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题记:</h3><h3>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h3><h3>别忘了自己想去的地方,</h3><h3>不管那有多难,有多远,有多不靠谱。</h3><h3>你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h3><h3><br /></h3><h3>旅行,</h3><h3>就是离开生活熟悉的地方,然后不一样的归来。</h3><h3><br /></h3><h3>去年的以色列,约旦,埃及之行,使我对人文之旅有了深刻感悟。神秘波斯文化对我而言充满了诱惑,当7月看到忆的那篇(伊朗,一生值得去一次的地方)美篇,我就心动不已,心动不如行动,作为行动派的我2018行动起来了,伊朗我来了。</h3> <h3>临行前伊朗发生的各种状况困扰着我:</h3><h3>这是年前伊朗发生的反政府游行。</h3><h3><br /></h3> <h3>20年未遇的大雪将整个德黑兰覆盖。据悉,降雪于1月25日开始,伊朗20多个省份受到影响,降雪1月27日达到峰值,部分地区积雪到达1.3米,由于能见度较低,德黑兰的伊玛目霍梅尼国际机场与梅赫拉巴德机场被迫关闭。</h3><h3><br /></h3> <h3>这是出发前看到的相关报道。</h3><h3><br /></h3><h3><br /></h3> <h3>临行前我还在犹豫去还是不去?显然同伴比我坚决,勇敢一点。为了了解黑纱下神秘的波斯,那个最美的🇮🇷我们就出发了。</h3> <h3>记忆中的波斯,脑海里呈现的是一千零一夜、波斯猫和明教教主小昭……</h3><h3>谈及之前对伊朗的印象,我就会想起硝烟弥漫的战场、两伊战争的新闻报道充斥了我整个学生时代。现代的伊朗因为受到国际的制裁,伊朗几乎处于全封闭状态。《环球时报》过去10年的报道资料,大约90%关于伊朗的新闻都与对美博弈、战争、以色列、恐怖主义、危机、威胁等负面关键词有关,关于文化、经济、社会的少之又少。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伊朗就是一个不安全的动荡国家。我们对伊朗的意识存在太多空白了。</h3><h3>伊朗位于中东地区,南北连接波斯湾和里海,东西连接中亚、南亚和阿拉伯地区,是世界东西文化的交汇点。这里是亚洲最古老的文明中心之一,也经历了复杂的社会变迁和文明演变。</h3><h3>现在的伊朗在一带一路中占据支点的地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基于伊朗地缘优势,它作为一带一路的支点性国家,它的支撑和撬动作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国在中东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顺利实施。近20年中伊两国关系发展迅速,2016年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也就是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旅行途中我们也充分体验到了伙伴国家的伊朗民众对中国人民的友好。</h3><h3>十天的伊朗之行,一个突出的印象是,传统的伊斯兰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许多特征在这里共存和磨合。</h3><h3>在德黑兰街头,身着黑色长袍、头戴黑色头巾的妇女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但也有不少女性穿戴浅色的风衣和头巾;清真寺是人们虔诚礼拜的地方,但在那里也可以看到举办文化艺术培训活动的告示;在德黑兰,人们可以看到基督教堂和犹太教堂……从这一切可以看到伊朗文化内在的一种宽容和简约。</h3><h3>十天的伊朗之行,让我看到了黑纱下的色彩波斯,宗教氛围浓郁,友好善良的人民,互联网不太发达至今无法使用wifi(可先定一带一路套餐,信号不错的),文化保护完好,每个人都爱打招呼say hello ,超喜欢拍照,坚持使用波斯纪年法和波斯数字的国家。