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趣

独立寒秋

<h3>  有一种怀念叫儿时的年趣</h3><div> 每到过年时,总会怀念起儿时的年趣,光阴荏苒几十年,梳漏了许多美好,却带不走对儿时过年的回味。</div><div>“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盼”,小时候,吃过腊八粥就开始扳着指头、唱着歌谣盼过年。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蒸馍馍,二十九去煮肉,三十晚上洗洗蹄儿,初一五更撅着屁股去磕头。那时候虽然清贫,物质生活匮乏些,但人情味却很浓厚,人们心思简单,满脸都展现出简单而淳朴的笑容,尤其是孩子们,没有学习的压力,无忧无虑的笑着、跑着、闹着,那才叫过大年。</div><div> </div><div> </div><div> </div><div> </div><div> </div><div> </div><div><br></div><div> </div><div> </div> <h3>  一、祭灶</h3><div> 腊月二十三祭灶节是比较隆重的过年序幕,那时候,大部分人家在门后都供奉有灶王爷和灶王奶奶,有的贴在墙上,前面定个木板;有的贴在墙上的龛里。晚饭时祭灶,祭灶时,必须要家人齐全,才能放鞭炮,家人不齐全的不放鞭炮,否则就会把没回家的人祭到外面。我家里因为爸爸和哥哥都在供销社上班,过年一般都是最忙的时候,所以,祭灶节从没放过鞭炮。祭灶时,要先把祭灶糖(芝麻糖)供奉给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然后再让孩子们吃,有些老人嘴里还念叨着“老灶爷,本姓张。二十三日上天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多带跑马射箭的,也要穿针引线的”。那时候祭灶节是过年的关口,一般的外欠账都要在祭灶节前要回来,欠账的也会自觉去偿还外债。</div> <h3>  二、蒸馍</h3><div> 蒸馍是过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因为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前一般家庭都不蒸馍了,所以蒸馍的任务重,蒸的花样也多,有:肉包、豆包、枣花、大馍、刺猬、小蛇、布袋等,都各有讲究。肉包、豆包平时很少做,就盼着过年过过瘾;枣花是用来供飨的,大部分家里正堂前都供奉有三代宗亲和天地全神两个牌位,过年蒸两个大枣花摆放在牌位两侧,要一直放到正月十五才能吃;大馍是根据家里人口蒸的,每人一个,馒头里包有核桃、红枣,上面有树叶状的面片,中间放着一个红枣,比一般馒头大,还要在其中一个里包个硬币,谁吃到了,就一年好运,好开心的。小时候为了吃到有钱的大馍,我好几次偷偷掰开了几个大馍,看看有钱,没幸好没被发现。娘家人还要为出嫁的姑娘蒸大馍,等姑娘初二回娘家时带走。刺猬是摆放在门头上,还有个说法,正月十五前是头朝外摆放,让它们去外面驮钱,十五时是头朝里摆放,让它们往家里驮钱的,千万不能摆放错了。小蛇是小龙,喜庆之意。布袋是给家里的男人做的,让他们吃了有力气能多背粮食。每到蒸馍时都是邻居三两家一块做,全家动手,互相帮忙,热热闹闹,一般都得忙活一整天。</div> <h3>  三、大年三十</h3><div> 经过扫房子、蒸馍、买菜、煮肉、烧豆腐等几天的忙碌,大年三十基本上都忙完了。上午贴对联,下午可以轻松几个小时,傍晚就该包饺子了。我的任务是擀饺子皮,我家6口人,三个哥哥,吃饺子的人多,包饺子的人少,我妈包,我擀皮,累的腰疼头晕的,还一直嫌我擀的面皮不匀,每年都是这样,导致我到现在还很不喜欢吃饺子,不是不愿吃,是累,条件反射。