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时刻 永远的记忆(初稿)万花文化园发起人王树贵

延安宝塔区农副产品加工园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7年我在绥德家乡受洪灾后慰问时</b></p><p class="ql-block"><br></p> <h3>王树贵希望尊重的各位亲朋好友转发,</h3><h3>以被更多的后人知道革命老前辈的故事。</h3><h3>为了很好地宣传这个村为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继承革命传统,创造新的辉煌!</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回家有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树贵</b></p><p class="ql-block">远近闻名的陕北黄土高原上,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发生过许许多多革命的故事,被人们赞誉为红色的土地,革命的堡垒,将军的摇篮,人才辈出的宝地!它就是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我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回乡情结 英雄故事</b></p><p class="ql-block">人常说,故土难离。2017年10月21日,我回家乡绥德,当走到十九洞桥时,脑海里一下子浮现出70年代的情景,祖父带我回老家,我四大爷赶着毛驴车在绥德城里接上我,坐在毛驴车上走到无定河大桥时,他充满无限深情地对我说:“这是永定桥,也是无定河桥,也叫十九洞大桥。当年,你祖父和你二大爷、三大爷都闹革命去了,我是最小的,排行老四,留在家里照看老人。1936年初春,国民党绥德第二督查专员公署派人把我抓到修桥工地劳动,当时动用数千民工,轮流修建,(挖桥基、用草绳、打木桩、沙袋将水分流拦挡,用手抱、用肩扛、用背背石头、巨大石头多人抬等),用白矾水和白灰凝固桥柱,做好了一边以后,在做另一边,在修桥的过程中不但吃苦受累,还要挨监工大麻子的鞭子,用无数人的泪水与汗水才修建成了今天的“无定河大桥”,我祖父说,桥是1936年5月开工建设,1937年10月建设完成。是由国民党的杭毅、汤恩伯、高桂滋、何绍南等带领修建的大桥,是绥德人民勤劳修建的无定河上唯一的一座大桥。</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七年的三月十八日,毛泽东同志率领以“昆仑纵队”命名的党中央机关撤出延安转战于陕北高原的千山万壑之中。是年九月,“昆仑纵队”辗转到绥德无定河十九孔桥(今龙凤桥),尾追的国民党部队已至清涧石咀驿,由于军情紧急,中央警卫团急告毛泽东主席:为确保毛主席和党中央机关的安全,建议利用深秋无定河水上涨、水流湍急的自然优势,立即炸毁十九孔桥,以确保万无一失。但毛泽东表示,桥是人民群众的通道,绝不能炸毁。当即下令警卫团在桥东的残石碑上写道,“毛泽东由此向东”的标记,当尾追的国民党军赶到此桥时,将领刘戡面对 “毛泽东由此向东”的碑石,百思不得其解。误入其途,其实当时毛泽东就是“由此向东”了……。时过境迁,此桥铭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更让人们永远追忆着毛泽东主席高超的军事谋略和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的爱民情怀。此桥经历过历史风雨和多次自然灾害,特别是2017年7月26日洪灾的考验,仍旧巍然屹立。让绥德人民世世代代怀念毛泽东主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色土地 将军摇篮</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顺着桥头往前转,桥边的护栏石碑上 “红色绥德彪炳千秋”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中关于崔文运、崔曙光等1455位革命英烈的相关内容,让我想起了我祖父给我讲的他大姑舅崔文运(人称大老崔)、二姑舅崔田夫(人称二老崔),本村本家崔曙光的革命故事。</p><p class="ql-block">故人已去,但这些革命故事时时刻刻在我心头萦绕,挥之不去。家乡还有无数革命英雄,我将会为他们拍摄微电影和历史记录文献片,来展现和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以教育后人,启迪未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崔文运烈士</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称大老崔),生于一八八四年陕西省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一九二六年在本村参加农会,进行抗粮抗税斗争,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支部委员,区委书记,绥清中心区委书记。一九三三年七月任绥德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在任期间,积极发展地下党组织,开辟红区壮大革命力量,打击土豪劣绅,使革命烈火在绥德南区、清涧东部熊熊燃烧起来。一九三四年六月二十六日,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当晚薛家峁国名党据点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用红火烧、烙铁熨、烧红的铁条穿刺锁骨,逼他交出县委成员名单,他铁骨铮铮,宁死不屈,大声辱骂敌人;敌人穷凶极恶,狂妄叫喊,要砍掉他的头骨点“天灯”。他毫不畏惧,大声励斥敌人:“要点天灯,把口子开在胸前,老子要看!”一夜间,敌人用尽所有酷刑,毫无半点收获,无奈,敌人向他下了最后的毒手。一九三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崔文运被押送到绥德县南门外示众斩首,他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p><p class="ql-block">一九四四年六月,为纪念崔文运烈士殉难十周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专为崔文运烈士立了纪念碑,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碑上题了挽词:</p><p class="ql-block">对党能尽忠 精神不死</p><p class="ql-block">临难无苟免 气节长存</p><p class="ql-block">碑上还刻着绥德行署专员袁任远、副专员杨和亭敬送的挽联:</p><p class="ql-block">革命楷模功勋尚存 其节可风名垂千秋</p><p class="ql-block">绥德县县长霍祝三题了:“为国牺牲”的挽词。