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聪聪

<h3>  自上大学到结婚生子,东奔西簸,再没有踏踏实实地呆在母亲身边,听她老人家的唠叨。去年春节回家,又一次邀请母亲到我家里住一阵子,母亲总说她住习惯了乡村的泥坯房子,闻习惯了村里的泥土牛粪味。城里的钢筋水泥没有人情味儿,马路上汽车的鸣声让她心里慌。我对母亲说:妈,我从十几岁离开您去住校读书,如今参加工作也好多年了,在您身边的日子是可以数数的,心里感觉像是浮萍没有根儿。如今在省城买了房子,您就过去陪我们住一段日子,我啊心里踏实多了。再说您都71岁了,以后就是想来恐怕身体状况也不允许了。在我的再三动情说服下,母亲勉强答应到省城小住一段时间。</h3><div> 下车休息片刻后,母亲就要张罗着为我们买菜做饭,扭不过母亲,只好带她去菜市场。看着琳琅满目的菜品,母亲感慨说我们国家政策真好,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了。转过一圈后,我和母亲的菜兜里淘到的尽是白菜、萝卜和土豆。母亲训诫我说,钱能存点就存点吧,别乱花,关键时候能用到。你们几个打小吃白菜、土豆萝卜,身体倍儿棒,这些蔬菜营养好最能养人。母亲劳作了一辈子,身子骨很硬朗,把我们几个子女拉扯大,一直遵循勤俭持家的原则,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里,母亲勤俭持家的好习惯使我们兄妹几个能够吃饱饭,穿暖衣服。我笑着迎合母亲的说法,心里甘甜如饴,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看着屋里的电器,母亲轻轻触摸它们不停地说着,人真聪明,能造出这么多神奇的东西,不用柴火也能将饭煮熟,夏天也能吃上冰块了,不用出门也能知道天下事。我笑着告诉母亲,现在不用走出家门,吃喝拉撒的事儿全解决啦。</div><div> 一大早,母亲拿着抹布擦家具,丈夫怕母亲身体不适拦着不让她干这些活儿。母亲不悦,默默走到自己的房间坐在床沿边不说话。我对丈夫说,让母亲干吧,母亲操劳勤快了一辈子闲不住,让她干点活兴许还能多住一些日子。母亲高兴地用湿抹布擦着满屋子的家具,擦门的时候掂起脚尖,门顶上留下一道道灰白水印儿,对我说这些地方太高够不着,你自己擦吧,我幸福地应着她。院里的清洁工阿姨每天早晚都要带读中学的儿子来帮忙,母亲看在眼里,时常会拿些水果和零吃递给那孩子,感慨孩子真懂事儿,有时也会拿着扫把去给娘俩帮忙。晚饭时,母亲以清洁工阿姨儿子为例语重心长地教育她的外孙:要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做些事儿,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要懂事儿,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要孝敬父母,儿子满心欢喜地答应着外婆的训话。我和丈夫在一旁会心的笑着,恍惚间好像自己又回到了小时候,年轻的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边做针线活儿边叮嘱着我们。在她的心里,有一盏明灯时刻指引着生活的方向。</div><div> 母亲问起我从事的工作,详细向母亲讲述了基金会的情况,以及每天都要做些什么事儿,和什么人交流,做了一些什么项目,最后要达到的目的,要改变人的一些思想意识,最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母亲听的入神,不时地插问,做那件事儿的目的达到了没有,那个帮助过的人现在怎么样了。听到最后,母亲的眼睛里泛着明亮的光芒,感慨道:我闺女是个有福气的人,做着积德的好事儿,对于可怜的人要多给点关心和爱心,多施舍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的。自那以后,母亲和家属院里的老太太聊天,总要自豪地说:我女儿单位里的人都很善良,一年四季都在帮助别人做善事,他们个个都是好人。</div><div> 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依依不舍地送母亲回老家。想起母亲在家的日子,温馨伴随着失落,温馨的是能够陪伴母亲早看日出晚看日落,听母亲讲村里乡亲们的事儿,讲兄长们的家事,熟悉而又亲切,又好像回到了从前恍如隔世,不仅感叹着如白驹过隙般逝去的光阴,母亲年轻的脸庞如今被岁月刻上了深沉的纹路,我们的稚气也毫无声息地退去,快到不惑之年。很长一段时间里,家里仍然充满着母亲熟悉的气息,房间里摆放着母亲用过的东西,舍不得挪换地方。她擦门在门顶上留下的灰色水印儿清晰可见舍不得拭去,母亲的笑声仍然在屋里飘荡。</div><div> 转眼又是初春时节,想起旧时的一首小诗,献给我的母亲:</div><div> 母亲来了/鞋底里踩着的是故乡的泥土/头上裹着的灰头巾,总是掩不住她两鬓的白发。母亲来了/家乡的风是否很寒冷/土地是否已经苏醒/树是否披上了绿装。母亲在笑/颤抖着嘴唇/讲述着故乡的山、树、人。母亲来了/窗外的树展开了叶/河里的冰解开了冻/是否一切都是因为/母亲来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