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耶路撒冷旧城已有3000年历史,它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圣地。</h1><h1> 耶路撒冷的魅力就在于它丰富而又复杂的历史。来到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是一个处处有历史和文化的城市。</h1><h1> 我们知道《圣经》里面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耶路撒冷。</h1><h1> 耶稣在最后7天生活在耶路撒冷老城,被抓后审判、鞭打、走苦路、钉十字架、死亡、3天后复活都在老城,40天升天于橄榄山,50天显灵于彼得教堂。</h1><h1> 耶稣传教、遇难、复活等许多传说,都能在耶路撒冷老城找到相应的地点和遗迹,这更增添了《圣经》和耶城的魅力。</h1><h1> 18世纪罗马教皇把耶稣从被判死刑到背负十字架蹒跚走上加尔瓦略山,再到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所走过的一公里苦路确认为十四站。信徒们把这条路上发生的事情,编上号用铜牌刻上罗马数字挂在事发地点,以提醒后人缅怀!<br> 我们作为观光客也走了这条苦路,用心去感受耶稣当年的苦难之路。尽管我们不是信徒,融入不了他们内心世界,但能感受到他们的虔诚与执着。<br> 第一站:耶稣当年在这里被统治这一地区的罗马总督彼拉多下达了死刑判决</h1> <h1> 原来这里是罗马人的总督府,现在已经是阿拉伯人的一个学校,不让参观。学校里的操场当年是判耶稣死刑的罗马广场。<br> 耶稣为何会被判死刑?这是因为随着耶稣传教名气越来越大,引起犹太人上层的注意。认为他自称神子是对神的亵渎,所以要求判他死罪。</h1> <h1> 苦路的第二站</h1> <h1> 耶稣在这里被鞭打</h1> <h1> 耶稣被戴上了荆冠,头破血流。</h1> <h1> 耶稣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开始游街。</h1> <h1> 教堂里面的陈设向我们讲述着当年的情景……</h1><h1> 鞭刑后鲜血淋淋的耶稣背负十字架开始从耶路撒冷缓步走向加尔瓦略山,受十字架死刑。游街示众,不快速杀死耶稣,是为了证明反抗罗马权威是无用的。</h1> <h1> 第三站:耶稣背十字架第一次跌倒的地方</h1> <h1> 亚美尼亚天主教会门上的雕像</h1> <h1> 一路上坡的苦路,十分漫长......耶稣遭受凌辱、鞭打,头和肩膀都被粗重的十字架紧压着,感到精疲力尽,只好缓步爬行,沿途他遭到群众的辱骂、士兵的拳打脚踢和挥鞭抽打,最后不堪跌倒在地上。</h1> <h1> 墙壁上的手印是耶稣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在极度疲惫时用手扶过的地方。</h1> <h1> 第四站:圣母玛利亚教堂</h1><h1> 门口的浮雕再现了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与耶稣相见的情景。</h1><h1> 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在这里看到了耶稣背负着十字架,步履蹒跚的走过来。只见耶稣头戴荆冠,满面都是血汗,面容憔悴不堪,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玛利亚心如刀割,内心充满哀痛。</h1><h1><br></h1><h3><br></h3> <h1> 历经沧桑的老城和无言簇簇而行的信众,在幽深迷离街巷的石板路上踏出一行悲凉凄楚的哀叹……</h1> <h1> 老城内的每一块砖瓦都饱含着一段繁荣和心酸的往事。</h1> <h1> 第五站:西蒙帮耶稣背十字架</h1><h1> 耶稣走到这里时,实在背不动十字架了。这时一个叫西蒙的乡下人从这里路过,围观的人就强迫他帮耶稣背了会儿十字架。</h1> <h1> 第六站:贝洛尼卡教堂</h1> <h1> 据说有一个叫贝洛尼卡的女孩在这里看见耶稣满头大汗,头上还流着血,就拿出手绢帮耶稣擦脸,手绢上就永远留下了耶稣受苦的面容。<br></h1><h1> 手绢现在保存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h1> <h1> 第七站:基督教的审议门~耶稣在这里再次跌倒</h1> <h1> 由于距离刑场还有一段距离,沿途士兵们不断鞭打耶稣,催促他快走,此时耶稣已心力交瘁,精疲力尽。