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小时候,年是妈妈做的新衣,是爸爸买回的糖果。而今,时代变了,年味儿也悄悄地变了。儿时的记忆,总有一些情愫漫溯在我的脑际,昔日那些遗承的过年文化,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成故事 。</h3> <h3> 那是很小的时候,“过年”总是我们最期盼的的日子,那时的“年”有着一种特别的仪式感,过了腊八,家家户户陆续就开始为“年”而忙碌了,继而想起那首《春节童谣》: <br> 二十三,糖瓜粘; <br> 二十四,扫房子; <br> 二十五,磨豆腐; <br> 二十六,去买肉; <br> 二十七;宰公鸡; <br> 二十八,把面发; <br> 二十九,蒸馒头; <br> 三十晚上熬一宿。 <br> <br> 的确如此,小时候诸如此类的活动都亲眼见证。说到美食,最怀念的就是爷爷做的点心了,直至今日,虽也品尝过各类的月饼,但都比不上爷爷做的点心好吃,那时爷爷做点心时我都会围在旁边看个仔细,有时也学着样跟着做,点心出锅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刻,咬一口,酥脆的皮儿,香浓的馅儿,那味道至今还让人回味无穷。从小,我就特别敬佩爷爷。那时,爷爷可算得上能工巧匠了,除了打月饼,爷爷还会做手工挂面、做木工、编竹器等等。 </h3> <h3> 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天天掰着指头数着日子。过年最开心的就是穿新衣了,换新衣含辞旧迎新之意,体现出新年新气象的气氛,也期待新的一年有一个美好心愿。 </h3> <p class="ql-block"> 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可是过年最重要的活动了。贴春联是一种祈福民俗,起源于桃符,后逐步成为一种民族观念的展示和人文精神的象征。那时灯笼是之前做好的框架用纸糊的,春联则是父亲写的。父亲生前宽厚待人、与人为善,也深得乡邻的尊敬。记得每逢临近过年,父亲总要忙活好几天。相邻四舍都来请父亲写春联,父亲也总是不厌其烦,挥毫泼墨,不一会儿,一幅幅春联就摆满了场院。</p> <h3> 最难忘的是大年三十的团圆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团年,不仅是因为习俗,更因为这餐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吃团年饭前先祭祖先,一般只在堂屋神龛上点燃烛香,烧点纸钱就可以了,然后是燃放鞭炮,越响越吉利。请祖先回家团年,意味着阖家团圆,儿孙满堂,家世兴旺。在祖先享用之后,家人再上桌吃饭。平日里,大人小孩都可端着饭碗,走东家串西家的,吃团年饭则是不吃完不得离席,这是规矩和禁忌。 </h3><h3> 守岁是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小孩子也不例外,精神头儿可足啦,常常熬到半夜也不肯睡觉。看春晚也是一大要事,那个时候电视机也不多见,都是大人小孩一屋子人挤在一起,就像现在看电影一样,那场面好不热闹。人们还喜欢在岁序更新的子时正中抢在周围邻居前放“头炮”,以图赢得新年的“头彩”。</h3> <h3> 如今,新年与我们再次相遇,没有带来丝毫惊喜,却只是携一缕春风的温柔,悄然而至,往事眼前再现,却再也找不回童年的灿烂了。 </h3> <h3>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只有匆匆罢了。在时光的流里,在生命有限的岁月里,让我们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好好守护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一辈子真的不长,且行且珍惜!</h3> <h3> 惟愿流年静美,岁月安然,不负时光,不负自己,不负每一个爱我或者我爱的人。</h3> <h3> 时至岁末,新的一年即将启程,让我们用心做人,用爱待事,拥有阳光的心情,幸福快乐地过好每一天!!</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