包好饺子后,小孩子们就彻底放松了,那时候还没有春节晚会,村里每到腊月二十三以后就装上路灯,大街小巷亮堂堂的,路灯下就成了我们孩子们的天下了,玩游戏,老鹰捉小鸡,岌岌林砍大刀,指星星过烟儿等,疯狂玩到十点多,然后回家洗洗脚睡觉</div><div> 有些家里的老人会熬夜,邻居一位老奶奶就每年都熬夜守岁,一个人坐在煤火台上,门煤火台是我们那儿在屋子里垒起的,中间是烧煤炉子,四周用砖铺起来的,既能坐又可以躺的平台。炉子四周用玉米裤编制的垫子铺着,冬天或坐或躺,一家人经常围着说话、取暖、吃饭,晚上在炉子旁边烧些花生,边吃边唠嗑,一待就是半夜。那位邻居奶奶就是坐门火台上一直到天亮。我家从来没人熬夜守岁,一般都早早睡下,争取大年初一早起。</div> <h3>  四、初一五更大拜年</h3><div> 初一早上都早早起来,孩子们更是兴奋的不得了,我是睁开眼就能看到过年的新衣服整齐的叠放在枕头边,从里到外一色的新。穿上新衣服吃完饺子,天还不亮就开始跟随大人出去磕头拜年。我家本家很少,有七八家吧,拜年用不了多长时间。有的本家多,需要一早上时间,满村转悠磕头拜年。家里只要有年龄长的老人,村里的人大部分都去拜年,我大伯、大娘年龄比较大,初一一早上家里人来人往就不停。这时候村里很热闹,几乎全村的人都穿着新服、笑容满面的在大街上走着,嬉笑声、鞭炮声、孩子们的奔跑打闹声,很浓厚的过节气氛。</div><div> 那时候磕头也很有讲究,必须是在天地全神和三代宗亲牌位前磕头,第一个是磕给牌位的,以后的才是磕给长辈的,必须喊应给谁磕,一边说“××,给你磕头了”,一边双腿下跪,双手按地,低头而后作揖,有的长辈还会作揖还礼。记得我姥爷的干儿子,我喊舅舅,去他家拜年时,舅舅总是站在旁边,我一喊舅舅给你磕头了,舅舅就会作长揖还礼,那架势好像是把磕地上的头捡起来一样,我觉得挺好玩,而且还给5毛钱的压岁钱,我最喜欢去他家走亲戚了。其他亲戚一般都是1角钱或2角钱。</div><div>记得有两家远房大伯家,大年初一去拜年时,他两家总是在门槛处横着放一根长棍子,一不小心就会被绊倒,说是挡着钱财不外流,也有种说法是,挡住大鬼小鬼进不来。</div> <h3>  五、抢鞭炮</h3><div> 拜过年后就开始抢鞭炮,那是名副其实的抢。穿着新衣服的孩子们三五成群聚集在大街上,一听到谁家鞭炮响,立刻冲进去,抢落捻没有响的炮仗,有些胆大的男孩子用脚踩踏正在响的鞭炮,然后抢着装进口袋。有些死灰复燃的炮仗在他们口袋里就响了,炸坏了新衣服。每次过年总有几个男孩子因为被炮仗炸坏了新衣服而挨揍,我是每次都捡落捻的炮仗,从中间掰开,漏出黑火药,几个炮仗对角放在一起,然后用火柴点燃,燃烧的黑火药互相交叉呲出强烈的火花,很漂亮。</div> <h3>  五,大年初一早上的规矩</h3><div><br></div><div> 大年初一的早上规矩很多,早上起来不准说不吉利的话;不准用剪刀、菜刀之类的工具;不准动笤帚簸萁;不准往外面倒垃圾。所有的准备工作三十晚上都要做好,要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把垃圾倒出去;要把第二天早上吃的葱花、蒜苗、香菜都切好;饺子要摆放整齐不能有半锅排的情况;早上饺子煮熟后要先在天地全神和三代宗亲牌位前供飨一下才能吃等等。所以这个时间段,我一般都得很小心谨慎的,一不留神就会犯了错误被大人吵。</div><div><br></div> <h3>六,走亲戚</h3><div><br></div><div> 过年走亲戚也是我很兴奋的事。初一一般是父母、兄弟聚餐,还有干儿子什么的走亲戚。初二是出嫁姑娘回娘家,很隆重的仪式,娘家人早早就备下了丰盛的饭菜,等着姑娘回门,出嫁姑娘也是准备了贵重的礼物,打扮一新,早早就迫不及待的回娘家,尤其是年前出嫁的新媳妇,初二回娘家的心情更迫切,这天的回门女婿一般都会大醉而归。我很喜欢过初二,因为我的几个堂姐都去我家,还给我发5毛钱的压岁钱。初三是去娘舅家走亲戚,仅次于初二的隆重,我两个姑姑家的三个表哥都是初三去我家,那天需要招待二十多口人,热闹的不得了。初四走一般的亲戚,姑姑、姨母等,小时候我最喜欢走亲戚,到那儿都被宠着,穿新衣,吃好吃的,还挣压岁钱,每次过年都能攒几元钱,想吃啥买啥,那时候很盼望过年,狠不得天天过年。</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