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旧事《第二稿》

故道寻踪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读先生博文,犹如,在听一历史老人摆古,看一幅纸质陈旧的画册,岁月悠悠,纵横千陌,感受非常入味.....</p><p class="ql-block"> -思之到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逢金秋之夜,有无数团鱼悄无声息地从西塘河里爬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塘位于湖南岳阳县西塘镇,以河为界处岳阳临湘两县之间。在外婆家里我就读于西塘完校,并在那里度过了我的少年生活。五六十年代的西塘曾经山清水秀,良田沃土,一马平川。西塘街当时已是该乡的文化、集贸中心。街分上街和下街,下街紧靠西塘河,过河即为临湘县托坝镇。以街为中心就有杨家、刘文长、坎里周家、胡里家、黄家塅等村。黄家塅是我外婆家、印象很深,我曾发表过《母校的钟声》《闪闪红灯笼》《黄家坪》等散文纪念那段在外婆家的少年岁月。</p><p class="ql-block"> 西塘河与桃花鱼</p><p class="ql-block">西塘河宽里许,五六十年代西塘桥是石墩木桥,虽说是木桥但窄而简陋,如果相对有人走动,一人必须在就近桥墩上礼让,否则两人过不了,如果是独轮木车那就更加麻烦了。 </p><p class="ql-block">桥下岸边有一轧棉花的磨坊,高高的木质风车轮在河水的冲流下慢慢地转动发出吱呀的响声,水流不息,轮转不止。桥下是清彻见底的流水,清到能看见河底的细沙和鹅卵石以及游来游去色彩斑斓的鱼。河里除了有鲢鲤草鲫外更有一种扁长七寸左右的鱼喜食落英缤纷的桃花,鱼纹如桃花,因而得名为桃花鱼。西塘河两岸桃树延绵,桃花灼灼,纷纷飘落的桃花养育了味道极鲜的桃花鱼,鱼花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団鱼蛋与喝醉的鱼 </p><p class="ql-block">河两岸沙滩平坦,其沙白而细腻,指间泻出宛如流水,沙滩上时有绿树丛丛。每逢金秋月光如水之夜,便有无数团鱼悄无声息地从河里爬出,它们轻轻扒开细沙,静卧在沙窝里,在产下一堆堆雪白的团鱼蛋后,用爪将沙子覆盖好又悄然回到河里。小时候我们吃过很多团鱼蛋,团鱼蛋有鹌鹑蛋大小,清水煮蛋味道美极了。</p><p class="ql-block">找到团鱼蛋很容易,团鱼产子后虽然把产床埋得很隐蔽,但完工后他会沿老路回到水中,它往返的脚印在清晨暴露了它的秘密,脚印在沙滩上的终点处即是它产子的沙窝。小心的刨开沙窝,便有一堆洁白的团鱼蛋呈现在你眼前。不过大多数孵化后的小团鱼清晨会蹒跚着爬进河里,翻着粉红色的小肚皮向远方游去。 </p><p class="ql-block">西塘人喜种黄麻。每到秋天麻树成熟了,农人们便把黄麻割下来成捆成捆地放到西塘河里浸泡,一泡就是一个来月。黄麻含有麻醉成份,时间一久,麻汁浸入河水中,河中的大小鱼类就如喝醉了一样,浮出水面晃晃悠悠。你尽可以用手捞,用网打,太大的则需用木棒敲一下鱼头,秋天的阳光下,河里欢声笑语不断,一次捞个一二十斤鲜鱼是很轻松的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泉水与洪水</p><p class="ql-block">西塘河除了奉献给人们美味佳肴外,还有四季不断的岸边泉水。树阴下隔不多远就有泉水冒出,泉水细沙铺就,上遮以绿阴,有好事者用葫芦瓜壳做成瓢子,放置其中,即是严冬,泉水依旧温如甘露。老一辈人说,西塘桥下那汪泉水有来历,每逢有新婚夫妻结婚,只要守在那里,夜深人静泉水中会有金杯冒出,新婚夫妻用金杯共饮一杯清泉而恩爱一世,白头到老。 </p><p class="ql-block">西塘河也有波涛汹涌横行无忌的时候。春秋两汛,洪水淹没了两岸的沙洲,冲掉了连接两岸的木桥。上游时有家具,木材,牲猪等物被洪水冲下来,西塘人会驾上小舟在惊涛骇浪中打捞摆放在岸上,然后等上游遭遇洪灾的人来认领。秋汛的西塘河也给上游的山里人带来了好机会,延绵不断的木筏会顺流而下,上游人经常从西塘河走水路把木材运进城里。 我的散文《放排人》就是记述此事。在交通不发达的闭塞年代,西塘人勤劳淳朴,自给自足过着世外桃园般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西塘人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塘也有故事,除了我写的《“曹疯子”亦名“老街”》与西塘河有关外,西塘桥还是每年端午节西塘和托坝两地少年的战场。