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b> 🔺🔻🔼🔽序🔼🔽🔺🔻</b></font></h1><h1></h1><h1><font color="#167efb">1月16至21日从开罗沿红海到卢克索脚步匆匆,惊鸿一瞥7000年,不仅遇到了尼罗河最美季节的蔚蓝,还在河岸惊艳了穿越夕阳余辉长长的长长长的雁群,从金字塔神庙等所见所闻感受尼罗河孕育的埃及文明。</font></h1><h1><font color="#167efb">尼罗河从南向北,急匆匆地奔流于崇山峻岭之间,经过六道湍急的瀑布后,缓缓进入一条狭窄的河谷,穿越金色的撒哈拉大沙漠,贯穿埃及全境一路浩浩荡荡地流向地中海。在临近入海口的地方,尼罗河分出多条支流,形成扇状,冲出一片土壤肥沃、绿草如茵的三角洲。大约在公元前4~5000年前,古埃及人在尼罗河谷地定居下来。古埃及人随着尼罗河每年定期的泛滥,辛勤地耕耘、播种、收获,终于将这里建成了古代著名的粮仓。由于埃及的自然条件,它的农业生产与人工灌溉紧密相连。它需要联合众人的力量。因此,埃及在很早就出现氏族联合为公社,经过长期的战争和兼并,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稳定于两个独立的王国。南方的上埃及以蜜蜂为国徽,国王戴圆锥形的白色王冠,以秃鹰为保护神。北方的下埃及以纸莎草为图腾崇拜,国王头戴红色王冠,以眼镜蛇为守护神。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美尼斯,非常强悍的人又很有政治头脑,率领一支强大的军队顺尼罗河而下,终于征服了下埃及。埃及统一事件被刻画在“那尔迈王石板”上。在石板的右上方,象征南方的秃鹰站在一束纸莎草上,一只爪子抓住了北方的眼镜蛇;在石板的中央是头戴圆锥形王冠的美尼斯,他正手持权杖击打下埃及的俘虏。美尼斯自称为上下埃及之王,把都城迁到上下埃及接壤的“白城”,后来又称之为孟斐斯(今开罗西郊)。从此,埃及进入王朝时期,美尼斯也成为埃及第一王朝的第一个统治者。在接下来三千年中,一系列的王朝统治着埃及。经历了前王朝时期、早王朝时期、古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期、中王国时期、第二中间期、新王国时期、第三中间期和古埃及后期等9个时期。然而法老时代结束后,埃及臣服于外来的统治者,连续被外族统治竟长达2300年,这些外族包括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帝国、阿拉伯人、奥斯曼土耳其人和大英帝国等。</font></h1><h1><font color="#167efb">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的涨落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在公元前4000年,埃及人就已经将一年定为365天,因为埃及人发现,每当天狼星在日出前出现时,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就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第一天。他们按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庄稼生长的情况,将一年分为3个季节,即泛滥季节、播种季节和收获季节,每一季又分为4个月</font>。</h1><div><br></div> <h1><b><font color="#b04fbb">第一篇 尼罗河</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1><h1><font color="#167efb">尼罗河(Nile)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个河流系统。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2007年虽有来自巴西的学者宣称亚马逊河长度更胜一筹,但尚未获得全球地理学界的普遍认同。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的来源,但是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font><br></h1> <h3>直挂云帆济苍海</h3> <h3>尼罗河名副其实,来自印第安人语意为:月亮的眼泪</h3> <h3>岸上的鸽子屋,埃及人好聪明喔</h3> <h3>一个字:帅气😆👼🐉</h3> <h3>行到卢克索,坐看日落时</h3> <h3>不来个剪影很对不起观众不是?