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有一条路,也许你一年也走不了几次,但是却再熟悉不过了。虽然比不上城市热闹繁华,但却从不寂寞。</h3><h3> 这条路它承载着我们的思念和家人的期盼。无论身在何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乡。无论走的多远,每个游子的心里都有一个归家的梦。世上美景无数,可最美的风景却是回家的路。</h3> <h3> 汤 涧 镇 人 民 政 府</h3><div> 汤涧镇镇域面积5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人口4.3万人。“横刀犹自向天笑”的共产党人尤庆林,1942年8月在狙击日军攻打秦家寨时壮烈牺牲,1932年曾担任上海浦东区委书记李耀晶在去江苏省委开会时,路遇叛徒不幸被捕,于1933年5月惨死狱中。他和吴苓生都是沭阳早期投生于中国革命的英烈。</div><div> 如今汤涧镇,沂河沿线生态养殖、塑料大棚蔬菜种植、印刷业是汤涧支柱行业,有“印刷之乡”美誉。在新的一届政府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建设一个强、富、美、高新汤涧。 </div> <h3> 吕述望密码博物馆</h3><div> 吕氏家族是沭阳名门望族,也是人才辈出,遍布沭阳部分地区,在明清时期就有“吕家梅花、魏家山水”之说,现吕述望是中国科学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是中国密码与知识安全工程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吕继仪(后改名赤布)是中国著名作家,有长篇传记性纪实文学《野蔷薇》。吕述望父亲叫吕继文,在著名战役《四打四平》时任团长,壮烈牺牲,年仅24岁。 </div><div> 吕述望一辈子从事密码研究,硕果累累。经过多年的节衣缩食,终于在祖宅房基地原址上,建起了吕述望密码博物馆。把一辈子呕心沥血的劳动果实存放于此,让家乡晚辈们参观学习,指引他们前进方向。</div> <h3> 范场工业园区坐落于汤涧镇范场村,位于汤涧镇柴米河北,沭李路南,交通十分便利,范场总人口3134人,共774户人家。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范场就是苏北大地上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全国劳动模范赵长生领导下,先后办起了范场砖窑厂、范场面粉厂、范场造纸厂、范场珍珠帘厂和养鱼场等。老百姓率先住上一排排村级规化砖瓦房,走上了以工代农、以工扶农先进模式。经过范场人几十年努力,这里已成为汤涧最大工业园区,老百姓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的富裕村。</h3> <h3> 王 府 花 苑</h3> <h3> 部 分 街 景</h3> <h3> 汤涧医院是一家集多科室为一体的综合性、面向大众的现代化综合性医疗机构。就医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就诊流程便捷,诊疗管理规范,医疗设备先进。坚持以人为本、缔造健康、真诚服务、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 </h3><div> 医院现有职工50余人,设有100余张床位,为汤涧4.3万余人的健康保驾护航。</div> <h3> 老街周家照相馆是一大亮点,那些十八、九岁俊男靓女们都想把自己的美丽青春留下,在那个时代年轻人最崇拜军人,穿上军装照张相也好像当过兵过一把瘾。</h3> <h3> 供销社原址在老街偏东,座北朝南,凭布票、糖票、油票以及粮票都从这里购物,每到逢集或紧张物品向下卖时,挤的人山人海,有时差点把柜台挤倒。那个时代想吃一斤白糖,做一件白洋布上衣都太难。</h3><div> 街西头粮所,是汤涧人命根子,每到青黄不接时,老百姓到这里买救灾粮,有玉米、糙米、白面以及食用油。有人说粮所卖的玉米都是美国人用来喂猪的,老百姓根本不相信,如今中国猪不但吃上了玉米还加上鱼粉和其他添加剂。</div><div> 老街还拥有烟行、鱼行、糠行、粮行及猪行等等,还有听唱书书场、唱小戏场所,繁华老街已成为历史,更美丽的汤涧在日新月异中飞速发展。</div> <h3> 记 忆 中 的 老 街</h3><div> 上世纪七十年代,汤涧老街承载着全镇人民贸易文化交流中心,东头有横跨南北的柴米河大桥,河里经常运有大米、茅竹、黄沙和盐等日杂货的大船;每到夜深人静时常常听到船号子声,有时能看到船工在岸上拉船行走情景。</div><h3><br></h3> <h3> 藕池村在镇镇政府徐旭书记和彭挺镇长的领导下,村两委和全体村民齐心协力,正在把藕池打造成原生态、高效的农业现代化观光环保村。</h3> <h3> “藕池人”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拼搏,艰苦创业,先后出现了一大批成功的创业人士,正在把好的产业模式、创业经验分享出来来回报家乡。</h3> <h3> 想起这条和记忆相连的路,心里的温暖就会泛滥。每次临近年关,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踏上回家的路。</h3><h3><br></h3> <h3> 家是每个人的灵魂归宿。带上爱和期盼常回家看看。</h3> <h3> 感谢李增春同学提供汤涧的详细信息。</h3><h3> 2018年2月15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