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认识柬埔寨是很早以前因西哈努克亲王,还有那个摇头的宾奴亲王,那时他们是天安门城楼的常客,他们国家打仗,到中国避难。西到昆明时,全城中学停课,到东风路夹道欢迎,还唱着他谱写的歌曲。那时只知道柬埔寨是个贫穷落后,饱受战乱之苦的小国。</h3> <p class="ql-block">后来知道了柬埔寨有个吴哥窟,与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等世界七大奇迹齐名。</p> <h3>到柬埔寨旅游前,朋友一再告诫行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课,不然到时看到的只是一堆石头。台湾学者蒋勋先生到吴哥前后多达到12次,对吴哥王朝有很深的研究,他长达10多个小时的视频"吴哥之美"和同名书籍都是最好的学习范本。</h3> <h3>柬埔寨古时称扶南、真腊、吴哥等,最强盛时期是9~14世纪的吴哥王朝,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1863年柬埔寨成了法国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柬埔寨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柬埔寨再次被法国殖民者占领。1953年11月9日,柬埔寨宣布完全独立</h3> <h3>蒋勋先生说:"没有一个地方像吴哥,使我陷于茫然中,好像触碰到内在最本质的生命底层。"</h3> <h3>Lonely Planet选出的全球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里,柬埔寨吴哥窟成功荣登第一宝座。</h3><h3>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TripAdvisor网站列出了全球最佳文化历史旅游胜地排名,柬埔寨也是荣获第一名。</h3><h3><br /></h3><h3>"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h3><h3> ——亨利·穆奥</h3> <h3>如果残缺也是一种美,那一定说的是吴哥窟的塔布笼寺。树石交缠、破败荒凉的景象,却能遥想当年的辉煌,只是人去楼空,留下一堆废墟供后人揣测与叹息。</h3> <h3>看着这些残垣断壁,那些从崩塌的建筑中长出来的大树,或者被树根紧紧抱住还没有完全倒塌的建筑,现在它们混然一体,不分彼此地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结合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历尽沧桑后的残缺之美。这些被遗弃的庙宇,因为战争或瘟疫,都城已被放弃,供奉神灵的庙宇也只能破败。穿行在废墟中,轻抚着那些带着历史印记的断石,还有已经不再完整的壁画雕刻,想像着它曾经的模样和有过的荣光……!</h3> <h3>电影《古墓丽影》,安吉利拉朱莉的成名作,以吴哥的荒芜为背景拍摄。</h3> <h3>电影《花样年华》的结尾,为什么导演王家卫不随便找一个树洞拍摄,非要千里迢迢去吴哥窟拍摄那些镜头?梁朝伟饰演的主人公内心深处承受了的秘密,那些未曾表达的心绪,那些最美好的年华和感情的追忆,与何人说?无人能懂。只有在吴哥窟这么有历史感的场景中,才能将时间流逝的张力用镜头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有些秘密,只有吴哥窟的树洞听见。</h3> <h3>由此可见,吴哥古迹中的很多景点都是深受电影导演们厚爱的,因为这里所透露出的神秘感绝对是世界罕有的。</h3><h3><br /></h3><h3> </h3> <h3>吴哥窟最能打动人心的不是恢弘的宫室庙宇,而是至高无上信仰的残骸;不是昔日君王的荣耀,而是世事沧桑的对比;不是巍峨凝立的建筑,而是暗然流动的时光。恰如黑白明暗,华贵对破败,凋朽对新生。岁月如歌,沧海桑田;天地悠悠,白驹过隙。千百年的历史和这些在古都废墟中漫生的草木,让人回味和感悟,</h3> <h3>这是吴哥寺边上的一个小商品市场,路边的古树少说也有好几百年,正可谓枝繁叶茂,浓郁苍劲。</h3> <h3>很喜欢这张照片。古老斑驳的雕像久远的屹立在桥上,河水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在不断流淌,远处的人们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劳作,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h3> <h3>石雕一般都比较粗犷,但吴哥窟这样精致的花纹在这里隨处可见,这里的每个细节每个不起眼的角落都能让人惊叹惊喜。</h3> <h3>女皇宫采用高棉特有的红土建造,她色彩艳丽、易于雕刻。