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老朋友,我们又见面啦……”开始维修设备前,列尾检修车间唐港列尾工区党员列尾维修工刘坦轻柔地摸了摸列尾设备,与“老朋友”亲切的打招呼。</h3><div> 回到工区后,看着各级领导送来的慰问品,想想今天是除夕之夜,让他感到五味杂陈——这是他连续11年在工区过年。</div><div> 2008年,唐港列尾工区成立,刘坦被安排到这里工作,36岁的他在这里度过了第一个除夕夜。第一次除夕值班,感受更多的是新奇和不是思家之苦。他乐呵呵地抢着干活,乐呵呵地与现场的工作人员拉家常,乐呵呵地与同事一起包饺子……</div><div> 他不会想到,此后的10年,他的除夕都将在工区度过。</div><div> 从模拟列尾设备、数字列尾设备、可控列尾设备,再到现在最先进的双模列尾设备,老刘见证了中国铁路10年间的巨变,而不变的是,他的工区除夕夜。</div><div> 悄然间,连续11个工区除夕夜过去了。2008年,老刘的女儿5岁,自孩子记事以来,他没在家过过一个团圆年,吃过一次年夜饭。</div><div> 其实,按照轮班制规律,老刘十几年总是能有春节可以休息的时候,但他却总是在“赶巧”。2008年,唐港列尾工区建点以来,刘坦担任工区工长职务,管辖迁曹线、大秦线、唐港公司13个站点共计400余台列尾设备的维修工作。每逢春节,他一来考虑春节传统佳节,让辛苦了一年的工友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好好过个年;二来考虑这么大的设备量,春节期间是否可以保证每台正常运转,自己不在现场盯着实在放心不下。正是他对事业的这份执着坚守,默默付出,导致了他总是在“赶巧”。</div><div> 在一些人看来,老刘的“除夕夜”可谓“悲催”。但他想的很开:“我要回家过年,就意味着工友们就得留下在这儿过年,我是工区工长,又是党员,大家伙跟着我辛辛苦苦干一年了,这个时候,我不留下谁留下。”</div><div> 其实,车间领导早就注意到刘坦的这种“特殊”情况,多次提出给他调班让他好好过个年。但他一次又一次谢绝了。</div><div> “如果调班,就意味着有人不能在家过年。”他说,“我不能这么做。再难也不能这么做。”</div><div> 当然,他并非铁石心肠。“除夕夜看到窗外的烟花,也会特别想家,感觉对不起父母、妻子、孩子。”</div><div> 2015年,女儿12岁了。女儿刘添蕾恳求父亲:“今年是我圆锁,从我记事您就没在家过过年,今年无论如何您得留在家里陪我过年。”但老刘没能满足女儿的心愿。</div><div> 最让老刘刻骨铭心的,是2017年的除夕。那年春节前,父亲身患脑梗大病初愈,母亲把他叫到身旁:“儿啊,爸妈年纪都大了,今年能陪我们过个年吗?”</div><div> 看着老人充满期盼甚至有点恳求的眼神,老刘为难的点了点头。可他没有请假,也没有调班,而是和妹妹商量好提前给老人过年。</div><div> “这些年,最对不起的就是妻子,让她受委屈了!”老刘说:“自己在外地工作,回家的时间少,老人、孩子全靠妻子一人照顾,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等将来女儿长大成人出嫁了,自己也退休了,带着妻子到全国各地好好玩一玩,补偿一下对妻子的愧疚。”</div><div> 今天,又是除夕夜,老刘义无反顾的继续选择了留在工区过年,和他朝夕相处的列尾设备一起过年,这是他在工区度过的第11个除夕夜。</div><div> 老刘最喜欢的小说《基督山伯爵》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脚步,都像在一片沙上爬行的昆虫一样——都留下了痕迹。”他希望,在自己的“年轮”上,11个,将来甚至会有更多属于他的工区除夕夜能够给自己的人生留下独特的“刻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