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俗的酒席【原创·首发于《媚影独行》】

媚影独行

又到年底了,又是各种喜酒盛行的时候了。<h3><br /></h3><h3>我跟朋友说,有的人换了几次房子,房子越换越大,每换一次房子,就喊朋友吃一次饭,收一次礼金。</h3><h3><br /></h3><h3>朋友说,她觉得收礼金就收第一回就可以了,以后就别再收礼了,邀请朋友们来家里吃个饭热闹一下就可以了。</h3><h3><br /></h3><h3>我说是的,我觉得好朋友之间更不应该这么做。</h3><h3><br /></h3><h3>可是朋友说,&quot;你太单纯了,孩纸。&quot;</h3><h3><br /></h3><h3>朋友接着说,&quot;讲真,都是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了,哪有那么纯粹的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quot;</h3> 或许我自己不是个喜欢摆喜酒,也不喜欢喝喜酒凑热闹的人,所以打心里就很排斥这样的场合。<h3><br /></h3><h3>想起九年前结婚的时候,那时候估计没有现在活得通透,傻傻的我倒是邀请过几个朋友喝喜酒。</h3><h3><br /></h3><h3>但是自那以后,人生中所有人们口中所谓的那些&quot;大事&quot;诸如生孩子,买房子买车啥的,我从来不摆酒,也不声张。</h3><h3><br /></h3><h3>因为在我看来,那些都是普通百姓早晚都会经历的事,这些所谓的喜事,跟自家亲人一起吃个饭图个喜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邀请朋友们来喝喜酒。</h3><h3><br /></h3><h3>也因为,我太了解那种被人邀请喝喜酒时的心理。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h3><h3><br /></h3><h3>我不知道该说是我自己人情太冷漠,还是这个人间太过世俗。罢了,自己舒心就好。</h3> 以前的人请喝喜酒,会登门拜访发出邀请;后来有手机了,就打电话邀请;再后来,有了微信,就微信信息邀请;如今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很多人都学会了用一些婚礼邀请软件,常年不见联系,然后突然就冷不丁的拉你进一个群,多余的寒暄客套也省了,直接甩出一个婚礼邀请链接,说请喝喜酒。<h3><br /></h3><h3>我怎么就那么不喜欢这样的套路呢。</h3><h3><br /></h3><h3>说真的,我特别讨厌我们国家的酒席文化。说得文明一点,那是一种文化。说得不好听一点,那就是一种恶俗。俗得掉渣。让人想吐。</h3><h3> </h3><h3>在中国这个社会,好像事情不论大小,都能成为人们摆酒席的缘由。乔迁新居,生日,结婚,生孩子,孩子周岁生日,孩子考上好学校,升官,父母大寿,亲人去世,等等等等,但凡称得上一件事的,都能摆上一摊酒席。</h3><h3> </h3><h3>办酒席其实是件劳心劳力的事情。但是人们往往却又乐此不疲,为什么?</h3> 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办酒席意味着赚钱呢。现在,谁喝喜酒不给人情的?而在中国,人情不是礼物,而是实实在在的钞票。往往一场酒席办下来,虽说人身心俱疲,但除去酒席所有花费外,还能赚上不少钱呢!何乐而不为呢。<h3>  </h3><h3>也有人抱怨,他们其实也不愿意摆酒席,各种累不说,每次给别人发出邀请都觉得不好意思,好像就是在明晃晃地叫别人给自己送钱来一样。</h3><h3> </h3><h3>可是不摆又不行啊,因为自己一年到头喝过的各种喜酒多的数不过来,每年花在喝喜酒上的开销都要占掉总收入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自己不趁着各种机会摆酒席把这些份子钱收回来,那我不净亏么!可不是嘛!人人都摆酒席赚钱,就你不摆,你不是傻,就是缺心眼,要么就是你有钱,不在乎支出的这么些份子钱。</h3><h3> </h3><h3>但你还别说,生活中还真有这样的人,谁家的喜酒都去喝一场,但自己家里不论大小红白喜事都默不作声,也不办酒席,替别人省去了好大一笔开销。