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昌】(四)旅途中的见闻

昌哥

<h1><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看照片讲故事</b></h1><h1><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煜昌陪你去旅游之二十三</b></h1><h1><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从尼罗河上话埃及》(四)</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旅途中的见闻</b></h1> <h1><font color="#ed2308"><b>一、埃及婚俗</b></font></h1><h1><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在旅途中,阿龙为大家介绍埃及风土民俗时谈到了埃及国家的婚姻制度。</span><br></h1><h1><font color="#333333"> 埃及国家实行一夫多妻制,一夫最多可以娶4个妻子,少了不限。但据阿龙说,大多数人都是娶一至三个妻子,娶四个的很少。因为教法有规定,丈夫对几个妻子必须一视同仁,公平,平等对待。<br> 公平,平等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物的分配和配给必须公平,假如给一号妻子买了一双鞋,必须也要给二、三、四号妻子各买一双鞋,样式,鞋码大小可以不同,但价格必须大致相同。假如给四号妻子买了一个LV 包,也必须给另外三人各买一个,当然不一定都是买LV品牌,但价格要大致相同。二是除了财物公平以外,在时间分配上也必须公平,就是假如周一在一号处,周二、周三、周四必须到二、三、四号处,据说绝大多数丈夫都能做到了公平平等。因此,埃及家庭矛盾很少,这可能与其文化和1400年来"古兰经"的宗教教义有关。因为人类有一个习性就是"习惯必成自然",也可能是千百年来的教义形成了人们的思维定势和行为的习惯吧。<br> 导游阿龙说:他有一个住在卢克索生意上的朋友,就有四个老婆,前几年,每次打电话让朋友来开罗取钱,朋友每次都说让他的儿子来我这取钱,这周来了一个儿子,下周再来一个儿子,每周都换一个儿子来取钱,我都认识不过来了,原来他有近四十个子女。<br> 有团友问阿龙,四个老婆是住在一起吗?阿龙答道:"绝大多数人家是不住在一起的,是分处居住的,这是有钱的人家。穷一点的人家是有一、二个老婆住在一起的。"在埃及妻子很少参加工作,基本都是全职太太,照顾小孩和料理家务。</font></h1> <h1>  其实,在海湾地区的阿联酋和一些中东阿拉伯国家都是实行一夫多妻制,究其根源:在西亚、北非广阔的大地上,生活着祖先是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他们在无垠的沙漠中孕育了世界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就是以《古兰经》为根本教义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国家的婚俗,也因为这种文化而打上了独特的烙印。伊斯兰经典《古兰经》就载明:"你们可以择娶你们爱悦的女人,各娶两妻、三妻、四妻。"<br /> 再一个原因就是海湾地区古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时战争不断,前线大批男人阵亡,后方留下孤儿寡母,导致人口比例严重失调。为了帮助那些因丈夫阵亡或病死而生活无靠的妇女而形成了这种婚姻习俗的延续。在迪拜的导游增加了一种解释,他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夫妻感情很好,但妻子不孕,双方又不愿分开,就可以通过娶二妻解决子嗣问题。<br /> 实际上一般的穷人是娶不起三、四个妻子的,在和导游闲聊时得知:埃及人找对象首先考虑的是门当户对,家庭财富和个人职业,其次就是对象的品德、容貌。<br /> 埃及男人喜欢选择年纪比自己小十多岁、体态丰盈、肤色白皙、性格温柔、善理家务的女人作妻子;女人则喜欢选择体格强壮、年纪比自己大、门第高贵、慷慨、大方、有文化、有智慧的男子作丈夫。<br /> 在经济负担方面,男方除了负责购买住房外,还要为女方购买衣服和首饰,据说还盛行要彩礼和陪嫁妆的风气,并且价码越来越高,所以对于普通的埃及男人来说根本承受不了,也就无法娶二、三、四个妻子了。</h1> <h1> 闲谈中问道:如果一方是穆斯林(穆斯林是对伊斯兰教徒的统称)而另一方是非穆斯林,男女之间能通婚吗?答曰:可以。其实,《古兰经》已对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通婚做了规定,即在有条件的前提下,穆斯林可以与非穆斯林通婚,所谓有条件,就是指缔结婚姻的一方虽非穆斯林,但只要本人在结婚前或婚后自愿皈依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就可以结婚。<br /> 伊斯兰教与 "道教"、"佛教'、"天主教"不同的是;道,佛,天主教都是当你了解了之后再自愿加入或者说是再皈依,而伊斯兰教则出生后既是。<br /> 埃及人婚礼的举行时间与咱们国家南方的习俗相同,也是下午傍晚的时候举行,我们到达开罗的当天晚上在入住的宾馆大厅里,就遇见一对结婚的新人与亲友们晚餐之后在非常宽阔敞亮,装饰金碧辉煌的大厅里拍照。新娘白色婚纱,新郎西服领带革履与咱们国家相同。