</p><p class="ql-block">在纪念崔文运烈士五十周年时,铁道兵原政委崔田民将军为崔文运烈士题了挽词:</p><p class="ql-block">壮烈牺牲五十年精神犹存</p><p class="ql-block">忠节正气启后人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崔曙光烈士</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名崔世荣,参加革命后化名为“铁匠”,一九一一年二月十二日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一九二七年四月于清涧县立第三高小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一九二七年秋考入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一九二八年因闹学潮,学校封闭后回村与崔田民等同志创建了铁茄坪村党支部。</p><p class="ql-block">一九二八年冬,在清涧县店则沟、李家坪、芦则塔、陈家山、东拉河、李家鼻等村庄,以小学教师、校长的身份为掩护,与周继丰同志一道开展建党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于一九三零年冬,在芦则塔创建了区党委。</p><p class="ql-block">一九三四年先后任绥德县共青团委书记,县委秘书长、组织部长等职。一九三五年历任陕北特委巡视员,西北工作委员会巡视员,陕北延安县第三分区区委书记,中共延安县委书记等职。</p><p class="ql-block">一九三六年七月任陕北省委秘书长,一九三七年十月任陕甘宁边区党委秘书长。</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九年考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一九四零年在中央马列学院学习。</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一年十月,奉中央指派带领三十多位同志,前往山东分局工作,从延安启程,历经两个月的时间到达当时的中央北方局党委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晋东南。一九四二年五月一个夜晚,在河北省涉县行军途中,惨遭日本侵华军“五一”大扫荡,为国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一岁。</p><p class="ql-block">谋幸福求和平 不惜牺牲足资开模</p><p class="ql-block">为人类为祖国 献身革命虽死犹生</p><p class="ql-block">铁茄坪村为新中国的建立,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国献身的革命烈士还有:</p><p class="ql-block">崔存厚、崔树华、崔陆合、崔天赐、崔三、崔正德、崔正富、崔银厚、崔树英、崔岗、崔丑,他们的英名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一九五零年一月二十五日,陕西省绥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霍祝三,副专员曹扶,为崔曙光烈士立有“英烈崔曙光同志略传”石碑一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崔田夫</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名崔文宪,毛泽东为其更名为崔田夫),陕西省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战士,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九二六年参加农民革命运动。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国民党残酷镇压革命力量,一九三三年陕北特委毕维舟、王兆卿等六位同志英勇就义,一九三三年六月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上确定崔田夫同志为陕北特委书记。崔田夫同志不畏强暴,不顾个人及家庭的安危,以打短工为掩护,跋山涉水到米脂、佳县、吴堡等地,同地下党其他领导人秘密奔走于绥德、清涧、安定等县,整顿恢复发展党的组织,扩大并建立武装,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斗争,为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五年二月五日在赤源县周家硷召开了陕北、陕甘边两个特委联席会,出席会议的有崔田夫、刘志丹、郭洪涛、马明方、高岗等。会议确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陕北、陕甘边两个根据地的党、政、军。崔田夫为西北工委代理书记,会议还确定成立西北军军委,谢子长为军委主席,刘志丹任副主席。五月一日红26军与27军在赤源县白庙岔会师,西北工委宣布正式成立红军26军、红军27军前敌总指挥部,任命刘志丹为总指挥,高岗为政委。两支红军汇合,连战连胜,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第二次反革命围剿。</p><p class="ql-block">一九三六年10月,中央红军到陕北以后,崔田夫被选 为陕甘宁边区党委常委,一九四一年任西北局党务委员会书记。1949年10月后历任陕北行署监委书记、西北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陕西省政协副主席。</p><p class="ql-block">崔田夫一生廉洁奉公,秉公执法,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劳动人民本色。