往后别人偶然与之碰面,了解到其家里曾有过哪些喜事,还会故作惊讶,甚至带点责备地说,哎呀,你怎么也不通知一声啊,不请我们喝喜酒啊!其实呢,人家心里说不定感激得不行,正偷着乐呢,真好,又省了一笔!</h3> 由摆酒席一事还衍生出了另外一个让许多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这人情,给多少合适呢?给少了吧,怕对方嫌弃笑话自己小气看轻了对方;往多了给吧,自己心里又不乐意也不知道何时能收回。所以,东打听西打听,问其他将赴喜宴的人准备给多少,然后再根据自己与办酒席人家的亲密疏远,再三权衡之后,给出一个既对得起关系又对得起自己的数字。<h3>  </h3><h3>通常来讲,先办酒席的人是要稍微吃点亏的。为什么呢?因为根据当年的国情与人们的消费水平,别人给的人情可能是这么多。但是,过了几年后,人们的生活水准都上升了,钱越来越不值钱了,你去喝别人的喜酒给份子钱的时候,就不能跟当年别人给你的数字一样了。怎么着也得加一点。再说了,加一点,你自己面子上也过得去一些,不是吗?</h3><h3> </h3><h3>如此说来,后办酒席的人收到的份子钱就会比先办酒席的人收到的多一些。可是,谁才会是真正的赢家呢?这个就说不定了。因为每个人家里都不止是办一次酒席。结了婚的,有可能离婚了,再结一次。买了新房的,有可能卖了,再买一次。生了孩子的,过个一年两年,没准再生一个。</h3><h3> </h3><h3><b>所以,喝不完的喜酒,给不完的人情,算不清的账,你来我往,看似礼数,实则俗套</b>。</h3> 或许有人会反驳,怎么就俗套了?办喜酒怎么了,我就喜欢热闹!喝喜酒怎么了,给人情怎么了?关系好,我乐意,我喜欢! 但扪心自问,当真如此吗?<h3>  </h3><h3>原本,家有喜事,呼朋唤友,庆贺一番,是件乐事。来赴宴者,能够送上一份心意,自然是锦上添花。可是,在这个国家,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用钱这个东西来诠释心意,取代了任何礼物。</h3><h3> </h3><h3>有人会说,送什么都不如送人民币来得实在,你送的礼物人家如果不喜欢呢,不需要呢,不是白白浪费吗?你给人家一个红包,人家要什么就自己去买,多好! 而且,对于有些家庭来说,他们真正需要的,或许就是钱。可是我却觉得,真正需要钱来救急的人家,是不会通过办酒席这个方式来聚财的。</h3><h3> </h3><h3><b>所以,现在的人其实总是抱着某种目的在做很多事情。摆酒席,不是真的只是图个热闹;去喝喜酒给人情,也不是真的只是因为关系亲密乐意为之;送礼,也不只是纯粹为了增进友谊。每一件事情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目的。不论你是否承认,它都在那里。</b></h3> 真心想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一定要通过摆酒席的方式,平日里时常保持联系,一条信息,一个电话,一份关心,一声问候,都要比这种酒席带给人的喧闹与无奈来得真诚。<h3>  </h3><h3>表达彼此间的心意,也不一定要通过金钱来表达。花些时间和精力,为别人挑选一份礼物,或亲手制作一个东西,这样的一份良苦用心,又岂是现金所能诠释得了取代得了的?</h3><h3> </h3><h3>于我个人而言,我不喜热闹与喧哗,所以我不爱去喝喜酒,也不希望被邀请。我自己有什么事情也不乐意大张旗鼓地呼朋唤友来庆贺,冷清地过活,但内心里却热闹无比。</h3><h3> </h3><h3>我也不喜欢跟朋友之间涉及金钱上的礼数,相比之下,我更愿意为亲朋好友用心挑选上一份礼物。</h3><h3> </h3><h3>有时候如果实在是受人之邀,难以推却,我会选择人不去但礼到。毕竟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有些游戏规则,尽管自己不想遵守,但不得不去迎合,不然会落得有失分寸的罪名。</h3><h3> </h3><h3><b>有时候,跟朋友谈笑间,会扯淡地说,老子哪天摆酒,你人可以不来,但钱一定要到!</b></h3><h3><b> </b></h3><h3><b>虽然这是我们好朋友之间的一种调侃,但是,对于很多摆酒席的人来说,这样,便是极好的。不是吗?</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