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的呼唤

牛虹

<h3> 山就在那里 ! <br> “Because it is there.”<br> <br> 小时候,看过一部外国表现登山队的影片。虽然片名忘记了,但影片中一对父子的对话,却深深留在了我记忆中。儿子:为啥不停地攀登雪山 ? 父亲:因为山在那 ! 长大后才知道,这是一部反映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的传记影片。<br> 在被人问到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马洛里回答 : 因为山就在那里。<br> “Because it is there.”<br> 这才是登山者梦想和诗意。<br>  是啊,雪山的诱惑,雪山的呼唤,也促成了我们滇藏藏区雪域高原行 !<br>(画作为陆天宁所作)</h3> <h3> 朝圣之旅<br> <br> 在我的记忆中,彩云之南让人感动,始于她的妩媚、多情。要不,在这片天高云淡的土地上怎么会诞生杨丽萍这样的舞仙精灵呢。<br>  我们的雪山之行,是从抚仙湖开始的。品味抚仙湖的妩媚、妖娆,也为我们壮行滇藏高原谱写了华美的开篇 !</h3> <h3>风情万种的抚仙湖<br><br>抚仙湖是我国最大蓄水量湖泊、最大高原深水湖。<br>抚仙湖的美离不开清莹,湖水晶莹剔透、清澈见底,船工当场演示,掬水直接饮用。古人称为“琉璃万顷” 。 <br>&quot;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而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一一徐霞客</h3> <h3> 蓝色的抚仙湖 !<br>  蓝蓝的色调,幽幽醉人。碧碧的湖水,冽冽清纯。 李健的一首《抚仙湖》,唱醉了多少人哟 !</h3> <h3>抚仙湖 • 孤岛<br><br>孤山,原名瀛海山,成于宋,盛于明,四面环湖。明末一夕地震,四周小岛均沉没,唯瀛海山屹然独存,孤山由此得名。</h3> <h3>抚仙湖 • 亭韵<br>孤山建有八殿五阁三亭一堂一庵一塔,孤山的美在亭韵,让人流连忘返。</h3> <h3>妩媚、迷人、多情的抚仙湖。</h3> <h3>抚仙湖的余晖<br>扁舟一叶,闲情悠悠。</h3> <h3>惊艳 • 苍山洱海<br> <br>  鸟瞰苍山洱海,是何等的驰魂宕魄啊 ! 记忆中,因暖风习习,苍山洱海留给我的感觉更多的是温润。而此次雪山行,在飞往香格里拉的空中,惊鸿一瞥,震撼、惊艳、壮美 !<br>大美如斯 !</h3> <h3>玉龙雪山<br> <br>  我是幸福的 ! 三年前靠吸氧爬上了顶峰,想近距离、面对面地一睹玉龙雪山的尊容。可惜,当天天公不作美,雨雾交加,茫茫人海,惟不见玉龙尊容。这次,空中一揽玉龙尊容,幸福感油然而生 !</h3> <h3>华夏图腾 • 龙抬头<br> 玉龙雪山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终年积雪的山脉,最高处海拔5596米,终年积雪,是纳西人的保护神。其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若一条“巨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br>  飞机在玉龙雪山上空划出一条美丽的弧线,漂亮地完成了大迴转 。瞬间,龙抬头 !<br></h3> <h3>香格里拉 • 迪庆。<br>香格里拉,是迪庆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h3> <h3>举世寻觅的世外桃源 • 香格里拉<br><br>1933年,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首次描绘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h3> <h3>独克宗古城<br>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藏语发音包含了两层意思,“建在石头上的城堡”、“月光城”。</h3> <h3>古城夜色美<br>香格里拉的美,美在独克宗,美在独克宗之夜。