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遗迹之精华(上)(游土耳其之十一)

<h1>  伊斯坦布尔的老城区,从公元324年到公元1923年,在这漫长的1600年间,曾经是赫赫有名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三个帝国的首都。<br>  帝国的遗迹,其核心部分全部坐落在老城区的东部。自西南向东北,赛马场(古罗马)、蓝色清真寺(奥斯曼帝国)、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帝国)及老皇宫(奥斯曼帝国)一字排开。</h1><h3><br></h3>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赛马场</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在古罗马,赛马和双轮战车赛车是很受欢迎的休闲活动。公元198年,当拜占庭还是一个省会城市时,便修建了赛马场。<br>  公元324年,作为罗马帝国的新首都,君士坦丁大帝大规模扩建城市,修复了赛马场。修复后的赛马道呈U形,长约450米,宽约130米,能够容纳3万观众。在今天路面的2米以下,是当年赛马场真正的赛道。<br>  下图是来自网络的复原图。</h1><h3><br></h3> <h1>  如今的赛马场,只是第1张图中那长360米、宽70米的狭长区域(蓝色线框所示)。在赛马场的地面上,只剩下1座蛇形柱和2座方尖碑。</h1> <h1>  上图中近处的是君士坦丁方尖碑,又称墙柱。公元10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七世建造。<br>  这是一个由当地人自己建造的石碑。碑高32米,碑身外原来镶满了镀金青铜浮雕,上面描绘君士坦丁七世的祖父取得的胜利。公元1204年,十字军侵入君士坦丁堡的时候,士兵们以为浮雕是纯金制成的,洗劫并熔化了浮雕。现在只剩下石质的核心了。<br>  上图中远处的是图特摩思三世方尖碑,两座方尖碑之间还有一根青铜蛇柱。</h1><h3><br></h3> <h1>  青铜蛇柱其实是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中的普拉提亚三脚祭坛,其顶端是由三个蛇头支持的金碗。从公元前478年开始,它就一直矗立神庙之前。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其带到这里。<br>  从下图可以看出,当时的地面比现在的地面低约1.7米。真是岁月如刀斧,逝者如斯夫。</h1><h3><br></h3> <h1>  在第四次十字军入侵期间,蛇柱上的金碗被破坏或被盗。但在17世纪前,这些蛇头都还依然存在,当时的奥斯曼帝国的绘画中曾有描述。这是1582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的仪仗队经过赛马场时的情景。<br>  绘画中显示,赛马场最初由两层画廊、一片中心区域、起跑区和南边半圆形的终点区所组成的。</h1><h3><br></h3> <h1>  现如今,这些蛇头只剩下一块上颌,被保存在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中。<br>  在赛马场中,图特摩思三世方尖碑才是正儿八经的埃及方尖碑,为粉红色的花岗岩所制。由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思三世(公元前1549~前1503年在位)建造,矗立在埃及卢克索卡纳克神庙的门前。</h1><h3><br></h3> <h1>  公元390年,拜占庭帝国的狄奥多西大帝占领了埃及,从那里“购得”此方尖碑,将其切割成三块,运回君士坦丁堡,并加装了大理石底座。底座上镌刻着狄奥多西与其妻儿、国家官员和护卫们一起在皇家包厢里观看战车比赛的情景。<br>  古老的方尖碑,沐浴了3500年的风风雨雨,所有雕刻纹路,还非常清晰,风采依旧!在周围典型的穆斯林风格的建筑群中,方尖碑犹如天外来客,傲然孑立,成为独特一景。</h1><h3><br></h3> <h1>  赛马场的北部是德皇威廉喷泉。1898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访问奥斯曼帝国。于1901年将这座亭台作为礼物送给当时的苏丹,以彰显两国的友谊。图片右侧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后建的宣礼塔。</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蓝色清真寺</b></h1><h1>  赛马场的一墙之隔就是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即大名鼎鼎的蓝色清真寺。这是奥斯曼帝国第14任苏丹――艾哈迈德一世,在1609-1616年修建的,在此篇游记介绍的4处景点中,它是最晚修建的。</h1><h3><br></h3> <h1>  这是世上为数不多的有6座宣礼塔的清真寺。<br>  当时决定要建6座宣礼塔时,有人批评这是大不敬的,因为这与麦加的卡巴清真寺的尖塔数量相同。此位苏丹干脆命令在麦加清真寺修建了第7座宣礼塔,聪明睿智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时他才只有20岁。<br>  从远处观看这座清真寺,在优美的曲线形外观的衬托下,那层叠的圆顶和细长的宣礼塔显得极为惹眼。</h1><h3><br></h3> <h1>  在进殿做礼拜之前,教徒们必须先用流水,洗净自己身体的有关部位。</h1> <h1>  游人从清真寺的北面入口进入。这其实是侧门,正门位于面向赛马场的西侧围墙,只供朝觐者进出。</h1> <h1>  一进入口,便是露天的礼拜庭院。</h1> <h1>  从上面照片的左侧(庭院的东面)进入了中央主殿。</h1> <h1>  中央主殿采用了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圆顶结构, 4只直径达3.3米的粗壮圆柱,支撑着中央那座悬空而起的大穹顶。大穹顶离地50多米高,直径约有27.5米。</h1> <h1>  大穹顶的下方是宽阔的主殿,主殿长72米,宽64米,可以容纳3500人同时做礼拜。<br>  主殿内,铺满了几百块紫红色的土耳其地毯,踩上去厚厚软软的,非常舒适。它们是来自伊索匹亚的贡品,由虔诚的信徒捐赠。磨损后,会定期更换。</h1><h3><br></h3> <h1>  在主殿的四壁上,21043块产自伊兹尼克的白底蓝彩釉瓷砖,铺设成各种精美的图案。“蓝色清真寺”这名称即由此而来。<br>  关于瓷砖,在此清真寺官网上透露了这样一个 “bug”:当时,建寺所用瓷砖的价格是由苏丹法令确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上瓷砖的行情不断上扬,而卖到这里的售价却固定不变。结果是,进来的瓷砖质量逐渐下降。现在就可以看出,墙上有些瓷砖的釉色已经变淡了。看来市场规律是不服不行的。<br>  四周墙壁上,260扇透光性能极强的玫瑰窗,一层一层呈扇形排列。我们进殿时,正值天阴,可就在阴天光线的射入下,巨大的墙壁依然是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置身其中,恍入仙境,妙不可言。</h1><h3><br></h3> <h1>  依照清真寺的规矩,要求进入参观者脱鞋,女士包头巾。主殿门口提供有天蓝色的方巾和塑料袋子,每个参观者可以提着自己的鞋子。</h1> <h1>  步出清真寺,其北侧是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这里其实是赛马场的一部分。</h1> <h1>  距离蓝色清真寺350米处是圣索非亚大教堂。<br>  【未完待续】</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