所以在伊朗看不大到阿拉伯数字,按伊朗历现在应该是1397年。1397年瞬间有穿越时空的感觉。😄</h3><h3><br /></h3> <h3>吸取了去年去以色列的教训,这次出行前做了点功课,看的结果是身未动,心已远。</h3> <h3>必须搞清楚的年代,细心的金导手写的简史历。</h3> <h3>和我国的历史对照一下</h3> <h3>普及一下,否者搞不清物品价格是多少。波斯语和阿拉伯语还是有区别的。</h3> <h3>这是我们10天的行程,期待的旅行即将开始了。</h3> <h3>经过10小时的飞行我们安全到达德黑兰,伊朗和国内时间相差4.5小时。</h3><h3>这是我看到的伊朗第一个朝阳,由于货币贬值,我们瞬间都成为了百万富翁。<br /></h3> <h3>德黑兰的街景,这里经常看到最高领袖的画像还有两伊战争中的烈士的头像。如果不是置身德黑兰街头,很难想象宣传画为什么被视为伊朗人表达爱国反战情绪的重要方式。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宣传画有的采取手绘,有的则以七彩瓷砖铺砌而成,画面中的很多人以微笑示人。伊朗人通过这种"抬头便见"的艺术创作来舔舐战争创伤,同时也在向外界显示他们随时为国而战的决心。</h3> <h3>入乡随俗了,我们立刻打扮上了。</h3><h3>德黑兰第一餐,著名的三道式开始了。早餐后开始了我们的德黑兰之行。</h3> <h3>德黑兰第一站:伊朗国家博物馆,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成立于1916年,展出历史文物30余万件,是伊朗最大的考古和历史博物馆。</h3> <h3>在这里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伊朗人民,她们穿着恰德拉看着好神秘。小朋友很热情,对我们很好奇参观期间一直在我们的周围。</h3><h3>1979年沙阿(伊朗君主)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领导的伊朗君主立宪政体被推翻,阿亚图拉(革命领袖)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成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革命很快使国家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伊斯兰教便在精神上完全主宰了伊朗社会。伊斯兰教要求所有妇女(包括老年妇女)必须严格遵守戴面纱的规定。与一些阿拉伯国家不同,伊朗流行的面纱称"恰德拉"。它不仅是面纱,而且是从头到脚,将全身严严包裹起来的长袍,多为黑色。</h3><h3>看着这样的装扮我在想,这样也不错,胖点也看不出来了😄。戴了几天的围巾之后,这样的想法就再也没有了。无法想象在高温环境下,如何穿着?</h3><h3>这样的衣着在伊朗来讲是件很严肃的事情,可是通过立法实施的。</h3> <h3>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是世界上唯一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规定9岁以上女性,无论国籍、信仰必须依据2006年颁布的着装法戴头巾、穿过臀长衣,不准裸露手、脚腕以上部位。外国游客也要遵照执行,从走出飞机机舱的一刻起到离境止在公众场合戴头巾(在房间里无外人时除外)。记得那年德黑兰转机,我们也被要求必须戴好围巾。</h3><h3>在一些大城市的公众场合随处可见图中所示招贴画,图中文字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亲爱的姐妹们,你们好比美丽的珍珠,黑纱好比蚌壳,蚌壳越是厚实,珍珠就越发亮丽。"感觉有点洗脑的意思。</h3><h3>近期伊朗女性发起"白色星期三"运动,邀请男性、愿意和不愿意戴头巾的女性,佩戴任何一种白色配饰,如围巾、头巾、帽子、手串,一起捍卫伊朗女性不戴头巾的自由。看这样的趋势,未来两三年内估计这样的愿望会实现。 </h3> <h3>德黑兰第二站,格列斯坦皇宫(Golestan Palace)是一个庞大的王室官邸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目前的宫殿建造于1865年,位于德黑兰市中心,有17处宫殿、博物馆和其他建筑,是伊朗首都德黑兰最古老的历史遗迹。