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值新春佳节来临,心底装满了暖暖的乡愁年味,是童年的记忆、妈妈的味道,是灶台佳肴、茶香饭甜的味道,是清香田野、乡土气息的味道,是香烛烟花、炮仗弥漫的味道,是宁静和谐、其乐融融的味道,这是过年才有的熟悉的味道。</h3><div><br></div> <h3> </h3><h3> 我的家乡祖祖辈辈奉茶为衣食父母。这关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所有物质层面的生活,关乎吹拉弹唱笙歌茶的所有精神层面的东西。在老家过年,年味中数茶最浓最重,酒不一定顿顿喝(因为不喝酒的占大多数),但茶必须天天烤、时时喝,过年有多闹茶就有多香。客人来了,那一定是要泡最好的明前春芽的,不然就显得怠慢不礼貌。上了年纪的老人,大年初一都会早早地起床,穿戴干净整齐,生火烧炭、烧水,刷牙洗脸净面之后,才悠闲自在地慢火烤上一罐早茶,细喝细品,不时满意地咂咂嘴,好喝就是昭示着一年好日子的开始。大年初二给列祖列宗献饭,也要泡上一壶好茶,诚心诚意敬奉,祈求无灾无病,聚祥如意。有的少数民族地方,过年期间一定要选择良辰吉时举行隆重的祭茶仪式,甚是热闹。</h3><div><br></div> <h3> 我们老家,过大年三十(守岁),各家各户吃团圆饭,很少出门,净享小家的温馨安乐。大年初一开始打陀螺,近邻几个寨子都要挑选精兵强将来挑战比赛,不论谁输谁赢,自然有好茶伺候,也会来点小刺激,输赢在两三件啤酒,也是现场一起开心喝下。大年初二全寨男女老少、回娘家的七姑八姨、来各家各户串亲戚的亲朋好友,都早早地来到寨子的广场开始准备全寨的团圆年饭,热热闹闹欢度春节,或杀猪或宰羊。各家各户都带来了柴火吃米、清白小菜。寨子里推举几个伙食老总,自然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有负责起灶埋锅的,负责煮饭洗菜的,负责杀猪或宰羊的,负责炒菜的,负责泡茶的,负责招呼客人的,大喇叭放着喜庆的歌曲,大家忙前忙后,不亦乐乎,一时欢笑声、猪叫声、锅碗瓢盆声、切剁声,还有小孩追闹嬉笑声,零星炮仗的清脆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大家边玩边忙,至下午五时左右,全寨人自带碗筷,望着桌子上热气腾腾的八九个大盆全是美味美食,还有大酒壶、大茶壶,各取所需,或站或蹲,或三五个围一石桌,美滋滋地吃着,仿佛在享受着过去一年全寨人团圆和谐、幸福安康的喜悦生活。到晚八时左右,寨子的文艺队由各家的小媳妇组成,她们平时以跳广场舞锻炼身体为主,到了逢年过节都要编排节目,为全寨人献上一台文艺晚会,只见个个都打扮的喜气洋洋,来观看的围在四周,舞台、灯光、乐器、主持人,有模有样的,歌喉舞艺也非常精彩,口琴、二胡、笛子等乐器就位,独唱、小合唱、佤族舞、新疆舞、藏族舞、广场舞、花灯、山歌等节目,应接不暇,一些从城里回家的,眼放光彩,赏心悦耳,刮目相看,喝彩声不断。一天下来,整个寨子被欢乐的海洋包裹着,可忙坏了几个烧水泡茶的,看似简单的活计,但事关吃好玩好了以后还要喝好的大事,喝酒的要用茶度酒下肚,不喝酒的一天到晚都茶杯不离手。幸而有的是山中好茶,用不尽的泡茶泉水,加之天天操练,泡茶的娴熟功夫了得,保证茶水不断,随叫随到,人人喝得如意称心。到了大年初三以后,寨子里的人开始外出走亲串戚了,到了大年初四、初五,从远方回家的开始返程了,在家的依然年味十足。</h3><div><br></div> <h3> 我家乡的茶叶以散茶见形,无关包装存储,只是方便随时泡随时喝。到了90年代初期,茶叶真正以商品的标签开始走南闯北了,我老家的人还是以散茶互市。我们村里做茶叶生意的,我大概数了一下,总是与“二”有关,最早收散茶到外地卖的名叫杜白二、杨二,随后有纪二等排名为二的加入其中。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寨子里陆续来了外地如广东、福建等做茶叶生意的人,因茶叶要运到很远的地方,散茶不仅占地方运输成本高,外边来收茶的人对茶叶形态的需求从散茶转到砖、沱、饼、瓜,我们老家竹子多,竹筐一筐可以装用笋叶包装的6提饼茶,每提7饼,每饼357克,一提刚好2.5公斤,一筐15公斤,既好运输,也好存储发酵。慢慢地大家开始学茶的制作工艺,这些在家里兄弟排行为二的人带头搞起了深加工。我也经常想,为什么我老家做茶做得好的都是家里排名为二的。