看。是呀!转眼几十年,我们怎么了?如迷茫的小鹿找不到家的眷恋,路宽广了心路却变得越来越窄,连追寻一生的年味都渐行渐远,谁也说不清楚谁也讲不明白,难道生活越来越好年味越来越淡?我们是否也要把过年写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找龙的传人代代相传?</h3> <h3>小时候就这样,在过了小年时就去买几张大红纸,然后精心剪载出家里所需的春联纸,然后去村里的老师家帮老师研墨,老师从早到晚给全村人编写春联,那时闻着墨香也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因为,除夕早上贴上春联就预示着马上吃上妈妈炖肉和饺子的浓香。马上就会穿上一年之初才能穿上的新衣。那种期盼对孩子们来说就那么简单而深入骨髓。</h3> <h3>农村人都希望在过年时拍上张照片,这是留给自己的回忆,如今,这己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事,当我给他们拍这张照片时,忽然间找回当年穷的像个孩子,快乐像个爷的感觉。</h3> <h3>小时候,过年了,家家挂上点着蜡烛的西瓜灯,像这位老人一样,快乐的像个孩子。现在,不用自己动手,买什么样子的灯笼都有,可是,很少看到年轻人干这种活了,都是老人们颤抖着身子往上挂。老人们回眸的一笑里是否有说不完的酸甜苦辣?</h3> <h3>对农村的老人来说,过年时,小猫小狗可能是他们最诚实的伴,那些忙碌在外的孩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简短的相聚,也许留下的没有几句话。</h3> <h3>这也许是最暖心的画面,儿孙们早早的坐上父母亲的热炕头享受天伦之乐。可是,手机和麻将也许要占据相聚的一半空间。因为,现代的空间已占据了古老的传说,连孩子们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事情,都象听远古的故事一样不以为然。那都是编的。这是我在北山杨家村拍摄的一组照片,看到老人们开心的笑脸也为之动容,真切感受到如今人们生活的甜蜜和幸福,老人的快乐和满足。但,我也会从那淡淡的孤单和忧伤中探寻其中的酸楚和期盼。也把自己对过年的感触而由然而生的感叹融入那渐行渐远的年味里。也在思考。当人们物质文化丰富多彩的今后,怎样才能留住经往的年味,如何让甜蜜的生活味道越来越浓呢?也许,这是一个国家课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