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里的春节

子衡

<h3> 春节,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刻。唐宋的众多诗人通过写诗,表达或除旧迎新的喜庆,或斯年已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这种情感是油然而生的,没有做作,没有粉饰,是诗人真实情感的宣泄和表达。</h3><h3>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这几句诗出自唐朝诗人来鹄的《除夜》,该诗把一个人的相思一个人的哀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春节本来是欢庆团圆的时刻,而作者的愁和怨,只能在春风中继续了。</h3><h3>  同样,忧伤的还有唐朝的孟洁然,在《田家元日》中,诗人吟咏道:“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春节到了,诗人感叹:四十多岁的人了,依然未出仕,不禁无奈和伤感,但诗人并没有沉浸在忧虑中,而是在隐居田园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志趣。</h3><h3>  宋朝的王安石与孟浩然就不一样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几句,把春节的喜庆欢乐的场景,通过爆竹、春风、新桃,表现出来,这几句诗歌来自《元日》。</h3><h3>  当时的元日,也就是今天的春节,正月初一。表达春节喜庆的还有毛滂的《元日•玉楼春》:“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h3><h3>  王安石写的《元日》,描绘的是寻常人家。在今天看来,同样幸福的场景,但对于胸怀抱负的文天祥来说,春节里,他心里想的就是另外一面,是对国家、对自己前途和命运的担忧,一种无奈的感觉。此时,对于他,似乎多了一分沉重的色彩:“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除夜》中的开头两句,直抒作者的心意,注定那个春节,文天祥过得并不舒坦。</h3><h3>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这两句诗,出自范成大的《卖痴呆词》,由此可以看出,南宋人除夕夜直到午夜时分都还没有睡意,都在祈求神灵除灾降福、都在呆滞地等待新的一年的临近和到来。</h3><h3>  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千百年来,是亲人、朋友团聚的美好时刻,但从唐宋的古诗来看,那个时代,不同的人,处境不同,理想、抱负不同,即使是春节,依然心情不一,正是这些诗歌表达着作者的情感,结合当时作者的境遇,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h3><h3>  今天的我们身处盛世。春节,代表着美好,寄予着希望,凝聚着团聚。我们惟有珍惜,惟有感恩,才能无愧无悔于这个时代。</h3><h3></h3><h3></h3><h3> </h3><h3> </h3><h3></h3><h3></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