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周日下午,成武爱婴坊二楼,由董冬梅带领的家长体验式团体活动《生命-尊重-绽放》</h3> <h3>我们先谈的是自己对生命的理解。经历不同,对生命的理解也不同:有的人体验到生命的脆弱,有的人体验到生命的短暂,有的人体验到生命的可贵,有的人体验到生命的独特。我们说,生命还有一个最值得我们赞叹的地方,那就是“神奇”。</h3> <h3>世间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一切自然界的生灵,无不体现出其作为生命体的基因的强大及与生俱来的灵性。</h3> <h3>特别是有关资料显示的婴幼儿感觉方面的优势及大脑“避繁就简”的特点,更让人意识到生命不仅要善待,更应该慎待。一条生命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也许连自己都难以估计,但在养育过程中由于我们的无知,可能错过了太多的机会!</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生命的优势到底该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的确很有学问。有句话说的很好:</font></h3> <h3>如果从外部施压,鸡蛋就会成为早餐桌上的食物</h3> <h3>如果从内部孕育,会自然形成一个神奇的生命体</h3> <h3>孩子作为一个万物之灵的人类,决定他未来人生的因素在哪里?</h3> <h3>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主张遗传决定论</h3> <h3>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主张环境决定论。后来有人把二者进行了折中,提出了“二因素”论</h3> <h3>而我们,主张的是“分数决定论”。在老师眼里“一好百好,唯分是从”,家长那里也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h3> <h3>功利之心,让家长面对分数难以冷静,也难以分辨指责与要求是属于“内力”还是“外力”?是“激素”还是“化肥”?</h3> <h3>成才先成人,这是多年来素质教育提出的什么时候都不能颠倒的顺序。只重分数忽视“成人”,现实中有太多的血淋淋的悲剧!教育的功利性让更多的成人面对无辜的孩子铤而走险,无视教育规律,勇敢的去冒“教育之大不韪”,这可能是更多的问题孩子产生的根本原因!!!</h3> <h3>我的孩子该如何得到尊重?什么才是孩子成长的养分?经过几轮的讨论和思考,家长都有了自己的新的思考和认识,也有了对生命的初步的敬畏</h3> <h3>可“意识到”与“做到”,还差很远的一段的距离。有了观念的转变,只是有了成长的可能,要把“可能”转变为“现实”,需要我们对旧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剥离。由于天长日久,这些东西已经与我们血肉相连,所以每一位真正为孩子的人生负责的家长,既要明确我们教育的方向和目的,又要面对孩子懂得尊重和退让,而不是一味地“老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面多”的自以为是。</h3> <h3>我们每一个家长都要有针对性的思考一下,在我们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到底给了他多少他需要的真正的营养?</h3> <h3><br></h3><div> 孩子因我们而来,但不应由我们控制,他(她)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养育的过程其实只是一个陪伴他成长的过程,任何的功利性的强加,都会是对这个生命体的虐待,无论是“有种冷是妈妈觉的你冷”还是“有种饿是妈妈觉得你没吃饱”,都是家长打着爱的旗号的自以为是的伤害。</div><div> 如果家长足够优秀,就会尊重孩子原本有的样子,还给他一个原生态的成长的过程,而不是“催熟”或“冷藏”,这是对科学的教育规律的遵循,更是对生命的敬畏!!!</div><div> 相信“人性向善,生命向上”,“吾性自足”,如果你没有足够远的眼光,就请让孩子活成他原本有的模样!</div> <h3>只有生命的到理解、接纳、尊重、顺应,孩子成长的天空才能艳阳高照</h3> <h3>只有早早的把他(她)当个“人”看,给他充分的做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孩子才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的方式,才可能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我,成就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