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豪先生百年遗墨

观海

<h3>北宋皇宫遗址,开封龙亭,我祖父张景豪先生和这座宫殿有不解之缘。</h3> <h3>开封府宣化牌楼</h3> <h3>开封大宋御河枫桥</h3> <h3>汴梁一隅</h3> <h3>大河岸边</h3> <h3>百年遗墨展厅</h3> <h3>百年遗墨展厅</h3> <p class="ql-block">祖父:张景豪(1913,2,9-2003.4.5),笔名张文,别号白云山人,悦心斋主,河南滑县人氏,现代著名画家,美朮教育家。1913年2月9日生。8岁随高祖父读四书五经。自幼喜爱丹青,客厅挂有郑板桥的墨竹和黄庭坚的六条屏,看到兴致处不时临摹几笔,颇得高祖父赞扬,1927年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入艺术科,在李剑晨老师指导下学习素描与水彩画,1932年毕业,同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习中国画,在校长林风眠,教授潘天寿,李苦禅的教育下,画艺升华,在校学习期间开办个人画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1936年杭州艺专毕业,同年回到开封,经河南大学教授张邃青先生推荐,去滑县中学仼美朮教师一年,在开封龙亭大殿内举办个人画展,当时〈〈河南民报〉〉刊登照片及展览内容,1937年抗战爆发后,即到湖北省武昌参加郭沫若领导的抗日宣传队,以笔代刀画抗日宣传画,在武昌还有音乐家时乐蒙先生,俩人商定一起去延安,终因在汉口错过登船时间不能成行,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先后在河南汲县师范,省立郑州中学任美朮教师。1949年5月来到开封,7月考入河南大学师训二班,50年3月毕业,在开封艺朮师范学校任班主任及素描教师。</p> <p class="ql-block">建国初期,"改造旧年画"运动如火如荼,创作新年画1950年10月在上海《大公报》发表版画〈送公粮〉50年代初,先后在《河南日报》发表连环画《王贵与李香香》、《新婚姻法》52年8月《黄继光》53年1月《邱少云》54年开封艺术专科迁往郑州,同时在原址筹建开封第二师范,任美朮教员。</p> <h3>1954年在《河南青年报》发表国画(群羊)。连环画单行本《红领巾救火车》55年《小英雄屈季》于56年先后由河南人民出版杜出版,国画(试新犁)(农业生产忙)于57年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并获优秀奖,1957年政治运动柀错划成右派,下放河南内黄县白条沟农场劳动。在极其困苦的条件下,笔耕不辍,劳动之余为老乡画像。颇受当地人们尊重。</h3> <h3>1962年5月返回开封,和刘葆松先生,叶桐轩先生,贾慎斋先生,庞白虹先生,蔡德全先生,张光斗先生共同组建开封市工艺美朮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材。</h3> <h3>1966年文革开始了!珍藏传承几代人的书籍,画册,手稿,瓷器包括黄庭坚书法六条屏,郑板桥墨竹以及老师林风眠,潘天寿,李剑晨,李苦禅等和同学同事互赠字画,都在一遍遍口号声中,灰飞烟灭。彻底破四旧,立四新。</h3> <h3>1973年开封美术厂任画师,画出囗画73年至79年,在历届广交会上,祖父有数千张花鸟画被外商订购,出囗到日本及东南亚各国,画款归公,为国家创汇,76年国画《雄鹰》,《泼墨山水》入选加拿大现代中国画展。</h3> <h3>1979年,右派平反,任开封地区师范学校,美术教研组组长,83年评为副教授,84年地区师范学校改为开封师专,晋升教授。</h3> <h3>1987年10月在河南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紫藤公鸡》,《墨竹》,《泼墨山水》,《雄鹰》,《风竹》5幅画作省博物馆收藏。</h3> <h3>1988年至1991年,为河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及全国希望工程捐赠画作十余幅。</h3> <h3>1988年国画《大公鸡》由青岛博物馆收藏。</h3> <h3>1989年国画四条屏墨竹《风》,《晴》,《雨》,《露》以年画形式,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h3> <h3>1992年《飞鹰》由开封市博物馆收藏。</h3> <h3>1992年《公鸡》由开封市博物馆收藏。</h3> <h3>1992年《墨竹》由开封市博物馆收藏。</h3> <h3>1992年10月在开封大相国寺举办八十岁画展,同年国画《群鸡图》由海南宋庆龄纪念馆收藏。</h3> <h3>国画《荷塘野趣》,1991年收录《当代书画篆刻辞典》。</h3> <h3>《晴雪》</h3> <h3>1993年9月,河南美朮出版社出版《张景豪画集》。</h3> <h3>1992年《荷塘》由开封市博物馆收藏。</h3> <h3>1994年6月,支援李公涛先生修建开封翰园碑林,捐画作十余幅,捐赠画集200套。</h3> <h3>1995年,为支援修复开封龙亭大殿,捐赠8尺大幅国画及现金,祖父和龙亭大殿不解的缘,1937年在龙亭大殿举办个人画展时,遇到国民政府省主席刘峙,即写推荐信给郭沫若参加抗日宣传队,国破山河,参加抗日,匹夫有责。</h3> <h3>1998年2月,为修复开封大梁门捐款,捐画。</h3> <h3>1998年4月,为抗洪救灾捐款,捐画,参加中国画义卖活动。</h3> <h3>国画《风竹》1991年由陕西黄帝陵纪念馆收藏。</h3> <h3>《君子之风》</h3> <h3>《清风六月寒》</h3> <h3>国画《风竹》,《清风六月寒》1990年10月收录《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h3> <h3>1999年5月《河南现代美术史》第四节载入《著名国画家艺术教育家张景豪》一文,桃李天下。</h3> <h3>《黄山雨后》</h3> <h3>《松云飞瀑》</h3> <h3>《千岩秋风高》</h3> <h3>《山区小景》</h3> <h3>《蜀江风帆》</h3> <h3>《松鹤延年》</h3> <h3>《青云直上》</h3> <h3>雨湿松阴凉,风落松花细,独鹤爱清幽,飞来不飞去。</h3> <h3>《双吉》</h3> <h3>《冠上加官》</h3> <h3>连年看汝立,嘴爪世应稀,殺气曾霄上,飞搏众岭低。</h3> <h3>《大吉教子》</h3> <h3>《紫滕八哥》</h3> <h3>人生路漫漫,光阴最无情。我收藏近三十年和祖父合写的一幅《松鹰图》时感恍如昨天。先生的画让人感动,洋溢着生活情采和趣味,力显精神的张力和豪气。笔墨霸悍,不傲气却有傲骨,对待困境,心宽而释,文革中听我叔父讲!批斗会后回家提把京胡,自拉自唱,尤其喜爱马老板连良先生的唱段《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以释怀。先生的一生奋斗,他自已的创作坚持从传统自身求出新,追求笔墨情趣,奇险,强悍精于写意花鸟,落笔大气,点染收捨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礡,趣韵无穷,画面灵动,引人入胜,绘画题材多样,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一生教书育人,桃李天下。<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