他想起犹大出卖他,彼得不认他,所爱的子民奚落他,耶稣心灵和肉体再次被折磨,又一次摔倒在地。</h1><h1> 每天会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团来此"拜苦路",信徒们虔诚地感受着当年耶稣的苦难之路!虽然充满了痛苦,但它永远是所有基督徒心中的神圣之路、信心之路、心里慰藉之路!</h1> <h1> 第八站:圣哈拉兰保斯希腊正教会修道院~耶稣劝告耶路撒冷的妇女们</h1> <h1> 群众和妇女们跟随着耶稣到了城外,妇女们呼天抢地,捶胸痛哭,泪流满面。耶稣转身回头安慰劝告耶路撒冷的妇女们:"请不要为我的苦难而痛苦,应当痛哭你们的罪过。因为这些罪过,实是我受苦难的缘由。"<br></h1> <h1> 第九站:这是耶稣第三次摔倒的地方</h1><h1> 耶稣背负沉重的十字架到加尔瓦略山下,沿途备受鞭打,又是一路上坡,耶稣已体力不支,寸步难行,沉重的十字架压在已经虚弱无力的耶稣身体上,令他再次跌倒在地。</h1> <h1> 圣墓教堂是基督教的圣地,耶稣受难并升天的地方。因此,这里基督教氛围十分浓厚。 </h1><h1> 最后5站是在圣墓大教堂内。</h1> <h1> 圣墓教堂由基督教的7个教派共同掌管的教堂,是教中有堂、堂中有教最多的教堂。</h1><h1> 教堂的一部分为东正教耶路撒冷主教的主教座堂,另一部分则归天主教方济各会所有,科普特教会、叙利亚教会和亚美尼亚教会也各占据教堂中一部分。苦路的第10站和11站是属于罗马天主教会。</h1> <h1> 纵横交错的格格窗户里面就是第十站,耶稣在那里被脱去衣服。<br /> 耶稣遍体鳞伤,汗流浃背。他经过许多艰苦,才抵达加尔瓦略山受刑。士兵剥去耶稣身上的衣服,让他准备接受用大铁钉穿透手足的十字架苦刑。</h1> <h1> 圣墓教堂里面的情景</h1> <h1> 第十一站:罗马天主教小教堂的祭坛~耶稣在这里被钉上了十字架<br></h1><h1> 开始施行酷刑时,赤裸上身的耶稣平躺在十字架上,双臂被拉开,士兵们用大铁钉穿透耶稣的手足。耶稣被钉后,十字架缓缓提升,竖立在地上。</h1><h1><br></h1> <h1> 第十二站:希腊正教会小教堂的祭坛~耶稣被竖在十字架上断气的地方<br> 据记载,从上午9点钉上十字架到正午,天已完全黑了,直到下午15点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然后才断气,整整6个小时。<br> 耶稣用自己的身体、生命,让世人得到了救赎。<br> 希伯来语中"拯救者"的读音为"基督",所以耶稣又叫"基督",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救世主"。</h1> <h1> 在耶稣遇难十字架雕塑下方有一个耶稣像,像前的一个大理石圆孔,说是当初竖十字架的孔。</h1> <h1> 无数虔诚的教徒排着长队到跟前,依次跪拜、亲吻、抚摸耶稣被钉的十字架下的基座。</h1> <h1> 点燃蜡烛,用心灵和诚实敬拜。</h1> <h1> 第十三站:圣母玛利亚为耶稣之死哭泣的小祭坛</h1><h1> 圣母玛利亚就是在这里收敛了耶稣的遗骸。</h1> <h1> 耶稣气绝后从十字架上取下来,然后放到这个有点凹凸不平的石头板子上全身涂油准备安葬。</h1><h1> 石板上泛着暗红色,好像浸透着耶稣的血一般,这块石板1810年就摆放在这里了。<br> </h1> <h1> 许多教徒将带来的各种信物放在石板上擦拭,然后带回家供奉起来。</h1> <h1> 很多来自世界各地虔诚的基督徒跪在这里亲吻、抚摸涂油台。</h1> <h1> 我也将佩戴多年的南红手串放在了涂膏石上 ……</h1> <h1> 墙上精美的马赛克壁画生动地描述了从十字架卸下耶稣、为耶稣尸体涂油、耶稣葬入墓穴的整个过程。</h1> <h1> 第十四站:天使礼拜堂里面的一个教堂是耶稣收敛入墓的地方</h1><h1> 这是一个充满悲情的地方,一砖一瓦都令人黯然神伤。我们虽不是耶稣的信徒,但是当我们处于都热爱耶稣的气氛中,内心也对耶稣肃然起敬。</h1> <h1> 当时耶稣被安葬在这里,传说耶稣被安葬的第三天便在此地复活,40天后在橄榄山上升天。</h1> <h1> 现在里面还有当初墓上的大理石,虔诚的信徒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依次进入墓内,抚摸亲吻圣墓上的大理石原物。</h1><h1> </h1> <h1> 里面的空间很小,只能容纳3、4个人。</h1> <h1> 耶稣墓上方的穹顶有一个开口的圆窗,据说耶稣在此复活从那里升天的。</h1><h1><br /></h1> <h1> 宗教是以色列不变的主题,游览之余走进街区小巷,会发现,其实宗教之外的市井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h1><h1> 对于这样一座文化丰富的老城,必须亲自探索、经历,才能说是来过。