</p><p class="ql-block">不管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不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十年动乱中,崔田夫同志都能忠于党的事业,始终保持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一年,周恩来总理在处理陕西省两派造反组织的问题时问道:“陕北共产党的老掌柜”和刘大嫂现在哪里?他们还好吗?随后,陕西省革委会的李瑞山和军代表胡炜深知总理很关心着她们两人,立即派人看望,并把已经生病在床的崔田夫安排为省政协副主席。周总理离开延安已有二十多年了,还能想到陕北共产党的老掌柜,并特别关照他,实在是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啊!</p><p class="ql-block">其实,在文革的浩劫中,崔田夫因不服造反派对他的无理攻击,敢于同他们争辩,甚至发脾气,被认为是“老虎屁股摸不得”。没几天他就瘫痪在床,甚至发展成“植物人”,在病床上一睡八年。</p><p class="ql-block">崔田夫同志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七日在西安逝世,享年七十六岁。中共陕西省委在其追悼会上的悼词中说:“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他是“陕北共产党的老掌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陕北革命堡垒》</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陕西省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一个将军的摇篮,是一处人才辈出的地方,老革命郭洪涛同志为其题写了《陕北革命堡垒》的美喻。</p><p class="ql-block">一九二八年,崔田民、崔曙光从绥德“四师”回村,成立了党小组,创建了绥德县第一个由县委直接领导的铁茄坪村党支部。这个支部,在血雨腥风的艰苦岁月里,不断发展壮大,秘密进行活动,其中崔文运、崔曙光、崔正杰等铁骨铮铮、宁死不屈、大毅凛然、视死如归的优秀共产党员。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铁茄坪村党支部被誉为——陕北革命的堡垒。</p><p class="ql-block">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经过几十年的革命洗礼,培育出崔田民、崔文斌、崔世芳、崔军等四位将军;崔田夫、崔正冉、崔德权、崔世俊等十几位省厅级领导干部和全国第一届政协委员崔正岭。</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铁茄坪党支部,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祖国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p><p class="ql-block">一九五六年,刘汉民被评为全国第一届劳动模范,1996年,崔正虎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崔如胜几十年如一日,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特殊供应;崔正勤、崔世林、崔微微等专家型人才,为四化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p><p class="ql-block">新世纪、新任务、新征程,铁茄坪村人,决心继承先烈遗志,在各级党委、政府正确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家乡建成山更绿,水更清,人更美,村更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崔正杰烈士</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九零五年出生于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参加革命后曾化名韩进祥。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绥德南区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一九三四年参加红军,任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五支队政委、第十四支队政委,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团政委。</p><p class="ql-block">一九三六年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彭德怀司令员率红一方面军渡河东征,取得了重大胜利,三班回师陕北时受中央军孙楚部和闫锡山晋军的围追堵截,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负责掩护中央首长安全撤退,任命崔正杰兼任重机枪连指导员,他身先士卒,亲临前沿阵地,在山西省蓬盒地区与敌苦战七天七夜,身负重伤,为保护中央首长顺利返回陕北,崔正杰同志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一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崔正岭</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九零二年生于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绥德南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陕甘宁边区政府参议,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代表。</p><p class="ql-block">崔正岭秉性耿真,疾恶如仇,侠肝义胆,光彩照人。一九三四年,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绥德南区,崔正岭同志不幸被捕。敌人对他严刑烤打,用尽所有刑俱,他宁死不屈,敌人对他束手无策,只得以共产党要犯押解榆林。