</h3> <h3>古“日光城”遗迹• 白塔<br>与独克宗呼应的是在奶子河边的一座山顶上建立的“尼旺宗”,为“日光城”,其寨堡已经没有了,原址上是一座白塔。</h3> <h3>茶马古道 • 马帮足迹<br><br>独克宗古城,商铺临街林立,路面起伏不平。那是一些岁月久远的旧石头就着自然地势铺成的,至今,石板路上还留着深深的马蹄印,那是当年的马帮给时间留下的信物了。</h3> <h3>唐卡画院<br>这是一所以传承藏文化为宗旨的画院。</h3> <h3>大龟山 • 古寨堡</h3> <h3>夜幕下的古寨堡</h3> <h3>大龟山 • 大佛寺</h3> <h3>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br>整个转经筒大约有5层楼那么高,筒身为纯铜镀金,需要二十多人齐心协力才能转得动。</h3> <h3>光彩之城</h3> <h3>天语 • 五彩经幡 <br><br>悬挂满层层叠叠的五彩经幡,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h3> <h3>山间铃响马帮来 ! <br>独克宗古城,茶马古道上的重镇,马帮进藏后的第一站。</h3> <h3>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br><br>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由国际重要湿地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属都湖景区组成。</h3> <h3>大美蜀都湖</h3> <h3>云水瑶</h3> <h3>青山郁郁水苍茫</h3> <h3>林遮天日</h3> <h3>云杉</h3> <h3>交错之美 • 双径交融图</h3> <h3>湖幽水长</h3> <h3>峰青不老看树荒</h3> <h3>满湖尽披黄金甲</h3> <h3>湖上数峰青</h3> <h3>叶黄映水阔</h3> <h3>天低水肃万峰青</h3> <h3>噶丹·松赞林寺<br>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h3> <h3>小布达拉宫•松赞林寺<br>六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即后来的七世达赖)曾避难于此。</h3> <h3>五世达赖喇嘛赐名“噶丹·松赞林”。</h3> <h3>藏族艺术博物馆</h3> <h3>背影</h3> <h3>珍宝</h3> <h3>金顶</h3> <h3>庄严雄伟的主殿<br>1936年夏,贺龙率领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香格里拉。贺龙、萧克等亲临此寺,拜访活佛、喇嘛。</h3> <h3>天葬台<br>从寺庙远望,群山环抱处即是天葬台。</h3> <h3>&quot;白马非马也“,藏语莲花🌸 之意。</h3> <h3>美轮美奂的滇藏公路</h3> <h3>扎拉雀尼蜂 • 白马雪山主峰5640米</h3> <h3>雄浑博大<br><br>白马雪山是金沙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是云南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峰顶终年积雪不化。</h3> <h3>离天三尺三 !</h3> <h3>远眺白马雪山</h3> <h3>心醉神迷的山</h3> <h3>雪山垭口 • 玛尼堆<br><br>白马雪山垭口处,耸立着一个巨大的玛尼堆,青灰、森黑的石块,记录着来往行人拜谒白马雪山的那份虔诚。经幡在寒风中翻卷,风雪交加,经幡早已褪色,经文难以辨认,却义无反顾地诵念着六字真经……<br>按照藏传佛教的规矩,一个地地道道的藏人在翻越白马雪山垭口时,都要随手石头,放在玛尼堆上,然后解开头上辫子,任其随风吹散。他会大声念诵经书,大声呼唤神灵,并把手里的青棵撒向天空,表达对神灵的敬意。那是与大自然的对话,也是人与神的交流。<br>没有人文气息的自然景观是乏味的。一无人迹的雪山垭口,因为有了玛尼堆,有了飘动的经幡,而富有了天人合一的灵性。<br>因大雪封山,我们此行无法身临其境,也算是一种遗憾吧,好在遗憾也带来了再次旅行的欲望和期待 !<br>(画作为陆天宁所作)</h3> <h3>到梅里去!