</h1> <h1> 以色列货币: 新谢客尔<br /> 以色列谢克尔跟人民币汇率大约 1新谢客尔=1.88元</h1> <h1> 以色列货币简称谢克尔,纸币最大面值200谢克尔,最小面值20谢克尔,硬币最大面值10谢克尔,最小面值10分。<br> 以色列自动提款机比较普遍,且均有英文操作界面,可凭信用卡或有跨国提款服务银行的储蓄卡在自动提款机取款。<br> 以色列自动提款机一般只有4位密码,可能不兼容国内银行卡,且提现手续费较高,建议短期旅游可携带美元现金,再兑换成谢克尔使用。</h1> <h1> 以色列物价基本与西欧国家持平,消费税18%,可乐3美金一瓶。矿泉水500ml,2美金。</h1> <h1> 在迷宫般陈旧拥挤的耶路撒冷巷道中走一走,能更深刻地感受这座城市的清冷、神秘的气质。</h1> <h1> 老城分为四个区:穆斯林区、基督区、犹太区和亚美尼亚区,每个区都有着特别的分界线,各个区的人们互无交集,安静平和地生活。</h1> <h1> 耶路撒冷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吸引着全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人们。走在街上能够听到各种各样的语言,看到各式各样的服饰,餐馆提供来自世界各国的美食。</h1> <h1> 生活在耶路撒冷的平民们,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水火不容,虽然是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信仰,但依旧可以享受安宁的生活。</h1><h1> 漫步在耶路撒冷,面对一脉相承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沧桑古迹、动人传说和古朴建筑,不由得感到一种深深的灵魂震撼,感叹人类生命绵延的伟大创造力。 </h1> <h1> 耶路撒冷老城共有7座开放的主要城门,分别是:新门、大马士革门、希律门、狮子门、粪厂门、锡安门、雅法门。</h1><h1> 大马士革门:耶路撒冷老城最重要的门,修建于苏莱曼大帝时期,是现有城门中最气派的一座。</h1><h1><br></h1> <h1> 由于从这里出去就能通往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所以被称为大马士革门。进入城门就是热闹的阿拉伯集市,糕点、果汁、工艺品等琳琅满目。每晚城门外都会有商贩夜市。<br></h1> <h1> 这里由于是交通要冲,并且人员进出复杂,所以常年有固定的哨兵站岗。</h1> <h1> 他们的笑容告诉我们安定和平真好……</h1> <h1> 老城街道上我们也多次遇到有真枪实弹的士兵,但完全没有不安全的感觉。人民的生活状态很正常。</h1> <h1> 以色列贯彻的是全民服兵役制度,所有年满18岁的以色列公民都要服兵役。男性3年,女性2年。除此之外男性在服满3年兵役后的每一年都需要再重新回到军营中,参加为期10天的特别训练。</h1> <h1>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对妇女普遍实行义务兵役制的国家。兵役法规定,除了已婚怀孕、有犯罪记录及受到所信仰的宗教禁止外,其他年满18岁的女性都必须服役2年。</h1> <h1> 在没有冲突的日子里,大马士革门如往日一般热闹,贩卖小商品的商人,买菜的巴勒斯坦妇女还在那里摆摊吆喝着,穿着礼服戴着宽沿礼貌的正统犹太教徒也从大马士革门出入,也会去买巴勒斯坦人的东西。他们之间存在着看似尖锐的矛盾,但事实是正在这座小城里共生着,谁也不应该离开。</h1> <h1> 在犹太经典《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句话,"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这里是耶稣最后走过的一段路,这里是犹太人千年祷告的所在,这里同样有冲突有袭击。然而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神秘的土地上,你可以看美景,可以追随信徒们的脚步,也可以感受文明与冲突的交融。<br /> 耶路撒冷和整个犹太民族经历了数千年的腥风血雨,才换来现在的和平富足,真的很不容易,希望耶路撒冷永远不要再发生战乱,永远和平。</h1><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