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昌】埃及之旅(一)令人震撼的金字塔

昌哥

<h1> 看照片讲故事</h1><h1> 煜昌陪你去旅游之二十</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从尼罗河上话埃及》</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一)</b></h1><h1> (“从尼罗河上话埃及”这个题目太大了,千古恒流的尼罗河岂可一日而书,埃及七千多年的文明史更是一部巨著,我怎有能力去写。</h1><h1> 我不过是拉一面大旗,捡几棵旅途之中见闻的小草与您介绍一下而已。)</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从尼罗河上话埃及》共分为六个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简介埃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二、令人震撼的金字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三、风光旖旎的尼罗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四、旅途见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与公务员等肩的导游职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入住酒店宾馆的安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五、旅途见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埃及的婚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六、造纸术发明之争</b></p> <h1>  本来很早就想去埃及转一转,看一看,但因2011年埃及民众爆发了一系列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随后穆巴拉克辞去总统职务。</h1><h1> 2012年穆尔西当选总统,2013年7月,埃及军方以穆尔西未能解决国家危机为由,解除了其总统职务。</h1><h1> 2014年6月,前军方领导人塞西赢得总统选举,成为埃及新一任总统,时局趋于稳定,可是去年(2017年)西奈半岛清真寺又遭恐怖分子袭击……</h1><h1> 总是感觉埃及的时局不稳而一拖再拖,迟迟未能成行。</h1><h1> 可是 "明年复明年,明年何其多"?</h1><h1> 又因为埃及全境几乎都是热带沙漠气候,每年最适合旅游的季节就是1一3月份,所以就不想再等待,不想再错过今年的适合旅游季节,便和老同学、老朋友们打起背包就出发了。</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右起:崔广春 都嘟 宋玉兰 王淑华 张传民 李煜昌</b></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简介埃及</b></h1><h1>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埃及,以便喜欢旅游的朋友对埃及有个大概的了解。</h1><h1>  埃及,全称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号称"沙漠之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h1><h1> 位于北非东部,既是欧、亚、非洲的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通过苏伊士运河连接了地中海、大西洋与红海、印度洋,联通了欧、亚、非三洲。</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开罗博物馆藏4500年前的石雕法老与夫人像,雕刻细腻,叹为观止。)</b></h1><h1> 埃及人口9200万,跨亚、非两洲,大部分居住在非洲东北部,是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国,伊斯兰教为国教。</h1><h1> 埃及国土只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在中东和非洲地区来说本来就不算大。</h1><h1> 据导游说,埃及93%的国土面积为无法居住的荒漠,因此只有7%的国土养活9000多万人口。</h1><h1> 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最富庶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h1><h1> 此外,在首都“大开罗”地区的人口就高达近20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近五分之一。</h1><h1>(所谓大开罗是指开罗老城、开罗新城、开罗新区。即原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比省,通称大开罗。)</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开罗被称为“沙漠古都”是因为东、南、西三面都被撒哈拉沙漠所包围,气候炎热干燥,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开罗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的地区,尼罗河从老城与新城之间流过,适宜人类居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所以大开罗人口众多,大街上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集市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声鼎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开罗有清真寺约3万座左右,百年以上历史的清真寺就有1100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清真寺必有宣礼塔,所以开罗到处耸立着直冲云霄的宣礼塔。故有“千塔之塔”的美誉。</span></p>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开罗市也是车水马龙,上下班高峰期也时有堵车)</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大街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b></h1><h1> 虽然有媒体报导:埃及是一个非洲的强国,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埃及经济的多元化程度在中东地区名列前茅,在地中海、中东和伊斯兰信仰地区有广泛的影响力。但是,就我们走马观花似的观察,与我国相比埃及还是比较落后和贫穷。但埃及人穷的有骨气,路不拾遗;穷的有秩序,可以夜不闭户;犯罪率极低。 &nbsp;</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游览埃及首都开罗最古老的大街 2018.1.13)</b></h1><h1>  到达开罗的第二天早上,我们先去游览开罗市中心的伊斯兰老城区。