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下午在周边转,无意中来到一个古村落,听说有二三百年历史。村中已经没什么人住,只见两个80多岁的五保户老人,进门与他们聊了几句,不太听得懂岭南话,给了点安慰就四处看去了。</h3> <h3>村子成四方形,有很多规律的巷道。</h3> <h3>门和窗都有特色:长条的大石头做的框</h3> <h3>门环也有历史的痕迹</h3> <h3>屋檐也是雕鱼🐠画花有点古人的精雕细琢工</h3> <h3>每家每户房子也比较规范:感觉清贫的人家就一进天井,富贵家庭多达四进天井,房子从前街可延伸到山边</h3> <h3>每个天井周围都有1-3个厢房</h3> <h3>破败的巷道里还有磨石,小石板路</h3> <h3>以前的车谷机和一些农具</h3> <h3>孤单的老人,但都还是干干净净的</h3> <h3>古村周围建了很多新楼,但三通等水电急房子看着很不规范。而且感觉民风不是很好,每家每户像个牢笼</h3> <h3>鸟笼乎?</h3> <h3>房建布局很不好,电线水管东拉西扯</h3> <h3>以下是2016年12月对盐灶背的报道</h3> <h3>盐灶背村是一个古村,村里有黄、钟、薛、彭等姓氏,其中以黄氏人家最多,约占总人口的96%。黄氏族人是在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从兴宁迁徙到这里定居的,已有300多年历史。盐灶背的这个村名与当地的制盐业有关。当年村里除了有不少耕地外,还有一大片盐田。据说,这一片地方的海水比较咸,当地人以设灶煮盐的方式来制盐。村庄设在盐灶后面,因而被称为盐灶背村。</h3><h3><br /></h3><h3>盐灶背村三面环山,东南面临大亚湾海域。因为靠山,村里古老的住宅群依山而建。有多条小巷,可从最高处直接通到当地海边。村边山上花岗岩巨石很多,村民修建房屋时就地取材,用了不少花岗岩石材:墙基有四五层的条形花岗岩,门框门槛都是用花岗岩石条,老宅内还有不少精美石雕。四通八达的巷道通道地面铺有不少花岗岩石条,踩踏这些经过岁月洗礼和风雨磨蚀的光滑石板路上,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h3> <h3>盐灶背村地处偏僻,据老一辈村民说,这里曾经有海盗出没,当年黄氏族人修建房屋时,要修建很高的围墙。在盐灶背村,有一座辉煌的客家围屋,这是黄氏祖祠所在的围屋。这座围屋保存有约3层楼高的夯土墙,围墙后面还设了两个方角。这两个方角,或许当年是为了方便观察围墙外面情况的"观察哨"。</h3><h3><br /></h3><h3>在黄氏祖祠的大门外保留有旗杆石,其中的一块旗杆石侧面,能模糊看到"咸丰丙辰科"等字样。</h3> <h3>盐灶背村现在并不偏僻了,它背靠山,正前方就是海,现开发建了碧桂园十里银滩楼盘,而且是个旅游度假胜地很漂亮。</h3><h3>但是当地有些农民不知怎么想的给几个亿都嫌少,就不肯卖给碧桂园统一规划建设,而把地给一些不规范的开发商建些不规范的小楼盘,各自做主乱建一通,现被政府叫拆,唉!无政府主义泛滥。</h3> <h3>本来环境优美的地方却多了这些瑕疵。哎,我的国人!</h3> <h3>新农村建设,房子是建了不少,尤其公路,高铁、海岸沿线,但无序乱建,缺乏统一规划,过去美丽的渔村、山村,自驾游就尽收眼低,现在惨不忍睹!一些乡镇府,想着的是如何争取些扶贫款,咋就不能引导,规划下农村建设呢?哪怕出张村寨建设规划图也好啊!可以学下彭墩村:将风格独特的农民新居归整在一起建成新村落,新旧村落同存同比,让人感知时代的变迁,多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