美美哒</h3> <h3>突然飞来一条长长的大雁群,如尼罗河那样蜿蜒若游龙,感谢上苍予以如此惊艳</h3><h3><br></h3> <h3>单点图后放大N倍可看到一字排的大雁💯👓</h3> <h1><font color="#b04fbb"><b>第二篇 卢克索</b></font></h1><h1><font color="#b04fbb"><b><br></b></font><font color="#167efb">卢克索(Luxor),尼罗河穿城而过,将其一分为二。由于古埃及人认为人的生命同太阳一样,自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因而在河的东岸是壮丽的神庙和充满活力的居民区,河的西岸则是法老、王后和贵族的陵墓。“生者之城”与“死者之城”隔河相望,形成两个世界的永恒循环的圆圈。所以位于东岸的底比斯遗址,被誉为地球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虽历经兵乱,仍是古底比斯文物集中地。底比斯兴建于中王国第十一王朝时期,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到新王国十八王朝,底比斯进入鼎盛时期,城市跨尼罗河中游两岸。据说当时的底比斯人烟稠密、广厦万千,城门就有一百座,荷马史诗中把这里称为“百门之都”,是世界上最大城市。在近700年的时间里,法老们就从这颗“上埃及的珍珠”发号施令,使古埃及的政治和经济达到了辉煌的巅峰,领土南接苏丹、北达叙利亚,成为地跨东地中海地区北非、西亚的第一强国。此间法老们不断扩展他们的版图,并建造了无数的神庙。而在西岸山坡上为历代法老及其后妃陵寝,庞大的墓群保存有珍贵的古埃及艺术。公元前88年被毁。</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埃及历史悠远绵长。它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美尼斯开始至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止的埃及历史分为8个时期31个王朝:1、前王朝(约前4500-前3100年)2、早王朝时期(BDC3100-2686)3、古王国时期(约前2686-前2181年)4、第一中间期(约前2181-前2040年)5、中王国时期(约前2040-前1786年)6、第二中间期;(约前1786-前1567年)7、新王国时期(约前1567-前1085年)8、后王朝时期(约前1085-前332年)马其顿希腊人和罗马统治时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font>从第1到第4时期,是奴隶制国家形成和统一王朝出现的时期,第5至第7时期是统一王国重建和帝国时期,第8至第9时期是埃及奴隶制国家衰落和陷于外族统治下的时期。公元395年,罗马帝国被分成东西两部分,埃及属东罗马帝国,继续归“新罗马”的皇帝管辖。640年,埃及被阿拉伯人占领,随之开始阿拉伯化。至12世纪,已普遍使用阿拉伯语,皈依伊斯兰教,延绵数千年的古埃及文明被阿拉伯文明取代。1517年,埃及开始受奥斯曼帝国统治,1798年-1801年受法国统治,1869年后英国势力侵入。埃及最终在1922年取得独立,1953年建立共和国,但它已经是一个阿拉伯国家了。</h3> <h3><font color="#010101">孟农神像(Colossi of Memnon)又称门农神像,是矗立在尼罗河西岸和帝王谷之间原野上的两座岩石巨像,他们原来是法老阿蒙荷太普(AMENHOTEP)三世神殿前的雕像,但神殿本身已无踪影。雕像高20米,风化严重,面部已不可辨识。坐像是由新王国时代鼎盛期的阿蒙荷太普三世建造的。雕像身后,原来是他的葬祭殿,但后来的法老拆了这座建筑,并把他作为自己的建筑物的石料。到了托勒密王朝时代,建筑物已经完全被破坏了。人们认为石像是希腊神话中的孟农的雕像,就给石像取名为孟农像。</font></h3> <h3>据说罗马统治时期的地震使雕像出现了裂缝,每当起风的时候,孟农像就会发出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悠扬婉转的歌声般的声音,十分神奇,仿佛在向人们诉说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有过的传奇。但后来经过修补之后,孟农像再也没有唱过歌。</h3> <h3>卢克索神庙(luxortemple)是阿蒙神在奥贝多祭典时在尼罗河畔的行宫。神殿门前可看见一小段“公羊之路”的遗迹,路旁满是羊头的雕刻。神庙的大部分工程是由第十八朝法老阿蒙诺菲斯三世完成的,后来的拉美西斯二世又增建了大门和庭院,并在门口竖立了六尊他的塑像,现存三尊,和巨大的方尖碑一同耸立在神庙前,方尖碑本是一对,右侧的那一座在1838年被穆罕默德·阿里和法国换来一个时钟,换走的方尖碑现在就在巴黎协和广场上。</h3><h3>由于正在修缮,只是外围拍了几张照。</h3><div> </div><div>ps:从车子里看到一条两旁蹲坐着上百狮身人面像的大道,在古代这条大道连接卢克索神庙与2.5千米外的卡纳克神庙,人们正在将这条大道重新整清,据说内克塔内布一世时狮身人面像之间还种有树和花。