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人的家园—大凉山

东张西望

<h3>  新闻说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这月11日到大凉山腹地考察扶贫的落实情况,我也想说,一月前见过的大凉山的乡亲们 你们过年好啊!</h3> <h3>  认知大凉山是从中国近代史上,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北上时,在会理举行了永垂青史的会理会议,并在冕宁与当地彝族首领歃血为盟,顺利完成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h3><div>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平均气温l7℃可同春城昆明(平均气温14℃)媲美,享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之誉。这里养育着中华56个民族的其中一个古老的民族-彝族,每年的火把节享誉大江南北。</div> <h3>  大凉山地区是全中国最后脱离奴隶社会的一个地区,从奴隶社会迈进现代文明,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其中的过渡期的人文状况是我来大凉山拍摄的目的。</h3><div> 政府为了帮助大凉山人脱贫已尽了很大的财力和物力,短短几年,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这里最好的建筑是学校。全国人民也纷纷伸出援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教人员随处可见……</div> <h3>这是我见到的最整洁的一位彝族人。</h3> <h3>  老人的脸上的皱纹像刀刻一般记录着岁月的沧桑。</h3> <h3>  他们喜欢抽烟喝酒,他们认为讨烟,讨酒是不羞耻,讨饭才羞耻。不论男女老幼,递给她一支,烟雾缭绕在她的脸盘。或许是压力,或许是沧桑,吸允烟醇的时刻,眼神有些销魂。</h3> <h3>  凉山彝族人都几乎都有一件由羊毛制成的披肩“查尔瓦”一年到头不离身,白天御寒,夜里是被子。</h3> <h3>  这个老奶奶可不简单,去年彭丽媛作为艾滋病关怀大使,到大凉山还和她握过手,问虚寒。</h3> <h3>这对老人很有特点……,所以镜头必须多给。</h3> <h3>他是幸存的彝族人不多的天菩萨之一,那个辫子一辈子没有剪过。</h3> <h3>  叼着烟斗,晒着太阳,悠然自得是大凉山男人的生活写照。</h3> <h3>在家里的火塘烤火,也是这里的生活习俗。</h3> <h3>当然我更喜欢年青有活力的女孩!</h3> <h3>这是彝族的牲口交易市场。</h3> <h3>  大凉山的女人大都淳朴善良,任劳任怨,繁重的家务和农活,照顾孩子,向大山般压在她们身上。</h3> <h3>  凌乱的院子里,大一点的孩子前面抱一个,后面背一个,大带小,小带更小,这样的成长过程,在这已成常态。 彝人养孩子,就像他们种的土豆,挖个坑,垫些肥,自个就长大了,而且还是一窝。看着一双双期盼的小手,我们该给什么?</h3> <h3>  孩子们除了小泥巴脸外,他们的世界无比干净快乐!</h3><div><br></div> <h3>这是大凉山的希望。</h3> <h3>  对于大凉山,我基本不想评论,随便在网上查查你就一目了然。一个民族要走向文明必须摒弃不良习惯,传统观念不改变,思想认识不改变,治穷的路不知还要走多久……让大凉山走向文明,走向富裕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希望,愿不久的将来,我们看到的大凉山人们思想状态是阳光的,身体是健康的,生活是富足的。毕竟幸福生活的赐予是需要辛勤的付出……</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