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2月3日,跟随旅行社团前往老挝北部重镇、千年古都、秘境佛国、世遗小镇——琅勃拉邦。</h3> <h3> 老挝的手工制品,精美漂亮!</h3> <h3> 这是老挝平民百姓人的交通工具——嘟嘟车</h3> <h3> 香通寺是琅勃拉邦最宏伟的一座寺院。由Setthathirat国王于1560年建造,直到1975年都是王室私有资产。与王宫一样,香通寺也选址在湄公河附近。其中的大殿代表了经典的琅勃拉邦寺庙建筑风格,其后墙上镶嵌着壮观的生命之树图案。</h3> <h3> 光西瀑布(kwang si waterfall)又叫金鹿瀑布,位于城南29公里处,这座瀑布高约200多米,呈正三角形,从山上泻下相当壮观,加之四周的植被非常漂亮,很多人都爱死了这里。</h3> <h3> 琅勃拉邦的光西瀑布是老挝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在不同的时候,它拥有不同的美丽。旱季的时候是纤细秀雅的精致的美丽。而到了雨季的时候,则是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h3> <h3> 琅勃拉邦大皇宫是1909年为西萨旺皇室建造的,当时整个老挝已是法国的殖民地,而琅勃拉邦则是已“保护地”形式行使皇权。整个皇宫由西萨旺皇宫(博物馆主馆)、琅勃拉邦像安置祠、普西会议厅和西萨旺·冯国王雕像组成。可惜内部禁止拍照,只拍了外观照片。</h3> <h3> 琅勃拉邦清晨5点多的街道,湄公河旁的法国街,还是被黑幕层层遮拢,古朴典雅的面孔掩没着一层神秘面纱,可街头已经有很多人,有当地的居民也有很多游客,见证一场施与被施的仪式。</h3><div> 街道的路上各位信众备好糯米糕点等食品,等待着和尚们来化斋。</div> <h3> 橙色是𤨡勃拉邦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当穿着橙色衣服的和尚光着脚丫一众走过来的时候,游客们兴奋不已。布施者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买来的食物分别施与和尚,我越过参与的游客,径直走到老挝的本地信众身旁,去感受那真正的、原始的施与受。</h3><h3> 布施者中,有耄耋老人,也有青春少年,与和尚一样光着脚丫,跪在自己带来的垫子上面。被布施者清一色和尚,从外貌上看,有六七岁幼童,也有上了年龄的老者。布施者一脸虔诚用手从框子里抓出一点点糯米饭,分别施与各个和尚,而和尚们陆陆续续地接受布施,一脸平静。</h3> <h3> 当结束布施后,我看到当地的民众会拿出一点点糯米放在身后的墙上,而接受的和尚们则会在钵满的时候,将多出来的食物倒入地上的大框中。当地导游说和尚不是浪费食物,而是把布施过来的食物留下自己够吃的一部分,剩余的留给其他穷人</h3><div> 那一个瞬间,鼻子一酸,我的热泪盈上了眼眶,一直觉得贫穷是可怕的,贫穷是一切痛苦之源。可这个时刻,在这个不富裕的国家,大家都坚信施比受更有福。乐善好施的民众及不贪的和尚,让我恍然大悟,一个有信仰的民族,一个内心有信仰的人,才是最富有的,才是最幸福的。</div><div> 在这里,施与被施一样幸福。</div> <h3> 当地信众与僧侣虔诚地进行着施与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似游客惊鸿一瞥的猎奇经历。施与被施是这个城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上演的平凡一幕,这里的寺庙不开伙,所有的和尚伙食都要通过化缘获得,这里的和尚过午不食,于是每天化缘只拿够自己吃的那一部分,这里的男人一生必须当一次和尚,这样的习俗,已延续上千年…</h3> <h3> 距离中国关口10公里左右, 磨丁村有三百多户人家,是多个民族混杂居住的寨子,以傣族为主,占总人口的二分之一。其次是老龙族、老听族、哈尼族和部分汉族等(汉族在老挝是属于少数民族)。磨丁村在历史上也是曾种植过罂粟的,尤其上世纪中叶在金山角毒品比较泛滥的年代,全村都靠种植鸦片为主要经济来源。随着磨丁经济特区的开发,许许多多神秘面纱之后的老挝会一 一展现在世人面前。</h3> <h3> 寨子不远处,有一个老挝传统的古老制盐厂,生产的食盐叫“鱼牌”,当地人介绍大概历史有300年左右。厂里现大约占地10000平方米,分熬制加工区和生活区。有工人60多人,在老挝非常有名。老挝的盐都是盐晶体直接销售,而且磨丁盐厂的食盐在老挝国内是不用检验的;盐厂至今还沿用着传统古老的制盐工艺,这里的盐都是销往老挝全国各地的,甚至销售到万象这样的大城市。</h3> <h3> 攀登普西山俯瞰琅勃拉邦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历史遗产名录,东南亚传统与殖民风格保存较为完好的城市。</h3> <h3> 老挝之行的合影留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