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德里乘飞机到印度教的圣城——瓦拉纳西,本以为大城市雾霾严重,小城应该好些,那知所到之处,包括以后沙漠中的小镇,都处于爆表状态,污染情况远远大于我国,仅是政见不同,欧美舆论大肆炒作中国,却容忍了印度。</h3> 印度佛教徒仅0.07%,但到印度还是必须要参拜佛陀的圣地。古印度有四大圣地:佛陀的出生地、圆寂地、悟道地及初次弘扬佛法(初转法轮)处。<div>从瓦拉纳西,驱车15公里,到鹿野苑。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后,行走200多公里,来到此地,度侍奉他的五位随从,即最早的五丘比,也叫初转法轮。<div>据说第一次讲经时,野鹿从林子里欢快的跑出,聆听佛陀的真谛,故取名鹿野苑。。</div></div> <h3>佛陀初转法轮的纪念地——五丘比纪念塔</h3> <h3><font color="#010101">阿育王是公元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的第三任国王,疆域是整个南亚次大陆和阿富汗部分,答枚尔塔也称阿育王塔。他的统治时期是古印度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也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font></h3> <h3>阿育王柱,高15米,由一根石柱制成,上刻有敕文(当时为巴利文),顶部有四面狮子。现存于鹿野苑博物馆,巨大精美,很震撼,现是印度国微,只是不可拍照。</h3> <h3>鹿野苑博物馆的藏品不错,还有一个公元1世纪的石刻法轮,直径2米多,极为细致、华美。<br></h3><h3>门口有一小型的阿育王柱上四狮子的仿品。</h3> <h3><font color="#010101">众多的东南亚、韩国、中国的佛教徒在此讲经学法。</font></h3> <h3>一佛徒在打坐冥想。</h3><h3>导游讲,东南亚各国的高僧来这里,仍可以用巴利文读佛经,但交流用各国语言。</h3> <h3>西藏大昭寺屋顶上的图腾,两边为鹿,中间法轮,就是纪念佛陀在鹿野苑的初转法轮。</h3> <h3>从2500年前,至公元6世纪,这里修建了很多大型佛教建筑物。12世纪遭穆斯林的掠夺、破坏。佛教逐渐衰弱,鹿野苑终至湮灭沉埋。</h3> <h3>19世纪末印度及西方的考古学家根据7世纪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里的准确记载,找到遗址,多次开发,这个沉寂了1000多年的佛教圣迹终重放光彩。</h3><div>由于游人不多,景点干净、整洁</div> <h3>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信徒将菩提树折技移植斯里兰卡。现在这棵是19世纪末从斯里兰卡再次移植而来,郁郁葱葱,枝繁叶茂。</h3><h3>团友多次问导游,佛教为什么会在印度衰弱?</h3><h3>导游答:释迦牟尼本来就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湿奴的第九个化身。印度教历史>佛教,佛教只是印度教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h3><h3>问:佛教宣扬普渡众生,比印度教将人分成等级先进。</h3><h3>答:印度教严格讲不是宗教,是一种生活方式,印度教的生活方式很丰富,佛教只是其中之一。</h3> <h3>在菩提树前的庙宇,众人以为是佛教禅寺,其实是印度之母庙。</h3> <h3>不让拍照,顺拍的,果然不是佛陀</h3> <h3>不知情者,还在磕等身长头</h3> <h3>从野鹿苑中出来,见一群妇女在唱歌,一问,导游讲:这家生了儿子。并说取名时,还要唱歌庆祝。</h3><h3>印度果然重男轻女现象严重。</h3> <h3>问导游:为什么女子要有高额的陪嫁?</h3><h3>答:20岁结婚到男家,余生吃、住都靠男方,怎么能不带陪嫁?</h3><h3>问:带孩子,做家务不算工作?</h3><h3>答:有文化的家庭算,没文化的家庭不算,但有无文化都要陪嫁。</h3><h3>问:为夫家传种接待,伺候全家,老了在家中有无地位?有无婆媳矛盾?</h3><h3>答:印度家里年长的男子有地位,子女的工资收入都交父亲,父亲分配用度,因为母亲没地位,所以也没有婆媳矛盾。</h3><h3>但不可否认印度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国家,这群妇女看着很一般,居住的条件也很一般,但并不影响她们热爱歌唱。</h3> 如果讲德里是一个正常的现代化城市,那么从瓦拉纳西开始,就充分体现印度种姓制度的丑陋。<div>种姓制度虽然在1947年印度独立时已废除,但3000多年来的理念深入至骨髓。</div><div>晚上有恒河夜祭,大巴开不进,二人乘坐一辆人力车,很久没乘这种车了,车窄不讲,感觉又瘦又矮的车夫累得连吃奶的劲都使上了,真的于心不忍。</div> <h3>瓦拉纳西人口不算少,100多万,游客人如织。但整个城市杂乱无章,竟没有红绿灯,主要交通口,有一铁皮亭子,一交警在指挥。</h3> <h3>不宽的马路上,轿车、三轮车、摩托车、自行车、牛、狗、人、铃声、喧嚣声,噪音震天,拥挤不堪。</h3> <h3><font color="#010101">越接近恒河,人越多,残疾者、乞讨者、小商小贩,不但要注意安全,还要注意脚下的牛屎、狗屎。要知道这是在旅游之城。