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五国+塔林冬日揽胜

效祖

<h3 style="text-align: lef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月中旬,我们开始了北欧之旅。冬日踏上这片紧邻大西洋和北冰洋且拥有着漫长冬季的大陆,似乎是让你进入了一个整日没有阳光,难得见到蓝天绿草,却时时伴有风夹雨雪的神秘大陆。我想选择这个时间去北欧除了要获得以往不同的体验外,更多的是怀着观赏美丽极光的初衷。我们的旅行从哥本哈根起始,历时12天游览了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爱沙尼亚、冰岛的一些景点,我们也确实感受到了北欧冰雪世界之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淳厚的人文之美。</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 这次北欧旅行包括了陆路(全行程)、航海(斯德哥尔摩→土库)、航空(赫尔辛基→雷克雅未克)的不同方式,使整个行程丰富起来。在大巴上我们尽情欣赏北欧雪国一路的美景,在邮轮上我们充分享受穿越波的尼亚湾带来的轻松与惬意,更是不能忘怀冒着暴风雪挺进冰岛雷克霍特地区的刺激。</h3> <h3><b><font color="#ed2308">丹麦哥本哈根篇</font></b></h3><h3>市政厅广场</h3><h3>&nbsp;&nbsp;&nbsp;&nbsp; &nbsp;我们到达的第一站就是丹麦哥本哈根。这里是安徒生的故乡,被誉为“童话王国”。</h3><h3> 当地时间早上八点半,天还没有亮我们就到达了市政厅广场。此时,上天堆积的厚厚阴云没有让一丝阳光透向广场,冷风夹着雨雪给匆匆的行人们增添了许多苦寒,但广场中的绛红色的建筑依旧透出一种难以抹去的历史厚重和权利威严感,而飞绕在上空的鸽群给这个古老的广场带来了一些生机。</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3> <h3>  在北欧凡是有市政厅的地方,一定是景点,也许这源于权利中心的市政厅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历史事件发生。哥本哈根市政厅建筑建于1892年至1905年,其结合了古代丹麦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市政厅正门上方的镀金塑像是哥本哈根城市的奠基人阿布萨隆大主教,他一手持权杖、一手持利剑,威武地注视、护卫着眼前的丹麦的大地。这个市政厅大厅主要用于结婚典礼和官方接待。市政厅高106米的钟塔,是哥本哈根最高的建筑,钟塔里的报时钟是设计师花了27年才完成的万年钟,且整点标示不是一般常见的数字,而是星宿图案。</h3><h3><br></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市政厅大楼旁边伫立着安徒生的塑像。我猜想很多人是知道了安徒生才知道丹麦这个国家的。安徒生出生于丹麦的一个小地方,一生穷困潦倒的他却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传世名作,成为世界级的童话大师,所以他是丹麦的骄傲。雕像中的安徒生身穿礼服头戴礼帽,一手握书,一手拿着拐杖,翘首注视着左斜方。这尊以铜打造、约3米高的塑像,座落挨着人潮熙攘的大街旁,游客们纷纷拍照留念。</h3> <h3>小美人鱼 </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哥本哈根港口长堤公园的一块花岗岩石基座上安放着小美人鱼雕像,它是丹麦雕塑家爱德华·埃里克森以安徒生脍炙人口的童话名作《海的女儿》主人公为原型创作,于1913年8月完成。命运多舛的小美人鱼自问世以来,几次被毁,但每次都能完好如初的修复,供人欣赏。</h3><h3><br></h3> <h3><p>&nbsp;新港&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新港是哥本哈根的一个地标式的景点。这里有一条建于十七世纪中叶的人工运河,将海上交通引进城市中心码头。两岸鳞次栉比地密布着色彩鲜艳的老房子。据说这里曾留下一些名人的足迹,其中最著名的居民就是安徒生,他曾多次入住在新港,并于1835年在这里写出了他的第一部世界著名童话《打火盒》。我们曾试图去探访他的故居,由于冰雪交加的天气再加上导航不得要领,最终遗憾地放弃了这一想法。<br>&nbsp;</p></h3> <h3>  码头的空地上放着一个巨大的船锚。河道中停满了各种游船和帆船,也许是冬季的原因有些船似乎“冬眠”了,有些已经被罩上了帆布。</h3> <h3><p>阿美琳堡王宫&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阿美琳堡王宫位于哥本哈根市区东部欧尔松海峡之滨,是丹麦王室的主要宫殿。丹麦女王俪每年多半时光在这里度过。据说只要这幢建筑升起丹麦国旗,女王陛下就在宫中。</p><p>&nbsp;&nbsp;&nbsp;&nbsp;</p></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十八世纪中叶,菲特烈五世国王决定在这里建造一个新的中心,为此,他把这块地皮赠送给丹麦的四大贵族,要求他们必须在此各建一座外观完全相同的宫殿。并要求为国王塑制一座骑马铜像。这四座宫殿的前面形成一个八边形广场,菲特烈五世国王的骑马铜像被安放在广场中央,1794年克里斯钦堡被大火焚毁,王室决定移驾阿美琳堡四宫殿。自那以后,此处一直是王室的住所。</h3> <h3>&nbsp;&nbsp;&nbsp;&nbsp; &nbsp; 每天中午,都有王家卫队的换岗仪式。据说平时围观游客很多,我们到达时天气寒冷,也是旅游淡季,只有我们一行人在广场观看。