每到端午节这天,两地少年都要开一次战,战争的目的就是冲到桥对面赶走对方者为胜。桥窄而且不平,只能容得一人打头阵,后面仅能一个一个跟进,河上砂石在空中嗖嗖飞过,两岸观战和助阵者人众,喊杀声震天。战于桥上的少年有落水者,有跳水者。西塘有个少年聂立生是个人物,记得有一次双方对阵,聂立生头上包着一件破棉袄从桥上冲入“敌阵”突破一夫当关的防线,后众趁机拥入,托坝方乱了阵脚,溃不成军,逃之夭夭。因为每年都有一次争桥战,这也成了两岸端午节一道景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被情所困的軍官</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中,在两岸战场的托坝方,也就是河滩上,曾经召开过一次震动两县的万人宣判大会。一名曾经战功赫赫的现役军官被判死刑,该军官从军前已经成家,并育有一子,后来在部队里结识了一位美貌新人,便起了休妻之念。借探亲之机,做通了农村妻子的工作,但妻子提出儿子必须由他带走抚养,新人不同意。军官谎称和其弟带儿子去托坝买东西,在途中竟将儿子溺死。此案惊动北京高层,很快即破。军官在西塘河边宣判死刑后即就地执行,其弟亦在宣判之列。此事恍然中已半个多世纪,老一辈人大多还记得此案,只是流水依旧,斯人已杳。</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老街的老人们</p><p class="ql-block">西塘街长四五百米,一直延伸到桥边,清晨村姑们在这里洗衣,男人们在这里挑水,孩子们在这里游泳嘻闹,很美的一幅乡村生活图。我写过一篇散文《故乡捣衣声》发表在几家报刊上,写的就是西塘的早晨。西塘街是一条古朴的街,两边是青砖瓦房。街上一色的青石板,街上有包子油条铺,点心铺,杂货店,裁缝铺、中医药房等。油条包子铺是一位和善的小老人经营,我们叫保爹。老人家特别喜欢小孩,常常大方的把新出锅的包子油条送给我们吃。还有我外公一辈的显应爷的法饼铺、全用家传祖方手功制作、原汁原味的绿色食品,我们经常被特许享用。当年西塘街(大队)的老一辈领导人有胡友功、杨良贵、周雨电等老人,这些忠厚勤奋的先辈们给西塘营造了一种和谐有生机的气氛。 </p><p class="ql-block"> 西塘名医与名人</p><p class="ql-block">印象很深的还有药铺老中医人称远爹、精医善武名气很大。有一次我被鱼刺卡住喉,无法吞咽,远爹用一碗水解决了问题,事后问是什么药如此灵验,其曰“九龙下海” 我在散文《远爷、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有记述。据说在西塘不远的坎里周家还有一位名医大家称呼为象爹、其医术与武术之高与远爹不相上下,两位名医仁术仁德名动乡梓。</p><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有一位唯一学医的漂亮女孩走出了西塘,开始学习西医,成了一名继老中医后医术精湛的医生,她传承了故乡老中医的医德医风,给家乡的求医者提供了不少方便和救助,她的名字叫杨西梅曾任岳阳市二医院外科主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西塘五十年代走出来的第一位大学生、周天佑、亦是我的舅舅,岳阳城乡公路建设的总工程师,当年每一步延伸的开拓之路都有他的才华与奉献。西塘还出过一位戏剧界的艺人,名陈英才,在巴陵剧团演过样板戏,印象较深的有智取威虎山,可惜命如其名英年早逝。</p><p class="ql-block">二弟赵学江(1949-2011.)省花鸟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梅花学会高级画师,其名作《红寿图》等百余幅力作为海内外人士收藏,被誉为湘北第一梅,故世后灰撒洞庭湖三江口,后人挽曰:湘北一枝梅艺融学海,阳关三叠曲魂系江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街的年青人</p><p class="ql-block">西塘街传有一段爱情佳话,叫周继光,周家境殷实,其父周兴顺为老街烟商,为人忠善。当年周在武汉读书,高大英俊,才华横溢,时有作品在报刊上发表。后来在武汉和一位女孩有了恋情,双双放弃城市工作回到镇上,在小街上举行了名动四乡的文明婚礼,不座花骄,不戴凤冠,双双牵手走过小街。这一选择让两人后来多经磨难与贫困,夫妻相互搀扶,忠贞不渝,终因贫病交加,先后离世,让人敬佩让人唏嘘。 </p><p class="ql-block">西塘街上春节玩龙舞狮是最热闹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喊彩人。龙狮舞一个回合后会有喊彩人喊彩。 一个有名气的喊彩人必须绝顶聪明,出口成章,前面提到的聂立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没有读什么书,小小年纪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信口颂来,让人叹服,可惜在改革开放时因车祸去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我在晚报散文《喊 彩》中寄托了对这位童年伙伴的怀念,他亦是我们儿时仿桃园结义的兄弟之一,老大是参军后任商场经理的刘健昭,少年纯真可见一斑。  </p><p class="ql-block">周继四,完小同学,其家祖传木工活闻名乡里,小继四耳濡目染很得真传。小小年纪在镇上有第一部自行车时即用木材彷制了一辆,并在全社干部参观下驾车表演,也可惜英年早逝,还有刘平波(年少时即擅长书法、不知何故弄成了反革命,年青时郁病而终)周继兵等一些青年杰出者,可惜这些英才在那个贫瘠的年代或迷失了方向或失去了展示的机会。走出来同学中、我辈在政界的有胡益强先生,历任铁山管理局局长,岳阳县副县长,在教育界有杨罗生,湖南理工学院文学教授,以古典文学和红学闻名,军界、宋庆岳曾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任职擅写作以诗散文见长。</p> <p class="ql-block">       西塘典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西塘还有很多民间技艺高手,如扎狮龙的,做木屐的,做油纸伞的,做灯笼打银首饰、做裁缝的。在民俗文化上有擅长讲三国水浒七侠的高手,有演皮影子的高手,还有一种地方独有的乡戏是西塘人传唱的,叫“岳普台”似乎和花古戏有所渊源,据说继武叔和醒吾爷那一辈青年才俊都能吹拉弹唱,可惜有的已经谢世,现在已经没有人唱了。在古民俗建筑方面,岳阳有个渭洞张谷英村,其实西塘也有个刘仁长村,它紧邻西塘街也是历经几代的古建筑群。刘仁长村都姓刘,以血缘关糸聚族而居,青砖青瓦,雕龙画凤,有的院落大门上还挂有“进士及第”的漆匾。仁长大小屋相连,檐廊衔接,纵横千陌,人谓进其村如入迷宫,经久而不知其出处。此古村落因位于平畈之中,大跃进文革和改革开放以来古村落由于村人陆续自建,经年之后即分化瓦解不复存在,不然则可以与渭洞张谷英村有得一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老街的革命者</p><p class="ql-block">西塘流传这么两句话:“西塘 西塘 本是好地方,不是大水冲破,还要出霸王”。西塘出过一位共产党的革命烈士刘正堂。刘正堂出生在西塘仁长村一个佃农家庭,曾任岳阳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后被县“铲共义勇队”逮捕杀害。土改初期,还有一位县工作队的孙政委系北方人,当天在西塘街胡裁缝处做衣,被当地大土匪胡昆台所枪杀,特记之以示纪念。据老一辈 回忆,胡昆台一伙既打日本鬼,也打共产党,胡氏等大概是属打家劫舍之类的土匪式人物。 </p><p class="ql-block">西塘也出过杰出的国民党黄埔军人,周继忽,我曾撰文《四爷》载《当代文学作品选》记述过他的事迹。 谈到四爷周继忽,西塘老人几乎都记忆着一段历史,当年和他同时寻求报国之路走出西塘的有四位青年,周显跳、周继忽、杨信恭(在西塘名胡斌)陈发喜,他们是西塘人追求理想渴望建功立业的代表,风雨故土,坎坷征尘,在情与火的考验中他们书写了西塘人的一段热血情缘。其中的两位显著人物之一周继忽、别号异群(1909.3-1977.11),湖南岳阳县西塘镇人氏,原黄埔军校八期, 1931年考入黄埔军(南京本校)校,步兵第一大队第二队。1933年毕业,分配到当时驻扎在南京的宪兵五团,后任国民党南京宪兵五团中校副团长,抗战期间在桂林保卫战中负责军需与执法。四爷之死是在1977年11月在家乡的峡山冲,在遣送的孤独小屋中凛然谢世,距离平反与重获自由仅一步之遥。</p><p class="ql-block">另一位就是杨信恭先生,杨老与周继忽先生选择的是相反的追求之路,他投奔了共产党,鞍马征尘转战南北,解放后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副参谋长,杨信恭先生虽已96岁高龄仍精神矍铄为社会奉献余热。