Gole是花的意思,Stan是地方,皇宫的入口在一个种满玫瑰的花园的后面,因此格列斯坦也被称为玫瑰花园(Rose Garden)或玫瑰宫。王宫主体堪称伊朗建筑的精华,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镜厅、大理石殿、钻石宫、通风楼等。尤其是镜厅,是格列斯坦精华中的精华,宫殿内的圆形顶部和四周墙壁都用小块镜子镶嵌。</h3><h3>这里有伊朗最漂亮的瓷砖。</h3> <h3>格列斯坦皇宫,宽阔而美丽的庭院、带有明显穆斯林风格的建筑群,镜厅,白天,阳光透过窗子照进来,在镜片间肆意跳跃,竟营造出一种金碧辉煌的富贵感来。</h3> <h3>地毯博物馆是巴列维王朝最后一位王后法拉赫巴列维所建,内部展示着16-20世纪5000余件手织地毯。地毯博物馆是伊朗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最杰出代表,展览面积可达3400平方米,收藏了18世纪至20世纪伊朗各地生产的地毯珍品千余件,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战争、人物等。除了展示各种各样的地毯外,馆内还展示着地毯的染色原料,如石榴皮、靛青、核桃壳、钾矾和木樨草,以及编织地毯用的工具,如钩针、剪子和针排等。<br /></h3><h3>在这里我知道了地毯价值衡量的标准,按每平方厘米打结的多少来判断,打结越多价格越高,越值得拥有。</h3> <h3>为了慰劳辛苦了一天的我们,导游安排了特色羊排大餐,那大口吃肉的感觉真是不错,真心讲最多2块,多了就是浪费了。后面导游在安排肉类食物时的确考虑到了这点,避免浪费。伊朗禁酒,一路我们都喝着这样的假酒,其实就是气泡水😄。</h3> <h3>入住五星酒店,这是冬季旅游的福利,安排的酒店都是最好的😄。特别要提的是这次旅行,携程还安排多次特色餐(德黑兰的特色羊排餐,设拉子的七扇门的顶层烧烤,亚兹德的山洞特色陶罐羊肉,伊斯法罕国宾馆内的伊朗传统菜式),让我们也感受到了当地的饮食文化,作为吃货的我好满意的😄。总体感觉特色餐的量都很大。</h3> <h3>德黑兰第二天:萨德阿巴德王宫建筑群位于德黑兰最北部的山上,空气新鲜,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00公顷,其中约有180公顷为森林、花园、草坪。殿内设有寝室、餐厅、礼宾厅。此外,在该宫殿里还有许多其它国家官员赠送的礼物。自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后,该宫殿被列为博物馆,并于1981年开放,让人民参观,宫殿改为博物馆后,仍保持了国王时期的摆设和装饰,以便让人民亲眼目睹国王的奢侈生活。</h3> <h3>1943年反法西斯战争各主要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盟国已经取得战略进攻的主动权。为商讨加速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美、英、苏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德黑兰举行会晤。德黑兰会议和《德黑兰宣言》是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国家在战争后期建立有效军事合作的重要步骤,对加强盟国团结、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h3><h3>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期间曾在这里合影。</h3><h3>今天我和伊华在此合影留念。😄</h3><h3>记得去年此时我们正在开罗会议原址参观。</h3><h3><br /></h3><h3><br /></h3> <h3>原来她们也爱笑,原来她们也会闹,原来是因为我们是外国人。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被求合影,求签名,享受着明星待遇。