因此女皇宫又以她精美、细致的壁画雕刻而著称。这座小小的寺庙,有着太多精致的壁画,它们向你讲述一个又一个故事。</h3> <h3>现在吴哥窟己不仅是柬埔寨的了,它已成为世界的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号召世界各国认养修复吴哥窟的寺庙,这项工程正在加紧进行着,在现场我们己看到了印度、德国、日本、中国认养的庙宇都在修复中。要到柬埔寨的朋友抓紧时间赶快行动吧,现在还能看到100年前法国探险家误打误撞爬进密林中发现吴哥古迹历经千百年后断垣残壁的样子。一旦修复工程完成,谁都不知道会是什么样了,有道是:过度的修复也是一种破坏。正像断臂维纳斯,出土后很多艺术家都企图修复女神的双手,但修复各种造型的双手都不尽人意,只有让她还是断臂的才觉得是最美的。古迹庙宇的修复投资浩大、工程繁杂,一旦修复完成,即使不尽人意也不可能拆除,恢复到原来的残缺之美啦!</h3> <h3>这是在巴肯山等待观看日落的人们,山顶的巴肯寺只能进去300人,其余的人只能在半山腰观看日落,一月份是吴哥最凉爽的季节,因为凉爽所以是旅游旺季,游客人数多,这300人一般都是下午二、三点钟就进去等着了,即使是最凉爽的季节,这些在山顶的人也要在三十多度的高温的大太阳下暴晒三,四个小时后才能看到日落。</h3> <h3>日出日落,是亘古不变的为我们所熟悉的自然现象,哪里都可以看到。那为什么一定要在不同的地方观看呢?正如你不在沙漠荒野看日落就不能深刻地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不登上吴哥的巴肯山看日落就不能深刻感受吴哥王朝的鼎盛繁荣与衰败没落,因为吴哥王朝的开国君王就是在登上巴肯山后,俯瞰大地,从而决定定都在山下这片原野上的。</h3> <h3>俯瞰这一片大地,落日渐渐坠下,留下一片残阳如血,曾经辉煌一时,众多建筑奇迹般的在荒原中拔地而起;之后历经劫难,战火燎烧生灵涂炭,建筑又被汹涌生长的丛林湮没;如今劫后余生,这个国家、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在劫难之后坚强生存。这一切无不让人唏嘘感叹!</h3><h3><br /></h3><h3>蒋勋在《吴哥之美》中写道:"没有巴肯山的高度,或许我看不到吴哥王朝原来是我静坐时短短的一个梦。我是落日里发呆的一头石狮,看到夜色四合,看到繁华匆匆逝去,不发一语。"</h3><h3><br /></h3><h3> </h3> <h3>柬埔寨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随处可见他们的古典民间舞蹈。</h3> <h3>在柬式传统音乐的伴奏下,舞者通过舞蹈手势,生动的诠释了佛教关于轮回、生命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发芽,开花,结果,凋零,重回土壤再从破土而出重新发芽,花开花落,因果循环,生生不息。</h3> <h3>这是从网上下载的一张图片,介绍了吴哥舞蹈中各种手式的含义,什么叫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个手式就包含那么多种意思,真的了不起,你只有越深入才越了解它的含义。</h3> <h3> 夜色将黑色的帏幕徐徐降下,这里瞬间亮起了一片灯海,酒吧、餐厅内闪烁着五彩灯光,悠扬的乐曲,荡漾在夜色中,空气中迷漫、飘夹着烤鱼、烤肉的香味。</h3> <h3>这是吴哥的酒吧街,也有人叫洋人街,因为这是外国游客最喜欢去的地方,它让这个古老神秘的国度增加了现代时尚之感。</h3> <h3>开篇的那几张照片介绍的是吴哥寺,它占地面积之大,建筑之宏伟,当地人却称它为小吴哥,而下面我们看到的巴戎寺占地面积不大,建筑也不算很宏伟,其中有的通道仅能一人通过,当地人却称它为大吴哥,我真不知道他们的小与大是怎么区分的,后来才知道大吴哥是指整个吴哥城,巴戎寺只是其中一景点。然而走进巴戎寺后也真正感受到它內在的大,因为这个寺就是举世闻名的"高棉的微笑"。</h3> <h3>巴戎寺远看就像一堆石头山,走进了看,高高低低的山是排列着的49座形状相同的巨石塔,每座石塔各有一座四面佛,近200个佛陀的笑脸。这些四面佛都是典型的高棉面容,谜样的佛脸神秘地微笑着,嘴角上扬,眼睛微闭,像是凝视远方又像是闭目俢行,脸上表情各异却又说不出到底哪里不同,安详中带着几分神秘。</h3> <h3>在景区,常会看到老外手捧一本旅游指南,或是漫游日志、史记专著等,看得是那样认真,寻觅得那样执着。他们很少成群结队,嘻笑打闹,搔首弄姿,来个"到此一游的"咔嚓。他们往往单枪匹马,独往独来,对着景点,欣赏、研究、遐想、思考......,每每这时,都会升起一种由衷的敬佩!</h3> <h3>嘴角淡淡的微笑,这个笑容好像是了解了人生最深奥的一些秘密,然后从心里有一种喜悦。</h3> <h3>最使人惊叹不已的是这些微笑的佛陀在平时看时眼睛都是睁开的,但有时看时由于角度和光线不同,眼睛又是闭下的,这一睁一闭真是高妙啊!千百年前的工匠尽能雕刻创造出如此神奇的艺术品,怎不让人叫绝。眼睛闭下,是在修行,心怀慈悲,精近智慧。