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虎子 阎国元 —— 三十团上海支边知识青年美篇之三

沈家涛

<h1>编辑 沈家涛 陈印红 沈松年</h1> <h1>  本篇原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二周年而作,所以会与专题美篇略有偏题,望见谅!</h1> <h3>  阎国元是将门之子,既然说的是将门,那就有必要先把将门说一说。</h3><div> 这是他的父亲阎建勋:</div><div><br></div> <h3> 民国二十三年,阎建勋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物理化学系。 </h3> <h3>  这是他的学生证:</h3> <h3>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八年抗战画卷中,美国空军中将克莱尔.李.陈纳德率领的飞虎队无疑是最辉煌、亮丽的篇章之一。<br></h3> <h3>  阎国元的父亲阎建勋就是在飞虎队负责电台通讯联系和设备安装、维修工作的。当时,日军正向我后方猖狂进攻,中国空军损失惨重,阎建勋不顾个人安危坚持用电台向飞虎队报告日机的行踪使得飞虎队准时起飞给日机以迎头痛击。阎建勋屡建战功。飞虎队狠揍日寇飞贼,每击落一架强盗飞机,都凝聚着他的一份功劳。因此,阎建勋被称为飞虎队的千里眼。</h3> <h3> 1945年,美国空军中国战区司令员史特拉梅将军在上海向阎建勋授勋,向他颁发了一枚非军人特别奖勋章,以表彰他的卓越功绩。当时的上海《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等都刊载了这条消息。中央社记者陈香梅在报道中称他为“以雇员资格而受美军奖章的第一人。美机每次出击获得的战果,得力于阎建勋电讯联络工作之协助甚大,实为不可多得之电务工程人才。”</h3><div><br></div> <h3> 这是民国三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新闻报》刊载的阎建勋在美国空军中国战区司令员史特拉梅将军办公室受奖的新闻和图片:</h3> <h3> 这是《大公报》刊载的阎建勋获美空军奖状的消息:</h3> <h3>  日本投降后,阎建勋在上海虹桥机场民航空运队任通讯处副处长。在地下党的组织下,阎建勋以该队华籍职工福利委员会主席的名义签发了地下党拟定的号召各机场罢工的电报,青岛、济南等机场职工纷纷响应,立即拆毁了几架准备起飞空投的飞机。阎建勋被国民党当局以“违反命令,破坏空投”的罪名开除公职。但是,阎建勋一刻也没有放弃为新中国航空事业奠定基础的努力,他积极参与了两航起义,为解放上海,为新中国航空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于1950年,在上海金门饭店受到林柏渠、粟裕的接见。<br></h3><div> 阎国元就出身在这样一个为抗战,为建立新中国民航做出卓著贡献的家庭。阎国元从小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意志坚定,聪明伶俐;他虽然有点调皮,但学习成绩优秀,品德良好,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尊重。他于1959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延东初级中学,应该说展现在他面前的是前途一片光明。</div> <h3>  但不幸的是,他父亲屡次受到极左思潮和政策的冲击,1959年,就在阎国元初中毕业的同一年,他父亲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全家人都受到牵连,受到歧视,抬不起头。</h3> <h3> 在这样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之下,阎国元在黄浦区北京东路街道报名支边了。阎国元和北京东路街道的128名知青于1965年7月9日登上西行的列车,7月16日来到孔雀四场六队(现第二师三十团六连)加入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队列。</h3> <h3> 这是刚刚穿上崭新的绿军装的阎国元:</h3> <h3> 阎国元秉承其父的个性,耿直仗义,踏实肯干,工作积极。由于他做什么事情都雷厉风行,雄赳赳气昂昂,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所以虽然也得罪了一些人,但他朋友众多,知青朋友亲切地送他一个外号:小公鸡。