</h1><h1> 在侯赛因广场一侧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购物中心“罕哈利利”市场。</h1><h1> 这是开罗最狂热最诱人的地方,也是“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和“阿拉丁神灯”等著名神话中的开罗写照。</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罕·哈利利市场位于开罗老城区,由分布在几十条交错的小街巷里的几千家个体小店组成,是埃及最古老的露天商贸中心,许多店铺甚至可追溯到公元14世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导游说,这个市场最初是一位名叫“哈利利”的大商人建造的。埃及人把一楼是商店门脸二楼做居所仓库的小楼叫做“罕”,“罕·哈利利”即由此而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罕哈利利市场直到今天仍保留着浓郁的中世纪气氛,石块铺成的地面古旧而洁净,狭窄的街道两边齐地堆放着水烟袋、莎草纸、瓷器及其他日用品和众多的铜制工艺品等。</span></p><h1> 一些摊主还在摊前摆放了座位可供顾客坐着挑选货物。</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可以说是开罗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的缩影。</span></p><h1> 埃及民众对中国游客也非常友善,许多人会邀你和他们合影。</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有许多小商品是中国义乌来的,只有铜器是当地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花了100人民币买了个埃及当地工匠手工制作的铜盘,蛮漂亮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在罕哈利利市场与埃及人合影)</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既然是旅游观光,还是多说几句金字塔和尼罗河,对埃及和开罗的其他情况就不多介绍了。</span></p>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人面狮身像与金字塔)</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令人震撼的金字塔</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上中小学时就听老师讲过: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即中国、印度、埃及、古巴比伦(已消亡)。</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中国有长城,印度有泰姬陵、古巴比伦有空中花园、埃及有金字塔。</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从小我就对金字塔充满神秘感,对金字塔怎么建起来的也充满好奇心,也曾翻过全套的《十万个为什么》,在书中也没找到答案。</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长大以后看到各种媒体,资料也是众说纷纭,甚至还有外星人建造的金字塔之说,感到困惑,当然这都是在有着强烈求知欲望的青少年时期。</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去埃及旅游,除了要观赏美丽的尼罗河风光就是狮身人面像和有着三、四千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太阳神庙等古迹及帝王谷外,最吸引人的还是高耸巍峨的金字塔。</span></p><h1><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今天,终于走近了金字塔......</span></h1> <h1>( 狮身人面像与金字塔前合影)</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所谓“金字塔”,是方底尖顶的石砌建筑物,是古代埃及安葬国王、王后或王室其他成员的陵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宝塔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是由于它规模宏大,从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汉字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翻译为"金字塔"。&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在我国清朝的时候,我们国人还称其为“埃及王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直到1904年康有为去埃及游历后,在《海程道经记》书中第一次称之为“金字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此我国便把“埃及王陵”,通称之为“金字塔”延续至今。</span></p> <h1>  当我们来到金字塔景区,车停在停车场,我们下车向上坡步行了一段路,看到的是很简陋的售票房子。地接导游去售票窗口为我们购买门票(门票价格为60埃镑,相对于人民币27元)。</h1><h1> 然后我们经过一个很简单的检票口检票,检票后沿着斜坡步行20米左右上到了坡顶,坡顶实际上就是吉萨高地了,在坡顶上又有一个停车场。</h1><h1> 停车场上一侧停放大客车,小汽车和其它小型车辆停放在另一侧,停车场上卖各种小商品的人也较多。</h1><h1> 停车场的旁边就是原始的砂石广场一直连着最大的胡夫金字塔。</h1> <h1>  在埃及境内已发现的近百座金字塔中,耸立在开罗城外西南10公里左右沙漠中,吉萨高地上的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陵墓的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h1><h1> 胡夫金字塔大约在距今4600年前的公元前2580年,由他的弟弟赫蒙主持修建。</h1><h1> 在胡夫金字塔的西南方是体积略小的,人们叫做"卡夫拉"金字塔。与其毗连的是高度不及大金字塔一半的一座小金字塔,人们叫它"曼卡门"金字塔。</h1><h1> 这是祖孙三代的金字塔。</h1><h1> 三座金字塔周围还有三座小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一些坍塌的神殿,它们共同构成吉萨高地的古建筑群。</h1> <h1>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也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单体建筑,在塔下绕行一圈需要一个半小时时间。</h1><h1>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更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h1><h1> 历经4600多年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尼罗河畔,为远古时代的辉煌留下了伟大的见证。