后来通过对普洱茶知识的学习,莫不是排名为二的人冥冥之中就结茶缘了(这是猜想、无关事实),不仅我们老家加工的普洱茶原料来自无量、哀牢两座山,连喝茶的小白瓷杯都是二两,而茶艺加工又分生、熟两类。据有关资料介绍,生茶是指毛茶经蒸压成形烘干,不经过“渥堆”,而完全依自然转化而成,这是历史上的传统制法。生茶自然转熟的进程相当缓慢,视保存环境条件,仅有氧发酵至少需要十五年以上,时间越长,茶体内的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和非酶性氧化越完全,其陈香益发醇和稳健,但韵致活泼生动,这种活力即为茶人所称道的“茶气”。熟茶是指毛茶经过“渥堆”这项工序,通过湿熟作用,以人工方式速成发酵,促进多酚类化合物非酶性自动氧化,转化茶叶内含物质,减除苦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缩短其陈化阶段,可提早饮用。云南的熟茶最早是1973年起昆明茶厂首先借鉴黑茶工艺,而发展出的技术。</h3><div><br></div> <h3> 在我的家乡,做茶叶加工最好的数李二(李明),最早他在昆明做卷烟生意。在市场打拼中,2000年初他就预见了普洱茶的生机和潜力,更重要的原因,他是谷茶制作工艺的第四代传人。李明的始祖李公文相于清朝光绪26年(1900年),用优质晒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压月饼型团茶,又名谷茶、谷庄茶,创办了“李记谷庄”,而成为云南沱茶的奠基人,由此开始,百年谷庄制茶工艺和谷庄品牌代代相传。二代传人李学秀,继承家业写下《谷庄铭》,望子孙能铭记谷庄创业的艰辛,兴旺家业;三代传人李发其先生,因逢茶叶统购统销之际,私家制茶作坊一律废止,“李记谷庄”制茶工艺作为家技传承下来。李明作为谷庄的第四代传人,欣逢盛世,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环境下,秉承先祖制茶工艺,弘扬李记遗风,本着为百年品牌负责、为谷庄良好声誉负责、为消费者负责,注入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卫生、生态标准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恢复建厂以来十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谷庄生产经营模式,以优质的品质、品味、品牌和诚信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跻身为云南茶叶行业知名品牌,全国20余个大中城市设立50个总代理商160个谷庄专卖店,200多个专柜,美国、韩国、日本及台湾地区的中心城市地标建筑里都有谷庄专卖店。</h3><div><br></div> <h3> 90年代中期以来,我的家乡景谷镇作为历史上的茶马古道重镇、重要的茶叶交易聚散地,茶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振兴发展,有初制所几百个,茶叶加工企业上百家。家乡普洱茶的振兴发展,成长成熟不仅仅是沧海桑田岁月的铭记和见证,尤为重要的是受之厚重普洱茶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是家乡这块集茶祖文化、普洱茶文化、马帮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等沉淀厚重的文化沃土中不断汲取营养培育起来的,是家乡的祖祖辈辈茶农正本清源的文化品质和践行一诺千金的诚信品质传承下来的,是家乡的历代茶人诚信做人、用心做茶、至诚至善的不懈追求沉淀下来的。 </h3><div><br></div> <h3> 地域有界,茶香无境。随着普洱茶知名度、美誉度的不断攀升,随着广大消费者对洱茶的信赖和支持,随着人们追求物质充裕、精神愉悦、身体健康不断需求。我始终相信,普洱茶必将成为生态健康、安全优质的代名词 !也必将攀越高峰、漂洋过海、芬芳世界!成为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大健康产业。</h3><h3> 从写年味到说茶,漫无边际,看似扯远了,幸好与题目漫谈相关。</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