</p><p class="ql-block">在狱中,他与敌人斗智,留长发,装憨汉,狱中人管他叫“疯老头”,敌人也放松了对他的看管,把他当作监狱的勤杂工,每天让他挑水、买菜、送饭,起初还有白匪军押着,后来发现他老老实实,就再没人监视了,他便乘机逃出牢笼,回到家乡。</p><p class="ql-block">在他入狱期间,妻子儿子相继病饿而死,沉重的打击他并没有消沉,而是更加献身于革命,他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一九四二年被选为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和李鼎铬、安文钦一起去延安参政议政。</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九年,应邀在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参与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大决策。会上提出了八条议案,得到了中央首长的重视,毛泽东主席特地宴请了崔正岭。</p><p class="ql-block">北京开会回来,崔正岭把中央给他的补贴全部捐献给铁茄坪小学,经常应邀给学生讲革命传统报告。他去世后,虽然没有立碑,但广大群众有口皆碑,他那无私无畏的风范,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崔世俊</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九零七年生于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家庭出身地主。绥德“四师”毕业后,在国民党薛家峁区任副区长。区长薛运统是绥德南区一霸,全区公粮由他摊收,横征暴敛,强夺民财。崔世俊当了副区长后,硬把河西片公粮包了下来,他同情百姓,带头抗粮,被区长告到县衙,衙门里派人到处抓他,他就跑到铁茄坪后沟的草窑里藏身,此时正遇南区地下党和二支队负责人研究如何镇压薛运统之事。他的到来,按理非杀不可。但崔田民认为,在四师受李子洲等共产党员教育影响,思想上有进步倾向,感情上同情贫苦民众,可以不杀,给他立功赎罪机会,于是让他写了一张镇压薛运统的布告。当晚二支队到薛家峁将罪大恶极的薛运统镇压。崔世俊是出了东门第一把写手,布告张贴出去,人们都认得他的笔迹,于是崔世俊引来红军杀了区长的消息不翼而飞,敌人到处搜查他,放火烧了他家门窗。从此,崔世俊正式参加了红军。</p><p class="ql-block">崔世俊最先在崔正冉的五支队当经济员,后在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七军八十四师搞军需供给。1936年10月,中央红军到了陕北后,他被任命为兵工厂主任。兵工厂设在绥德龙湾。有歌词写到:</p><p class="ql-block">铁茄坪有个崔世俊,龙湾工厂当主任,</p><p class="ql-block">郝增喜,人年轻,给他当了勤务兵。</p><p class="ql-block">三哥哥当兵工厂里盛,四妹子听说要离婚,</p><p class="ql-block">搁了回介绍没批准,丢了一个钱的人。</p><p class="ql-block">朱总司令率八路军总部开往华北抗日,陕北留下了八路军留守处。司令员肖劲光,政委毛泽东(兼),崔世俊调留守处负责军需供给。</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崔世俊在东北军政委员会工作,后又进了华北革命大学,分配到甘肃省,先后在平凉、庆阳任行署专员,一九七○年病逝,享年六十四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将崔田民</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原共产主义战士,陕北革命根据地和陕北红军创建人、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一九一二年一月生于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一九二七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历任陕北特委委员,陕甘晋省委委员,陕北苏维埃党、团书记,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陕甘宁边区党委执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国民经济部部长;红十五军团师政委、旅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著名的平型关大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八路军第二纵队政委冀鲁豫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开辟了冀鲁豫根据。1949年10月任铁道兵团副政委,中朝联运司副政委,铁道兵政委,第二炮兵顾问等职。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臣荣誉章;朝鲜人民民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中共七大、八大代表,中共十三大特邀代表,第四、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岁。</p><p class="ql-block">他为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摘自中央军委《崔田民同志生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崔正冉</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九○五年生于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化名老冉,是陕北红军的创建者、领导人之一。</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三年秋,陕北特委巡视员崔田民,向崔正冉传达了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关于建立革命武装的精神。一九三三年七月崔正冉和王聚德从白军手中缴获三支手枪。八月,崔正冉协助崔田民在清涧王家山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二支队,并任二支队政委。