</h3><h3>在伊朗参观时,遇到最多的就是这些可爱而且热情的孩子们。</h3> <h3>国家珠宝博物馆(National Jewels Museum)也被称作"国家珍宝馆",归伊朗国家银行所有,是德黑兰绝对不能错过的景点,这里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珠宝,展馆面积近1,000平方米。到处都闪烁着光芒。</h3><h3>博物馆的展品多数是16世纪以后波斯的萨法维王朝(Safavid)从欧洲、印度以及奥斯曼帝国掠夺的奇珍异宝。从1739年到1740年,波斯从印度掠夺了10个宝座和不计其数的金银珠宝。有王冠、宝座、首饰,也有茶具、烟具、烛台等日用品。</h3><h3>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颗名为"光海(Sea of Light)"的玫瑰色钻石,重182克拉,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宝石之一。博物馆里最宝贵的遗物是法塔哈·阿里国王遗留下来的孔雀宝座(Takht-e-Tavous),上面镶有26700多颗宝石。此外,镶有宝石的地球仪(Globe of Jewels)也是馆内的一件不可错过的宝物,制作时使用黄金34公斤,镶有51300多颗宝石。陆地、海洋和各区域采用不同颜色的宝石。</h3><h3>珍宝馆的安检相当严格,不光包和相机要寄存,连手机和钥匙都严谨携带入内,只能网上借图了。</h3><h3>但当步入馆内,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用三个字来简要概括下,那就是:亮瞎眼。</h3> <h3>初遇大巴扎,里面的物品种类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h3> <h3>去机场的路上我们来到了自由纪念塔,它像个倒立着的"Y",也被戏称为波斯帝国的"喇叭裤"。</h3><h3>这个倒"Y"形的建筑完全用水泥钢筋浇灌而成,融合古代萨珊王朝建筑风格与伊斯兰建筑风格。是为了纪念波斯帝国创立2500年建立的纪念碑。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人又赋予纪念碑新的含义:象征伊朗自由神权时代的来临。成为德黑兰作为首都地标性的象征。广场所在地也是德黑兰的重要交通枢纽,日夜车流不息。每天晚上6点以后,塔身的彩灯亮起,十分漂亮。</h3> <h3>飞往设拉子,那粉红色的清真寺即将呈现在眼前,我们都很激动。伊朗国内机场设施简陋。</h3> <h3>设拉子是伊朗第六大城市,南部最大城市,法尔斯省省会,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距首都德黑兰919公里,海拔1600米,现有人口150万,位于扎格罗斯山脉南部,海拔1490米的盆地农业区。</h3><h3>古老的城市和文化中心,公元前6世纪是波斯帝国的中心地区。13世纪初期,蒙古人建新清真寺和塔赫特城堡。1724年遭阿富汗人洗劫,后成为赞德王朝首都而获迅速发展。素以玫瑰和夜莺之城及诗人的故乡闻名于世。</h3> <h3>设拉子第一站:莫克清真寺又被称之为粉红清真寺,整个清真寺的用色都非常鲜艳,而最迷人的冬宫更是梦幻无比,当阳光穿过彩色玻璃,置身其中犹如在万花筒之中!粉红清真寺的外墙精美、繁复、艳丽的程度完全不亚于德黑兰几个皇宫的外墙。表面有美观艳丽釉色和图案的彩釉砖布满了清真寺的表面。外墙和外墙的彩釉砖是多彩颜色的波斯图案,圣火图案布满了清真寺的各个角落。清真寺内部光线透过彩色玻璃投射到波斯地毯上形成了美妙神奇的色彩和光影组合。</h3> <h3>一走进冬宫,真的被惊艳到了,在这里就想静静的看,慢慢的感受......</h3><h3><br /></h3> <h3>脑补一下,如果我们学校的长廊也使用这样彩色玻璃加以装饰,那会是什么样子呢?也许也会成为网红景点的😄。只是想想而已了,还是建设成我们紫藤廊更靠谱一点。</h3> <h3>途中看到的市民在游行,看不懂在抗议什么,不过他们情绪稳定。</h3> <h3>又见大巴扎</h3> <h3>卡里姆汗古城堡位于设拉子市中心,曾为18世纪赞德(Zand)王朝皇宫。