守卫在王宫前的王家卫队士兵 头带熊皮帽,身穿黑色古军装、脚蹬大皮靴;身前交叉着白背带,身后挂着剑和匣,他们有时一动不动地持枪立正站在岗号前;有时肩扛枪、手交叉,眼看前方,脚走正步,两个卫兵面对面地走在前头,后面跟着卫队士兵,从兵营整队来到王宫广场,把上午站岗的卫兵替换下来。同行的游客跟在列队行进的卫兵后面,效仿卫兵走步,让人忍俊不禁。</h3> <h3><p>腓特烈堡&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nbsp; 腓特烈堡距离哥本哈根市区约半哥多小时车程。这是一座荷兰风格的文艺复兴建筑,唯美宏大。又被称为“水晶宫”。腓特烈二世(Frederik II)是首先将这座城堡纳入皇室行宫的国王,因而以他的名字命名。<br></p></h3> <h3><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座城堡被赞誉为“北欧的凡尔赛宫”。在腓特烈城堡里发生的历史故事,很多都与爱情有关。可惜这些爱情故事都以浪漫开场、以悲剧结束。大众所熟知的是,1995年,丹麦王子乔吉姆不远万里来到香港,向他“心目中最完美的女子”文雅丽单膝下跪求婚,他们的婚礼就是在腓特烈城堡举行的。然而,这段爱情最终在2004年以分手结束。</p><p>&nbsp;&nbsp;&nbsp;<br></p></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腓特烈堡宫共有60个厅,在1720年 弗雷登斯堡宫建成之前, 腓特烈四世的戴冠加冕仪式等都在该宫殿举行。1859年因遭受火灾,腓特烈堡宫大部分建筑被焚毁。 嘉士伯啤酒厂创始人 卡尔· 雅各布森(J.C. Jacobsen )为腓特烈堡宫捐赠修缮费,将70多个房间恢复原状,并提议将腓特烈堡 宫辟为丹麦 国家历史博物馆,重建于1878年完成。我们一行人花了一个多小时游览了国王和 王妃的房间、 谒见大厅、骑士间、礼拜堂、舞蹈室等,还目睹了当时的装饰品和绘画并了解到了历史上发生的故事。</h3> <h3><b><font color="#ed2308">瑞典</font><font color="#ed2308">哥德堡篇</font></b></h3><h3>哥德堡</h3><h3>&nbsp;&nbsp;&nbsp;&nbsp;&nbsp;离开腓特烈城堡后乘车到达丹麦赫尔辛格,下午五点半我们一行坐大巴乘轮渡横渡卡特加特海峡到瑞典赫尔辛堡上岸,然后继续乘车沿6号(E6)公路到哥德堡市区,冒雪行程2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当晚入住哥德堡。</h3><h3> 到达哥德堡第二天早上参观了市政厅广场、教堂、约塔运河。哥德堡是瑞典西南部海岸著名港口城市。与丹麦北端隔海相望,是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港城。图为钟楼。</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哥德堡市政厅广场也叫古斯塔夫阿道夫广场,是哥德堡的市中心广场,广场中间竖立着哥德堡创立者—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的雕像。1621年,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签署了哥德堡市宪章,依据神话传说,他选择了这块神圣的建城之地。广场上的建筑都是三层的历史建筑,北边靠近林荫大道的就是哥德堡的市政厅。</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约塔运河连接哥德堡港,港口终年不受冻,成为瑞典和西欧通航的主要港埠。因为哥德堡地处哥本哈根、奥斯陆和斯德哥尔摩三个北欧国家首都的中心,有450多条航线通往世界各地,是北欧的咽喉要道,在它方圆300公里以内是北欧三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北欧的工业中心。</h3> <h3><p><b><font color="#ed2308">挪威奥斯陆篇</font></b></p><p>维格兰雕塑公园</p><p>&nbsp;&nbsp;&nbsp;&nbsp;&nbsp; 离开哥德堡继续沿着6号(E6)公路经过哈尔登于当地时间下午13:30到达奥斯陆。午饭后,去著名的维格兰雕塑公园游览。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此处游览了,冬季的雕塑公园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公园内处处银装素裹,每座雕塑都身披厚厚的雪,在白雪的衬托下更加显示出人物雕像一种饱经风霜的沧桑感、一种与大自然博击的力量感。</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p></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 公园是曾经求教于法国艺术大师罗丹的挪威雕塑家古斯塔夫.维格兰苦心雕琢40年创作而成。于1924年始建,历时19年得以建成。公园里共有169座雕塑和近700个人物形象,维格兰公园围绕“人生”这个主题。 整个公园的雕塑共有桥上雕塑群、喷泉雕塑群和独立碑雕塑群三大区;分为“生命之桥、生命之泉、生命之柱和生命之轮”四个部分。雕塑充分体现了男性的阳刚之美,把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的淋漓尽致,表现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轮回,因而有人称之该公园为“人生之旅公园”。</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下图是父与女,表现的是"生命之桥"。</h3> <h3>生命之桥:在两边桥头共有58尊雕塑,有老有少,其中愤怒的小男孩表情最丰富,它是园中最传神、最招人喜爱的作品。