十月,他与张爱民、李向海侨装打扮,在安定取回一支队埋藏的枪支,返回清涧开展游击活动。一九三四年春,中央西北军事特派员谢子长回到陕北,恢复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三年冬,崔正冉在王家沟组建了一个游击小组,1934年三月八日,郭洪涛在苏家圪坨代表陕北特委宣布:“王家沟游击队正式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五支队。”任命崔正冉为队长,马万里为政委。</p><p class="ql-block">一九三四年七月八日,在安定县阳道峁,将三支队伍统一起来,成立了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任总支挥,郭洪涛任政委。一举攻克安定城,在谢子长指挥下陕北游击队和二十六军三团,三战三捷,粉碎了国民党的反革命围剿。</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陕北省苏维埃政府诞生,马明芳为主席,崔田民、霍维德为副主席,崔正冉为保卫局长。1935年一月三十日陕北特委在白庙岔宣布将陕北游击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八十四师。</p><p class="ql-block">崔正冉组建和领导陕北游击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扩大、巩固、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崔正冉同志先后任绥德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铁道部铁一局纪检书记。一九八五年病逝,享年八十一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少将崔世芳</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九三○年十一月生于陕西省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一九四三年在延安“抗小”上学,一九四五年随部队撤离延安前往晋冀鲁豫中央分局。一九四七年二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制图科绘图质校对员。一九四八年五月任华北军区司令部作训处制图科审校员。一九四九年在太原军管会工作,一九五○年任军委作战部测绘局参谋,一九五四年赴越南在中国军事顾问团参加抗法援越战争,回国后,任总参谋部测绘局办公室参谋,一九六六年任总参测绘局大地航测制印处副处长,一九七六年任总参测绘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一九八二年提升为总参测绘局局长、党委书记,兼任全军地理学会理事长。一九八七年被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p><p class="ql-block">一九八八年九月晋升少将军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武警少将崔军</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十四日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一九三四年七月,崔军及其母亲赵应清被国民党抓去坐牢。一九三四年下半年被中国共产党营救出狱,转入陕北苏区,在延安保育小学读书。一九四二年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一九四七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一九四八年赴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水电工程专业学习,一九五四年毕业回国。历任电力工业部北京(水电)勘测设计院工程师,狮子滩水电工程局主任工程师、工区副主任,紫坪铺水电工程局总工程师,青铜峡水电工程局副总工程师,陕西省水电工程局副总工程师兼工程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61支队副支队长,水电指挥部副参谋长、参谋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副主任兼参谋长等职。高级工程师、武警少将。中国基本建设工程兵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一届和武装警察水电部第二届理事长。参加过下硐、狮子滩、龙寨、紫坪铺、青铜峡、石门、宝鸡峡灌区、冯家山、石川铺、薛峰、石头河水库、潘家口、天生桥一、二级、万安、刘家峡、长江三峡等水电工程技术指导和组织指挥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空军少将崔文斌</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九一七年六月生于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四年十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进红军大学学习,同年三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七年八月调任陇东县委组织部长,一九三九年一月进入中央党校学习,一九四○年三月调入新四军担任营教导员,参加了新央集战斗和淮北路西反顽战斗,提升团政委后,带领全团打击敌据点十余次,屡建战功。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三野二十四军七十二师政治部主任、七十一师政委,经历了涟水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大别山剿匪等著名战役,七战七捷。一九五一年,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任空军十五师师政委、空军三军政治部主任、空军五军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政委、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一九六一年八月晋升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勋章,当选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崔德行</b></p><p class="ql-block">一九一九年二月生于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一九三五年七月参加红军,一九四五年五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前先后在八路军保安四团、绥德分区光华商店、永兴公司、吴堡贸易公司、定边贸易公司工作。