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蓝天下——2017,教育扶贫我们在路上

冬冬摇

<h3>  2017年,在省、市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县教育扶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精神,牢固树立"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工作理念,结合县情,克服点多面广的复杂局面,举全县教育系统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实行教育扶贫校长责任制变"家长跑"为"学校跑",变"被动要"为"主动给"。认真落实国家政策,不断加大教育惠民工作力度,圆满完成了教育扶贫的各项任务。</h3> <h3>多措并举,强化舆论宣传</h3><h3> 为提高教育扶贫政策群众知晓度,我县积极部署,发动全县教育系统广泛宣传,通过"万师访万家"分片包干,釆取"到校、到班、到生、到村、到户"的形式,建立"一生一档",印发"学生资助指南",通过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各类媒介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定期召开资助工作专职人员及各校校长培训会等各种形式的宣传,做到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家喻户晓,应知皆知,确保各项惠民政策顺利实施。</h3> <h3>压实责任,强化担当实干</h3><h3> 根据全县统一部署县教体局成立了教育扶贫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负责制,抓住"关键人",明确各中心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各辖区校长为直接责任人,各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学生资助工作,并制定了责任追究办法,对因工作疏忽或怠慢出现少报、漏报、错报而导致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未享受教育扶贫资助政策的出现一例,约谈各辖区校长;出现两例,辖区校长降为副校长;出现三例,辖区校长就地免职。对县管校长形成报告报县委处理,民办学校出现以上情况的,按相应规定处理到位。对全县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各学校校长主动与县扶贫部门和所在乡镇(街道办)协调,对3-20周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信息以及20周岁以上在校学生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最新信息进行核对,按照网络化推进模式。落实核查任务:中心学校校长负责3-5户,教师6-8户。目前全县累计一半以上教师都参与到上户核查工作中,确保做到"不漏一所学校、不漏一个班级、不漏一位学生",梳理出在本县就读的建档立卡户学生23725名,并建立"一生一档"信息;梳理出在本省外县及外省就读的建档立卡户学生6168名,并以公函的形式告知并核对受资助信息;梳理出外省及本省外县来我县就读的建档立卡户学生67名,也归入"一生一档"信息库并给予相应资助。确保核查信息"一个不错、一个不漏"。对贫困户家庭子女资助简化流程手续,确保全覆盖。</h3> <h3>保学控辍,促进教育公平</h3><h3> 做好保学控辍工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顺利完成学业,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政府全面履行教育职责的一件大事,为了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确保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接收义务教育的权利,做好教育扶贫工作,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h3><h3>一是制定文件。我局制定了《鄱阳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加强保学控辍工作实施方案》(鄱教字〔2017〕264号),转发了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关于认真做好适龄失学辍学农村留守儿童返校复学工作的通知》(鄱教字〔2017〕266号)。二是召开相关会议。2017年秋季分别召开了学籍管理员培训会和保学控辍工作专题会,进一步加强了保学控辍工作。三是签订工作责任状。8月26日全县中小学工作会上,局长分别与乡镇(街道)中心学校校长、县直公(民)办学校校长签订了保学控辍工作责任状,同时要求完善落实校长--班主任--学生和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村委会村小组"双线控辍"责任制,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坚持以防为主,以学校为重点,建立保学控辍工作台账,做好劝学工作,强化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四是多措并举。(1)关注每一位学生(幼儿)尤其是特殊群体残疾人、留守儿童、学困生、随迁子女成长,特别关注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入学问题和入学后的生活与学习问题;(2)加强学籍管理,防止学生(幼儿)因贫辍学,确保他们顺利完成义务教育;(3)实施"一人一案",安排未入学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通过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切实保障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目前全县无一例适龄儿童、少年因贫辍学。</h3> <h3>立足本职,落实资助政策</h3><h3>2017年资助情况:</h3><h3>①学前教育资助贫困学生3727人次(全部建档立卡),合计559.05万元;</h3><h3>学前教育建档立卡户学生3727人,省级资金121万、县财政配套438.05万。</h3><h3>②义务教育阶段补助寄宿生活费贫困学生26269人次,合计1530.315万元;</h3><h3>小学:建档立卡户学生10751人(其中寄宿生992人),春季指标数4981人,实发249.63万;秋季指标数4066人,实发203.93万;</h3><h3>初中:建档立卡户学生5205人(其中寄宿生3828人),春季指标数8666人,实发542.865万;秋季指标数8540人,实发533.89万。