</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由于照片视角的关系,看似金字塔并不高,其实它相当于50层楼房的高度)</b></h1><h1> 我们观看了建设完成距今已4600年胡夫金字塔的说明:</h1><h1> 塔原高146.59米,因顶端剥落10米多,现高136.5米。相当于一座近50层高的摩天大楼。</h1><h1> 我们站在它的脚下,充满敬畏的心情仰视着它,都为这庞大建筑的宏伟所感叹。</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早在1682年,英国人约翰·格里普斯就对这座大金字塔进行了测量,并计算出了堆垒起来的石块总重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组成,它们大小不一,分别重达1.5吨至15吨,平均重约2.5吨,总重量约575万吨。</span></p><h1> 试想;在4600多年前,那时开采石头并不容易,因为当时人们并没有炸药,人类尚未掌握铁器,也就没有钢钎,更无起重机器设备。硬是用大小不一的石块堆砌起如此之宏伟的建筑,的确令人难以置信,不能不让我们由衷的感叹古老的埃及人民聪明的智慧。</h1><h1> 我看过山海关万里长城的起点"老龙头",也在嘉峪关观看过长城的终点,不论是秦长城还是明长城,除了"干打垒,夯土墙"以外,凡是用长条石或"长城砖"或是砖石混合砌筑城墙的墙体,多是用"石灰掺糯米汁灰浆"作胶结材料,使墙体结构更加坚固。</h1><h1> 我原以为金字塔石块与石块也会用粘合剂进行粘结,如同我们现在盖房子在砖与砖之间抹上一层水泥沙浆或其他粘合剂起到粘结牢固的作用。但是,这次亲眼目睹了金字塔的石块与石块之间不存在任何粘合剂。</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从照片上可见,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结剂,只是一块压一块地相互堆码着。)</b></h1><h1> 我们再细想一下,把230万块大小不一(230万块石头是个什么概念?形象比喻一下,如果用火车来装,这些石头能装60多万节车皮。) 重则15吨,轻则几千斤的石头块逐一堆码,达到近50层楼高,而且不用任何粘合剂!其建筑技术上的高超、如此精湛的技艺,不说放在四千多年前,就是放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其难度也可想而知。</h1><h1> 小学的课本上描述金字塔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都精确地紧贴着,甚至连一把锐利的刀也难以插入缝隙。</h1><h1> 这一描述可能在金字塔内法老的墓室墙壁上和有的石块与石块是这样的紧密,但在金字塔的外壁上,缝隙还是显而易见的。有的很小,确实刀是插不进的,有的还是很大,可能是4000多年来风吹雨淋,日晒风化所致,但是丝毫没有影响金字塔的稳固性。</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看似杂乱无章的石块堆砌,但您注意看我头上金字塔的一条斜边的边线是如此的斜直,那时还没有什么水平仪,激光测量仪类的工具,并且一直到近50层楼高都是如此,其定位技术的精确,还不令人惊叹吗。)</b></h1><h1> 虽然胡夫金字塔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了10米多,但仍然不减巍峨壮观。</h1><h1> 照片上可见在我的脚旁,在金字塔的基底部散乱的大石块就是由塔尖上散落下来的,为了保持原貌,管理部门并没有对这些散落的石块进行清理,而是顺其自然。</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背后地上就是几千年来塔尖顶部散落的石块自然的呆在落地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航拍照片显示是金字塔的顶端,最顶端的石块已有脱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以上两张照片金字塔上的黑洞,就是现在进入法老墓室参观的通道(是盗洞,正式的门洞在其上方,但已关闭),游人可以买票后从这个2500年以前的盗洞进入金字塔内部观瞻法老及皇后的墓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要进入胡夫金字塔内部需要购买门票,票价为100埃镑,相当于44元人民币左右。)</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这座胡夫金字塔里并没有发现胡夫的木乃伊和陪葬品。也许早被盗走,因为几乎所有金字塔早在2500年前就被盗掘一空了。(只有图坦卡蒙法老的陵墓除外,主要是因为他的墓修建在拉美西斯六世陵墓的下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与我国的帝陵一样,许多埃及法老的陵墓在漫长岁月中几乎都遭遇盗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幸存在陵墓内的藏品、文物,一部分存放在埃及博物馆,更大部分从1820年开始,被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疯狂掠夺,至今被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意大利都灵博物馆等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收藏,古埃及的珍贵藏品、文物大量流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胡夫金字塔建造时的正式出入口,位于大金字塔身的北侧,在盗洞的上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是用4块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三角形用得很巧妙,因为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边形,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压力将会把这个出入口压塌。而用三角形,就使那巨大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开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四千多年前对力学原理有这样的理解和运用,有这样的构造,确实令人赞叹不已。</span></p> <h1>  从这张照片就可以看见:</h1><h1>没有用铁丝网或玻璃围墙把金字塔四周围住,也没有阻止游客随意攀爬,照片左上角的就是攀爬在上面玩耍的游客。</h1><h1> 再细看我头顶上方那些似乎杂乱无章堆放的大石头,真担心万一掉下一块砸到游人就不死即伤。</h1><h1> 其实,金字塔建造的神奇,这点也是表现的一种,看似杂乱无章堆放的石头,看似随时都可能掉落的石头。几千年来除了顶部掉落了一部分之外,其它部位并没有掉落,还在当初堆放的位置,似乎有强力的粘胶把它们粘在一起,似乎有强大的磁力把它们紧紧地吸附在一起。这就叫“神奇”。</h1><p class="ql-block"><br></p> <h1>  吉萨金字塔景区面积非常之大,金字塔和周围似乎保持几千年以前的原始形态,只是修了一条水泥马路一直通向远处吉萨高地的一块较高的沙漠中的高坡平台上,可以远观三塔。</h1><h1> 在三座金字塔周边既无铁丝网或玻璃墙隔离也无禁止攀爬的警示标志,亦未见管理人员进行劝阻管理,认凭游客随意攀登。似乎"无明文禁止即允许",这种"无为而治"或是"粗放式管理"在咱们国家的景区是不可想象的,也许正是因此,我才得以亲手触摸到了金字塔,但对这种管理方式还是有些不解。