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

空谷幽兰

<h3>电视剧《风筝》看完很久了,却一直未写剧评,我怕我浅薄的文字写不出《风筝》的厚重。</h3><h3><br></h3><h3>剧情到后面几集,观剧过程,数度泪崩,导演没有煽情,全因自己控制不住。</h3><h3><br></h3><h3>不得不说,柳云龙被称为“谍战教父”真的是实至名归。他的谍战剧不同于一般的谍战剧那样把敌我阵营刻画得水火不容剑拔弩张,而是更多的探讨了在不一样的大时代背景下隐秘战线下的个人信仰与人性该如何去抉择。更难得的是,对于军统特工中对兄弟情义有真情实意的表现,也是以往极少见的。</h3><h3><br></h3><h3>本剧拍得很大胆,与其说是谍战剧,不如说是情工人员的一生。既是导演又是主演的柳云龙这次又收获了大批好口碑,在剧中他既是军统六哥,也是周志乾,更是风筝,从审问共军女特务遭遇窃听“送你上路的是你的同志,求你不要恨他”,国共都怀疑他,再到“风筝”潜伏,解放后被欺负辛酸。柳云龙通过人物细节将人物性格演了出来,令人信服。</h3><h3><br></h3><h3>本剧获得的成功,让我们更深一层地思考本剧成功的原因及意义,它让我们看到了不曾看到的一面。</h3> <h3>《风筝》能获得如此高评价,在于其深度还原了历史,使整部剧有了深度、广度与厚度,它和以往谍战偶像剧不同,《风筝》着力刻画了郑耀先的一生,以此解读隐秘战线情工人员的艰辛,其爱情、亲情、友情与特工职业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内心的纠结与坚韧的冲撞,由此带来对观众心里冲击,获得了观众认同感。</h3><div><br></div><div>剧中的郑耀先,和以往谍战剧中国共产党卧底始终保持着正义凛然不同,为了成功打入军统高层,他把正义与善良隐藏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化身为以心狠手辣著称、比军统还军统的“军统六哥”;为了伪装更成功,他不得不亲手杀了自己的同志,这与以往谍战剧中努力置身事外、不参与杀害同志是截然不同的。</div><div><br></div><div>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志死在自己手里,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虽然无法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观众感同身受,但却使人物有巨大的张力,这样的人物形象才更具现实感。</div><div><br></div> <h3>郑耀先作为一个出色的特工,使他容易成为别人嫉妒的对象;碰上戴笠这个多疑的老板,使他的卧底生涯如履薄冰;加上国民党军统中统长久以来的嫌隙,致使他成为中统暗杀的目标。</h3><h3><br></h3><h3>为了让自己能更好地扎根军统,让自己更好地活下来以完成党交给自己的任务,他不得不培植力量来保护自己,因此剧中有了另类兄弟情,这也是以往同类影视剧中极为少见的。</h3><h3><br></h3><h3>郑耀先以对兄弟们的保护而赢得了军统兄弟们的信任与爱戴,抗日时期的同仇敌忾使他和这些人有了很深的兄弟情。</h3><h3><br></h3><h3>虽然他们属于敌我阵营,本应水火不容,但他们能在郑耀先命悬一线时挺身而出,看到郑耀先为了自己的信仰与职责而不得不去抓捕他们,看到赵简之为了保护他而选择自杀,看到宋孝安为了能在生命最后一刻见到“六哥”而感到欣慰,观众们也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虽然为了报复有人试图杀“六哥”,军统特务们滥杀无辜,可他们之间历经生死铸就的兄弟情却是真实的,那种为了兄弟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深情依然打动观剧的人们。</h3><h3><br></h3><h3>这样的郑耀先,人性是撕裂与痛苦的,唯其如此,才更突显其信仰与忠诚。</h3> <h3>本剧还描写了郑耀先的三段情,三个女人分属不同阵营:初恋情人程真儿是自己同志,结发妻子林桃是中统,苦难中互相扶持决定相伴下半生的韩冰是军统。</h3><h3><br></h3><h3>以往的谍战剧中,共产党卧底爱的一定是自己人,和国民党女特务的感情都属逢场作戏,但本剧不同,郑耀先对这三个女人都有很深的感情,而这三个女人也同样爱他。</h3><h3><br></h3><h3>人无对错,只关信仰,这样的爱情更具烟火气,也更接近真相。所以当观众看到郑耀先只能眼睁睁地看程真儿死在自己面前,看到林桃为了他毁容自杀,韩冰诉衷肠后自杀才会动容。这样的感情不玛丽苏不狗血,也才更能说服观众,让观众认可。</h3> <h3>隐蔽战线最残酷的地方在于绝密,如果任务没完成,如果不能解密,那么他只能一辈子隐姓埋名,<b>“胜利了,不能宣扬;失败了,不能解释,誓言无声,英雄无名!”