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的本色

大兵张明玉

<h3>作者 盖渝利</h3> <h3>我的绿軍装是最普通的颜色,<br>我的红帽徽在远方默默闪烁,<br>假如有一天风雨来,<br>风雨中会显出我軍人的本色。</h3> <h3>1960年的秋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长春第一航空预备学院在西安招生,准备培训第11期飞行员,那个年代解放军可是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们尊敬和崇拜的偶像,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特别是能驾驶飞机翱翔在祖国的篮天该是多么的自豪和荣光。经过严格的体检、复查、政审等道道关口,7月27曰我终于成为西安市第二十七中学建校以来唯一一个被招收的空軍学员。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别提有多高兴了,老师祝贺,同学们欢呼,我自己高兴的像长了翅膀一样就要飞上兰天了……<br>那年我十六岁。<br> <br> </h3> <h3> 更让人高兴的是,我哥哥盖桐利1960年7月27曰和我同天入伍,被招入中国人民解放軍空軍030导弹学院。</h3> <h3> 记得我和哥哥盖桐利参軍离家的那一天,媽媽流着眼淚给了我五元钱,五元钱现在連买一个肉夹馍都不够。那个時候,媽媽在缝纫社没白没黑做一个月,才挣二三十元钱。我知道五元钱那是家中省下的仅有的钱,媽那是心疼儿啊……<br></h3> <h3> 儿行千里母担忧啊!眼里充满泪花的媽媽,一手拉着哥哥一手拉着我,叮嘱我们到了部隊要听领导的话,要团结同志好好干,夜里要盖好被子别受凉……。那時,可以感觉到媽媽微微颤抖的手好温暖好温暖!<br> 1961年8月我妹妹盖利芝也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去了新疆一个很机密的部隊(马兰)<br> 一家三兄妹,怀着为祖国国防强盛献青春的美好理想,离开父母,远离家乡穿上了绿軍装!为保祖国平安舍小家为大家,母親送三个子女到部隊。媽说:‘有国才有家,当好軍人报效祖国!’ </h3> <h3>哥哥盖桐利(右),我盖渝利(中),妹妹盖利芝(左)兄妹三人都是軍人,三人事迹、照片登上了广州日报。</h3> <h3> 进入軍校不久,按预定计划培训的飞行员科目因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要飞的机型取消了。随之我们的专业变动即由长春转赴武汉雷达学院,改学雷达专业。1965年我以全优的成積从雷达学院毕业。由区隊长赵正予帶领我们二十七个学员到新疆乌鲁木齐空九軍报到。在軍部经过干部处的审定和考查后,只有我一人被分配到驻马兰基地的一个雷达独立营。领导告诉我,这个营远离城市和人群,驻扎在大漠深处,条件很艰苦,任务很艰巨。通信代号新疆永红。<br> 新疆永红,这不是我妹妹所在的部队吗?<br> 妹妹盖利芝在我上軍校的第二年,1961年8月也应征入伍了。她给家里的通信地址就是这个代号,至于部队在哪里?做什么?信中从末涉及,没想到现在我也要到那里去。临行前,我向首长提出一个请求,想要看看五年多没见过的妹妹。<br> 从乌鲁木齐来到大河沿兵站,坐上去马兰的班車(大卡車),卡車在在无边的戈壁上奔跑,在望不到尽头的搓板路上颠簸,肚子里的肠胃倒海翻江!一起坐車的还有个軍人(好象是个連长)我问他马兰在什么地方,要走多长时间?他笑了笑,又看了看我,平静地说“到了就知道了。”我心里暗喑称赞他保密记律遵守的好严实!“知道的不说,不知道的不问,看到眼睛里,烂在肚子里。”临行前领导也是这样告诉我的。我俩一路再没说一句话。我用大衣把自己紧紧的裹起来,任其在大卡車里颠簸翻滚。<br> 到达马兰招待所,安排好事项后,我试着拨通了妹妹连隊的电话。当电话另一端传来一声‘哥’的時候,我确定真的是我妹妹,激动之情一时难以言表。放下电话我迅即来到招待所门前左右张望,企盼妹妹赶快过来……远远的,我看见一个穿着褪了颜色軍装的女兵向我走来。妹妹,是我妹妹,长高了黑了瘦了,我怎么也忍不住,鼻子一酸,眼泪夺框而出。做梦都没想到兄妹分别五年多,会在离家这么遥远的天山脚下,会为了执行同一个神圣、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在这个神密的核试验基地相见!</h3> <h3>我和妹妹盖利芝66年在马兰合影留念</h3> <h3>妹妹盖利芝十六岁,远离父母来到核试验基地~~马兰,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茫茫大戈壁上艰苦創业。<br>妹妹是核试验基地第一批女兵,是基地培养的第一批无线电女报务员。