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科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青潍中学的终极目的是塑造学生们的幸福,不仅着力于学生们未来的幸福,校园里学生的现时的幸福也是我们着力点,我们将尽全力去打造学生向往的"巴学园"!</h3> <h3> 青潍中学为更好的服务学生,将学习资源放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随时对学生开放,建设"润泽"的学科教室。学科教室以任课教师名字命名,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意图,像布置自己的家一样建设学科教室,从撤掉讲台、制定学科教室的建设方案,到实验设备与材料、电教设备资源、其他带有不同学科或课程文化特色的挂图以及墙壁装饰的配备、购买、摆放、使用,再到学科教室要建成什么样子、凸显什么样的文化和功能、怎么展示个人的风格,成为老师与学生共同的职责。师生共同参与,让教室具有更多的学科因子和更浓郁的学科氛围,从而使教室成为学生最爱待的地方。</h3> <h3> 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青潍中学的每一位老师对国家课程进行二度开发,开发出选择性的课程,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提供"自助餐"供学生选择。学生只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需求,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h3><h3> 我们每学期让学生选一次课,面对我们分层与分类、专项与综合相结合的丰富的课程,促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做出选择,由此启动学生发展的内动力。</h3> <h3> 为了实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思想,我们实施了小班教学,小学教学班人数不超过10人,初中教学班人数不超过15人。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小班化的教学为实现个别化创造了前提,老师能够了解每一位学生,走进每一位学生,关注和记录每一位学生成长的足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在适合他的难度上设置目标,激励他"跳一跳摘桃子",这个目标是从低到高设计的,让学生不断在"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就感中,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h3> <h3> 何谓导师?导师是我们的典范,我们自己心底的名流,我们要努力赶上的人,会让我们爱上他们的人。为了人人堪为导师,青潍中学全体教师,分两批到中国最先进的基础教育改革领军学校北京亦庄实验中学、青岛中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浸泡式"培训。参与培训学校每天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学习着先进学校的灼灼才华与敬业实干的作风,聆听着基于教学实际的精彩报告,参与着他们高端务实的集体备课,领略着先进学校师生自由而又昂扬的学习风采。从根本上更新了教育理念,认识到以课程推动育人模式的重要性。青潍中学的导师,主要对学生进行人生与职业引导、心理疏导和学业指导,定期组织所带团队的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增加团队成员的接触和交往机会。导师与每一位学生谈话,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建立一对一的关注机制。</h3> <h3> 学校广泛开展社团活动,大手笔铺设唤醒学生潜能的空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的参加。学生参加社团不仅仅停留在兴趣层面,更深层次的追求是使兴趣上升为志趣,进而影响未来人生规划,使今后在成长道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与自己的兴趣以及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联系起来,唤醒心中的"巨人",让更好的自己在未来相遇。</h3> <h3> 以往,老师们到教室从门缝里溜一眼,就全看清楚了,谁表现的好,谁表现的不好,一目了然。然而他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无非是学生是否老老实实坐在那里专心读书、写作业,由此判断他是否踏实、努力。而他在学习什么内容、是否在积极思考、是否真读进去了、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在哪方面有了收获,老师是不知道的。这样表面的行为动作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然而它能评价出什么呢?所以我们学校拿起了过程性评价这一武器。</h3><h3> 评价是一种引导,评价什么就会有什么,青潍中学评价改革重目标设定,重指标设计,重目标引导。抓住核心问题进行评价,各学科针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如读书、笔记、讨论、提问题,研究详尽的评价指标,根据发展的需要确定每一项所占的权重,随时调整。教师的评价视角和意识贯穿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表现和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水平真实地表现出来,从而获得有价值的评价信息。</h3><h3> 过程性评价对学习过程的管理,不是简单地作业和测验的反映,而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记录,为了引导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体,学校将师评、自评、互评融为一体,为学生创设一个评价的空间。</h3> <h3> 青潍中学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致力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及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致力于培养诚实守信、博学笃志、大气优雅、勇于担当的学生,并将为此矢志不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