雕塑刻画了小孩子在愿望不得实现时,跺着双脚,挥动着胳膊,哭闹不止的神态。为了求得好运,小孩的手和“小鸡鸡”被游人摸得发亮,而旁边的小女孩儿雕塑少有人环顾,似乎被冷落了。</h3> <h3>生命之桥的一组雕像:父爱无边与男女情深。</h3> <h3>生命之源:穿过生命之桥后映入眼帘的是生命之源,池中央四个巨人托起石盆,在其他季节盆中要流出泉水,这个塑像象征了人们在生活上背负的重担。</h3> <h3>生命之柱:高17.3米,重270吨。柱上雕塑着121个神情不同,首尾相连的裸体浮雕,表现出人竟相追求光明奋力抗争的主题。四周还有36组人体雕像变现尘世悲欢离合与天堂的美好追求。据说这组雕像是3位工匠历时14年才完成。</h3> <h3>生命之轮:由两对男女和三个孩子组成,告诉人们生命轮回、生命不息。</h3> <h3><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离开雕塑公园来到市中心已经是下午4时了。看到街道上匆匆的行人,表明此时已经是北欧国家下班的时间了。傍晚时分,我们浏览了奥斯陆的市中心景点和商业街。</p><p>&nbsp;&nbsp;&nbsp;&nbsp;&nbsp; 奥斯陆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为古老的都城。它的名字来源于古老的挪威语,一个是“神”一个是“草地”。始建于公元1048年,从1814年起成为挪威首都。奥斯陆濒临曲折迂回的奥斯陆湾,背倚巍峨耸立的霍尔门科伦山,苍山绿海相辉映,使城市既有海滨都市的旖旎风光,又富于依托高山密林所展示的雄浑气势。</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下图为傍晚的国家歌剧院,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雕像矗立在剧院前。<br></p></h3> <h3><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奥斯陆市政厅是分别高66米和63米的双塔建筑物,这个建筑由挪威的艺术家们从1900年至1950年不断的装饰和润色才得以完工。它全面的向人们展示了挪威的历史、文化以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这座砖红色的建筑布局为凹字形,周围有大量雕塑,表现了挪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p><p><br></p></h3> <h3><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顺着两边的台阶走向市政大厅,宽阔的 大厅可以想象容纳的范围,一层中央大厅悬挂的是长12米、高2米的欧洲最大的油画, 出自亨利克•索仑森之作品《快乐劳动着的人们》。其余三面墙的壁画是阿鲁夫・罗尔福森的作品。另外,爱德华・蒙克的《生命》、佩尔・库罗古的壁画《城市极 其周边》也很有名。其中一侧放置了一架钢琴,顺着台阶走上一层,可见几个不同类型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有特别的展示,从家具摆设到人物壁画以及可以透过窗户看到的外面的海景,无一不让观光客感受到其历史的氛围,体验其中的过往与变迁。这里是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地。<br></p></h3> <h3>市政厅窗外的海景。</h3> <h3><p><b><font color="#ed2308">瑞典</font></b></p><p><font color="#010101">博里维克镇</font></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奥斯陆的第二天一早,我们一行人沿着18号(E18)公路,冒雪行进两个多小时后,到达了瑞典古镇博里维克。这个小镇位于维纳恩湖支湖畔,森林,溪流,湖泊环绕,老建筑,比比皆是,铁锈红的木屋代表着瑞典民居的经典风格,琉璃质感的矿石砖建成的老建筑,见证着几百年来的历史,据说这个古镇与皇家颇有渊源。</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博里维克的教堂是这里唯一的一座教堂。没有看到去教堂祷告的当地人,镇上的人很少,也没有游人,大雪之后这里更像一处“世外桃源,透出的气息就是古老、传统。</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里是博里维克早年冶炼钢铁的旧址。据说这里曾经为巴黎埃菲尔铁塔提供钢铁材料。</h3> <h3>&nbsp;博里维克镇的古房</h3> <h3><p><font color="#ed2308"><b>瑞典</b></font></p><p>斯德哥尔摩皇后岛</p><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博里维克出发,行驶半小时左右在格鲁姆斯附近午餐,饭后不敢耽搁继续沿着18号(E18)公路向斯德哥尔摩进发,由于下雪以及交通堵塞,在下午4:30前没有赶上进入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参观的时间,第二天由于冰岛总统来访市政厅不对外开放,所以只能遗憾放弃了这一景点。当晚入住斯德哥尔摩加瓦时尚酒店。</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斯德哥尔摩皇后岛参观。皇后岛宫(又称卓宁霍姆宫)距市中心15公里,最早建于十六世纪,毁于一场大火。到了十七世纪,瑞典当时最有名的建筑设计师尼克姆德斯父子负责重建的工程,融合了瑞典民族风格和其它如巴洛克风格等因素。由于这里属于瑞典皇家领地,所以我们只是在外围参观。景点包括皇后岛宫、皇家剧院、中国宫和花园。