<br><br>梅里雪山是神秘的,面纱重重。据说,著名摄影家何金武曾经三去梅里都没有看到真容,在第四次去的时候,他先到松赞林寺觐见了克思活佛,活佛为他做了法事。于是他看到了真容……<br>我们会是幸运儿吗? <br>好在,我们也是从松赞林寺来的,借佛祖保佑,上路吧 !<br>到梅里去 ! <br>到卡瓦格博去 !</h3> <h3>澜沧江•东方多瑙河</h3> <h3>澜沧江梅里大峡谷<br><br>云南之巅的梅里雪山和云岭之奇的白马雪山,一起静静地注视着脚下这条雄险如削、近乎垂直、永不宁静的澜沧江梅里大峡谷,为大峡谷平添了几分神秘。</h3> <h3>幽谷藏佳人</h3> <h3>滇路十八弯</h3> <h3>聂耳 • 云<br>这次去云南,才知聂耳是云南玉溪人。也算有缘,在梅里雪山看到了聂耳。云卷云舒,神韵天成。</h3> <h3>金沙江畔</h3> <h3>荡气回肠 • 金沙江大拐弯<br><br>一路穿山越谷而来的金沙江,在即将冲出这川滇要塞之时,似乎想先舒缓一下长途奔波的疲劳,于是放慢脚步,围绕着金字塔般的小山峰,潇洒地画上了一个“U”字形的大拐弯。</h3> <h3>奔腾不息的金沙江大峡谷<br>俯瞰金沙江大峡谷,那是金沙江在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切开的缝隙,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峡谷之一,以奇险雄壮闻名于世。尤以虎跳峡为最,险中蕴藏着一种夺人心魄、令人敬畏的威严之美。</h3> <h3>滇路深处有人家</h3> <h3>明永冰川<br><br>明永冰川是云南省最大、最长和末端海拔最低的山谷冰川,位于卡瓦格博峰下。<br>夏天每当骄阳当空雪山温度上升,冰川受热融化,常常巨大的冰体轰然崩塌下移,响声如雷,冰雪四溅。<br>冬天,它的冰舌可以从海拔5500米往下延伸到海拔2800米处,如一条银鳞玉甲的游龙,直扑澜沧江边,离澜沧江面仅800多米。</h3> <h3>雨崩村 • 步者的天堂<br>雪山下宁静的小村庄,高山环抱,世外桃源。只有爬山涉水,付出艰辛,才能让你走入这梦境中的香格里拉。雨崩瀑布的水,在朝山者心中也是神圣的,为了受其淋洒,求得吉祥之意。许多藏民会徒步走一天甚至更长时间到雪山神瀑去转山朝圣,让卡瓦格博雪山上流下的神水,冲去所有的烦恼、忧愁,带来好运、福气。</h3> <h3>莽莽原始森林 • 2600米</h3> <h3>冰川雪线下藏民野养的山羊</h3> <h3>浩浩荡荡的冰川大道</h3> <h3>冰川大瀑布<br>冰川尽头,可见到以约300一400的坡度、长约2km,高差达1OO0m左右的冰瀑布,奔泻而下。</h3> <h3>冰川走廊</h3> <h3>冰川一角</h3> <h3>壁立千纫</h3> <h3>气象万千</h3> <h3>无氧登到4600米 !</h3> <h3>云豹 • 石<br><br>错过了下山发车的时间,只好徒步一小时。还好,途中拾得此石。细品,图形极似云豹。好巧,梅里雪山以云豹出没闻名遐迩,让你不得不慨叹大自然的神奇 !</h3> <h3>雪山夜泊<br><br>雪山的夜是静谧的,静谧的有几分神秘。<br>“梅里雪山常年云雾缭绕,我专程还是路过不下十次,难睹其尊容。一次例外,云雾似幕布拉开,只是持续没有两秒钟又合上了。这座披着面纱山峰的气候无常,雪崩冰裂恰是诱惑我们亲近的原因 ? ”一一王石<br>明天能一睹梅里雪山的真容吗?<br>只有天知道 !<br>(画作为班禅御用画师尼玛泽仁所作)</h3> <h3>晨曦中的倩影<br>三口之家 <br>从左至右依次是 : 面茨姆峰(母)、卡瓦格博峰(父)、布迥松阶吾学峰(子)</h3> <h3><br><br>父与子 • 卡瓦格博峰与布迥松阶吾学峰</h3> <h3>掀起盖头的主峰卡瓦格博 • 千呼万唤始出来</h3> <h3>欲语还羞的主峰卡瓦格博 • 犹抱琵琶半遮面</h3> <h3><br>我的卡瓦格博 • 风情万种<br><br>刚才还云遮雾绕的卡瓦格博峰已云开雾散、展露真容,在旭日的照耀下,放射着神奇的光芒。<br>这一刻,泪眼模糊了我的视线。</h3> <h3>卡瓦格博献哈达<br><br>&quot;世界上最美的山”一一奥地利裔美国学者J.F.Rock于1923年。<br>每天8~9点左右,能看到雪峰下,漂浮一条白色的云带,当地藏民特称之为“卡瓦格博献哈达”。能领略此种景致的机会不多,据藏民传说只有缘之人才能有此福分。