参加了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1966年10月27曰核导弹爆炸试验,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核爆炸试验。</h3> <h3>妹妹和戰友张明玉的合影 <br>她们不仅军事技术拔尖,完成任务出色。为活跃部隊文化生活,她俩还是基地第一批女子篮球隊主力隊员以及司令部第一批文艺宣传隊隊员。</h3> <h3>我为妹妹和她的戰友们骄傲!马兰花开時她们正年青,她们用青春谱写着激情而豪迈的马兰故事,她们是戈壁大漠永不凋谢的、最美丽的马兰花!</h3> <h3>“我们戰斗在戈壁滩上,不怕困难不畏强梁,任凭天公多变幻,哪怕风暴沙石扬,头顶烈日,明月作营帐,饥餐沙砾飯笑谈渴饮苦水浆……”<br> 核试验总指挥张爱萍将軍親自创作的这首歌词,是当时试验场区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h3> <h3>一九六六年,我到达马兰雷达独立营,说是到了营地,却没有看到几间营房,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参差不齐,高低不一的地窝子。司令部参谋贺诚带我去见到了我的直接领导,技术股长~~张振华,雷达技师~~揚明深,油机技师~~石显德。从此,我加入到戰斗的技术隊伍中,大家親切的叫我小盖技师。</h3> <h3>空九軍軍部工作组下连队视察 前排左三空九軍政治部韩主任 右二盖渝利</h3> <h3>马兰雷达独立营,下辖一个指挥连,八个雷达连、其中四个连在马兰基地场区之内,指挥連,雷达六连在沙井子,雷达一连在辛格尔,雷达二连在开屏。这些连按任务分为警戒和引导两种,与同驻库車 、阿克苏、 米兰、 鄯善 、阿胃滩的台站构成了马兰核基地空中严密的雷达警戒网和引导情报网。警戒网以米波、分米波雷达(513.407.581)为主,24小時轮流开机形成一面看不见的雷达波网,時时刻刻警戒监控着核试验场区上空的安全。引导网以厘米波雷达、测高雷达(441 843 843甲等)为主形成了引导网,引导核试验时飞机投弹、穿云取样以及其它专机飞行任务。其中重点是保障轰六飞机投掷原子弹、氢弹的任务,以及每次起爆后蘑菇云升起时飞机穿云取样,每个环节都需要雷达网及时报出精确的数据,供指挥部、塔台、飞行员等认真、细致、紧密的配合协同完成。<br>罗布泊号称“死亡之海”。试验场区地处戈壁腹地,气侯异常干燥。冬天严寒气温低至零下二、三十度,夏天酷热气温高达摄氏四、五十度,年降水量不足20毫米,可蒸发量都在3000亳米以上。这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力最大时超过每秒40米。戰土们的手脚裂口,嘴皮子起泡出血就不用说了,问题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雷达设备承受不了风吹沙打常出故障。那个年代雷达设备原器件大多是分离式的,电阻电容元件多是蜡质的,夏天能热得溶化流出来。机器启动时电子管需要灯丝予热才能正常工作,每天二十四小时連续工作,造成元器件加速衰老、电子管接触不良等故障時有发生。为了保证雷达设备的正常工作,戰友们不辞辛苦,隨時检查,随時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万无一失。<br></h3> <h3>奋戰在场区的戰友们亲如兄弟</h3> <h3>一九六七年冬季最寒冷的时侯,我们营雷达维护组乘汽車进试验场区执行任务,厚厚的皮大衣,皮帽子,大头鞋也难抵御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毫无遮拦的大卡車上,大家倦缩着紧紧靠在一起,试图最大限度的减少一点像刀子一样的冷风的撕刮。仅过不长时间,戰友们的脸手脚就冻僵了,血液象凝固了一样,整个人都木了。张振华股长见状立即叫停車,扶大家下車活动恢复体力后再上車走,这样一路反反复复终于到达雷达点上。</h3> <h3>记得在辛格尔庞大的407雷达天线在运转中出现追摆,我和楊明深机师象过筛子一样,对每个部件触点都不放过认真检查,最后调整了负回输补償系统,巨大的雷达天线在运转中恢复了稳定。<br>1966年10月26日,架设在场区201地区的雷达出现问题急待处理。上级领导要我即刻赶赴试验场。我马上準备好工具按要求赶到马兰机场,乘座依尔一14飞机飞往场区开屏机场,飞机一落地等候在机场的空九軍参谋夏炳章直接接我到台站投入工作。天很黑,开着工作灯测电流、电压、各电器原件。黑暗中的戈壁滩上蚊虫和叫不出名子的飞虫,全都向灯光补了过来,脸上手上被叮的大包小包刺痛刺痒,我完全顧不上。一夜奋戰,天快亮時终于将故障排除,雷达接收机恢复正常工作。事后我才知道这次排除故障保证雷达正常工作,举足轻重啊!因为第二天就是导弹核试验爆炸日。过后想起来还冒冷汗,如果雷达不能恢复正常运行将影响整个试验进程。