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1972年12月,我在学校拿到了分配通知书,(我们属于72届)那个年代毕业是四个面向。而根据我家的分配档子,我只能去市郊农场或者外地工矿,幸运的是老师给了我一张无去向培训通知。</h1><p class="ql-block"><br></p><h1>所谓无去向培训,就是在上海一指定工厂培训三年,然后再分配去外地工厂工作,至于去哪里?谁都不知道。下面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我在上海工厂培训期间的一段往事……</h1><p class="ql-block"><br></p> <h1>44年前的1974年9月中旬,当时我在上海拖汽公司下属一家工厂学徒,并在工厂参加了武装基干民兵(属高射机枪班的)。</h1><p class="ql-block"><br></p><h1>前一天接到民兵指挥部命令:要求我厂派约30名左右的民兵,第二天上午8点钟前赶赴上海庙行靶场现场待命,担任刑场警戒任务。</h1><p class="ql-block"><br></p><h1>那天我们坐上解放牌卡车,浩浩荡荡开赴了庙行靶场,进了靶场后,我们被安排在第一排担任警戒。</h1><p class="ql-block"><br></p><h1>只见在我前方约30米左右的地上,有人用白粉左右分开一段距离各划了二个大大的圆圈,里面分别写了个1和2.我们猜想有2名罪犯要在此执行死刑。</h1> <h1>由于罪犯先要在区体育场召开公判大会,等公判大会一结束,然后再押到刑场执行枪决。所以时间还早,于是我们先可以自由活动一下。</h1><p class="ql-block"><br></p><h1>因是训练靶场,所以现场留下来很多56式步枪子弹壳。这些子弹壳在70年代时候都在材料上作了些改进,以前是用铜做的。后改用特制铁皮材料冲压而成,外面涂了一层类似铜色的表处理。</h1><p class="ql-block"><br></p><h1>那时年轻好玩,就捡起了子弹壳,几个警察也帮着我捡。过了大约11点钟左右,远处二辆囚车拉着警笛呼啸而来。进入刑场现场后,二辆囚车后门被迅速打开。</h1><p class="ql-block"><br></p><h1>押下来2名死刑犯,每一名死刑犯分别有二名警察押到圆圈内中心位置跪下就位,中间一名持手枪的是执行死刑的行刑人。</h1> <h1>这二名死刑犯:一个是杀人犯,40岁不到,(在1号圆圈内)。该犯杀人后,分尸、抛尸于上海浦东六里桥地区,这个案子曾经在上海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现场特别关注!</h1><p class="ql-block"><br></p><h1>另一个是犯反革命罪,24岁左右,在2号圆圈内。各就各位后,现场一法官要宣布“执行”命令。此时现场一片安静,整个气氛是凝固的。</h1><p class="ql-block"><br></p><h1>只听法官一声命令:预备…执行!只听到啪~啪二声清脆的枪声划出,二名被执行人当场倒下。只见法官当场验明正身,并宣布死刑执行情况。</h1><p class="ql-block"><br></p><h1>1号圆圈“杀人犯”当场击毙。2号圆圈“反革命”犯,没被当场击毙,于是法官又命令再补上一枪,由另一警察执行补枪。</h1><p class="ql-block"><br></p><h1>原来2号圆圈“反革命”犯是由上海某发电厂一民兵执行的(当时是文革期间)。枪声过后,我们迅速围上去查看,当时还组织相关街道等部门领导现场观摩。</h1><p class="ql-block"><br></p><h1>我离1号圆圈内“杀人犯”位置较近,站在圆圈外,只见死刑犯有脑浆流了出来,脚上穿了双圆口老式黑布鞋,鞋子已脱落。</h1><p class="ql-block"><br></p><h1>那时年轻胆大,我并且见到了那位行刑警察。只见他47岁左右,穿了件白色警服,警服的二个袖口都挽起来。也许是近距离射击的关系,有血溅在他的手上,于是他用手在地上的沙子摩擦了几下。</h1><p class="ql-block"><br></p><h1>我走上前就和那位警察打招呼,说他干的漂亮利索,他说干这工作从五十年代初就开始了。今天这位老警察还在世的话,应该也有92岁左右高龄了。</h1><p class="ql-block"><br></p><h1>现场参观一结束,马上从救护车上拿过来两块咖啡色塑料布,分别将二具尸体捆扎后抬上车,开走了…我们的民兵也各自坐上自己单位的卡车打道回府了。</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摄於上海公安博物馆)</span></p> <h1>这个故事本应该也划上句号了。谁知一波过去,一波又来,同年过了国庆节后的十月中旬。单位根据上级指示,组织武装基干民兵分批进行野营拉练。</h1><p class="ql-block"><br></p><h1>训练时间为十天左右,每人发一杆56式半自动步枪,打着背包出发了。各单位先到区里集中,等人员集中出发时,队伍已经很有规模了。我们大约每天行走40公里左右,然后走到奉贤县拓林镇住下来学习训练。</h1><p class="ql-block"><br></p><h1>大概在出发的当天下午,当我们走到某一段公路上时,传来就地休息的命令。于是放下背包刚坐下,突然有人说:“前面有一个人就是执行死刑开枪的某发电厂一民兵。”我忙将步枪背包叫同事看管,飞跑上前面的队伍,并找到了那位枪手。</h1><p class="ql-block"><br></p><h1>只见此人男30岁左右,我上去和他说:“上次执行枪决的是你吗?他说:“是的”我说:“你很勇敢,当过兵吗?他回答:“没有”,我说:你为什么没有一枪毙了他。他说;那个死刑犯虽然有二名警察押着他,但是当法官喊执行死刑命令时,那死刑犯似乎也在听命令,所以他将头歪了一下,子弹就打偏了,没击中要害。</h1><p class="ql-block"><br></p><h1>而且再补枪的话,就要换人打了,我听完后,由于时间关系,就急忙跑回到自己队伍中去了…接下来将向各位讲述刑场1号圆圈“杀人犯”的一些相关信息。