</h3> <h3>卡瓦格博打伞<br><br>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将其列为世界上5片“最后的净土”之一。<br>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其评为全国十大名山第4位。<br>随着太阳的升高,云带不断上升,中午时分云朵飘浮在卡瓦格博峰顶上,此为“卡瓦格博打伞”,能领略此种景致的机会不多,据藏民传说只有缘之人才能有此福分。</h3> <h3>天堂的模样<br><br>在滇藏边界上,横亘着一座海拔6740米、全长150公里,呈北南走向的庞大雪山群体,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梅里雪山。藏语“卡瓦格博雪山”。北段称梅里雪山,中段称太子雪山,南段称碧罗雪山。梅里雪山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澜沧江和怒江分东西两侧从山脚下流过。<br>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至今仍是人类未能征服的“处女峰”,也是唯一一座因文化保护而禁止攀登的高峰。</h3> <h3>圣洁的金字塔 • 昂首天外<br><br>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主峰,以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其犹似一座雄壮高耸的金字塔,时隐时现的云海更为雪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br>在拉萨甚至有这样的传说:登上布达拉宫便可在东南方向的五彩云层之中看到卡瓦格博的身影。其巅之高,其辉之远,世所少见。</h3> <h3>雪山之神 • 卡瓦格博 <br><br>主峰卡瓦格博峰,藏语为圣神的白雪山峰。当地藏胞认为,在卡瓦格博山下,你不能谈论一切细微之处的美丽,因为对任何出自自然的微瑕之美的言语称赞都仅仅赞美了卡瓦格博山神统领的整个自然界的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这些都是对卡瓦格博山神的不敬,也是对广博而和谐的自然的不敬。</h3> <h3>至尊、至圣、至神的象征 • 转山转经<br><br>卡瓦格博主峰是所有信奉藏传佛教民众的朝觐圣地,位列藏区八大神山之首。自古以来,她在藏民心中是至尊、至圣、至神的象征。<br>转山转经一一每年的秋末冬初,成百上千藏民千里迢迢、牵羊扶拐口念佛经绕山焚香朝拜(转经)的场面,少则七天,多则半月,令人叹为观止。藏族人在不同的属相年都要朝拜神山,羊年特地要转山朝拜的就是梅里雪山。梅里雪山属羊,若逢藏历羊年,转经者更是增至百十倍。”2003年时值“羊年”,更是藏历年中60年一轮回的“水羊年”,前来卡瓦格博朝圣者的人数达到了十万余人。<br>这项活动始于藏传佛教第二代转世活佛噶玛·拔希(1204-1283),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创始人,1268年朝圣卡瓦格博,确定了梅里雪山大小转山线路。从那时开始藏传佛教信徒围绕卡瓦格博神山的转经活动,至少已持续了700多年了,至少有数百万人次转经转山。</h3> <h3>未被人类征服的“处女峰”<br><br>在藏民的心中,卡瓦格博峰是他们保护神的居住地。当地人认为:人类一旦登上峰顶,神便会离开他们而去。缺少了神的佑护,灾难将会降临。由此,卡格薄峰迄今仍是一座未被人类征服的“处女峰”。<br>卡瓦格博的高耸挺拔之美以及在宗教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旅游者和登山者。人类登上地球上海拔8000米高度的历史已经有五十多年了,在半个世纪中,尽管登山家们一座连一座地征服了世界上十多座海拔8000千米以上的山峰,然而,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至今仍是人类未能征服的“处女峰”。1902年至今,人类十多次攀登卡瓦格博峰,都以失败而告终。早在1902年,英国派出的一支登山探险队首次登山失败。后来,美国、日本、中日联合等组织4支登山队,接连4次大规模登山活动均以失败而告终。