</p><p>&nbsp;&nbsp;&nbsp;<br></p></h3> <h3><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中国宫包括有一座宫殿和两座亭子,始建于1753年,由当时国王福雷德里克为庆祝王后乌尔里卡生日而建造的。从趴在屋脊上的几条龙和长廊样式的房间多少可以看出一点中国宫殿的风格。</p><p><br></p></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皇家剧院,建于1766年。1792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在剧院举行的舞会上遇刺身亡,从此剧院关闭。1922年经整修,一百多年前使用的各种道具、装置、设备和舞台按照以前的原样布置重新演出,现在剧院仍旧举行古典剧目的演出。</h3> <h3><p>&nbsp;&nbsp;&nbsp;&nbsp; &nbsp;皇后岛很开阔,四周都被绿色灌丛包围着。法式花园和英式园林被大雪粘合在一起,难于分辨了。没有封冻的湖水倒映着湖边宫殿与树丛,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优雅与宁静。<br></p></h3> <h3><p><b><font color="#ed2308">瑞典</font></b></p><p><font color="#010101">斯德哥尔摩</font></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离开斯德哥尔摩皇宫后,我们开始乘游船游览斯德哥尔摩的主要景色。游船所到之处基本可以把斯德哥尔摩城岛、骑士岛、船岛、城堡岛和动物园岛(于高登)主要的景点一览无余。</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市政厅位于国王岛(Kungsholmen)靠近老城的水畔。为通体棕红色砖结构,106米高的钟楼顶上是金色的三王冠。建于1911-1923年的市政厅内部有议会大厅,蓝厅是每年诺贝尔奖金颁奖仪式结束后举行盛大宴会的地方。另一金色大厅(Gyllene Salen)墙面有1800万多块黄金和小块玻璃拼成的马赛克画。<br></p></h3> <h3>&nbsp;骑士岛大教堂</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 靠近船岛的这栋建筑是瑞典国立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建于19世纪中叶,灵感来自于意大利北部的文艺复兴建筑。它的原名是“皇家博物馆”,现在馆内收藏了约50万件中世纪到19世纪的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品。</h3> <h3>&nbsp;&nbsp;&nbsp; 尤金王子美术馆坐落于风景秀美的斯德哥尔摩动物园岛上,美术馆是原瑞典王子,同时也是著名的画家尤金的住宅,现为瑞典最受欢迎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建筑由瑞典建筑师博别格设计。住宅内部是“新艺术运动”的设计样式,展出王子的画作和使用过的房间和用品。</h3> <h3>&nbsp;&nbsp;&nbsp;&nbsp; 船岛教堂,修建于1823-1849年,八角形新古典主义建筑,纯白色的外墙,灵感来自于罗马万神庙。现在这个教堂已经改为世俗用途,成了音乐厅。船岛教堂旁边就是东亚博物馆和当代美术馆。<br></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 城堡岛上有一个建于1848年小城堡,据说是古时要塞,如果要塞升哪国国旗,就代表这个国家由哪国统治,现在当然是瑞典王国的蓝黄十字旗了。</h3> <h3>斯德哥尔摩Strandvägen大街老建筑</h3> <h3><p>斯德哥尔摩老城</p><p>&nbsp;&nbsp;&nbsp;&nbsp;&nbsp; 老城的历史可追溯至13世纪。城内有中世纪小巷、圆石街道和古式建筑,深受北日耳曼式风格影响。大广场是老城中央的一个广场,被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大楼和其他旧商人的房屋包围。城内除了有斯德哥尔摩大教堂、诺贝尔博物馆和骑士教堂外,还是王宫所处之地。在三王冠宫于火中焚毁后,王宫就从18世纪建立于此。骑士院位处老城的西北。</p></h3> <h3><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公元1520年发生在这里的屠杀事件,这一年残暴的丹麦国王克里斯狄二世攻占了这里。在广场上,将94位瑞典贵族、主教和平民,在三天内砍头示众,他们称这一天为“喋血日”。暴行激怒了瑞典人,古斯塔夫--瓦萨率领瑞典人揭竿而起,这一天是瑞典独立的转折点,后来他成为了瑞典国王,即古斯塔夫一世。<br></p></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斯德哥尔摩大教堂的浅红色山墙,上有黑紫色大理石碑刻。碑刻前立着一个铜像,应该是个传教士,铜像右前方是个青石砌成的方尖碑,碑座上刻满文字。方尖碑,是为了纪念瑞典与俄罗斯,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的战争而建立的;也有一说是纪念抵抗芬兰战争中公民对古斯塔夫三世忠诚的。</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广场中间有一口老水井,是斯德哥尔摩最早的水井原址,当年附近的居民靠此井水生活,不过水井早在150多年前就已经干枯涸了。水井上垒着个炮楼一样的石堆,最上面是个石头的奖杯,四周有几个出水管口,已经建成为“水井纪念碑”了</h3> <h3>诺贝尔博物馆&nbsp;&nbsp;&nbsp; </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诺贝尔博物馆坐落于斯德哥尔摩老城,于2001年诺贝尔奖百年时建成,前身曾是瑞典古老的证券交易所。