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华夏,品味河东 东康中学316班王昱珏社会实践活动 指导老师:岳荣

slience

<h1>  第一站---运城博物馆</h1><h3> 运城,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得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都说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运城,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禹,都相继活动在河东大地上。形成了关公文化、根祖文化、盐文化、德孝文化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h3><h3> 2018年2月10日,我们来到运城博物馆,开始了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h3><h3> </h3><h3> </h3> <h3>  运城博物馆馆藏文物17691件,其中珍贵文物572件。 为运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下属副处级事业单位,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展厅由6个历史专题和4个建设成就专题构成。6个历史专题包括:华夏寻根专题、馆藏珍品专题、盬盐春秋专题、地灵人杰专题、土木华章专题、革命专题、4个建设成就专题。</h3> <h3>  在讲解员的解说下,我们了解到,运城市垣曲县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把人类起源向前推进了1000多万年。芮城县的西侯渡文化遗址,是考古界发现的人类最早用火的实证。在这里,诞生了春秋商人猗顿、三国名将关羽、初唐诗人王勃、中唐文人柳宗元、史学大家司马光、戏曲名家关汉卿等文武俊秀......</h3> <h1>  第二站---关帝庙</h1><h3> 2月11日早,寒风习习,挡不住我们一颗探索的心。我们乘车来到关帝庙,一品闻名中外的关公文化。</h3><h3> 位于解州的关帝庙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h3> <h3>  进入关帝庙后,我们来到了第一道大门----雉门,紧接着,解说员特地给我们介绍了雉门后的台阶,台阶两面的凹槽当时可以搭上木板,作为戏台,演员们可以在上面唱戏。这一习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h3> <h3>  穿崇宁殿而出,在远处就看见了一条青龙盘旋在“气肃千秋”坊之后,走近之后才发现,这条青龙是由三棵松柏的树冠天然组成。</h3><h3> 接下来就是春秋楼,世传春秋楼三绝之一便为:上层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层垂莲柱上,垂柱悬空,内设搭牵挑承,运用杠杆原理,给人以悬空之感,让我们啧啧称奇。</h3> <h3>  除此之外,关帝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亲书“威灵震叠”等匾额,我们抬头仰望,心中不得涌起尊敬肃穆之感。</h3> <h3>  参观完后,返回时发现,工作人员正在打桩立旗,看到之后我们个个摩拳擦掌,上去帮忙。看,我们的老师也不禁上去帮忙了!</h3> <h1>  第三站---李家大院</h1><h3> 参观完关帝庙后,我们来到万荣县的李家大院,进一步了解古河东。</h3><h3> 李家大院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h3><h3><br></h3> <h3>  其中一座宅院里,挂满了各处送来的牌匾,当时山西省政府主席阎锡山为李氏家族颁发“博施济众”牌匾一块,万泉县知事王德成为李氏家族赠“乐善好施”匾。万泉县36村为李子用母亲王氏赠“泽润河东 懿范永垂”匾;闫景村全体村民为李道升赠“德风善霖”匾。</h3><h3><br></h3> <h3>  这块石碑,用不用的字体刻写了365个“善”字,李家人用这样的方式,激励后代子孙要日日行善,积德积福。</h3> <h3>  在这里,解说员讲到:李家招募工人修筑花墙,但要求严苛,一天就能做好的活,要分几天才能完成,但是这样做只是为了让工人们多领几天的工钱。工人们感动不已,发挥自己的智慧,修筑了一道没有重复花纹的花墙。</h3> <h3>  这幅石刻别有寓意,一只喜鹊叼着三颗果实,意为“连中三元”,激励李家后代努力学习,高官厚禄。</h3> <h3>  进入主宅院,大门两旁镌刻着李家长辈亲手书写的家训两则,其中一则选自《朱子家训》,写到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粒,恒念物力维艰”的节俭警句,让子孙后代进门出门都念念不忘。</h3><h3> 在这中间,我们发现恒字少了一横,但解说员又说到,这是根据康熙字典以及当时人们对恒的理解书写的。</h3> <h1>  第四站---舜帝陵</h1><h3> 舜帝陵分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舜帝陵庙四大部分。而由于内部整治问题,我们并没有进入,但是在宽阔的广场上,我们留下了我们的宣言:减少重污染天气,拒绝烟花爆竹,蓝天保卫战,我在舜帝陵,我们在行动!</h3> <h3>  短暂的两天很快过去了,但是我想,我们的探索之旅还远远没有走到头。古河东,新运城,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学习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