是设拉子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当时规模最大、最突出的建筑群,面积达到4000多平方米。在这里我们吃到了网红胡萝卜🥕冰激凌,味道值得回味。</h3> <h3>这是旅程中唯一的一次中餐,那味道超赞。</h3> <h3>天堂花园是设拉子最著名的花园,植物园,也是设拉子大学的研究基地。花园已有900多年的历史。里面有一座不开放的小型宫殿建筑 Kakh-e Eram(天堂宫殿),外面是一个小水池,连接到一条长长的喷泉水道。天堂花园作为"波斯园林"中的一个代表而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h3><h3>波斯园林通常面积较小,建筑封闭,十字形的林阴路构成中轴线,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有精美细密的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全园分割成四区。园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汇点布设水池,象征天堂.园中沟渠明暗交替,盘式涌泉滴水,又分出几何形小庭园,每个庭园的树木相同。彩色陶瓷马赛克图案在庭园装饰中广泛应用。</h3><h3>相信如果春暖花开时来这里,一定是另一番景象。</h3> <h3>哈菲兹是一位伟大的波斯诗人,在伊朗非常有名,哈菲兹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设拉子,现有的哈菲兹墓是重建于1937年,是伊朗所有旅游古迹中游客最多的名胜。千百年来,他的诗歌不断被朗诵、被解读、被爱戴,他是一位影响伊朗人生活的诗人。据说每个伊朗人的家里都有两本书,古兰经和哈菲兹的诗集,可见哈菲兹在伊朗人心目中的地位。</h3> <h3>哈菲兹的墓地并非像传统中的墓地那样死气沉沉,反而像一座花园,鸟语花香。走在园内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当地人,无论年轻的还是年长的,他们会边读着诗边漫步园中,或者在墓园中找一个墙角静静坐着,认真看着诗集。</h3> <h3>古兰经门是设拉子的地标建筑,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它曾经是一个装饰城门,伊斯兰学者卡里穆汗在城门上的小房间里放了一本古兰经,以保佑来往的人平安。</h3> <h3>有种说法,去伊朗不去设拉子枉去伊朗,去设拉子不去波斯波利斯枉去波斯,今天我就到了波斯波利斯,它是波斯帝国的中心,伊朗第一个世界遗产。波斯波利斯之于伊朗,如同长城之于中国,是不可错过的必游之地。它位于设拉子东北约60公里处,曾是波斯帝国的中心,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礼仪之都。这种雄伟的宫殿是阿契美尼德皇帝们的夏宫,也是举行正式仪式的场所。波斯波利斯与众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其主要宫殿的地基、台阶、门窗、门厅和柱子等都使用了石头,屋顶为木制结构,墙体是砖砌的。1979年波斯波利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伊朗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h3> <h3>波斯波利斯约建于公元前522年左右,在当时,它不仅成为波斯帝国的标志性建筑,而且还储存大量的财富。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攻占了这里,在疯狂掠夺后整个宫殿付之一炬,那些用黎巴嫩雪松制作的精美圆柱、柱头和横梁都随着大火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有石柱、石基、柱头。<br /></h3><h3>波斯波利斯见证了古阿契美尼德帝国从兴盛走向灭亡,庞大的阶梯、精美的浮雕、威风的大门时刻提醒着人们该帝国的强大。</h3> <h3>伊朗政府非常注重对学生教育,规定中小学生每个月必须去2次纪念馆,博物馆等处参观学习,所以我们会经常遇到前来学习的中小学生。