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棵杨的幸福生活

杨树

<h3>前言</h3><h3><br /></h3><h3>把老房子做成蛋糕的想法由来已久,无数次跑步途中,勾勒过画面图案,琢磨过选材用料,考虑过运输保存等各种因素,却一次次被其中种种可能的障碍吓倒而迟迟不敢动手。 在决定春节回国后,这个想法终于落实为决心:这次,一定要做一个能长期保存的蛋糕房子! </h3><h3><br /></h3><h3> 圣诞假期开始,从画图纸、做模版、选材料到一砖一瓦,一花一草、一蔬一果等细节的制作,历时一月有余,回国前的第二天完成蛋糕部分的烤制并组装成功。 也许这个蛋糕本身不尽完美,但它寄托的却是异乡游子对父母亲人深深的的思念,对故土家园浓浓的的热爱。 </h3><h3><br /></h3><h3>值此新春佳节之际,谨以此蛋糕献给CMS,献给所有身居异乡的朋友们,祝大家新春吉祥,阖家幸福!</h3><h3><br /></h3><h3>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母,祝双亲大人幸福安康,福寿绵长!</h3><h3><br /></h3><h3><br /></h3> <h3>曾经,对&quot;故乡&quot;二字的理解与词典注释一样,是&quot;出生和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是老家&quot;。可当我一步步走远,从小村到城市, 直至地球的另一端, 才发现,故乡的含意远比这个注释更为深远。 于我来说,故乡是老家房前的那片田野, 是屋后的八棵杨树, 是养育我的那条汉江,是伴随我长大的那座仙女山。 是奶奶生起的吹烟, 是大伯编织的草鞋,是伯母筛里的小麦;是母亲磨下的米浆;是父亲与伯父书下的春联;更是对亲人无尽的思念。</h3> <h3>我的故乡名叫&quot;八棵杨&quot;, 父亲说,村子得名于此缘于祖父当年在村里种下的八棵杨树。其实小村曾有过一个官方名字&quot;和平&quot;村, 但后来村里统一发放的门牌还是采用了&quot;八棵杨&quot;。 也许这就是传承吧。</h3><h3><br /></h3> <h3>小村倚汉江水而居,傍仙女山而卧,面向一片宽阔的田野, 一条土路横贯村庄,如一副泼墨的山水画,恬静而优雅。 </h3> <h3><br /></h3><h3>村子中间是村小学, 学校呈正方形,由四条走廊相连,正中是操场,南北各三间教室,东边是老师办公和休息的地方,西边则是由两根木柱隔成的三开大门, 门的两侧各有一间屋子,南边是村委会,北边是广播室加小卖店。<br /></h3><h3><br /></h3><h3>广播室由一位名叫大猫的人管理, 大猫有个弟弟叫小猫, 小猫早已结婚生子有自己的小家。 大猫 因为一只腿稍有残疾三十多还是单身, 一个人住在广播室, 靠经营小卖店为生。 他的小卖店是小朋友们课间最常去的地方之一,因为那里总有最新的小人书、连环画, 最全的古代英雄人物卡, 还有各种弹珠头绳及小玩具。 大猫生活并不宽裕,但他从不会因为年龄而引诱小朋友们多花钱,多买东西。 相反, 更多的时候是小朋友们合伙"欺负"大猫,占他的便宜,标价两分钱三颗的糖果小朋友们却能软磨硬泡成四颗。 每每这个时候, 大猫也决是装傻一笑而过。从他身上, 我总能看到老家乡亲的朴实、真诚与善良。</h3><h3><br /></h3><h3>村赤脚医生的家紧挨学校,那时候总是疑惑为什么叫赤脚医生,难道他给人看病的时候都不穿鞋吗?其实更让我好奇的是他家的后墙。