在这种关健時刻能迅速排除故障,得益于在軍校学的知识以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关健时刻过得硬,不掉鏈子,真给力!<br> <br></h3> <h3>精益求精 , 一丝不苟</h3> <h3>1966年10月27曰上午根据上级指示,在预定方位(不能转动天线,盯准目标不準丢失),9点10分在雷达高度显示器上及时发现了导弹目标,这是首次用雷达检测导弹运载原子弹运行轨道及爆炸试验的回波特点。核弹头在靶心上空爆炸后,生成一个炽热的火球射出耀眼的强光,煙云剧烈翻腾,在雷达的引导下,两架戰机腾空而起载着祖国嘱托,人民的希望冲进炽热翻滚的蘑菇云团,当大家在屏幕上看到飞机取样成功冲出蘑菇云时,刚才摒着呼吸眼晴都不曾眨一下,静得互相能听到彼此心跳的戰友们,此时拥抱在一起欢呼跳跃,激动的笑脸上闪动着泪花。</h3> <h3>1967年6月17曰在我441雷达和843雷达上精确引导了轰一6甲型飞机投掷氢弹,我和操纵员工作在843上,北京时间8.20分飞机绕行靶心上空第三圈时,在回波后又出现一个回波越来越大,倾刻碧兰的天空出现强烈的闪光,一个硕大的火球显现在空中。氢弹在距地面2960米的高空成功爆炸。其后,一朵非常壮观的蘑菇云在塔克拉玛大沙漠上空轰然形成,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这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h3> <h3>地窩子里的婚礼……</h3> <h3>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当组织把对女朋友的政审未予通过的报告告诉我时,给了我两个选择:一断掉这段谈了四年的恋爱关系,继续留在部隊工作。二脱下軍装,转业回家结婚。<br>軍人自穿上绿軍装,戴上红领章,红帽徽的那一刻起,就把自已的一切乃至生命交给了党和人民!<br>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br> 若为铸核盾,两者皆可抛!<br>这就是我~~一个軍人的选择!<br>我的连隊地处大漠深处,交通不便生活艰苦,一封信往返一二个月就算是快的了,有谁家的姑娘会愿意到这里成親,找对象难也是官兵们很揪心的一件事。</h3> <h3>可是就有这么一个聪慧大方、踏实能干、心底善良的姑娘,她被軍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她说嫁给最可爱的人~~安全!于是她坐火車、换汽車、干里迢迢提个小布包从西安只身一人,来到我们连的驻地和我结婚!<br></h3> <h3>那時连隊住的是地窝子、帐篷,我和戰士们一样住的是大通铺。怎么办?结婚?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我可爱的戰士们说:“连长,别愁,我们给你造婚房。”雷达操纵班长梁锦成带领戰士们说干就干抡起大镐、铁锹在戈壁沙滩上大干起来……从地面上挖下去,留个大平台是婚床,小平台是桌子,桌子旁留个土墩那就是凳子啦。床上補上芨芨草,地窝子的顶用树枝架好糊上泥巴,一座罗曼蒂克的婚房在戈壁滩上竣工了。小戰士们还採来了马兰花插在牙缸里放在土桌上,那鲜艳的马兰花为这地窝婚房带来了勃勃生机。司务长李乃生买了些水果糖、葡萄干、哈蜜瓜,在戰士们的陣陣喝采声和祝福声中,一场浪漫的軍营婚礼交响曲在戈壁滩的地窝子里奏响……<br>嘿!还别说那情、那景、時時浮现在我的眼前,至今都难忘哩!<br>这个叫闫玉和的姑娘做了我的新娘。从此相濡以沫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支持着我,抚养儿女操持家务,有苦有累有眼淚都一人承受着,两地分居从来是只报喜不报扰,为的是让我在部隊安心工作。老伴谢谢你一辈子为我的付出,軍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h3> <h3>这是戰友为我合成的结婚照<br>那时别说是婚纱照就连张黑白小照片都没有。谢谢亲爱的戰友后来为我补做的结婚照,尽管是合成,我依然视之为宝!</h3> <h3>老伴:我想要做最浪漫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h3> <h3>我可爱的儿子……百天照<br>多帅的小伙子...…三十岁照</h3> <h3>七二年喜迎儿子降生,看着白白胖胖、漂亮、可爱的宝宝,全家欢喜无比。当老婆把这个喜讯写信告诉我时,我激动得一晚上都没睡好觉,想着儿子可爱的小模样……当老婆告诉我“儿子被确诊为先天性白血病,医生建议放弃治疗”时,我即刻跌落在万丈深渊和悲痛之中。我予感到要发生的事终究发生了~~由于我长期在核试验场工作和雷达本身强烈的电磁波幅射,使身体受到了损害并直接影响到了下一代。