</font></h3> <h3>瓦拉纳西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印度教的圣城,恒河在此形状如湿婆神额头上的初月(天眼),印度教徒认为洗净罪恶与结终孽债的黄泉在这里交汇,生与死在这里轮回。</h3><h3>所以3000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高温酷暑,气势恢宏的恒河夜祭千年如一日,天天坚持,永无止息,堪称奇迹。</h3> <h3>在鲜花搭成的祭坛上,最高种姓的婆罗门未婚男祭司们,在虔诚的诵经声中,在弥漫熏香的空气中,优雅地开始了恒河祭祀仪式。</h3> <h3>导游带着崇敬的目光说,这些祭司很帅、很年轻,未来身价很高,主持一场婚礼,收入就能达50000卢比≈5000元人民币,而一般印度人的一个月的收入才700~800元人民币。<br></h3> <h3>作为一个外国人,既没有觉得仪式圣洁,也没有觉得神秘,更没有觉得祭司很帅,仅是一场古老的歌舞而已。</h3> <h3>但信徒却不同了,虔诚、膜拜。</h3><h3>看得出这是一位种姓不高的男士,他极有可能在祈祷湿婆神,在下辈子轮回中,一定要投胎到一个富裕的高种姓家庭。</h3> <h3>第二天清晨,天空中弥漫着一种很刺鼻的怪味,雾霾严重,气温7~8度,很冷很冷。好在这时街道空旷,大巴可以开到恒河边。放眼望去,满目是穷人悲凉的生活。</h3> <h3>印度高种姓(婆罗门、刹帝利)的寡妇一般不再结婚,依靠夫家,将子女养大。</h3><h3>但低种姓的寡妇很苦,无家可归,或带着一群子女乞讨,或一个人流落街头。</h3> <h3><font color="#010101">印度的种姓世袭。但印度教徒信来生,特别是穷人,会愚蠢地认为:这生这么苦,主要是我前生做孽太多。</font></h3> <h3>也有苦行僧正在专心于自己的修行,真正的苦行僧,必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才能获得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解脱。</h3> <h3>一根根树枝,是穷人的牙刷,在微信中曾见到介绍,真实实物放在眼前,仍感觉不可思议。</h3> <h3>昨晚夜祭场地。</h3> <h3>乘船游恒河</h3> <h3>恒河在这里是南北走向,河西岸是瓦拉纳西,河东岸平地一片,所以在这里,不能赏夕阳,只能观日出</h3> <h3>这些沿河楼房,都是印度小城邦国国王的行宫,现在改为宾馆,一晚临河房租20000多卢比,很贵。</h3> <h3>东方渐露鱼肚白</h3> <h3>这是我们团的船,除船家导游,我们人人带口罩</h3> <h3>东方红了</h3> <h3>成群的水鸟,围着我们,鸟食一包10卢比≈1元,很便宜。</h3> <h3>瓦拉纳西的河岸都有阶梯,一方便夜祭,二方便晨沐,三方便洗衣,四方便烧尸。</h3> <h3><font color="#010101">已有人在洗床单,人工居然比洗衣机都便宜?不可思议,城内小旅馆小饭馆将床单、桌布送到这里清洗。</font></h3> <h3>气温很低,这是专门付费拍照的职业男子。</h3> <h3>印度教认为这里是通向天堂的入口。就在这种气温下,虔诚的教徒不畏严寒,已在河边沐浴(当然不宜完全入水)。</h3> <h3>一边洗,一边祷告,整个过程很长。有的教徒每天洗,有的一年洗几次,有的一生洗几次,认为只在这里,才能洗清一身的业障,下世投胎更好。</h3><h3>我问导游:你洗过吗?</h3><h3>导游答:没有</h3><h3>问:为什么?</h3><h3>答:不相信。</h3><h3>只有在38%文盲率的国家,只有在种姓制度根深蒂固的国家,才会相信转世投胎。而坚信不移的者,也应是这38%。</h3> <h3>这是祈祷+沐浴的录像。</h3> <h3> 恒河烧尸庙,印度教徒把自己死后可以与恒河共眠看做最美好的归宿。火葬也分等级的,不同等级人用的木柴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火葬台上有个终年不熄灭的火堆,点火的火把都是从这火堆点燃,点火者必须是死者的男生晚辈,整个葬礼无女性参加。据说死在瓦拉纳西,灵魂可以上天堂不用再受轮回痛苦,所以很多人来这里等死。</h3> <h3>不是恒河的任何区域都可以沐浴、烧尸,只有在瓦拉西纳这一段,在湿婆神的初月上。从洗衣→沐浴→烧尸,距离不会超过500米。</h3> <h3>雾霾太厉害,初见一轮红日已是这个高度。</h3> <h3>导游讲,给我们增加一个景点,游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瓦拉纳西古城。</h3> <h3>进入之后,令我们大吃一惊,知道脏,绝对没想到这么脏。</h3> <h3>牛是湿婆神的坐骑,是神牛,貌似可以在任何地方大摇大摆地行走、拉屎撒尿。其实,命运很惨,没人管,大都瘦骨嶙嶙,吃路边垃圾,寿命很短。</h3> <h3>整个瓦拉西纳,有印度神庙1500多座,都是那种小小的,中间只是刻个神像而已。</h3> <h3>稍为干净的地方,睡满穷人。</h3> <h3>城市确有3~4000年历史,但由于穆斯林的破坏,城市建筑大都2~300年。</h3> <h3>这是一条相对干净、富有的街道。</h3> <h3>门前建有石条凳,是当时拜访者候坐的地方。</h3> <h3>现在成了穷人的床。</h3> <h3>洗得神情气爽的信徒,大步走向金庙,又开始新一轮的朝拜。</h3> <h3>从德里到瓦拉纳西,概念的反差极大。真实的印度穷人之多,环境之差、种姓制度之严重,令我们瞠目结舌。</h3><h3>宗教虽说能影响国家,但到这种地步,不应该说是精神境界的丰富而应该说是愚昧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