</h3><h3>③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531人次,合计1153.1万元;</h3><h3>高中建档立卡户学生2136人,春季发放5706人,资金570.6万(全覆盖),秋季发放5825人,资金582.5万。</h3><h3>④资助高中学生免学杂费2055人次,合计54.7万元;</h3><h3>⑤资助考入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68人(其中录取大学新生建档立卡户学生496人),合计434万元;</h3><h3>⑥资助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学生555人,合计34.75万元;</h3><h3>高考录取新生中有建档立卡户学生555人,指标数162人,资金10.8万,县财政配套23.93万。</h3><h3>⑦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合计258.18万元;已发放2017年春季262人(全覆盖95名建档立卡户学生),资金26.2万、秋季中职补助552人(全覆盖151名建档立卡户学生),资金55.2万。春、秋两季县财政配套16.28万;</h3><h3>⑧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滋蕙计划"646人,合计129.2万;</h3><h3>⑨另外我们查漏补缺,梳理出2015秋季以来的"脱贫不脱政策"的3-20周岁建档立卡贫困生20495人,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尚有6422人次(未脱贫)人次要按政策整改补发资助金,合计573.4115万元,7400人次(已脱贫)要按政策整改补发资助金,合计591.164万元,目前已经落实。</h3><h3>⑩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2803人,合计 2221.7万元;</h3><h3>2017年全年发放学生资助资金合计:7620.9705万(除助学贷款:5399.2705万),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8074人。</h3> <h3>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程</h3><h3> 鄱阳是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学生近14万。全县以中小学校为阵地,家校联动,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力度,在农村小学或利用闲置校舍、房屋开设村级留守儿童阳光家园,学校老师作为阳光家园"关爱父母",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生活帮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定期通过电话、视频方式加强与父母的感情联系和亲情交流以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h3> <h3>实施农村办学条件改善工程</h3><h3> 2017年度投入校建资金48134.3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0134.3万元,县级资金38000万元;专项资金有:普通高中扩充工程556万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补助资金(第一批)1145万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补助资金(第二批)336万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补助资金(第三批)29.3万元,全面改薄资金5874万元,校舍维修改造资金2099万元等。新建校舍113377平方米,维修校舍276933平方米,新增体育运动场馆面积694718平方米。目前我县"教育扶贫"校建工程中,投资额在五十万以下的工程项目,都已竣工并交付使用;投资额在五十万以上的项目,正在陆续开工中。已经完成实施 "教育扶贫"校建工程,全部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全面解决了"六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绿化效果十分显著。</h3> <h3>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工程</h3><h3> 按照省统一部署,2017年全面启动营养餐改善计划。在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中,按每生每天4元标准对农村学生膳食进行补助,使贫困家庭的学生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同时,加强贫困村学校食堂建设,鼓励各地实施以学生食堂供餐为主的农村学生营养餐,提高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h3> <h3>实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工程</h3><h3> ①完善乡村教师补充和定向培养机制。及时补充农村学校教师,优化农村学校教师学历及年龄结构,2017年补充农村学校教师450人左右。农村要从"稳定教师、留住人才"实际出发,鼓励当地户籍人员参加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争取每年安排定向师范生招生计划,专门用于开展"本土化"乡村教师定向培养。②开展教师支教、结对帮扶行动。从优质学校中选派优秀教师200人次到乡村学校支教,支教时间一年;积极实施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工程,县城每所优质学校及乡镇中心本部结对帮扶薄弱学校、教学点;另一方面对已"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班主任及教师也要通过家访、谈心等举措,关爱贫困学生的生活、学习。③落实贫困村乡村教师待遇。分每人每月300元和500元两档对农村学校教师给予边远山区津贴,此外,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和评先评优时,同等条件下有在贫困村学校任教经历的优先。</h3> <h3><br /></h3><h3> 鄱阳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欢迎您!</h3><h3> 联系电话:0793-6777357</h3><h3> 0793-6777359</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