可以说,说到小公鸡,三十团老老少少没有一个不知道的。但是,虽然阎国元凭着自己的努力,在团场很有点影响力,但由于父亲多年蒙冤,是个历史反革命分子,文革期间又惨遭迫害,被诬陷打击,遭遇了许多不公平的对待,阎国元一直不被重用。</h3> <h3> 文革后的1980年,阎建勋终于平反昭雪了,还被国务院任命,成为国家首批工程师之一。国家落实政策,阎国元才被团场重视起来。</h3> <h3> 图为巴州政协主席在知道阎国元的父亲的事迹和平反昭雪的消息后,专程到阎国元的家里表示慰问,图右二为巴州政协主席,右三为阎国元:</h3> <h3> 1987年阎国元奉调加工厂粉碎车间工作。从1990年起,他担任了粮食保管员工作,负责全团的大米出库工作。经他之手,每天有七八十吨大米装运出库运往全疆以至全国各地。当时三十团粮棉并重,水稻是团场的主要农作物。由于三十团的大米品质优良,粒粒纯白醇香,煮出来的米饭芳香四溢,享誉全疆,各地来团场求购大米的车辆排成了长龙。所以,粮食保管手握大权,有人甚至形容他是掌握了半个团场的大权。阎国元并不握权自傲,而是把团场的信任视为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多做贡献的岗位,兢兢业业,认真把关,一袋一袋,一车一车,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到1995年阎国元又奉调单位司务长工作,直到1999年回沪。阎国元在三十团的建设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h3> <h3>  图为阎国元和团场的几位战友在一起:</h3> <h3>  阎国元的父亲历经苦难,尤其是在文革中深受迫害,身心受到折磨,于1981年因病离世。</h3> <h3>  这里还要介绍一个插曲。文革动乱中,阎建勋的勋章不幸丢失了。1984年正值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改善,里根总统访华之际,阎国元的妈妈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里根总统写信,要求美国政府补发勋章。1984年6月8日,美国国防部陆军部副参谋长人事办公室非军人人事局长雷门.丁.舒姆实代表里根总统签发了回信,“……我们高兴地能向你寄付这份非军人特别贡献勋章代替已遗失的那份….我们这里的记录确认陆军部长在1945年3月21日批准对阎先生在危险的和困难的情况下修复复杂的无线电设备并投入应用的奖赏….”信的最后说,“使人愉快地得悉阎先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支援美国军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也同样希望一个持续的和不断改善的中美关系…”</h3> <h3>  这是美国国防部陆军部副参谋长人事办公室复信的原件:</h3> <h3> 这是复信原件的翻译稿:</h3> <h3>  这就美国补发的非军人特别贡献勋章:</h3> <h3>  《巴州日报》记者唐才奇闻讯及时采访了阎国元,这是刊载着阎家获得美国补发勋章消息的《巴州日报.生活导报》:</h3> <h3>  进入新时期后,阎国元父亲的英勇战绩再次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尤其是宝山电视台经过多次专程采访,制作了专题片,于2006年7月28日在“新闻扫描”栏目中播出。盛赞他为战果辉煌的飞虎队战鹰的幕后英雄。</h3> <h3>  退休后的阎国元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他热情关心老知青活动,多次慷慨解囊支持知青工作。这是他在六连老知青聚会时为有困难的战友捐款留影:</h3> <h3> 阎国元在国外旅游</h3> <h3>  这里掠取的是阎国元近期生活的几个瞬间:</h3> <h3>  摸摸佛脚:</h3> <h3><font color="#010101">恩爱夫妻:阎国元和杨元蓉</font></h3> <h3>  台湾日月潭留个影:</h3> <h3> 阎国元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在三亚海滨:</h3> <h3> 阎国元在为六连战友快乐的农家乐拍照留影:</h3> <h3> 阎国元和外国朋友在一起:</h3> <h3> 阎国元在三十团六连上海知青进疆四十七周年聚会上和部分战友在一起:</h3> <h3> 阎国元夫妇为三十团老知青回忆录《情系双丰》捐款1000元。图为他们出席《情系双丰》首发式和战友们的合影,后排左一就是阎国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