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新兵连的炊事员虽然不多,但新兵的积极性都很高,一有空就主动去帮厨。所以,炊事班也能忙得过来。食堂是个临时搭建的竹棚子,在棚子的前面有条小溪,清清的泉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我们的吃水和用水都从那里取。只要食堂的两只大水缸缺水了,立马就有人主动去挑,稍微晚点都抢不到水桶。摘菜洗碗刷锅劈柴扫地就更不用说了。虽说有的新兵在家里也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出门在外,又在这种你追我赶的氛围中熏陶,谁也不甘落后,个个都变得很勤快。记得我为了表现好点,扫完地就把扫帚藏起来,准备下次再用,谁知道炊事班长急着用找不到扫帚,知道是我干的,还把我给训了一顿。新兵连每天晚上都要点名,先是呼点,看看人员是不是都在,之后是对当天的工作进行讲评,表扬好人好事,指出存在问题和不良倾向。谁要是能受到表扬,心里也是美滋滋的。</h3><h3> 那时我们的津贴费每月6元,伙食费每天4角8分,虽然钱不多,但物价便宜。新兵的伙食平时虽然见不到什么大荤,但中晚餐都能见到肉,周末还能有个小会餐或者吃顿大肉包子。比起我在农村插队时的伙食,好的都不是事了。一日三餐吃得不错,处处感到温暖,浑身就好象有使不完的劲。为了节省伙食费,司务长每周都要找10来个新兵出公差,坐上卡车到深山里检柴火。</h3><h3> 我也去过一次,坐上卡车开到深山老林里,高大的树木和苍翠的竹林枝繁叶茂,空气中混合着浓郁的泥土和树叶的芳香,极其清冽沁人心脾。我们贪婪地呼吸着这充满负离子的新鲜空气,踩着积满厚厚落叶的山路,蝺蝺而行,有种进入原始大森林的感觉。我曾在日记中写到:“我喜欢大山的挺拔和广博,喜欢杉林竹柏所表达的不屈不挠精神,期望自已也能变得像高山一样坚强有力,像杉林竹柏那样不畏风霜严寒”。可见当时还蛮有梦想,上进心还挺强的。路边都堆满了码得很整齐的木头,散发着杉木特有的香味,不时还有野鸡、野兔,甚至野猪窜过,使人感到十分惬意和惊喜。卡车一般都是开到伐木场地,把老百姓锯下来不要的木头装上车,用绳子固定好,拉回来堆好,要用时拿斧头劈开就行了。拉一次木柴,炊事班大约可以烧一个多星期。</h3><h3> 出公差虽然好玩,有新鲜感,但也有出事的。我有个老乡在新兵连待了半个月左右,就被团指挥连选中当报务员,送到江西省鹰潭市福空通信团教导营去学习了。有一天,连队派他和几名新兵去拉大米,刚好下雨,卡车就蒙上了帆布。这几个新兵都穿着雨衣在车上,我这名老乡用雨衣裹着,身子和头都靠在车子左边的车厢和帆布上。那时的公路也比较窄,这辆车在与一辆地方货车交会时碰擦了一下,他当即倒地。当时裹着雨衣还看不出来,送到医院一看,后面的小脑都碎了。</h3><h3> 当了不到一个月的兵,还没分出个子丑寅卯来,人就这样没了。噩耗传来,我们大家都惊呆了,感到十分地惋惜。前不久还在一起训练的,就突然阴阳相隔了,生命真是太脆弱和无常了。由于连城与鹰潭路途相隔很远,我们又都身不由己,只能在心中默默的悼念。听说他父母亲都到部队来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多么令人心酸的场面呵。听说在鹰潭的战友们,都去看望和慰问了他的父母。因为是出公差,后来部队追认他为因公牺牲。</h3><h3> 毛主席曾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写到:“人总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我这位老乡的牺牲,虽说是个意外,但因为是奉命为连队拉大米,也是光荣的,不过还是要尽量避免发生这样的事。在悲痛之余,对于生与死的问题,大家一时也议论纷纷。后在连队干部的引导下,新兵们意识到,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作为一名军人,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当袓国和人民需要时,都应当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献出热血和生命,去履行军人的神圣职责,捍卫军人的荣誉与尊严!正如现在人们所说的,不是岁月静好,而是有人负重前行。</h3><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