</h1><h1> 坐在返程旅游车上,我在想:记得《行为管理学》课本有一句话:"文化底蕴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一个主体的历史文化环境和实践决定了现实的思维和行为模式。</h1><h1>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我们认为不可行的,但是埃及人出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决定采用这种方式来管理金字塔景区,并延续了几百年,且行之有效,你能说不好吗。</h1><h1> 想明白了以后,自己也不禁偷着笑了,人家怎样管理关你什么事,瞎操心,存在即合理!</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子孙三代金字塔”处于中间的“儿子哈夫拉”金字塔的前面有一座狮身人面像,名叫斯芬克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怪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考古研究,狮⾝⼈⾯像是在公元前2611年,处于埃及古王国时代第四王朝的法⽼哈夫拉统治时期修建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国王的陵墓的体量虽然⽐其⽗“胡夫”⾦字塔逊⾊,却以其外部的附属建筑群,尤其是“狮身人面像”⽽独占鳌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传说,在哈夫拉巡视为自己建造的金字塔陵墓时,为没有⼀个体现其法⽼威仪的标志⽽不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位下属投其所好,建议利⽤⼯地上⼀块重约2000吨的巨⽯,雕⼀座象征国王的威严与智慧的⽯像,遂有了驰名世界的斯芬克斯——狮⾝⼈面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说,面部就是这位古埃及第四王朝国王哈夫拉的脸型,当时还涂有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为什么刻成狮身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古埃及神话里,狮子是各种神秘地方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门的守护者。所以就造了这样一个狮身人面像为法老守护门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也由此,在世界各国,包括我国的图书中都对狮身人面像有大量的报道和介绍。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个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图书介绍说“狮身人面像身形巨大,全长72米,是用一整块巨石雕刻,仅头就有5米高,耳朵2米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从原始挖掘的照片来看并非是一整块巨石,因为狮身人面像向前伸的,长达15米的狮爪明显是用零散的大石块堆砌的,而雕刻狮身的一整块巨石应是57米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在现场观赏时也明显看到前爪与身体并非一体,身体与头是用一整块含有贝壳之类杂质的巨石上雕成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4000多年来,斯芬克斯一直被黄沙掩埋至肩部,在撒哈拉沙漠的地平线上露出一个奇异的头颅,整个身子被埋在流沙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距今205年前的1817年,意大利的探险家乔瓦尼·卡维利亚上尉带领160人想把这石像挖出来,但风卷沙子又快速填回挖开的沙坑,这次近现代史上对斯芬克斯的首次挖掘失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末,埃及考古学家萨利姆·哈桑率队,前后历经八年时间才将狮身人面像挖掘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时《纽约时报》宣称:“斯芬克斯终于从无法穿透的遗忘阴影中走出来,成为地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798年拿破仑率远征军攻进开罗,全面占领了埃及。当拿破仑看到了人面像之后感到惊奇,但也不知是何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吉萨高地的景区面积很大,在景区内可以骑骆驼,可以乘坐这种观光马车,但需另付费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埃及有一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时间惧怕金字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世界古代七大奇迹里,金字塔比其他奇迹早了两千多年,却是唯一没有被时光摧毁,至今屹立不倒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几乎可以说,在人类的文明史上,金字塔就是永恒的象征!</span></p> <h1>  当我用手触摸着胡夫金字塔,感悟埃及七千年历史文化,面对这工程浩大,结构精密,涉及测量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和数学等各领域,被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石头建筑,着实令我惊叹不已。</h1><h1>  还有塔内迷宫般的通道,通道有整齐的台阶,脉络一样的一直延伸到金字塔中心5米高的墓室。</h1><h1> 墓室上方还有三层房间,不加任何樑架,全靠石头堆砌,上面要承受一百多米高的石头重量而四千多年不坍塌,如此高超的建造技巧,实在令人惊奇!</h1><h1> 金字塔凝聚了太多的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直到今天,气势雄伟的金字塔依然给人们留下许多未解之谜,吸引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学者、探险家来探索。</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双目凝视着高高矗立在蓝天白云与满目黄沙之间的金字塔,只有两个字的感受——震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几千年来,每个见过它的人,无不为它建筑体量的庞大和蕴涵的宏伟精神所叹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站在金字塔前,用任何语言来赞美它,都显得苍白无力。</span></p> <h1>  我也和来到这里参观游览的人们一样,带着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离开了这里。</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再见了,金字塔!</span></p><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待续:《从尼罗河上话埃及》</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 风光旖旎的尼罗河</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