(因为领队一再叮嘱我们;如果拍照阿拉伯人,一定也必须事先征得人家的同意才能给人家或与人家合影拍照,所以我们没有拍下新郎与新娘的照片。) <br /> 一夫多妻的现象在海湾国家较为普遍,我们到达迪拜之后先去了阿联酋(全称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由七个酋长国联合组成)组成国之一的阿布扎比。在阿布扎比和迪拜的行程是由咱们国家成都市过去的小伙子做导游,导游介绍说:阿联酋也是实行最多四妻制,但阿联酋的国民待遇要好的多,因为阿联酋是刚从骆驼背下来,就开上"奔驰"车的国家。是因为发现了石油而一夜暴富,并且全世界10%的石油就储藏在他们的脚下,用"富得流油"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br /> (在阿布扎比我们参观游览了建在波斯湾岸边的民俗陈列村,看到他们没发现石油以前的民居和居民的传统生活状况。没发现石油以前,他们是靠手工制作一些工艺品,包括手工编织的地毯、挂毯骑着骆驼游走在沙漠之中到波斯湾各国换点油盐柴米度日,非常的艰辛与贫困。)</h1> <h1>(参观游览民俗文化村,展示在没发现石油之前的民居、民俗和生活状况)</h1> <h1>(发现石油后阿联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都是现代化建筑)</h1><h1> 导游继续介绍说:迪拜国家规定,凡是迪拜国民(移民除外)当你娶第一个妻子时,国家就赠送给你一套别墅(分文不取),当你生下第一个男孩时,政府就又赠送你一套别墅,也是一分钱也不收。(但极不合理的是,生女孩则不予赠送。)这样就为娶第二、三个妻子提供了条件。</h1> <h1>迪拜建在阿拉伯海中的七星级帆船酒店</h1> <h1>填海造地建设的"棕闾"岛,形状如棕闾叶子,每一个&quot;叶脉&quot;上都建造许多的搂房和别墅。(下图是棕闾叶子的一个叶脉)</h1> <h1>(一夜暴富之后,阿联酋的现代化建筑比比皆是)<br /> 一夫多妻制也带来一些弊端,譬如:有报道称,埃及的出生率非常高,导致了大约1000万人没有登记在册,据估计,埃及人口可能已经超过1亿,快速增长的人口与有限的生存土地极不协调等问题。<br /> 好了,人家国家的事,咱不宜评说,本来就是道听途说的(题目就是旅途中的见闻嘛)就不再多介绍了。 </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二、我们爱 中国</b></span></h1> <h1>  毋庸置疑:我们现在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上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现在的中国人,不论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土地上,都能挺直了腰板,为什么?因为在我们背后飘扬的是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的五星红旗!<br /> 现在的中国人,不论你到南半球、西半球都会受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公民的礼遇,尤其来到非洲国家,你会倍感亲切。到了埃及不论你是在最古老,最美丽的古城里的伊斯兰道上观光,还是逛开罗最大的汗哈利利集市,友好的埃及人会用汉语向你问一声"你好",偶尔有小男孩,小女孩会笑着对你说一声"halili"(埃及语,敬爱的,尊敬的)然后害羞的转身跑去,也有人会说一声"chinese"(中国人)表示问候,老年人会对你用埃及语 "噻来马利宏"(你好)问好。导游阿龙也在车上教我们学了埃及语"你好"和"再见",但我们回应他们的问好时,还是习惯用汉语间或英语。</h1> <h1>当地的居民很高兴和中国游客合影,有时会主动要求与中国人一起拍照。</h1> <h1>中东的游客也很高兴与中国游客合影拍照</h1> <h1>(埃及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表现了对中国游客的友好)</h1> <h1>  在开罗会看到埃及人的商店或是商品广告与中国紧密相连,会体现一种埃、中友好的氛围。</h1> <h1>  上面这幅商品广告就把埃及金字塔与北京天安门叠印在一起,增加了商品的宣传效应,会促进购买的心理反应,同时也传达了中、埃友好的信息。<br /> 在行驶的大巴车上只要是拉着中国旅游团队,就会看到在车内挡风玻璃前摆放着中、埃两国的旗帜。</h1><h3><br /></h3> <h1>  在埃及第三大城市卢克索游览期间,晚饭后,我们几个人出了酒店沿着人行步道闲逛,忽然看见一家商店的玻璃大门上用长条白纸红字印上几个醒目的字:"便宜的价格,高品质 我们 爱中国"。</h1> <h1>(卢克索一家商店的橱窗和玻璃大门)</h1> <h1><font color="#333333">  虽然这可以当做是一个推销商品的广告,它也确实是在起着推销商品的作用。但不能否认它也确实有感情的因素在内。试想,如果在咱们国内不管哪一座城市或乡村,如果有哪一家商店的大门敢贴上:"便宜的价格 高品质 我们 爱日本"。我敢说,第二天一早,他的玻璃门不是"一地鸡毛"就是一地碎玻璃碴!<br>  在埃及旅游你会处处感受到友好的气氛,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知微见诸,这些都体现了埃及人民的情感,表达的是国家的意愿。</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待续之五:《造纸术之争》</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