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病人如何预防并发症?

伊雪儿

<h3>下肢骨折、脑外伤等多种疾病都可能导致患者运动功能的减弱或丧失,造成长期卧床。长期卧床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由于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是极其缓慢的,很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肢体畸形等,因此,预防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h3> <h3>预防压疮并不难,“勤劳”二字记心头<br><br><br>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及其照顾者来说,压疮无疑是摆在面前的头道难题。经常会有病患问:“屁股后面长了个疮, 有啥好药可以推荐涂涂?”<br><br>  首先我们要知道,压疮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局部组织的长时间受压,导致局部组织的持续缺血缺氧,最终引起软组织的坏死而造成的。所以溃烂是受压后的结果,如果不解决受压问题,即使用了好药,伤口也不一定会愈合或停止溃烂。故而,压疮重在预防!<br><br></h3> <h3>1勤翻身<br><br><br><br>照顾长期卧床患者时,要做到每两小时给患者改变体位一次。为了保持侧卧位的有效性,为了保持有效卧位,当给予患者侧卧位时,在患者背后垫个枕头,此举可帮助患者放松背部肌肉让患者更舒适。如有条件也可购买翻身专用枕。<br><br>  在侧卧位时,位于上面的一侧腿部应给予弯曲,双膝间和双足下要放置软枕 / 垫。翻身时应避免拖、拉、扯、拽的动作,以防擦破皮肤。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去康复用品商店购买气垫床,通过调节床垫的软硬并加上规律的翻身,可以有效减少压疮的发生。<br><br></h3> <h3>2勤整理<br><br>由于压疮产生的原因是受压,所以在勤翻身的同时要经常整理患者身下的衣物及床单,保持床单及衣物的清洁、无皱褶、无碎屑,以免局部皮肤产生压痕。<br><br>  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还要经常检查导管放置的位置是否正确,防止因导管放置不当被患者压在身体下,加重局部皮肤的压迫。同时要对皮肤加强清洁并保持干燥,增加皮肤的抵抗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更换床单、衣服或给患者使用便盆时,须将患者抬离床面,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和损伤。<br><br></h3> <h3>3勤观察<br><br>在翻身的同时还要对易受压部位的皮肤进行观察。有人会问, 哪些是易受压部位呢?<br><br>易受压部位多为骨突处,根据体位不同,受压部位也不同。平卧位时,易受压部位为骶尾部、肩胛部、脊柱的棘突处、肘关节和枕后 ; 侧卧位时,易受压部位为耳廓、肩峰部、肘关节、髂前上棘、膝关节外侧和足外踝。<br><br>每次为患者改变体位后,都要对相应部位进行检查,如发现局部皮肤呈红色或暗红色的改变,要对此处皮肤加强关注,尽量减少受压时间。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使用压疮液体敷料对局部进行按摩。<br><br></h3> <h3>吞咽困难,当心肺部感染<br><br><br><br>由于意识障碍、机体免疫力下降,咳嗽和吞咽功能的减弱等因素,导致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产生肺部感染。那么如何预防肺部感染呢?<br><br></h3> <h3>1拍背<br><br>每隔一段时间,照顾者在给患者进行翻身的同时要给患者进行拍背。目的是通过胸廓的震动,协助呼吸道清理分泌物,促进痰液排出。<br><br>  拍背的方法:手心拱起呈空心状,由下往上、由外向内地叩击患者背部,力度以感到患者的胸腔有震动为好。如患者意识清醒,可以在拍背时鼓励患者咳嗽帮助排痰。如患者有意识障碍,必要时在拍背后可以借助吸引器和吸痰管给予患者吸痰。<br><br></h3> <h3>2保持口腔清洁<br><br>患者应每天早晚两次进行口腔清洁,如患者存在意识障碍,照顾者可以用软毛刷帮助患者刷牙。如患者存在面瘫等症状,每次进食时要将食物放在患者口腔的健侧,方便患者咀嚼,进食后要用漱口水漱口,将滞留在患侧面颊处的残留食物祛除<br><br></h3> <h3>3预防误吸<br><br>患者不能正常吞咽或吞咽功能减弱时,在进食或呕吐时易将口腔内的食物或胃内容物吸入到呼吸道。当患者出现呛咳等显性误吸的表现时,照顾者很容易感觉到。但如果患者出现食物误入呼吸道却没有咳嗽等症状时,会大大减少照顾者对误吸的关注,从而导致患者长时间的隐性误吸,最终发展为肺部感染。