我想他们一定有相应的校本课程,因为每次遇到他们都是老师带队,他们或听讲解或做记录,或三五成群的结伴有序进行参观学习。</h3> <h3>「纳格谢.洛斯达姆Nagshe Rostam」,此遗址是阿契美尼诸王的陵墓,包括大流士一世、二世,薛西斯及阿塔薛西斯等四王之墓穴以及萨珊时期的浮雕。在岩壁凿出的陵墓立面非常壮观,远处观之不似人间之物,每一座陵墓高约 30 公尺、宽约 15 公尺,饰有著名的波斯石柱及牛身柱头等。在陵墓下方则有日后萨珊诸王的英雄史迹。波斯帝陵建造在山体的岩壁上,四个十字形陵墓依次排开,从右到左分属薛西斯一世、大流士一世、阿塔薛西斯一世和大流士二世。每个陵寝上方都雕有波斯智慧之神阿胡拉马兹达的雕像,代表着君权神授。右下图是最著名的一幅,是萨珊皇帝沙普尔一世接受罗马君主瓦勒良跪地投降的画面。</h3> <h3>途经世界遗产帕萨尔加德,是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时代的首都。帕萨尔加德建于公元前六世纪,是波斯阿契美尼王朝第一座都城。占地 160公顷的古代遗迹包含居鲁士二世陵墓、一个防御性平台、皇家门楼建筑、谒见厅、住屋宫殿及花园,不仅是早期阿契美尼艺术与建筑之杰出典范,也是波斯文明的卓越见证。</h3><h3>帕萨尔加德是西亚最初的多文化帝国之都,涵概范围从东地中海、埃及一直到印度河流域,其尊重不同种族与文化的理念被视为世界之先驱,也显见于风格迥异的阿契美尼建筑上。<br /></h3><h3><br /></h3> <h3>亚兹德位于伊朗中部,是亚兹德省的省会,拜火教文化的中心。亚兹德位于伊斯法罕东南方280公里。居民主要为波斯人,由于当地民众世代都在沙漠附近居住,他们都已适应了当地环境,并造就了当地独特的城市建筑。</h3> <h3>寂静之塔,这是拜火教实行天葬的地方。拜火教徒认为,尸体太肮脏,火葬会污染了火,水葬会污染了水,土葬会污染大地,于是他们采取一种最自然的方式,完成生命的轮回,那就是天葬。</h3><h3>在走上山之前,要先经过一个古村,已经没有人居住,但建筑风貌犹存,都是非常具有中东特色的土房子,记载着历史的沧桑。据说,这些房子是古时的驿站,也是进行天葬时葬礼人员的住所。</h3> <h3>有2500年历史的拜火教曾经是波斯帝国的国教,也是人类非常早期的宗教,尽管历史上所有伊朗人都曾被暴力强迫信仰伊斯兰教,但这不熄圣火却能自公元470年燃烧至今,堪称奇迹,因此也被称为"波斯文明之光"。拜火教的标识,火神阿胡拉马兹达,日本汽车品牌"马自达"的名字和图标即源于此。日本人信奉太阳与光明,与拜火教具有一致性,选择拜火教的图腾作为商标,似乎也不是太奇怪的事情。</h3> <h3>拜火教是以火净化身心,劝人存善思、行善言、为善行。</h3> <h3>火神庙里面是一个空荡荡的小厅,但小厅里面还有一个房间,用一层玻璃和一层栏杆严密隔开,房间里有一个大鼎般的东西,圣火就在那里熊熊燃烧。</h3> <h3>这是我们一同旅行的伙伴们,发没发现,女性比男性多,这连导游也比较惊诧。观念可以改改了😄。</h3> <h3>豆拉塔巴特花园是亚兹德最大的花园,建园历史约180年。原本是私人花园,目前已经全数捐给市政府教学与观光使用中,花园外观城墙围绕,像一座城堡,园内栽种大量的伊朗国花-玫瑰花,尽量春夏季来喔,还可以看到百花齐放的景象,十分的秀丽。</h3> <h3>在这里伊华精心地用竹签笔为每位团友书写着波斯姓名。收到这件礼物很感动、是惊喜需珍藏。</h3> <h3>亚兹德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聚礼清真寺,波斯语发音为Masjed-e Jameh,四座不同时代的宗教建筑,组成了伊朗最大、最富历史内涵的清真寺复合体。聚礼清真寺集中体现了800多年来伊斯兰宗教建筑的演变,同时具备塞尔柱克、蒙古和萨法维时代的特点,这种特性在世界其他地方都看不到。</h3> <h3>亚兹德海拔1,213公尺,位于伊朗东部鲁特沙漠与大盐漠之间的绿洲上,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 13 世纪蒙古西征的浪潮之中,亚兹德成为一座避风港,许多艺术家,学者及科学家均避难此地,间接造就了亚兹德的特殊城市风格。马可波罗形容她是一座善良与尊贵之城,在沙漠之中散发出令人惊艳的人文与艺术特质。因为极端干燥炎热的气候,亚兹德拥有最精致的卡纳特地下水利系统及技师,也就是坎儿井,包括了在城里四处可见的风塔与冰坑。