</div> <h3>卡纳克神庙(karnaktemple)是埃及中王国及新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现在的卢克索)尼罗河东岸,神庙是由三个独立的神庙组成的建筑群,第一座是孟修神庙(战争之神),第二座是阿蒙-拉神庙,第三座是穆特神庙。</h3><div>卡纳克神庙第一塔门外神道两侧排列着整齐的狮身公羊头像石雕,那是阿蒙-瑞神的化身之一。每只狮身公羊头像头的下面都站立着一个小小的法老,接受着神的庇佑。</div><div><br></div><div>从第一塔门进入,是一个大庭院,这里中央通道的两旁十根巨大的石柱现在只还有一根被完整的保留下来了,就连柱顶上的莲花盘都完好无损。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眼前这根巨大的石柱只有三块巨石组成,底座、柱体、莲花盘。</div><div><br></div><div>进到第二道塔门,首先映入眼帘是一尊保存完好的红色花岗岩的拉姆西斯二世巨像。再是恢宏的石柱廊大院“阿蒙-拉神庙”,始建于中王国时期,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大加扩建,第十九、二十王朝又相继增建。到新王国末期,它已拥有10座塔楼,各座塔楼又有相应的柱厅或庭院,形成占地24.28公顷,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宏伟的石柱廊大院。该石柱廊大院长366米,宽110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共有134根石柱,分成16排。中央两排的12根柱子最为高大,是开放的莲花状柱。巨大的石柱排列有序的占满了整个大厅,密密麻麻的如同石林一般,阳光穿过巨大石柱的缝隙,投下的影子形成明暗的光影使得这座神庙更加神秘。</div><div>再穿过第三道、第四道塔门,在第四和第五道塔门之间的大片废墟上屹立着一根庞大的方尖碑非常醒目。图特摩斯一世的方尖碑,这是女王哈特谢晋苏特在第四座和第五座塔门之间建造两座庞大的方尖碑。现在只有朝北的方尖碑依然屹立,高29米,重325吨。女王哈特谢晋苏特在塔的底座上记载着:方尖碑是在她的 统治期间,由她的建筑师萨那莫特在阿斯旺采石场先雕刻好的,而整个搭建过程历时达7个月。朝南的的方尖碑被破坏,它的顶部在神庙圣湖的旁边。</div> <h3><br></h3><div>拉姆西斯二世巨像</div><div>这座拉姆西斯二世巨像的两腿之间还有一座小雕像,她是姆西斯二世妻子的雕像。</div> <h3>方尖碑与金字塔,神庙是古埃及石头建筑的三大标志,具有宗教性、纪念性古埃及帝国权力的强有力象征,从中王国时代起,法老们在大赦之年或炫耀胜利时竖立,通常成对竖立在神庙前两旁。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方尖碑以整块的花岗岩雕成(廊柱是用石块堆砌而成),重达几百吨,表面磨光,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制成一个方尖碑将耗费一座山。从开山取石、雕琢、运输、竖立,古埃及人的智慧和能力真是匪夷所思。全世界现存的方尖碑有29座,埃及本土仅有9座,意大利有12座,英国4座,法国1座,以色列1座,土耳其1座,美国1座。埃及本土仅有9座方尖碑,卡纳克神庙占了2座。</h3> <h3>照片正背后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所立的方尖碑,高29米,重323吨,是当时最高的方尖碑,也是现在埃及境内最高的方尖碑,原来也一对,另一座倒塌后放在神庙后的圣胡边,方尖碑的上部雕刻着阿蒙神和女王的图案。</h3><div>这座世界上第一位女王、古埃及惟一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所立方尖碑,是女王花了7个月的时间从阿斯旺采下石料制成当时全埃及最大最高的两座方尖碑,沿尼罗河长途运输150公里,立在这座全埃及最大最神圣的神庙里,献给太阳神阿蒙,并在碑上刻下铭文称自己为阿蒙神的女儿和儿子,以此证明自己承继大统的合法性。</div><div>古埃及文字的破译者使得我们在3400多年以后,还能够读得到方尖碑上的铭文:“她为她的父亲阿蒙——两片土地王座之主,建造她的纪念物,为他用南方的坚硬花岗石建造了两个大方尖碑,它们的表面镀上了全世界最好的金子。当太阳在它们之间升起时,从尼罗河的两岸看去,它们的光芒照耀着大地。”</div><div>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是开创古埃及新王国时期一代盛世的图特摩斯一世法老的女儿。女王自幼志向远大,秉性刚强,立志要当全埃及的最高统治者,在辅佐丈夫图特莫斯二世法老执政期间,即热衷朝政,觊觎国家统治权力。当二世去世以后,迫于女子不能当法老的世俗压力,女王不得不扶植自己的庶子、年仅9岁的图特莫斯三世当了法老。无奈三世也是一代英主,当年事稍长,便不甘傀儡,蠢蠢欲动。女王于心不甘,于是废黜三世并把他赶到卡尔纳克神庙里来当了一名普通祭司,自己这才加冕登极。