</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调宁夏吴忠畜产公司、革肃酒泉畜产公司、庆阳地区合作办事处,外贸购销站任经理兼书记。“文化革命”后,任庆阳土特产公司顾问,地师级待遇,一九九八年六月三日病逝,享年八十岁。 </p><p class="ql-block">全国首届劳模——刘汉民,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人,</p><p class="ql-block">一九五六年,刘汉民因为种桑养蚕,成绩显著,推选为全国第一届劳动模范,在北京出席表彰大会,并授予她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奖章。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她们,并一起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崔正虎</p><p class="ql-block">崔正虎,一九四九年元月生于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一九七○年参加工作,一九七七年六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九年五月调任榆林卷烟厂副厂长,一九九六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p><p class="ql-block"><b>崔德权</b>,陕西省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人,一九二八年七月参加革命,同年九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陕甘宁边区财政部科长,亲自参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建并担任银行办事处主任。解放后,历任青海省人民银行副行长、省建委副主任、省经委副主任、省建设局局长、省计委副主任等职。一九八九六年二十二日在西安逝世,享年八十二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忠贞不渝伟大女性——张桂英</b></p><p class="ql-block">张桂英,崔曙光烈士的遗孀。崔曙光去山东之前对她说:“我如果回不来,你要把兰芝(唯一幸存的女儿)拉扯大,长大了让她继续革命。”崔曙光牺牲后,张桂英牢记丈夫的话,一直寡居六十年,把女儿培养成才,并参加工作。她把崔曙光的眼镜等遗物一直珍藏至今,以表对亲人的怀念。 </p><p class="ql-block">崔正勤,一九四○年十一月十五日生于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一九六五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分配到北京理工大学工作,历任电子工程系讲师、副教授、教授。讲授《电磁场理论》等六门主课,编写了《电磁学》、《场论》等五本教材,培养了二十多届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担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主任期间开发了多种实验,主持国防科研二十多项,均圆满完成任务,获理工大学科技一、二、三等奖多项。特别是对电磁隐身技术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击,是军事科学技术上涂装隐身坦克的第一个实践者,荣获国防科委科学技术一等奖、兵器部技术改革一等奖。二○○一年退休后继续军事科技研究,为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奉献余热。</p><p class="ql-block">洪珊珊(崔世芳夫人)</p><p class="ql-block">洪珊珊(崔世芳夫人)一九三四年一月出生于浙江省鄞县,自幼在上海读书,一九四九年七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学习。一九五○年在华东军区司令部测绘学校学习。一九五二年分配到总参测绘局制图队任技术员、审校员、总参测绘局第二十四、第二十六、第四测绘大队工程师(副师级)。一九九一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曾制作、编绘、审校、验收各种军用地图。主持、设计、编辑全世界及重点战略地区大型军用地图及特种军用地图集。一九九五年离休后被军事科学院聘任主持编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地理卷》,对中国军事地图的测绘编辑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崔如胜,一九三七年四月出生于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一九五二年参加革命,任北京巨山农厂厂长、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巨山农厂系中央警卫局特供处,为“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从事副食生活特供服务四十年。</p><p class="ql-block">崔微微(崔田民之女儿),一九五二年生于北京。曾在英国伦敦开设《中国餐厅》将中国的食品、文化传送到欧洲,后又在俄罗斯创办公司,回国后在刘华清等百名将军签名支持下,创办了五岩音像出版总公司。先后推出《二战实录》、《圣战》、《血肉长城》、《抗日战争实录》、《抗美援朝实录》等重大历史文献光盘。其中《二战实录》被选为江泽民总书记访问俄罗斯送给叶利钦总统的礼物。俄罗斯党政领导大为赞赏,授予俄罗斯文学艺术最高奖。