</b>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h3><h3><b><br></b></h3><h3>我们在感叹“军统六哥”郑耀先的风光无限、霸气侧漏,也为后来饱受磨难、忍辱负重的周志乾感慨不已,曾经有多风光,后期就有多落魄。</h3><h3><br></h3><h3>后期的郑耀先,一条腿被自己人打瘸,跛着腿的他又化身军统郑介民的闲子周志乾藏身警察局,解放后又作为国民党留用人员继续潜伏。</h3><h3><br></h3><h3>为了能完成当初陆汉卿交给他的“找出影子”的任务,为了自己不被同志杀死,他选择向党组织坦诚。虽然向组织说明了一切,也得到组织的认可,但为了迷惑敌人,仍然选择不公开身份,继续潜伏。于是他以反革命特务的身份被发配到劳改农场改造,致使独生女儿无人照看,他拒绝了陈国华照顾周乔的好意,任由周乔由一名妓女抚养,使周乔从小就恨他这个爸爸,而且一生都遭歧视。</h3><h3><br></h3><h3>而在文革中,他又遭遇非人待遇,身体受到摧残,亲生女儿也加入到批判他的行列,使饱受屈辱的他内心更多了一层煎熬。</h3><h3><br></h3><h3>为了能活下去,在钱副部长和徒弟马小五的帮助下,他再一次隐姓埋名,消失在亲人、战友、徒弟的视线中,再无往来。如若马小五找不到他,或许他就此了却一生。</h3><h3><br></h3><h3>剧情发展到最后,一名坚定的对党无限忠诚的革命战士形象益发清晰,这个历经荣辱、饱尝辛酸的人物直击观众心里。</h3><h3><br></h3><h3>他去北京看病却孤身前往,随身携带一个水壶和几个馒头,他无怨言;见钱副部长时一个人落魄地坐在路边,钱副部长见此情景内心酸楚,他只为自己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自由行走而欣喜;落实政策补发工资,他却一分不取,只为自己能活着而高兴;一生为党为人民,到最后唯一的要求就只是亲眼看一次天安门升国旗。</h3><h3><br></h3><h3>这样的郑耀先,收获了观众大把的眼泪,是那种从心里流出来的眼泪。这样能真正打动观众的剧才是好剧,好剧就是要触动人的灵魂,在哭过笑过后,有更深层次的思考。</h3> <h3><b>这部剧最大的价值在于向世人诠释了信仰的力量。</b></h3><h3><br></h3><h3>革命年代,受党的委派秘密打入敌方要害机关的卧底,其任务的危险程度远远超过在白区的地下党,他们不但要和敌人斗智斗勇,而且在很多时候,要看着同志在自己面前受刑甚至被杀害,还很有可能受到自己同志的追杀。这些都是极为残酷的煎熬,<b>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和坚强的内心,</b>肯定无法胜任如此艰巨的任务,而支撑他们能够在如此险恶的隐蔽战场上坚持下来的,正是对革命最坚定的信仰,《风筝》中也用了相当的笔墨来诠释郑耀先、陆汉卿、曾墨怡、程真儿这些的卧底对于信仰的坚持。</h3><h3><br></h3><h3>郑耀先在敌人心脏斗争了十八年,经历了繁华与荣耀,抵抗住了诱惑;解放后又因身份无法公开而不得不遭受另类待遇,被欺负遭挨打,坚守住了底线;剧中郑耀先前后极具反差的待遇及形象,直击观众心里,让人反思:<b>该有多坚定多高远的信仰,才能度过职业生涯中那许多遭际变故?</b></h3><h3><br></h3><h3>对于这些潜伏的卧底,我党秘密战线的领导人周恩来总理将这些出生入死的英雄比喻为战斗在“龙潭虎穴”之中,他还专门有过十六字的评价——“<b>有苦不说,有气不叫;顾全大局,任劳任怨</b>”。他们这样用自己的牺牲所换来的情报,自然也是极具价值的,对于革命事业贡献极大。</h3> <h3>这部剧之于当下的意义也极为深远,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全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今天,也很需要这种对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无比坚定的信仰,这也是《风筝》能撼动人心之所在。</h3><h3><br></h3><h3>当人们能从自我利益中脱身,将个人荣辱搁置一边,全身心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那么中国更加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h3><h3><br></h3><h3>而《风筝》传递的精神能被观众追捧与热议,说明观众日趋理性,观众更希望看到有深度有内涵的影视剧,这也给编剧导演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真诚之作才能打动观剧之心。</h3><h3><br></h3><h3>我们希望中国影视剧能回归理性,少些抗日神剧谍战雷剧,出现更多像《风筝》这样有厚度有内涵的作品,用良心之作唤起观众的共鸣,引导普世大众迈向崇高与卓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