博物馆分为当年获奖者介绍、历史回顾、诺贝尔奖介绍、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生平等几部分,旨在希望通过介绍诺贝尔奖的方方面面,向人们展示超过80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带来的世纪之变。<br></h3> <h3>&nbsp;&nbsp;&nbsp; 进入博物馆参观,在一个有一定文史功底且认真严谨的女导游激情解说之下,大家似乎都对诺贝尔奖对世界发展的贡献着了迷。</h3> <h3><p>瓦萨沉船博物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个沉船博物馆坐落在斯德哥尔摩动物园岛上,在瓦萨号沉船遗址附近,从处远看就像一艘三桅杆帆船。瓦萨沉船博物馆是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它是专为展览一艘从海底打捞上来的瓦萨号沉船而建立的。瓦萨号当年号称最豪华的战舰,也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17世纪船舶。</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h3> <h3><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瓦萨古战船是奉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旨意于 1625年开始建造的。这艘战船本来是单层炮舰,可是国王得知当时瑞典的海上强敌丹麦已拥有双层炮舰,便不顾当时本国的技术条件,下令把炮舰改造为双层。1628 年 8 月 10 日,斯德哥尔摩海湾风和日丽,扬帆启航。不料刚行驶数百米,一阵微风吹来,瓦萨号战舰摇晃了几下,竟立即连人带船沉入 30 多米深的海底。3 个多世纪后的1961 年 4月&nbsp;,这艘在水底沉睡了 333 年的战船才重新露出水面,</p></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离开沉船博物馆后,下一站就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我们一行人又开始了长途跋涉。当地时间晚上20:00乘坐维京号邮轮出发,经过一夜航行于次日早上7点到达芬兰城市土库;下船后,立即赶乘大巴沿18号公路(E18)直奔赫尔辛基港码头,然后又乘船2小时,于中午时分到达塔林,并在塔林“北京烤鸭店”午餐。</h3> <h3><font color="#ed2308"><b>爱沙尼亚塔林篇老城</b></font></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塔林老城是保存至今最完好的欧洲中世纪城堡,城中保留着许多中世纪教堂,是北欧目前唯一一座保持着中世纪建筑风格和外表的城市。站在城市的高点,一览这座老城的全貌,细细品味历史带给这座城市的韵味。1997年,塔林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br></h3> <h3><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塔林老城保存了大量中世纪巴洛克风格建筑,特别是以教堂为主的宗教建筑,表现出较高的建筑艺术成就。老城区街道狭窄,建筑密集,又是历史文化遗产集中区域。<br></p></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塔林不仅拥有着北欧保存最好的古城,也有着绵延2公里长的古城墙,城墙以它的最独特的红砖屋顶而别有特色。数百年的历史中,塔林饱经战火,尤其是二战后期,苏联空军曾对塔林密集轰炸,它没有被夷为平地算是个奇迹。这与古城严密的防御系统不无关系。塔林至今保存完整的防御体系包括:全长1900米的中世纪城墙,和维鲁大门相似的20座圆形尖顶防御塔楼,堪称中世纪文化精髓。 </h3> <h3><p>&nbsp;&nbsp;&nbsp;&nbsp; &nbsp; 塔林市政厅是一哥特式建筑。这座建筑首次见于文字记载是在1322年,目前的形态形成于1402-1404年重建之际,其尖顶毁于1944年3月9日的轰炸,1950年重建。被认为是爱沙尼亚独一无二而且历史悠久的建筑瑰宝。市政厅建在广场的正中心,市政厅的二楼仍然是该建筑的主要楼层,公民会堂、理事会大厅、附属厨房以及法官厅都位于该层,这里同样也举办庆典的接待会和音乐会,就如同往昔中世纪的岁月一样。三殿地窖大厅现已作为展览大厅向市民及游客开放。<br></p></h3> <h3><p>&nbsp;&nbsp;&nbsp;&nbsp;&nbsp; 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东正教堂,教堂内部被装饰得富丽堂皇,满是镶嵌工艺与圣像,这座矗立在托姆比亚山顶上宏伟的洋葱圆顶型建筑是爱沙尼亚主要的俄罗斯东正教大教堂。它建于1900年,当时爱沙尼亚是沙皇俄国的一部分,而建造该教堂的最初目的是在逐渐难以控制的波罗的海地区树立一个沙俄帝国统治地位的象征。进入教堂看到并不太宽阔的大厅中挤满了前来做弥撒的俄罗斯裔的信徒。</p></h3> <h3><p><b><font color="#ed2308">芬兰赫尔辛基篇</font></b></p><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离开塔林的第二天一早,就驱车到赫尔辛基游览,这个地方是我们这次北欧之行最主要的转机/转乘之地。已经三次来到赫尔辛基了,这次是我们一行第一次游览赫尔辛基主要景点了。