乡邻感叹,若四爷健在,他们都是西塘走出的抗战老兵:故人具鸡黍,把酒话桑麻,命运有时候也会殊途同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西塘周姓的传说</p><p class="ql-block">西塘或许真的出了两位比霸王还厉害的人,一位是三国水军都督周渝,据史学家陈湘源先生介绍,有史记载的周瑜墓有七处之多,而岳阳的周瑜墓极有可能为周瑜真墓。岳阳《周氏族谱》记载,岳阳的小港、石子岭、河塘、西塘、松阳湖等多处地方有周瑜后裔繁衍生息,而西塘周姓人氏不少,老一辈人族谱证实他们就是周氏后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西塘历史人物台湾兵备道刘璈</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位那就是刘璈(1829-1887),字凤翔,湖南临湘云溪(今岳阳云溪区)文家冲人,早年参加湘军,曾任浙江台州知府,是左宗棠派系主力,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后任台湾兵备道,著有《巡台退思录》。 关于刘璈的籍贯,据沈葆桢于光绪元年二月十七日片称:“浙江候补道刘璈知父品章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在湖南临湘县本籍病故,恳请奔丧,回籍守制。”据此, 可知刘璈的籍贯应为当时湖南临岳两县之间。据西塘人讲,其妻杨氏糸西塘新段杨家人。刘璈病故时葬在西塘一带,造疑冢三十二座,冢深十余米,巨棺用绳索吊下,无人知其真墓之所在。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时在西塘发现了刘璈的墓葬,墓开时刘璈仍须发苍苍,墓内有不少文物珠宝,刘璈遗体见光后即风化,墓内器物也不知所终,但后人称那是刘璈的父亲,如果此事确实,刘糸璈岳阳西塘人则可以成立,但笔者末考证过不知其真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乡土教育的先行者 </p><p class="ql-block">西塘有厚重的文化历史渊源,在这方面我的启蒙恩师周继文先生给了我们很大的影响,他的语文课精彩纷呈,有典故、有评说、有幽默、有启迪,我曾发表过《母校的钟声》纪念那段岁月,周老师是一位正直、善良、才华横溢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师长,先生与他们那一代如杨去疾、刘胜青、龚恒康等青年教师都是新思想的传播者,乡土教育的先行者。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在闭塞的土地上播撒新知与快乐,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师长们已渐行渐远,遗憾的是没有后人用文字来追忆他们。在整理这篇文稿时我写下了“乡土教育的先行者”以示对他们的纪念和敬意。 </p><p class="ql-block">现在的西塘和其他小镇一样,已是商品风气很浓的小镇,古风古俗已变得陌生和淡漠,苍桑旧事已淹没在岁月的尘埃中,但还有一群故土情深的乡人在坚守着民俗文化的传承,他们关注重视西塘厚重的文化与历史,努力注视和探索着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期待以新的观念和大数据时代的视野去打造一个美好西塘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原创文字摄影</p> <p class="ql-block">  注:《西塘旧事》曾载于2014年博客,后在博客和西塘人微信中流传,乡友嘱意完善其文,以便让读者和西塘后人能了解故乡五六十年代的人文地理,社会风气、村野民俗,历史掌故,但仅凭作者个人的回忆与文字无法展示五六十年代初西塘全貌,真诚希望有致力于此的故乡亲友能积力完成这一善举并为家乡逝去的历史和美好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是为记。</p><p class="ql-block">此稿得多位乡友赐教,在此一并致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稿2014年04月19日 三稿2018.春节前夕。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