<br><br>吞咽障碍的表现除了咳嗽以外,还可以表现为进餐时食物在口腔内滞留,进餐期间发音的音质变化,频繁清嗓、进餐时呼吸急促等。作为照顾者,要高度关注患者有无误吸的表现,必要时可去医院留置胃管或行胃造瘘术。<br><br></h3> <h3>多饮水勤清洗,预防尿路感染<br><br><br><br>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出现尿路感染,主要与长期留置导尿管、神经系统受损后导致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排便后清洁方法不当、饮水量少等因素有关。由于女性的尿道短且直,所以尿路感染的概率要高于男性。所以在照顾长期卧床患者时,照料者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尿路感染的发生。<br><br></h3> <h3>1观<br><br>观察正常尿液清澈,颜色为淡黄色,当患者的尿液出现颜色改变、浑浊或出现絮状物时,作为照顾者要高度关注患者有无尿路感染,可以通过尿常规检查或留取中段尿行尿培养检查。<br><br></h3> <h3>2清<br><br>清洁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保持会阴部的清洁,每天两次用专用的毛巾温水清洗局部,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最好每天两次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或纱布擦拭导尿管和尿道口。<br><br>每次排便后要注意清洁的方法,清洁顺序应该为由前往后,以减少对尿道的污染。此外,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天要给予患者少量多次饮温开水,达到稀释尿液、冲洗尿道的目的。<br><br></h3> <h3>3定时更换导尿管<br><br>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在未发生尿路感染的情况下,每月更换一次导尿管。如出现尿路感染应及时就医,遵医嘱酌情缩短更换导尿管的时间。<br><br></h3> <h3>多运动,预防肢体畸形<br><br><br><br>1下肢瘫痪<br><br>患者易出现因跟腱挛缩而导致的足下垂症状,所以照顾者要加强对其足部形态的关注。可给患者穿上功能鞋帮助足部与腿部呈直角并保持背屈位,这个姿势能有效地预防足下垂(预防足下垂的功能鞋在康复用品商店有售)。同时,在给患者盖被保暖时要关注足部不要受压,有条件可使用支具撑起被子。<br><br></h3> <h3>2上肢瘫痪<br><br>患者如长期体位摆放不当,容易出现腕关节和肘关节的畸形。所以在给患者侧卧位时要检查肩关节有无受压,肘关节可自然屈曲、腕关节内收放在胸前。还可以给患者手中捏块折叠整齐的小毛巾,方便吸汗并保持手指处于功能位。<br><br></h3> <h3>3被动运动<br><br>照顾者可以协助患者在床上做被动运动,帮助活动各个关节。活动顺序为从大关节到小关节,活动的幅度由小到大。<br><br>  ①在协助患者进行肩关节运动时,照顾者一手托着患者的肩部,另一只手托着患者的肘部,做内收、外展和上下等动作。<br><br>  ②协助做肘关节运动时,应一手扶着患者肘关节,另一只手扶着患者手腕部,做屈伸、内旋等动作。<br><br>  ③协助髋关节运动时,照顾者一手扶着患者髋关节处,另一只手放在膝关节处,做左右旋转等运动。<br><br>  ④协助患者做膝关节运动时,应一手扶住患者的膝关节,另一只手扶住患者的踝部,做屈伸动作。<br><br>  被动运动应每天活动 2 次,每次时间 30 分钟,帮助患者活动时动作要轻柔,并以患者不劳累为准。<br><br><br>4自主运动<br><br>在协助患者做被动运动的同时,也要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运动。要鼓励患者加强健侧肢体的运动,例如用力握拳、手指伸展、用力足背曲等动作。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鼓励患者自行刷牙、洗脸及进食等。<br><br></h3> <h3>温馨提示<br><br>除了做好以上四种并发症的预防工作以外,长期卧床患者由于长期处于被照顾的角色,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心情低落甚至抑郁厌世等心理问题。家人和照顾者对其无尽的关爱和悉心的照顾是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重要心理支柱。<br><br>作为照顾者,在为患者提供精心护理的同时,也需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并可以寻求必要的社会支持来共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