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旧事

常盛

<h3>  在沈阳叫"新城"的楼盘、小区有上千家。而面积最大达25·18平方公里的非于洪新城莫属。</h3><h3> 于洪新城原来是沈阳肉鸡示范场以及于洪杨士乡的几个村。当年你都很难想象离大城市不足几里地的城边还有如此脏乱差的地方。</h3><h3> 这里汚水横流,垃圾和山,破旧不堪的房子,这里是外来拣拾的乐园,是制假造假的天堂。横穿新城东西的细河流淌着城市工业废水散发着熏人臭气,严重的铬金属超标,污染着农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木纳、呆板一脸的无可奈何。</h3><h3> 2003年于洪区委区政府正式拉开了于洪新城建设的序幕。市里给予了强有利的政策支持包括规划、土地出让金等都享受市一级权限,有的采取报备制。</h3><h3> 规划是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和英国一家设计公司共同设计的。应该说规划是超前的,二十年不会落后。新城内的五纵五横路网都是双向六车道、双向八车道,当时规委会讨论時还有人提出道路太宽了。好在支持的占了多数,现在看车水马龙的大街,才体会到设计规划的超前是何等的重要!</h3><h3> </h3> <h3>  为了集中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协调运作新城建设,政府决定投资设立一个建设投资企业。我有幸成为这个企业的第一人,在金海岸酒店租了间办公室开始招兵买马。经过紧张的筹备招聘,24人的队伍迅速组建,借朋友单位一层楼,一周时间办好了"新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开始办公,我成为集团第一仼总裁。许多年以后闲聊时才知道当时选我挑这副担子说我有"血一样的忠诚,火一样的热情",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我也是受宠若惊了。</h3><h3><br /></h3> <h3>  于洪新城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北边被二环路和沈京铁路阻隔,南边是浑河,西边则是沈大高速公路,东边与浑河铁路挢与和平区相望。历史的形成了与外界隔绝封闭的状态。造成虽与铁西一路之隔地价每平米相差五六百元。人们生活质量更是两个极差。</h3><h3> 集团成立伊始,首要任务是冲出包围打通通往铁西的三座公铁地道桥,与铁西滑翔地区无缝连接。并适时起建通向浑南新区的跨浑河南阳湖大桥。筹措资金之难是可想而知的,公铁地道桥工艺复杂,要在不影响公路铁路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施工难度可想而知。此外土地的拆迁整理、几条道路的相继开工、倒闭的化肥厂水泥厂的收购处理,雨水泵站的修建,回迁房的设计开工,大小几十项工程陆续启动,回忆起当年真的是热火朝天!不去描述这些不容易了。好在三座地道桥顺利峻工通车,十分欣慰!而南阳湖大桥却因市区资金扯皮,导致停停干干足足六个年头才完工通车。</h3><h3> 突破围城,新城地价也由过去840元每平米飙升到3000元每平米。房价也大幅度提高。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一些大开发商也接蹱而来,阳光100、恒大、碧桂园、新加坡许兄弟等相继拿地开发,新城建设进入高潮期。</h3> <h3>  十年造座城。与之配套的商业、酒店也逐渐形成。居住人口也突破了原来规划设计二十万人口的设计。商业房面积达到六七百万平米。</h3> <h3>  十年的历程造就了于洪新城的从无到有的辉煌,也锻炼了一批年轻的干部职工队伍,我从中也学习了企业管理的知识,为我后来十多年管理企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很感激那些年奋斗的岁月和朝夕相处的小伙伴。以及用辛勤劳动和汗水留下的路、桥、楼是献给给未来最好的回忆!现在漫步在新城的街上,放眼车水马龙的路万家灯火的楼房和人头攒动的超市商场和灯火辉煌的酒店,自豪感油然而生。</h3> <h3>  然而新城步入常态发展后底确有些落伍了。她沒有丁香湖新城和蒲河新城那种朝气了。或许是政府重点转移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让老百姓骂娘了。</h3><h3> 新城内无象样的中小学!缺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是新城一个致命的短板;道路管理不到位,有的街路的灯不亮,相关部门在扯皮;新城内文体施施缺项;商业只是小打小闹缺乏专业大型商场;七公里的浑河沿岸建设滞后与河对岸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反差;居住新城的百姓到河边休闲运动竞没有象样的通过大坝路下到河边的便道,很容易办到的事,没有人关心。不能不说是政府的一个过错。便民利民、民生民意别当口号来喊!</h3><h3> 日常管理也明显滞后,地砖破损严重,商家门前的空地全部变成收费停车场,真穷到这份上了。老百姓不方便了。</h3><h3> 当权者要继往开来,让新城青春常驻!</h3><h3> 要让新城更好,百姓幸福快乐!</h3><h3> 我们期待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