</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赫尔辛基,是芬兰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毗邻波罗的海,是一座古典美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都市,又是一座都市建筑与自然风光巧妙结合在一起的花园城。市内建筑多用浅色花岗岩建成,有“北方洁白城市”之称。</h3><p><br></p><p><b><font color="#ed2308"><br></font></b></p> <h3><p>白教堂&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 赫尔辛基的参议院广场, 有一座乳白色的大教堂,它结构精美、在台阶的衬托下很是雄伟,这座建于1852年庄严肃穆的赫尔辛基大教堂是德国建筑师设计的一座路德派教堂,它以乳白色的墙,绿色圆顶的塔楼,高大的塔楼四周环绕着圆柱构成,俗称白教堂。大教堂高出海平面80多米,在大海上一眼就能看见,无论身处市区的哪个角落,也都能望到它的身影。它是赫尔辛基的重要地标。<br></p></h3> <h3><br></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广场中央有一组青铜雕像,坐落在高高的棕红色大理石基座上,中间最高那尊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他一身戎装,带有佩剑,举目平视前方,右手微抬,显得威严而庄重。1808—1809年,沙俄击败瑞典,迫使瑞典将芬兰割让给了俄国,虽说芬兰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但内部是实行自治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登位后,主张对芬兰文化和传统的尊重为芬兰人感怀,芬兰政府于1894年在自己城市的显要位置为亚历山大二世特意立了这么一座塑像。一个世纪多过去,虽经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沙皇废除、苏芬战争、苏联解体等风云剧变,铜像仍巍然屹立。</h3> <h3><p>赫尔辛基 南码头广场。</p><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赫尔辛基的南码头停泊着大型游轮的码头广场,。这里有熙熙攘攘的大市场,水果蔬菜花卉,波罗的海的鲜鱼,驯鹿的毛皮,各种芬兰的工艺品一应俱全。也许是冬季严寒的缘故,据说摊位数量远低于平日。</p></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南码头广场有波罗的海女儿哈维斯.阿曼达的雕塑,四头海豹不停地向她喷水,免得芙蓉出海的女神干涸;广场的北面还有总统府,神气的卫兵天天站在那里;广场的东面是洋葱顶的红教堂,这是1860年俄国人统治的时候留下的东正教教堂,正名叫乌斯彭基大教堂。</h3> <h3>&nbsp;&nbsp; 乌斯彭基教堂是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上最大的希腊东正教教堂&nbsp;。</h3> <h3>&nbsp; 赫尔辛基市政厅</h3> <h3><p>西贝柳斯公园</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年前我曾到这里游览,再次来到这里感觉还是那么令人心驰神往。西贝柳斯纪念碑竖立在西贝柳斯公园中,在白雪衬托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座纪念碑的造型如同茂密的森林,象征给予西贝柳斯无穷的创作灵感,也是西贝柳斯音乐的重要主题之一。高低错落的纪念碑由600余根银白色不锈钢管组成,又酷似一架巨型管风琴。一座西贝柳斯金属头像镶嵌在一旁的红色岩石上。这座纪念碑是芬兰著名女雕塑家希尔图宁花费六年时间创作的,在1967年西贝柳斯逝世十周年之际完成。<br></p></h3> <h3>&nbsp;&nbsp;&nbsp;&nbsp; &nbsp; “芬兰音乐之父”&nbsp; 西贝柳斯(1865-1957)10岁开始作曲,年轻时代在柏林和维也纳学习音乐,后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任教。他一生创作了7部交响乐、100多首独唱歌曲、大量的提琴曲与钢琴曲、两部歌剧及一部舞剧。其中最著名的是描写芬兰人爱国热情的交响诗《芬兰颂》,至今仍被作为芬兰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 约翰·路德维格·鲁内贝格Johan Ludvig Runeberg(1804~1877 )雕像,他是芬兰诗人,芬兰国歌歌词的作者。塑像矗立在市中心的街心花园里。</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结束赫尔辛基主要景点的游览后,我们乘芬航从赫尔辛基飞往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这个旅程是我们最期待的,因为观赏极光是冬季去北欧最大的宿愿,为此我们还专门下载了极光预测网站的app,急盼着观赏极光那令人激动时刻的到来。经过三个小时的飞行后,当地时间18:00(当地与芬兰有2个小时时差)到达雷克雅未克,随后在当地据说是唯一的中餐馆Bambus Restaurant就餐。</h3><p>&nbsp;&nbsp;&nbsp;&nbsp;&nbsp;</p> <h3><font color="#ed2308"><b>冰岛雷克雅未克篇</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nbsp;&nbsp;&nbsp;&nbsp; &nbsp;冰岛作为全球看极光几大圣地之一,全岛都处在极光带上,整体光污染小。