22年后,被女王贬到神庙里当祭司的图特莫斯三世依赖祭司集团的势力,重新夺回了王位。三世痛恨女王废黜自己,凡是有女王名字和雕像的地方统统抹掉,凡是女王建造的建筑统统毁掉。但图特莫斯三世没有推倒女王在卡纳克神庙里建造的这两座方尖碑,而是砌起高墙把它们遮挡了起来。结果是高墙的遮挡反而更好地保护了女王的方尖碑。</div> <h3>这里最显著的建筑是2座高耸的方尖碑,左边是图特摩斯一世的方尖碑,右边是图特摩斯一世的女儿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所立的方尖碑。</h3> <h3>图特摩斯一世的方尖碑</h3> <h3>大柱厅长366米,宽110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有六道大厅,134根石柱,分成16排,柱头为开放的纸莎草花。中央两排的柱子最为高大,其直径达3.57米,高21米,上面承托着长9.21米,重达65吨的大梁。其他柱子的直径为2.74米,高12.8米。据说在柱顶的柱帽处可以安稳地坐下近百人,壮哉!柱身和墙壁上满是雕刻和象形文字铭文,著名的《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拉美西斯二世有关卡迭什 战役的情况和铭文就刻在这些柱子和墙壁上。这些殿内石柱林立,仅以中部与两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侧窗采光,被横梁和柱头分去一半后,光线渐次阴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权神化”的神秘压抑的气氛。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或许这些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点。</h3> <h3>每根石柱要10个人才能搂过来</h3><div>柱身及顶部横梁上残留的一些浮雕彩绘还是那么清晰可见,有些还保持着原来的色彩,可以想像出这座神庙3600多年前的风采。 历经沧桑的卡纳克神庙最让人着迷的是刻在柱上、墙上、神像基座上优美的图案和象形文字。有战争的惨烈,有田园生活的幸福,有神灵与法老的亲密……这是石刻的历史,连环画似地告诉你一个遥远而辉煌的过去。所以卡纳克神庙像读不完的历史书,是需要您停下来慢慢阅读的。</div> <h3>真不知那些巨大的石梁当年是如何弄上去的</h3><h3>只能说,古埃及人相当聪明、智慧。</h3> <h3>在圣湖边的这座圣甲虫石雕像,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大型花岗岩圣甲虫石雕像。在古埃及文化中,圣甲虫是象征太阳神,是日出的象征,所以有说法绕着这个石刻顺时针走7圈就能好运相随。</h3> <h1><b><font color="#b04fbb">第三篇 金字塔</font></b></h1><h3></h3><h1><b><font color="#b04fbb"><br></font></b><font color="#167efb">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法老)陵墓,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现埃及总共发现96座,沿尼罗河西岸分布。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的金字塔是占有集中的一部分,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 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占地52000平方公尺。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国王哈佛拉的金字塔前,还矗立着一座尊严的狮身人面像</font><font color="#167efb">守卫着法老们的陵墓。</font></h1> <h3>作为人造建筑的世界奇迹,胡夫金字塔首先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底座每边长230多米,现长220米,三角面斜度52度,塔底面积52900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最大的重达160吨;有学者估计,如果用火车装运金字塔的石料,大约要用60万节车皮;如果把这些石头凿碎,铺成一条一尺宽的道路,大约可以绕地球一周。据说,10万人用了30年的时间才得以建成。该金字塔内部的通道对外开放,该通道设计精巧,计算精密,座金字塔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超的建筑技巧而得名。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的。