眼睛睁开是看到人间的一切苦难,普渡众生。</h3> <h3>当一切的表情一一成为过去,最后,仿佛从污泥的池沼中升起一朵莲花,那微笑成为城市高处唯一的表情,包容了爱恨,超越了生死,通过漫长岁月,把笑容传递给后世。</h3><h3><br /></h3><h3> ——蒋勋《吴哥之美》</h3> <h3>只有身在期间的人能感受那种像醉倒的感觉,200多张巨大的微笑,你看着他时,他在看你又没在看你,你没看他时,你感觉到他在看你又没在看你,唉!这种感觉真是太神奇了!</h3><h3>面对那古老而神秘的微笑,使你感觉到一伸手就可以触及的千年时光。</h3> <h3>微笑,如水面升起的莲花,静静绽放。强无声息,只有极静定的微笑,若有若无。当一切喜怒哀乐成为过去,最后萌生的领悟超脱了一切,只剩下静谧的微笑。</h3> <h3>高棉的微笑,是和平与美好的象征。然而悲催的是,这块到处镌刻着微笑的地方,却遭受着最严酷的战争摧残和血与火的洗礼。且不说八百年前,吴哥王朝在最鼎盛后逐渐走向衰落,被暹罗打败,作为皇宫与神殿的吴哥窟也慢慢沦落成了一片废墟,就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各个政治派别争斗的炮火连续几十年无情翻耕着这片土地,剥夺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直至现在,吴哥窟周边的原始森林里还密布着尚未排除掉的地雷,在吴哥窟的各个景点门口,都有下肢残缺的地雷受害者组成的小乐队在演奏,为自己的下半生募捐。</h3> <h3>就在柬埔寨内战达到最残酷的时候,这个微笑还是在感动着全世界,它告诉世人说:苦难会过去,人只要有慈悲和智慧,他们会达到生命平和的一个状况。</h3> <h3>学者蒋勋先生说:"《金刚经》的经文最不易解,但巴戎寺的微笑像一部《金刚经》。"</h3><h3>谁人能读懂?谁人能参透?</h3> <h3>或许,正因为遭受了太多的战争与苦难,才最渴望和平,更向往美好吧,这块土地虽然几乎天天被烈日暴晒,遭阵雨抽打,但这里的人们性情是非常温和的,无论是酒店的待者还是突突车司机,亦或是田野间的农人,甚至于那些拖着残肢的地雷受害者,他们黧黑的脸上总浮着亲切的微笑。高棉的微笑之所以著名,不仅仅因为神,更因为人。</h3> <h3>手捧莲花,正在敬神的新郎新娘。</h3> <h3>寺庙里祈福的新郎新娘。</h3> <h3>拍摄婚纱照的新郎新娘。</h3> <h3>小时候,微笑是一种心情,长大后,微笑是一种表情。</h3> <h3>景区的工作人员。</h3> <h3>我们宾馆的服务员。</h3> <h3>木雕工艺品店的售货员。</h3> <h3>一个演员。</h3> <h3>吴哥寺摆放祭品工作人员。</h3> <h3>卖水果的大妈。</h3> <h3>一个小学生。</h3> <h3>旅游者甲。</h3> <h3>旅游者乙。</h3> <h3>旅游者甲乙丙丁。</h3> <h3>微笑是两个人之间最短的距离。</h3><h3> ——维克托·伯盖</h3> <p class="ql-block">手持相机和回首的僧人,是要走进精神的天堂还是要步入世俗的人间。</p> <h3>不知道这样灿烂的、源于内心的笑容是来自贫穷落后的国度还是来自梦幻般的精神天堂?!</h3> <h3>小和尚在聚精会神地看手机,见我用相机对着他,转过头来报予一个"高棉的微笑"。</h3> <h3>8年前到吴哥,一进景区,一群孩子就会围上来,抻着小手:"姐姐漂亮,姐姐漂亮",为的是获取几颗糖果或几块糕点,虽然我的老婆和同行的其他女同胞都是年近六旬的老奶奶了。这次到吴哥,行前老婆准备了一大包糖果,可这次没有抻小手的孩子了,换来的是在景区兜售纪念品的小孩子,主要卖明信片和冰箱贴,用稚嫩的童声向你友善地说着"one dollar"(一美元),或用汉语说着"你好",所有的一切都来得那么和谐那么自然。</h3> <h3>从姐妹庙出来,一位女孩引起我的注意,她衣着得体,头戴耳机。</h3> <h3>哦!她尽然是一个向游客推销纱巾的女孩。想当年喊"姐姐漂亮"的孩子也应该长到她这个年龄了吧。</h3> <h3>是在勤工俭学?或是弟弟病重在家?我不知道她的故事,却从她的脸上看到她的故事。推销纱巾是为生存,头戴耳机是为精神追求。那份淡定,那份从容,那份"高棉的微笑"......。</h3> <h3>人生如寄,一切都将过去,没有人能在岁月的苍容里划一道不灭的痕迹。不管你是意气风发,还是平淡落寞,都将被收罗在历史的尘埃中。流云过千山,本就一场梦幻,只要不被生活的烦恼笼罩,活着就是微笑。</h3><h3> ——延参法师</h3> <h3>写到这里,我没有理由地想起英国诗人兰德的《生与死》:"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微笑面对一切,生命真美!</h3> <h3>人们说人生是一次远行,旅行是一场修行,是一种领悟,从柬埔寨回来,我更深的理解一个词,那就是"微笑"!从今往后,那充满魅惑的高棉的微笑,不仅展现在神的脸上,也会荡漾在我的心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