老婆和家人坚决不放弃,必竟那是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啊!全家人倾尽所有,老婆抱着儿子各大名医院四处求医,民间偏方、验方一个也不放过。儿子奇迹般的活到三十多岁,但最终也没能挽留住生命。白发人送黑发人……撕心裂肺的痛啊!<br>我想对儿子说:儿子,爸爸对不起你,没有给你一个好身体,没有顾上照顾你,爸爸不是一个好爸爸。因为爸爸是軍人,要守护我们国家的和平和更多人的安宁啊!好儿子,你已长大了,一定能理解爸爸!”<br></h3> <h3>我的戰友,我的兄弟!</h3> <h3>武汉雷达学院五期技师班毕业留念</h3> <h3>我国政府宣布停止大氣层核试验之后,马兰空軍独立营建制隨之撤销,在此基础上扩编为雷达43团,48团和51团。从此离别马兰,转赴鄯善。光阴如梭,斗转星移,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在马兰,在试验场上拼博奋斗的情景时时在腦海中闪现,大漠常入梦,軍营不了情。姜振东 贺诚 张振华 楊明深 薛义明 林昌兴 张宜谋 王泽发 徐逢源 等当年老戰友的音容笑貌常常跃然眼前难以忘怀。激情的岁月,艰苦的历程,亲爱的戰友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环境,为祖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让我们之间结成了深厚的戰友情谊。<br></h3> <h3>我和开屏雷达连指导员张宜谋(左一)</h3> <h3>我和原雷达十七连连长杨锦成</h3> <h3>编辑 石林<br> 编后感言:马兰一一中国核实验场区、我国原子弹氢弹升起的地方。在一段特殊的时期里这里虽有浙江省那么大的面积,但在地图上却找不到任何标志;这里有我国甚至是世界顶级的核科学家在此拼搏奋斗,但却隐姓埋名不见经传;这里有成千上万名解放军官兵在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地区艰苦奋斗,在生命的禁区里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但却毫不为外人所知。直到原子弹炸响,蘑菇云冲天,氢弹轰鸣,天上出现第二个“太陽”以及其后一次次核爆炸成功,核试验基地才渐渐揭开神密的面纱,曾经生活和戰斗在这里的科学家们、广大解放軍官兵的生活方式、精神世界、爱情追求、利益取舍等等,才一步一步展现在世人面前。<br>盖渝利一名曾经在核试验场区执行任务,参加过三次核试验的軍人,以自已的经历诠释马兰精神和軍人的本色。<br>他出生在抗日戰争时期日机轰炸下的重庆,从母親那里渐渐懂得国弱人欺,国强民安的道理。自小便努力学習,成積优秀,在祖国需要时积极响应号召、从軍报国。近五年軍校学習业满识丰、軍事本领过硬。毕业分配到马兰以后,以高度的责住感、事业心投入工作。戰备值勤认真负责一丝不苟,雷达技术精益求精,设备故障手到病除,有力的保证了核试验场区雷达空防和引导任务的完成。在执行核试验任务过程中他完成了从一个读书学生到軍人担当国防建设重任的转变;适应了从軍校优裕生活到戈壁滩上艰苦生话方式的转变;舍弃了多年的情感与思恋,毅然决然选择了绿軍装红帽徽,完成了爱情的转变。亲情上与妹妹同在一个试验基地,为了工作出于保密各守其责、各尽其力,三年仅见了三次面。和投身这个伟大事业的科学家们、解放軍官兵们一样,他们用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原子弹不仅是武器,更是一种自强不息地奋斗精神!马兰不仅是一个试验场区,更是一个革命的大熔炉!不仅为祖国锻铸出强大的核盾牌,更造就出一代又一代具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協同、勇于攀登精神的马兰人!<br>有了这样的精神和品格,再大的苦都能吃,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再重的担子都能挑起。盖渝利兼承着马兰精神,无论在其以后从技师到连长、参谋再到团长的軍旅生涯中,还是转业到地方在省政府以及后转陕西驻穗办事处主任的工作中,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市场经济的博奕中,始终使自已保持一身正气,能量充盈,拼博奋进,尽显軍人本色!<br>“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愿老团长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永保革命青春,永保軍人本色,坚持和发揚“两弹一星”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