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已历时数千年,就算这样,人们也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所以能历数千年而不倒,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让人们叹为观止,另外,在大金字塔身的北侧离地面13米高处有一个用4块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这个三角形用得很巧妙,因为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边形,那么,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压力将会把这个出入口压塌。而用三角形,就使那巨大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开了。在四千多年前对力学原理有这样的理解和运用,能有这样的构造,确实是十分了不起的。</h3><div><br></div><div>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国王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现高为133.5米。由于它的地面稍高,因此看起来似乎比胡夫的金字塔还要高一些。但建筑形式更加完美壮观,塔前建有庙宇等附属建筑和著名的狮身人面像。除狮爪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在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上凿成的。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刻成狮身呢?在古埃及神话里,狮子乃是各种神秘地方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门的守护者。因为法老死后要成为太阳神,所以就造了这样一个狮身人面像为法老守护门户。</div><div><br></div><div>第三座金字塔属胡夫的孙子门卡乌拉国王,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当时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时期,金字塔的建筑也开始被腐蚀。门卡乌拉金字塔的高度突然降低到66米,内部结构倒塌。</div><div><br></div> <h3>无论你信不信:</h3><h3>人们已经知道,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因而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也就在14624万公里到15136万公里之间,从而使人们将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149,597,870公里定为一个天文度量单位(现代科学通过精确测量日地平均距离为149,597,870公里,大约为15,000万公里);如果把胡夫金字塔的高度146.59米乘以十亿,其结果是14659万公里正好落在14624万公里到15136万公里这个范围内。事实上,这个数字很难说是出于巧合,因为胡夫金字塔的子午线,正好把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难道说埃及人在远古时代就能够进行如此精确的天文与地理测量吗?</h3><div>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数字“巧合”还在不断地出现,早在拿破仑大军进入埃及的时候,法国人就对胡夫金字塔的顶点引出一条正北方向的延长线,那么尼罗河三角洲就被对等地分成两半。人们可以将那条假想中的线再继续向北延伸到北极,就会看到延长线只偏离北极的极点6.5公里,要是考虑到北极极点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动这一实际情况,可以想象,很可能在当年建造胡夫金字塔的时候,那条延长线正好与北极极点相重合。</div><div>除了这些有关天文地理的数字以外,胡夫金字塔的底部周长如果除以其高度的两倍,得到的商为3.14159,这就是圆周率,它的精确度远远超过希腊人算出的圆周率3.1428,与中国的祖冲之算出的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相比,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同时,胡夫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的数值。