</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拍摄於北京警察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摄於上海公安博物馆</span></p> <h1>【故事回放】1973年10月21日,上海浦东六里桥地区发现人体尸块。当时这个案件轰动整个上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很少出现的案子,于是公安部门专门成立“专案组”发动群众大揭大议。</h1><p class="ql-block"><br></p><h1>当年我们厂里各车间部门,都拿着公安局下发的协查文件开会排查。公安机关经发动群众,发现线索,于1974年4月1日抓获凶手。该凶手系南市区房屋修建公司工人。</h1><p class="ql-block"><br></p><h1>经查案犯外面搭讪一女人(该女人是上海去云南插队,倒流回沪的)。案犯与其奸宿后,为摆脱该女纠缠,蓄意毁尸灭迹。案犯长得一脸麻皮,他是个木匠,所以用木匠工具把尸体给分了,投到上海浦东六里桥地区。</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摄於上海公安博物馆)</span></p> <h1>时间到了1974年大概5~6月,晚上大约7~8点钟左右,我正好在厂里上中班。厂里同事说,车间后面的黄浦江边(因我厂里是靠近黄浦江南码头),公安局正押着“六里桥案子”的那个案犯,不知在黄浦江边干什么?</h1><p class="ql-block"><br></p><h1>于是我和几个同事从车间后面翻墙过去,只见公安局的人和民兵纠察把马路给拦住了。而且看见公安局押着案犯在指认现场。经向纠察打听后才知道,原来案犯当初把作案凶器丢弃在这里的黄浦江里。</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摄於上海公安博物馆)<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h1>事后才知道,在刑场看见枪毙的那个“杀人犯”就住在南市区(东江阴街89号,上海围巾二厂),门卫旁的一长夹弄式的一间房屋。巧得是我上早中班天天从案犯家里门前走过。</h1><p class="ql-block"><br></p><h1>我上班是“东江阴街”由西往东走,尤其是早班6:30分上班,走到案犯家门前是6:10分左右,能经常看到案犯在用“仰灶风炉”(用旧脸盆并用泥巴糊起来做成的炉子)戴了顶帽子低着头,烧柴火煮早饭。</h1><p class="ql-block"><br></p><h1>要早知道那个人是凶手的话,哈哈~说不定俺早就立功了……这个发生在上个世纪的案件,随着几十年的过去,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和视线。</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当年案犯曾居住的地方及发案所在地)</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就是红箭头所指位置</h1><p class="ql-block"><br></p> <h1>进入本世纪以来,自从上海公安博物馆开馆以来,我曾经多次上那走马观花式地参观,尤其是2012年11月15日我准备以上海公安博物馆为题材,出几期博客。于是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对博物馆的展品及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拍摄。</h1><p class="ql-block"><br></p><h1>突然在“刑事侦查馆”让我看见了将近40年前的那个案例,并在展馆里看见了凶手使用过的凶器摆在那,世上的事竟有那么的巧合,全让我给遇上了。</h1><p class="ql-block"><br></p><h1>这时我寻思…想把这个跨度40年的故事记录下来,于是2013年初,我又上“上海公安博物馆”补拍了一些相关资料,然后又去当年案件发生的现场拍摄,庆幸的是这么多年来的大规模拆迁,这里居然还是老样子,并没被拆迁掉。</h1> <h1>这是上海公安博物馆“刑事侦查馆”展览的当年罪犯使用的作案凶器和工具,以及一些当年的走访、勘察现场等图片资料。</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摄於上海公安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杀人碎尸作案用的斧头(图摄於上海公安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杀人碎尸作案用的锯子(图摄於上海公安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发动群众寻找残缺的尸块(图摄於上海公安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研究尸块上的附着物,追寻犯罪第一现场。(图摄於上海公安博物馆)</span></p> <h1>我也拍了些现场照片,经过回忆整理,再配上相关照片,让这跨度40多年的故事更有可看性。在此也分享给各位朋友!</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摄於上海公安博物馆)</span></p> <h1 style="text-align: left;">不同时期的警察制服展示(拍摄于上海公安博物馆)</h1> <h1>这是五九式公安佩件和警哨(阳光收藏)</h1> <h1>故事发生一年多后,我被告知赴皖南山沟沟的"上海小三线工作"。这刚刚是我学徒满师三个月,1976年3月,在上海人民广场,在亲人们的陪送下,我告别了上海,奔赴皖南(三线厂)度过了了10余年的山沟沟工作和生活。</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