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记忆:过年

文诚

<h1><b>  又快到过年了,不觉想起了过去的点点滴滴。</b></h1><h1><b> 小时候整天盼着过年。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有压岁钱花;过了年,父亲会回家探亲。<br></b><b> 父亲为什么不过年前回家呢?这是儿时一个很大的疑惑,于是就好生羡慕亲戚们一家家和和美美过年。</b></h1> <h1><b>  记得儿时唯一的一个团圆年是1973年,那年父亲得了严重的胃病,回老家做手术。 </b></h1><h1><b> 我至今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年春节父亲给我们买了一挂50响的鞭炮,湖南浏阳产的,个头不大,但很响,还有电光,花了2角4分钱。我和三个弟弟小心翼翼地拆开,我和二弟一人12个,三弟四弟一人13个……</b></h1> <h1><b>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过年,也是最难忘的一次过年。当时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如同昨天发生的一样。</b></h1><h1><b> ­后来才知道,父亲不回来过年,是身体不好,怕冷,但更想挣到那三个加班工资!</b></h1> <h1><b>  父亲一般都会在每年清明前后从宁夏回来。鼓鼓囊囊的行囊里,总会有我们小孩子喜欢的糖果、饼干以及面包等,有甜味的,有酸味的。</b></h1><h1><b> 这些“稀罕物”不仅有我们兄弟几个的,还有分给亲戚甚至邻居的。在这方面,父亲很要面子, 想得很周到。</b></h1> <h1><b>  印象最深的是父亲与亲友们相见总要先寒暄几句,而“坐两天一夜火车”就成了口头禅,常挂在父亲口头上。这时,亲戚们听了,往往直咂嘴。</b></h1><h1><b> 我不知道这到底是羡慕有福气坐火车呢,还是同情坐火车遭的罪呢?反正,那时的我还是很自豪的,我爸爸经过了首都北京——这在小伙伴面前该是多么大的荣耀啊!</b></h1> <h1><b>  记得有一年,父亲背回了两个空油漆桶,里面塞满了电线、棉手套,还有切成一块块鞋底大小的输送皮带。母亲用皮带给我们做了许多双结实的布鞋,穿了好长一段时间......</b></h1> <h1><b>  老家四季分明,清明前后风和日丽,是放风筝的最佳时节。父亲会找来竹篾,教我们扎制风筝。有龙头的、蜈蚣的、有知了(蝉)的,然后带着一群孩子来到郊外放飞。</b></h1><h1><b> 那时天是那样的蓝,我们就在田埂上疯跑啊。四周是碧绿的麦地,一望无际......</b></h1> <h1><b>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父亲的假期到了。我们几个年龄稍大的孩子,陪父亲走出西门外,沿着铁道送父亲到火车站。</b></h1><h1><b> 那时铁道两边还有一些麦田,我问父亲什么时候回来,父亲指着二三十公分高的麦子说“小麦再长这么高,我就会回来了!”</b></h1><h1><b> 我们就又盼着过年早一天到来,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