此外,胡夫金字塔的总重量约为6000万吨,如果乘以10的15次方,正好是地球的重量!</div><div>所有这一切,都合情合理地表明这些数字的“巧合”其实并非是偶然的,这种数字与建筑之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金字塔现象,也许有可能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正如有人所说:“数字是可以任人摆布的东西,例如巴黎埃菲尔铁塔的高度为299.92米,与光速299792458米/秒相比,前者正好是后者的百万分之一,而误差仅仅为千分之0.5。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还是人们对于光速已经有所了解呢?如果不是为了显示设计者与建造者的智慧,也就无需在1889年以修建铁塔的方式来展示这一对比关系。”</div><div>事实上,胡夫金字塔的奇异之处,早已超出了地球上人们的想象力。这样,以胡夫金字塔为典型的大金字塔现象,对于地球人来说,也许始终是一个难解之谜。</div> <h3>狮身人面像的面部参照哈佛拉,身体为狮子,高20米,长57米,雕像的一只耳朵就有2米高。整个雕象除狮爪外,全部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由于石质疏松,且经历了4000多年的岁月,整个雕象风化严重。另外面部严重破损,有人说是马姆鲁克把它当作靶子练习射击所致,也有人说是18世纪拿破仑入侵埃及时炮击留下的痕迹</h3> <h3>大力士照</h3><h3>被一帅哥管理员偷偷带去他这领地并教我们如何姿势与拍摄角度,正拍着突然冲来一骑骆驼满脸胡子的黑“拉登”冲我们大喊大叫,吓得姐几个连滚带爬猖狂逃逸,更可恶的是那帅哥后来也另一付嘴脸,紧跟着要money </h3> <h3>土匪奶奶,哈哈哈</h3> <h3>金字塔前的欢乐女神</h3> <h1><b><font color="#b04fbb">第四篇 埃及博物馆及开罗老城</font></b></h1><h1><br><font color="#167efb">埃及国家博物馆是当今世界闻名的大型博物馆之一,藏有埃及考古发现最精华的部分,也是世界上最著名、规模最大的收藏古埃及文物的博物馆。坐落于开罗市中心解放广场附近,博物馆的100余个展馆和1个大型图书馆分布在博物馆的上下两层。一层主要展示古埃及的一般文物,其以年代的先后而划分为新王国、中王国、古王国三大组成部分,文物依各自所在年代而被分门别类。珍贵的文物则存放于博物馆二楼,依主题而划区进行展出。在众多的展厅之中,以图坦卡蒙墓展厅最为令人驻足,木乃伊则另收门票。馆内共计雕塑、馆椁,陶瓷、石器、雕塑、藏书等15万件的文化珍品。<br></font><font color="#167efb">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名单的开罗伊斯兰老城区,处在在这个21世纪人口最稠密的大城市里最拥挤的一角,里面的人生活在中世纪的居住条件下,一旦走入,便是时光隧道。这里不就是一个露天博物馆?展示出数个世纪的样板人生。</font></h1> <h3>精细的拱门的一侧有一个持纸莎草的德法老浮雕,另一侧有一个持莲花的法老浮雕,法老所持的物件,是古埃及南方与北方的象征,两尊浮雕合置于此,可谓足具深意。</h3><h3>门前是来自另一个文明古国的美女。😆😅😃</h3> <h3>看到方尘碑上的小神乌了吗?😗</h3> 图坦卡蒙的黄金棺椁<div>棺椁共有8层,外棺4层,石棺1层,人形金棺3层,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一层套一层。三重人形金棺,最外层是贴金木棺,如同初出熔炉的黄金一样耀眼。棺盖上是国王的金像。像的头和双手铸成立体的,身体则采用浮雕的手法。法老的双手交叉在胸前,手里握着用蓝釉镶嵌的弯杖和连枷,它们是王权的象征。法老的脸用纯金铸成,眼睛用的是阿拉贡白石和黑曜石,眉毛和眼圈用的是透明蓝玉,表情严峻淡漠,面容栩栩如生。法老的前额上镶嵌着艳丽的眼镜蛇和老鹰——上埃及和下埃及的图徽,这两样东西上套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这是法老死后,她的王后献给他的。这个小小的花环,让我们感受到了朴素的人情味。第二层也是贴金木棺,棺盖上法老的金像身穿礼服,周身是统治冥府的奥西里斯(Osiris)神款式的华丽装饰。奥西里斯(Osiris)是伊西斯的丈夫、荷鲁斯的父亲。最里面的一层,就是用纯金做成的人形金棺,长187cm,重111公斤。这个人形纯金金棺,可以说是埃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金棺上镶嵌各种宝石,法老头戴(dài)眼镜蛇和秃鹰,颌下佩戴法老胡须,腿部雕刻着伊西斯女神张开双臂保护法老的图案,中央和边缘有象形文字,金光闪闪,非常华贵。说明当时的铸造技术、雕刻镶嵌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准。