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桃花源

高山流水

<h3> 误入桃花源</h3><h3> 陆柬之行书漫谈</h3><h3><br /></h3><h3> 近日临帖:陆柬之行书陆机《文赋》 。仿佛误入陶令营造的桃花源,不知年代,不辨东西,悠哉悠哉,得意忘形。醉心赏玩,流连忘返。</h3><h3> 先从陆机与《文赋》说起。陆机,吴郡华亭人(现属上海松江区),出身贵族。他的祖父陆逊,父亲陆抗,一个是吴国丞相,一个是大司马。外曾祖父是三国著名的小霸王孙策,曽外祖母就是著名的二乔之一了。陆机是西晋诗人、文学家、书法家。《文赋》是文艺理论专著,重点阐释了意与辞的关系。因为本人是作家,《文赋》也可以说是他的创作经验之谈,堪作文学爱好者的创作指南。《文赋》气势恢宏,内容丰富,分析精辟,词藻华丽,语言生动,节奏分明,朗朗上口。在文坛上有口皆碑,蜚声四海。</h3><h3> 再说陆柬之和行书《文赋》。陆柬之,唐代吴县人。书法爱好者都知道,书圣王羲之第七代孙中有一个叫智永(僧人,书法家),智永有个弟子叫虞世南(书法家),虞世南的外甥就是陆柬之,陆柬之的外孙叫张旭(书法家)。由此可见,陆柬之出身书香门第,是书法世家。陆柬之是陆机的后裔。他研习书法,早学其舅,晚效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其行书巜文赋》,是他的呕心历血之作。据说他年轻时就倾心《文赋》,想亲自动手写一篇。但因为怕自己的字配不上惊世名篇,玷污先祖名声,迟迟不敢动笔。直到晚年,自己成为赫赫有名的书法家时才实现宿愿。行书《文赋》,真迹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全书144行,1648字,行楷,以正、行为主,间參草字。帖中"渊"、"世"二字缺笔,为王名讳。字似兰亭,有晋人韵味。行、楷、草三体并用,上下呼应,左右顾盼、配合默契、浑然天成。笔致圆润而少露锋芒,意境平和简静,笔法飘逸,无滞无碍,超逸神俊。元书法家赵孟頫评论说,就书法而论,陆柬之行书,不在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之下。</h3><h3> 最后说我临帖的感受。当初,我选购陆柬之行书字帖,只是觉得看着顺眼,具体好在何处说不清楚。待临帖四五遍之后,才依稀看出美之所在。无论是用笔、结字,形态、精神,还是谋篇、布局,气韵、节奏……无不匠心独运、独树一帜,显示出大家风范。我知道自己没有书法天赋,缺乏悟性。只有加倍努力,锲而不舍,才可能有所长进。好则我练字的初心不过是"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而已。现在,做为业余爱好,每天写百十个字,心情获得难以言状的愉悦,应该心满意足了。不过,我相信"学无止境"的古训,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书法,我永远在路上。</h3><h3> </h3> <h3>临帖:陆机行书陆机《文赋》</h3> <h3>封面照片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