极光的强度由太阳风决定,太阳活动很难有精确的预报,一些大规律可以让科学家给出一个提前4到5天的极光强度预报。极光强度被分为0-9的等级,0为弱,9为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根据极光预测网站预测当天晚上云层较少,但极光到该地区的强度只有10%的概率,按照预测的最佳时间,零点后,我加穿衣服全副武装离开入住的Icelandair Hotel,到饭店前方宽阔的山坡上,支起三脚架,等待极光的到来。冬季夜间的雷克雅未克温度虽然并不是很低,但由于西面临海,比较潮湿且风很大,所以体感非常寒冷。脚踏长时间在厚厚的雪上已有麻木感,大有“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的感觉。等了近四十分钟,不见极光,只有刺骨寒,终于忍耐不住,打道回府了。</font></h3> <h3>  在我们离开不到一个小时,同团的高手就在不远处拍下了瞬间出现的极光,在此借用他拍的极光图片,以聊补遗憾之心。这说明干成一件事没有100%的坚持与努力,就不能赢得10%的机会,教训深刻啊!不过,我们全团都为此而感到欣慰,毕竟我们在冰岛时极光出现了。</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二天,大巴司机拿出手机炫耀他朋友几乎同时在雷克雅未克地区拍的极光图片,更是令人羡慕不已。</h3> <h3><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极光之夜的第二天 一早我们又踏上行程,向冰岛著名的黄金旅游圈进发。此时天气突变,暴风雪大作,大巴沿着36号公路费力前行,风从侧面吹过,吹得车身摇晃,切风在广袤草原上的吼叫让人多少有些担心。好在暖心的冰岛司机哥,驾驶稳健,时时提醒大家系好安全带,一路顺利到达景点。</p><p>&nbsp;&nbsp;&nbsp;&nbsp;&nbsp; 黄金圈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北边一个三角形的区域,是冰岛旅游的精华,它包括了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Þingvellir)、黄金大瀑布(Gullfoss)、盖策间歇喷泉(Geysir)3个著名的旅游景区。冬天来到这里体验挂冰的瀑布与热喷的泉水,就知道什么是冰火两重天了......</p><p><br></p><p><br></p></h3> <h3><p>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p><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这是第一站。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是冰岛的第一家国家公园,位于雷克雅未克的东北40多公里处。冰岛古议会的会址位于大裂谷旁的平原上。一千多年前(930年),39个部落酋长就在这片苍茫的草原上搭起帐篷召开了居民议事大会,所以这里有“世界最古老的民主议会会址”之称。1944年冰岛就在此处宣布摆脱丹麦独立。因此,这里被称为西方议会政治的发源地,冰岛的国家摇篮和历史圣地。2004年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nbsp; </p><p><br></p></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是两个大陆板块的交界处,一不留神就在欧洲和北美洲之间跑了个来回。这是大自然形成的壮观裂谷,大地好像被地球运动巨大的力量强行分开,形成纵横交错的裂缝,据说这个裂缝现在仍以每年2厘米的速度在分离。</h3><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h3>&nbsp;远处横亘着冰岛最大的湖泊议会湖</h3> <h3><p>&nbsp;&nbsp; Fontana温泉,</p><p>&nbsp;&nbsp;&nbsp;&nbsp; Fontana温泉在著名的黄金圈景区中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和间歇泉之间的路上,冰岛是全世界天然温泉数量最多的国度,全岛遍布了大大小小的温泉。而冰岛人也是出了名的爱泡温泉,除了黄金圈沿线一带的Fontana地热温泉,还有著名的蓝湖温泉Blue Lagoon,都是景色宜人的露天温泉泳池,冬季泡温泉别有滋味,身披热泉水、尽揽冰雪之美,可谓冰火两重天了。</p></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此外,当地利用地下温泉之高温烤制面包,每天都有新鲜出炉的地热黑麦面包。我们亲眼看到了从冒着温泉气泡的地上“揭锅”的过程,大家都分享了新鲜黑麦面包,黑麦面包略带甜味,却没有糖的那种甜腻感。</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露天温泉池紧邻勒伊加湖,温泉并不算太大,远没有蓝湖的规模,但是相当温馨,加上湖光山色,很有世外桃源的感觉。泉内有多个不同温度、形状、大小的池子,还有喷水浴。</h3><p>&nbsp;&nbsp;&nbsp;&nbsp;&nbsp; 到冰岛第二天傍晚我们一行人冒着雨雪还去了蓝湖温泉。蓝湖地热温泉距离雷克雅未克大约39公里,蓝湖所在地是地球上地下岩浆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之一,蓝湖洗浴和游泳的礁湖地区水温平均在40 ℃左右,水体有丰富矿物质,如硅和硫。大家尽情地享受了含硫的温泉浴,美女导游号召大家都去泡温泉,她总说泡一泡年轻到18。岛蓝湖温泉天色已晚,没有留下照片。