</h3><h3>伊朗东部沙漠城市多有这类特殊建筑,风塔是在房屋上方一种状似烟囱的建物,以泥砖筑成,当风起时,风便会顺着风塔的管道进入屋内,利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原理达到循环对流的效果以降低室内温度。</h3> <h3>亚兹德古城中心区内狭窄的街道纵横交错,既没有路牌,街道又是弯弯曲曲毫无章法。走在其中,但见两旁尽是泥土制成的房屋,彷佛走进了不见尽头的迷宫之中,十分的有情调。</h3> <h3>风塔之城的亚兹德,随处可见的风塔。</h3> <h3>阿米尔恰赫马格广场是城市地标建筑,建筑宏大壮观,两个尖塔直指云天,圆拱型建筑很有特点。广场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h3> <h3>广场周围的市场,图为看店的老人。</h3> <h3>今天的目标是伊斯法罕将驱车300多公里,早上我们来到了梅博德,冰屋建于萨法维时期,是一个很古老的建筑,有也保温的建筑结构,是伊朗人储水的地方。冰屋外面有2个水池,晚上的时候,人们把水倒进水外面的水池。冬天晚上温度很低,水就会结冰,将冰再保存起来,等到夏天用,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人的智慧所在。</h3> <h3>鸽子塔是位于石榴城堡东边的古老建筑,这里曾经圈养了4000多只鸽子,它们的粪便被用来当作农业用肥。如今鸽子塔被小心保护起来,成为政府财产。<br /></h3><h3>鸽子塔是像金字塔一样的顶尖底宽结构,里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洞穴。鸽子塔有6层楼高,外面是厚厚的土坯墙。塔的西面有一处很小的入口。进门之后,左右各有一条楼梯可以分别通向塔顶。</h3><h3><br /></h3> <h3>伊斯法罕是伊朗中部第一大城,位在海拔1575公尺的伊朗高原,四季分明,也是伊朗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建城超过 1500 年,拥有超过 200 万的居民。</h3> <h3>伊斯法罕第一站:哈鸠桥以及建于阿巴斯国王时期,因有 33 个桥孔而得名的三十三拱桥,是查扬德河上最具特色的建筑。「Esfahan is half the world 伊斯法罕为世界之半」,到了这里就看尽半个世界。伊斯法罕是伊朗的第二大城,要归功于公元 1578-1629 年在位的萨法维王朝阿巴斯一世(Shah Abbas I),他将首都迁至伊斯法罕,在此兴建许多令人赞叹的壮丽建筑和景观;由于对他的尊崇,什叶派在伊斯兰世界的地位趋于稳固;感激之余,什叶派宣称萨法维家族继承穆罕默德的道统,阿巴斯大帝则兴建壮观美丽的伊玛目清真寺回报。</h3> <h3>三十三孔桥又名Allahverdi Khan桥,建于1602年,全长298米,33座拱门连接上下的Chahar Bagh街,拱桥同时也起到大坝的作用,可拦截河水,是典型的萨法维时期建筑。现在基本桥下无水。</h3> <h3>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这次旅游的感动来源于伊华和小金。感动于每次细心的提醒,感动于每次详尽的介绍,感动于他们每次给我们带来的惊喜,感动于伊华朴实的话语"你们来一次伊朗不容易,我要把最好的伊朗介绍给你们,让你们不虚此行"。图是伊华给我们带来的美食体验。右下图的藏红花冰激凌味道好极了。<br /></h3> <h3>伊斯法罕第二站:四十柱王宫,萨法维王朝(公元1501-1736)最重要的王宫之一,建于1647年。王宫内保留了多幅珍贵历史油画及各种文物,因殿前长方形水池旁在二十根松木巨柱的倒影而得名。 四十柱王宫作为"波斯园林"的代表而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宫内的墙上四周是精美的壁画,更不容错过!</h3> <h3>巧遇两位修复壁画的画师,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画面,工匠精神,值得点赞👍。</h3> <h3>伊玛目广场位于市中心,广场两边有两个重要清真寺和一个大巴扎,周围的房屋均属于萨法维王朝时期建筑。