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李广,汉族,陇西成纪人(今天水秦安县),是西汉著名武将,生于公元前189年,卒于公元前119年。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关(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驰骋沙场四十余载,经历大小战役七十多场,生性勇猛,身高过人,善骑射,为人廉洁,深得士卒爱戴。匈奴人畏其英勇,称之义“飞将军”,也就有了后来王昌龄的千古绝句《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而他正是这位汉朝李广大将军。</h3> <h3>在漳县孙家峡红屲的一处岩石上,隐约看到“李广进兵处”字样,根据历史传说和此石刻,在漳县便有了李广进兵孙家峡北击匈奴之说。</h3> <h3>2009年,当时任漳县政协主席的赵玉忠和副主席李兴华同志,多次寻找选择地方要建一处李广进兵孙家峡的雕像。</h3> <h3>最后根据李兴华主席的建议,把塑像位置定在了武阳镇李家沟门对面,漳河北面公路边的一块岩石上。</h3> <h3>今天,人们看到的这尊雕像不伦不类。附近村庄椿树坪,李家沟门知道的人说是李广,不知道的说是穿着盔甲的交警。</h3> <h3>刚塑成的时候是李广左腿弓步双手拉弓射箭的姿势,后来变成了这个姿势。</h3> <h3>找人打听了,据说领导拍桌子了,李广往城里射箭,不吉利。李广是武将,最善长的是弓箭,塑个提抢射箭的像是在情理之中,改成右手抱个圣旨,左手往前直指,双腿呈左弓步,实在是滑稽!</h3> <h3>人们会问,是谁这样迷信?把一个历史人物弄成这样?</h3> <h3>2009年夏天,政协赵主席说在李家沟门对面塑个李广的像,孙家峡是李广进兵北击匈奴路过的地方。他筹集了万余元,包给人干钱不够,让我看着找了几个民工和匠人干就够了。</h3> <h3>当时在李家沟门找了四个民工,红阳带了两个助手。我是义工,但负责塑像的建设。</h3> <h3>也没举行任何仪式就开工了,首先是把矗立在漳河边的这块大石头的缺口补起来,作为塑像的基座。</h3> <h3>大概是开工的第二天或第三天,镇上一个姓冯的领导来了,说县政府办公室打来电话,领导过问,在路边上弄啥着来。我说政协要建一个李广塑像。过了几天赵主席说姓冯的镇上领导给了两袋面粉,让我领了送到李家沟门给民工吃。</h3> <h3>底座建成以后,我也忙就没再去,人物塑像就让水红阳和他的两个助手干了。</h3> <h3>后来赵主席说塑像完工了,让我去看一下好着吗。我拿着像机把像拍了,当时是双手拉弓准备开射的姿势。</h3> <h3>过了一段时间,我去陇西,路过这里,看到李广拉的弓不见了,左手上缠着塑塑纸,右手抱了个棒棒儿。我捐赠的一块半吨重的石头,准备在上面刻字也没刻。</h3> <h3>我去问红阳,说姓郭的领导不成,和平年代往城里射箭,不吉利。没办法只能改了一下,左手拿弓的手臂被砸断,重新做了个手臂接上,右手改成怀抱一卷皇上的圣旨。</h3> <h3>本来射箭朝西南方向,县城扩建后老城南面村庄,耕地也都变成了城。</h3> <h3>李广进兵孙家峡是历史,这个塑像建成也快十年了。尽管人们对此说三道四,过往的人也不知这个像是什么人。有人说有可能拆掉,地震了也没震倒。今天路过,我爬上去看,好好的,一点裂缝也没有。</h3> <h3>在百度上搜了李广的像,基本都是拿武器的,漳县这个李广塑像,在当时郭领导的遮盖下成了这个样子,独一无二。以后拆了还没拆,他都会成为历史。</h3> <h3>在当时景姓领导掌权时,有人把土匪景平娃写成了农民起义领袖《景平王》。</h3> <h3>李广进兵孙家峡的雕像,在郭姓领导的干予下变成了弓步抱圣旨这个样子,荒唐吗?可笑吗?</h3> <h3>不管对还是错,己经发生了成为过去。那尊没有刻字的雕像,许多人不知道他是谁?但有人知道。历史就是历史,李广断臂就是这么回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