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就好像是一块大理石,要把它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等6位“雕塑家”的共同努力。家庭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人才从培养到竞争正逐步走向国际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承担培养社会人才责任和义务的每一位家长,都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观念,改变教育行为,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不断将其功效发挥到极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h3> <h3>教育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课,也是一件每个家长都希望做好,但却总是做不好的事。有的父母尊崇“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要求十分严格,结果孩子是听话了,但却总是闷闷不乐,对父母也是敬而远之,更喜欢一个人待在自己的小角落里。</h3><div>有的父母则习惯使用糖衣炮弹,孩子要啥就买啥,吃、穿、玩具都是最好的,用各种物质诱惑来让孩子顺从。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孩子有求于你时,才会听你的话,才愿意亲近你,没有需求的时候,那就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不会再听父母的话。</div><div>到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家长,把孩子教育好?最好的方法既不是威逼,也不是利诱,而是要和孩子成为朋友。</div><div>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和孩子成为好朋友?</div><div>《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二十八卷第一专题给了我们许多的帮助,家长学习了这部分内容收获颇丰。</div> <h3>给孩子一些关爱。要将心比心,想孩子所想,懂孩子所需,能够就孩子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沟通,在沟通中增进了解,解决分歧。做好家庭教育,父母要善于做倾听者,能够理解孩子的观点立场和情感诉求,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做决定。唯此,家庭关系才会和谐融洽,家庭教育才会取得预期效果。</h3> <h3>父母平时在家的一言一行无不是德育的行为,每个孩子的行为举止,无不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当下,一些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不好管,不听话,感到最大的困惑就是“知行脱节”,殊不知,正是因为父母自身的一些行为观念不到位,误导了孩子,使其养成不良习惯,尤其是在品德教育方面,作为父母更应格外注意。与其总是用语言灌输,不如拿行动引领。在与孩子相处中,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h3> <h3>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希望,孩子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来自于父母,源自于家庭,良好的家庭熏陶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使孩子保持一个快乐、向上的心态,而快乐是成功之道。</h3> <h3> 要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父母应该丢弃高高在上的心理,与孩子像朋友似的交流,而不是命令、指挥孩子。尤其是对于天性胆小的孩子,父母更须加倍呵护。但要把握分寸,不能对孩子过于放任,导致以后难以管教。</h3><div> </div> <h3> 孩子不管性格有多么倔强,身上有多少缺点,只要父母对孩子不采用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就可减少孩子对父母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如果父母用对待朋友一样的温和方式,对孩子循循善诱,一步步地进行引导,孩子也能体会明白父母的好意,乐于接受父母的教导,从而变得越来越优秀。</h3> <h3> 父母要与孩子做朋友,就应该放下架子,参与到孩子的活动当中,这是创造与孩子交流机会的最好方式,也是让孩子接受自己教育的最好通道。因为父母融入到孩子的活动之中,孩子就会容易把父母看作自己的朋友,这样孩子与父母就会产生共鸣,父母的教育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br></h3> <h3> 与孩子沟通需要谈自己的意见,但是更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说,父母听,切忌父母说,孩子听,要学会倾听。所谓倾听,就是不但要努力地听进去,而且要思考,注重发现孩子谈话中的闪光灯。发现孩子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时,要赞赏,要表示受到感动。发现孩子能够慷慨陈词,有理有据倾听意味着避免打断孩子的说话,集中精力于交流的过程。倾听孩子说话会增加彼此的信任,会更好的改善与孩子之间的关系。</h3> <h3> 陪不陪孩子,从来就不是时间问题,而是选择问题,是价值排序的问题。忙只是借口,只是看你把什么看的更重要而已。钱可以暂时少赚点,工作也有再找的机会,但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在孩子的陪伴上,我们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在孩子的现阶段,我们要陪在孩子身边,做他们的引路人,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做他们的倾听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