那是一面未经粉刷的墙,由一行行青砖垒起, 这些青砖在我每天上学的途中,总如磁石般地吸引我驻足停留,因为里面有一行上总会出现白色粉笔写的字。 字不大, 只有指甲盖般大小,每块砖上有两个字, 分布在每块青砖的两头, 苍劲有力的楷体篆刻般嵌在墙上,远远望去,如一条白色丝带环绕着青色的礼盒。 当走近从头看起, 这些字总能连成这个一个个完整的句子, 有时候是一首诗, 有时候是一段话。 印象最深的还是王之焕那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这也是我最先背会的一首诗了。时至今日, 写字的人对我来说始终是个迷,我也从未想过去寻找字背后的人,但我始终认为这是给我童年教育的启蒙老师之一,我也一直从心里感谢这位神秘的老师。</h3> <h3>老家的房子在学校往南不远的地方, 一堵白色的围墙环抱着两间青砖瓦房,中間由一个过巷相连,东西两头各有一个厢房。 </h3> <h3>东厢房用来放杂物,连着猪圈和厕所。 都说贪吃贪睡是猪的本性,可我家的小猪却并不安分,尤其喜欢拱门,拱出来就放风般四处撒野,偏偏它还是个路盲,永远找不到回家的路。满村子找猪成了小时候最头疼的事。</h3> <h3>  西厢房是灶房,小时候最喜欢的地方。炊烟升起,上课时都能闻到饭香,那是小脚奶奶正在为我们准备好吃的,这种诱惑绝对胜过下课的铃声。 </h3><h3><br /></h3><h3>灶房的外墙其实有很多圆形的黑色印迹,那是做煤饼留下的。 买回的煤灰,和上黄泥和水,揉成团,左右手倒腾几次,憋一口气,卯足了劲对着墙甩出去,"pia ji" 一声,煤团飞到墙上变成煤饼,等风干了掰成小块就可以随用随取了。 </h3> <h3>大屋前有两株并排的梧桐,每逢春天,满树芬芳,一朵朵透着粉紫的白色梧桐花像一个个小喇叭般挂在枝头,春风吹过便能听到它们华美的乐章。树下两根麻绳系成的的简易秋千,那里有邻居小伙伴和我们姐弟仨洒下的无尽欢颜。</h3> <h3>院子里有正拿着筛子的大伯母,家里收下的粮食都是大伯母一筛子一筛子分拣出来的。 偶尔我会在旁边帮帮忙,逗逗那两只悠闲的大白鹅和那群忙着捡漏的小鸡仔。 </h3> <h3>一生勤俭的大伯父最爱鼓捣他的工具箱,敲敲打打,修修补补。 那爬梯子的就是他老人家了,他说东厢房的屋顶有些漏水,怕是落下的树叶堵住了青砖瓦的凹槽,得去清理清理。</h3> <h3>看到正在磨豆漿的我的爹媽了没!大米和绿豆泡水,磨成浆,用蚌壳均匀地涂抹在土灶上的大铁锅里,小火慢慢烙成型,整块翻面再烙成薄薄的豆皮,趁热撕成小片,然后去后院菜地拔几颗新鲜大蒜苗斜切成段,再取一小塊房樑上掛著的臘肉切薄片一起爆炒。晶莹剔透的腊肉,翠绿的大蒜,软糯的豆皮,一口下去,鲜透了,甜津了!</h3> <h3>冬月的萝卜夏日的瓜,秋季的白菜春天的花。 要说鲜,还得数后院菜园子的蔬果。刚拔出来的萝卜,掸去泥土,揪掉叶子,用手指甲划开一条小缝,轻轻一拨,萝卜皮慢慢分离,就能看到里面的萝卜肉了,咬一口,爽脆了,甜津了!</h3> <h3><br /></h3><h3>五月油菜花开的季节,满园流金溢彩,远看如一片金灿灿的海洋在翻滚,近看似一朵朵黄色的蝴蝶在起舞。 记得小弟还在花田里留下过一张照片,虽说是黑白的,但那张挂满笑容的脸分明在说,美极了,甜津了!</h3> <h3>这,便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 一个连空气都弥漫着幸福的和谐、温馨的农家小院, 一个时常出现在梦里的地方,她默默地驻立在故乡的土地,静静地等我们回家。</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