广场长512米,宽163米,总面积8.4平方米。</h3> <h3>始建于1611年的伊玛目清真寺矗立于伊玛目广场。其最独特之处是整座清真寺像是被扭曲似的。清真寺入口伊万门正面面向广场,而朝向圣地麦加方向的主题建筑和内部庭院则躲在了塔门之后。该清真寺是世界上最美清真寺之一,是波斯建筑的典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评为世界遗产。清真寺的七彩马赛克和漂亮至极的题字是最吸引游客的亮点。</h3> <h3>阿里卡普宫有两座楼梯,一座是螺旋形的楼梯,通向屋顶;另一座是"国王专用梯",直接通到位于3层的带柱阳台。王宫共6层,高48米,建于1597-1603年,是伊斯法罕最高的建筑,也是萨法维时期在艺术和建筑领域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h3><h3>又遇学生群。</h3> <h3>谢赫·劳夫清真寺它没有宣礼塔!这座清真寺起初是阿巴斯为来自黎巴嫩的长老Lotfollah而修建,后来成为阿巴斯的私人清真寺,因此才没有宣礼塔。与伊玛目清真寺不同,这里的装修是以柠檬黄色为基调,而不是蓝色。罗德菲拉清真寺当初为供皇室家眷专属使用的礼拜堂所建,因此用料上乘,装潢艺术上更是精雕细琢,每一寸墙壁呈现出皇室的高贵与气派。</h3> <h3>广场周围是伊朗最大、商品最丰富的巴扎之一,从家用电器到廉价衣物、传统手工艺品应有尽有,在一些纪念品商店还能看到工人现场制作雕花瓶等产品。</h3> <h3>祖国强大,支付好手段,可惜太少了。</h3> <h3>2月10日的目标,德黑兰,上海我要回来了。</h3><h3>图中路过卡尚。卡尚位于伊朗两大城市德黑兰和伊斯法罕之间,是一个美好而友善的小城。这里有许多华贵精美的古宅,都是曾经的巨富们留下来的,被人们戏称为土豪的后代。</h3> <h3>布鲁杰尔迪古宅位于卡尚的苏尔塔.阿米尔.阿赫默德区的阿拉维大街上。建成于1876年,建造过程花费了18年时间。古宅的主人为哈基.赛义德.贾法尔.布鲁杰尔迪,是一个货物批发商。目前卡尚文化遗产管理部门设于此。</h3> <h3>费恩庭园距离卡尚市区约6公里,曾经是国王的行宫。这个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王室园林,是伊朗同类庭园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园林。堪称古典波斯天堂美景的费恩庭园原来是为阿巴斯国王一世设计的,一直以其自然喷泉而受到称赞。由于卡尚地处沙漠边缘地带,因此庭园中一年四季喷涌不断的泉水更加显得尤为珍贵,使之成为庭园的一大特色。加上园内树木葱翠,绿草如茵,在带给人们愉悦心情的同时,也会引发人们的思古之幽情。</h3> <h3>在伊朗古城区,只要你注意观察他们的大门就会发现门把手构造非常不一样,如图右边的门把手是一个把儿(男士用),左边是一个环(女士用)。右边的敲起来声音浑厚有力,左边的敲起来特别轻盈。所以,当主人听到敲门声就可以辨别出门外的人的性别,从而注意着装~,因为在家里女性是可以不穿戴恰德拉的。</h3><h3><br /></h3><h3><br /></h3> <h3>酒店里为住宿客人准备的古兰经,屋顶上还会标注麦加的方向。</h3> <h3>令人难忘的伊华</h3> <h3>作为世界上的宗教国家、以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伊朗的古代建筑也是公认的人类奇迹。许多建筑在并不出众的外墙下,天花板和室内装饰通常隐藏着复杂的镶嵌图案及丰富的几何细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h3> <h3>吃过的美食</h3> <h3>看到的微笑</h3> <h3>收到的礼物</h3> <h3>路上看到的美景</h3> <h3>伊朗,黑纱下有着这样多彩的世界,不身临其境是无法想象。</h3> <h3>伊朗,真的是一个让我惊喜不已的国家,伊朗人民他们热情,善良,淳朴,一抹抹纯真的笑容,让我至今难忘,他们是我旅行中见过最善良的民族,就是波斯。</h3><h3>真的很推荐来伊朗,这样你会颠覆你之前所有的固定认知,伊朗,一生值得去一次的地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