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盛世长安饮中八仙

goodwell

<h3>说起唐朝,咱们最先想起的就是贞观之治,太宗皇帝李世民,临邦皆称之为天可汗,伐突厥,征高丽,把大唐推向了巅峰,实若不然,大唐帝国真正的巅峰其实是玄宗皇帝李隆基时期,开元盛世,有多么繁华呢?就来看看杜甫的《饮中八仙歌》</h3> <h3>首先呢,诗的开头就描写了贺知章醉酒时的场景,句中是这样写的: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这时候就有人有疑问了,为什么不把李白放到第一位呢?实际上,贺知章资格最老,年轻人要让让老年人嘛,所以放在第一位。</h3> <h3>“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下一位,就是汝阳王李琎,他敢于饮酒三斗以后才上朝觐见天子。路上看到装载酒麴的车竟然馋得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水味如酒的甘肃酒泉去。这里呢有一个典故,酒泉是地名,与“酒泉”装满酒的池子,谐音。通过这个细节就形象描写了这位王爷对酒的痴狂</h3> <h3>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这里说的就是其中的三仙李适之,只是句中把他说成了一个嗜酒如命,挥金如土,的享乐主义者。可这是个夸张的手法,所以咱们就不多谈了</h3> <h3>“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崔宗之,名成辅,以字行。日用之子,袭封 齐国公。历左司郎中、侍御史,谪官金陵。与 李白诗酒 唱和,常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诗一首。只是在历史上没有太大的位置,就不多说了</h3> <h3>  苏晋(676—734),数岁能属文,作《八卦论》。诗中2句带过,曰: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佛门戒酒,可他虽戒斋,还在佛门嗜酒,侧面体现了他对酒独有的情感</h3> <h3>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乎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太白,家喻户晓,此处没有直接写出李白对酒的喜爱,可提到了长安城酒肆的状况,侧面描写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这位诗仙的风采</h3> <h3>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这位酒仙就不同于其他人了。他与李白相似,不畏权贵,豪迈奔放,笔下的字也是行云流水,韵味独到,诗词中所说: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h3> <h3>可这最后一位焦遂一届布衣平民,实在无史书所记载,只得作罢,唯有一句诗文韵味独存:“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h3> <h3>最后总结一下,这首诗用追叙的方式,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这首诗在体裁上是一个创格。其中所押的韵也是连贯自如一韵到底;前不用起,后不用收;并列地分写八人,句数多少不齐,但首、尾、中腰,各用两句,前后或三或四,变化中仍有条理。最后将全文献给大家:</h3><h3>饮中八仙歌</h3><div>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div><div>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div><div>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div><div>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div><div>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div><div>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div><div>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div><div>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