</div> <h3>图坦卡蒙的包金宝座</h3><div>这张木质金银贴面的狮腿宝座,被墓葬发掘者卡特称为“迄今为止埃及出土的最美丽的文物”。宝座是一张木质靠背椅子,上面镶嵌黄金、琉璃陶、银和宝石等。座椅高约104厘米。</div><div>椅背上雕刻着法老和王后沐浴在阳光下的恩爱情景。两人虽头戴华冠,但姿态很随便,形象生动。图坦卡蒙坐在王座上,右手搁在身后的椅背上,好像在与王后聊天;王后亲昵地把右手搭在丈夫的肩上,左手拿着药膏。画上的太阳神荷鲁斯不再是鹰的形象,而直接表现为光芒四射的太阳,置于正中顶部,显得整个画面金光四射,洋溢着珠光宝气。右上角有一些象形文字。右下角是一只熏香炉,证明古埃及人很懂得用香。画上还有一个细节:法老和王后共穿一双拖鞋,每人各穿一只脚,显得有些滑稽。为什么呢?这是一个至今未能破解之谜。</div><div>座椅两边饰有羚羊的首面;神鹰荷鲁斯展开双翅保护着图坦卡蒙夫妇。</div><div>座椅前端是保护神雄狮,椅腿是雄狮的爪子。</div><div>座椅前面有一块包金踏板,上面刻着敌人的形象。国王每次上宝座的时候,都会把敌人踩在脚下,意思是制伏敌人。</div><div>总之,这张椅子所呈现的生活化的场景,在古埃及文物中十分罕见。</div> <h3>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h3><div>面具装嵌青金石和其他宝石,重达11公斤。被考古学家称为“无与伦比的稀世珍宝”。面具造型简洁,线条凝炼,完全按照图坦卡蒙生前的原型塑造。为什么一定要和原型一模一样呢?这是因为,只有这样,神灵才能认出他,助他复活。</div><div>面罩上的图坦卡蒙下颔粘着假胡须,胸前戴着多彩项链,额上佩戴埃及的保护神眼镜蛇和老鹰,青春勃勃,生气盎然。这张面具罩在法老的木乃伊的面部,因为太重了,出土的时候,木乃伊的鼻子都被压塌了。</div> <h3>悬空教堂在开罗老城区即科普特区。圣母马利亚教堂所以称为悬空教堂,因为他是盖在以前的城墙南门上,不是真的悬吊在半空中。悬空教堂在湛蓝天空下、在周围清真寺映衬下,雪白色塔楼和美丽的十字架散发着基督教堂独有的圣洁和光辉。堂内部的黑坛桌椅、镶嵌象牙的屏幕、和大理石造的讲坛等都是精心制作的用品,如用13根石柱支撑的小祭坛,象徵耶稣的13门徒,这其中一根用黑色玄武岩制成的,代表出卖耶稣的犹大。这里也保留了许多圣者的遗物,其中以圣母玛丽亚的画像最著名。</h3> <h3>看到分属法第迈、阿尤布等王朝时期的宣礼塔,以及奥斯曼帝国时期禁卫军的故居。这些无言的古迹,成了汉·哈里里沧桑变迁的见证。</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3hz3cna?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匆匆那脚步👠👢走过土耳其蓝绿海岸</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2rsy2wu?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白帽精灵🐂🐎🦄🐩🐐🐿🕊守护卡帕万年</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2rru0z5?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一千次的擦肩换来一次的遇见,土耳其晶莹世界是最美的遇见</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2rqtg2m?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土耳其“最奥斯曼”的古城🌹💐🌺🌸🌷番红花城</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2rolwnr?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伊斯坦布尔,我们徜徉在奥斯曼帝国</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2rmzqo5?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撒野撒哈拉</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2rkm13m?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悠闲在红海</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2rfrve2?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Once in a lifetime 卡帕多奇亚乘坐热汽球</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