</p> <h3><p>居德瀑布</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又名黄金瀑布,黄金瀑布是冰岛名气最大的瀑布之一,是著名的冰岛黄金圈(GoldenCircle)的三大站之一,其位于冰岛西南部,首都雷克雅未克以东北125公里外,宽2500米,高70米,奥富萨(Olfusa)河支流赫维陶(Hvita)河上。落差32公尺(105呎)。<br></p></h3> <h3>&nbsp;&nbsp;&nbsp; 冬季看到的瀑布可能比不上其他季节瀑布所具有的动感,但形成的冰冻瀑布却有动静相托的感觉。</h3> <h3><p>间歇泉</p><p>  是距离雷克雅未克不远的一个盆地里,有一片很有名的间歇泉区。“盖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间歇泉,在13世纪喷出沸水。把间歇泉叫作“盖策”。这个名字是冰岛话的译音。它的原意也是间歇泉的意思。<br></p></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 这个泉在平静的时候,是一个直径20米的圆圆的水池,清得发绿的热水把圆池灌得满满的,并且沿着水池的一个缺口缓缓流出。可是,这种平静的局面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突然暴怒起来。只见池中清水翻滚,池下传出类似开锅时的呼噜声。很快,一条水柱冲天而起,在蔚蓝色的天幕上飘洒着滚热的细雨。据说,盖策的喷发高度可以达到70米。它的四周包围着许多小型热泉,看上去就像一口烧着沸水的锅,咕嘟咕嘟不停地冒泡,手可一点儿也碰不得。“盖策沸水在下沉积蓄力量后,每8分钟喷发一次,高度可达30米,十分壮观。</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冰岛的第二天原定行程上是去维克镇游览黑沙滩,但由于暴风雪行车困难,我想也与前一段在维克地区一辆旅游大巴遇难有关,为了安全起见,临时取消了这个行程,作为补偿,冰岛司机哥带我们游览了雷克雅未克很多不错的景点。</h3><p>&nbsp;&nbsp;&nbsp;&nbsp;&nbsp; 下图是位于位于Seltjarnarnes 半岛的Grotta 灯塔</p>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雷克雅未克哈帕音乐厅和会议中心位于都雷克雅未克的海陆交界处,是冰岛最新最大的综合音乐厅、会议中心,其设计灵感来自冰岛冬季夜晚神秘莫测的夜幕极光和火山石的形状。建筑的玻璃外型好比一个巨大的万花筒,上千块不规则的几何玻璃砖随着天空的颜色和季节的变化反射出令彩虹都相形见绌的万千颜色。这座顶尖的现代化建筑是雷克雅未克欣赏音乐和举办重要会议的场所。</h3> <h3>雷克雅未克旧港</h3> <h3><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哈尔格林姆斯大教堂,&nbsp;位于雷克雅未克市中心的山丘上,以冰岛著名文学家哈尔格林姆斯的名字而命名,纪念他对冰岛文学的巨大贡献。教堂建于1930年,是雷克雅未克标志性建筑。教堂前的西格松雕像是为纪念冰岛独立之父西格松(Leifur Eiriksson)而建。该教堂由冰岛著名的建筑师Gudjon Samuelsson设计。该教堂于1940年开始奠基,由于经费靠教会筹集和信徒捐助,该教堂几乎花了半个多世纪才完工。&nbsp;&nbsp; <br></p></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该教堂设计新颖,为管风琴结构,主厅高30多米,可容纳1200人。主塔高 72米,可乘坐电梯上顶楼俯瞰首都全貌。冰岛火山爆发后遗留下来的熔岩的形状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他运用本土的创造素材,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设计了这坐标新立异、具有冰岛民族风格的教堂。</h3> <h3><br></h3> <h3><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去黄金旅游圈的路程中,碰到了一群非常有特点的短脚马,听介绍这是冰岛特有的马种。冰岛马在冰岛语里被称为“法西”,意思是“抢眼的鬃毛”。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冰岛马都长着长长的鬃毛,以及长长的尾巴。冰岛马是地球上最纯的马种,因为公元930年,冰岛为了避免混种,订立了禁止马匹进口的法规。冰岛马都是冰岛人最为忠诚的朋友。和威猛凶悍的马不同,冰岛马的腿比较短,因此模样显得矮小可爱,外加冰岛马的性情友好,对人亲近。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变迁,除了冰岛本土,这种抗高寒,强壮有耐力、性格温顺的马中精品在世界各地都已经不复繁衍。摸摸冰马也是非常惬意的感觉。</p></h3> <h3><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雷克雅未克赫夫迪楼是海边一座看似普普通通的小房子,1986年10月11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总统在这里会谈。后来人们认为发生在赫夫迪楼的双边峰会是结束冷战的开端。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把那次会谈称为“实质问题的突破口”,美国总统里根也把那次会谈看作是“寻求世界安全与稳定的关键转折点”。</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冰岛是我们北欧冬日之旅的最后一站,12天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这种遗憾正在激发下一次的旅行冲动,迷人的北欧我们还会再来!</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