其中,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登山期间,山上下起了百年不遇的大雪,1月3日,在海拔5soom的地段发生大雪崩,17名队员,在海拔5300m第3号营地的睡梦中被雪崩埋没,所有队员全部遇难,长眠在了卡瓦格博。卡瓦格博成了人类登山史上第二大山难的发生地。部分遗体于数年后被放牧的藏民在主峰另一侧的大冰板发现。2010年12月-2011年1月,云南登山独行家高家虎,独自攀登梅里雪山,因身体不适失联。人类对雪山之神征服的尝试又一次以彻底的失败告终。<br>从此也更让人领会到藏族同胞对人与自然关系更为真诚和深刻的理解:人只有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方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若一心与自然为敌,只意欲征服自然,则必将以灭亡告终。</h3> <h3>修行于太子宫殿的神仙<br><br>梅里雪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并称为“太子十三峰”。<br>在藏文经卷中,“太子十三峰“被奉为“修行于太子宫殿的神仙”,特别是主峰卡瓦格博,被尊奉为“藏传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br>藏区流传的指南经引人入佛境:“卡瓦格博外形如八座佛光赫弈的佛塔,内似千佛簇拥集会诵经……。具佛缘的千佛聚于顶上,成千上万个勇猛空行盘旋于四方。这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吉祥圣地,有缘人拜祭时,会出现无限奇迹。带罪身朝拜,则殊难酬己愿。”<br></h3> <h3>与神耳语的地方</h3> <h3>遥远的秘境<br></h3> <h3>心灵的守望</h3> <h3>香格里拉的名片 <br><br>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br>在梅里之眼,守候至中午也没看到梅里雪山的全景。悻悻然登车返程,返程路上说遗憾。大约返程一个多小时,来到了第二个观景点,214滇藏国道白马雪山处,蓦然回首,梅里雪山却在天际处……<br>真的是,雪山盛情留远客呀 !<br></h3> <h3>抚摩之美 • 触手可及的美丽<br><br>从梅里之眼(飞来寺附近住宿处)看卡瓦格博,有身在云雾中零距离抚摩雪峰的感觉,也是观日出日落之佳境。</h3> <h3>梦幻之美•梦境天堂<br><br>她的与众不同在于总是藏在云中难以看见,只有心诚的人才能一睹风采。一一王石</h3> <h3>震撼之美• 蔚为大观<br>冰清玉洁的神山,值得人类敬畏。一一吕玲珑</h3> <h3>雪神的仪仗队 • 太子十三峰 <br><br>藏传佛教十一世班禅大师确吉杰布,2006年5月24日,在飞来寺面对卡瓦格博举行了庄重的朝拜仪式。</h3> <h3>大美不言,最是卡瓦格博 !<br><br>  雪山的呼唤,就是心灵的呼唤,看山就是一种心灵的感受 。<br>去滇藏藏区看雪山,三分看天气,七分靠天缘;三分品气韵,七分在神交。置身倘徉其中,不仅是壮游自然景观,更是一种人生的体验。我是幸福的,第一次去梅里,就沐浴于卡瓦格博的佛光里,沉醉在梅里雪山画卷中,于是,心中便有了千千结 。<br>卡格博格的存在,就是为了给你心灵的感动、给你生命的震撼。这种青春、激情澎湃的感觉,让你温润,让你顿悟,让你颤动,让你纯粹,让你刻骨铭心。<br>看着触手可及的卡瓦格博,云蒸霞蔚,云雾缭绕,在碧海的天空下微微发光,是如此的圣洁,风情万种,白的、美的一塌糊涂。<br>我的热泪瞬间涌出眼眶。<br>啊,卡瓦格博,美丽了我的灵魂,撞击了我的心房,让我不忍直视,唯恐我这世俗的目光沾污了他的圣洁。<br>卡瓦格博在注视着我,我静静地伫立在他面前。恍惚间一片神秘罩遍全身,被雪山神灵注)视,被雪山神风拂过,仿佛在与神耳语。此刻,我忘掉了俗世里的烦恼和存在,悄然走进了纯粹的精神世界,灵魂又一次获得了重生……。<br>那一刻,我只剩下了敬畏、赞叹、虔诚、折服、顶礼、膜拜、祈祷………<br>只剩下了我的灵魂对圣洁的向往……<br>(画作为班禅御用画师尼玛泽仁所作)<br>(配曲仓央嘉措《天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