</p><p class="ql-block">崔世林(崔田民长子),一九六八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高级农艺师,他和农业科学院、北农大的教授专家一起,研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微量元素复合肥,曾在科技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被国家指定为九五星火计划重中之重推广项目,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黄小珊(崔军夫人),一九二九年七月出生于香港,一九四九年五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游击队,一九五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调任国家轻工部食品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一九八○年任国家经委食品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食品协会副秘书长,一九八五年总政凯利公司派往香港任陛京集团董事长兼经理。</p><p class="ql-block">崔正华:一九二二年八月出生于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一九四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陕西省人民银行人事处处长。</p><p class="ql-block">崔凤桐,陕西省冷库经理。</p><p class="ql-block">崔新贤,女,曾任陕西省监察厅党总支副书记兼机要秘书,陕西省第一届人大代表。</p><p class="ql-block">崔峰,空军副师级军官。</p><p class="ql-block">崔建雄(乳名毛生)军官,北京航天工业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p><p class="ql-block">崔建雄(乳名继红),中学高级教师。</p><p class="ql-block">崔正护,中学高级教师。</p><p class="ql-block">崔世拙,中学高级教师</p><p class="ql-block">崔斌玉,中学高级教师</p><p class="ql-block">崔正武,中学高级教师</p><p class="ql-block">崔艳兰,延安大学副教授。</p><p class="ql-block">崔静林(崔正昌之子),深圳银行高级会计师。</p><p class="ql-block">崔凤芳,绥德师范学校副教授</p><p class="ql-block">崔静林,首都钢铁公司总医院骨科主治医师,北京市注册医师。从医26年,刻苦钻研中医理论,探索创新医疗新法,擅长治疗腰椎盘突出症等骨科疑难病症,医术高,医德好。</p><p class="ql-block">崔 江,高级工程师。</p><p class="ql-block">崔应排(崔天民),空军飞行大队队长</p><p class="ql-block">崔凤凰,空军军官,正师。</p><p class="ql-block">崔小民,北京中山实业公司人事部部长。</p><p class="ql-block">崔幼民(崔田民之子),北京科利华电脑公司董事长。</p><p class="ql-block">崔子毅,陕西省劳动人事厅劳资处处长。</p><p class="ql-block">崔海明,陕西省人民银行金融处处长。</p><p class="ql-block">崔遵阔,榆林市外事办主任兼旅游局局长。</p><p class="ql-block">崔凤金,延安市粮食学校校长。</p><p class="ql-block">葛兰玉,北京市委党校外事办主任。</p><p class="ql-block">崔晶晶(崔田民孙女),英国剑桥大学博士。</p><p class="ql-block">梁 恒(崔军次子),美国费城留学深造。</p><p class="ql-block">崔 岭(崔田夫次子),正处级。</p><p class="ql-block">崔 敏(崔正冉之子),正处级。</p> <p class="ql-block"><b>我的爷爷王正候1928年老党员、老红军、老干部,图片里还有他的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精神永存 世代传承</b></p><p class="ql-block">虽然我回家的时间很短,但是受益匪浅,崔田夫等革命老前辈当年的革命故事,深深地感染了我,引起了我无限的深思和记忆,有感而发的写了这篇“难忘的时刻、永远的记忆”回家有感。是我对崔田夫等革命老前辈当年闹革命事迹的再现,我作为一个老革命的后代,崇尚他们的理想信念,敬佩他们的奉献精神。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人事迹,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从而,我强烈的蒙生了要为革命老前辈崔田夫举办诞辰115周年缅怀纪念活动!并于2017年11月18日至19日,先后在绥德和延安成功举办!通过参观绥德陵园吊唁活动。西北局旧址纪念馆,枣园宾馆座谈会等形式。各位专家、教授、学者及各界人士,畅谈了崔田夫等革命前辈的革命事迹,缅怀了他的英雄形象!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崔田夫当初闹革命的历史背景,以及在陕北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完整的再现了崔田夫当年闹革命的足迹和身影,全面的展示了他当年在革命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贡献!有一位红色文化研究会主席说:崔田夫是陕北共产党的先驱,毛主席为其改名,周恩来称其为陕北共产党的老掌柜。崔老的一生是充满传奇的一生,不仅在西北革命党史中有重要的一笔,在陕北民间也流传许多。这位红色文化研究会主席说:他记事时,就听一位老红军讲过崔田夫的故事。验证了“老掌柜”一说。老掌柜有两层含义,一是老当家,二是能置`家当'。崔老的可贵之处是不争权,不恋权,只讲奋斗奉献。革命意志坚定,百折不挠,愈挫愈勇。 当陕北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只有他能坚持下来,继续开展艰苦的地下工作,把打散的部队收拢起来,发展状大革命队伍。当队伍发起来后,他又能把指挥权交给军事上特长的人去指挥。这种长者风范,令人钦佩, 他的经历可用一句话概括:危险越大官越大,形势越好权越小!因为危急关头需要这样有担当的人出来力挽狂澜,把崔老的这种现象深入挖掘就是一个传奇经典。一位老革命,大英雄,我们总觉得他没有得到相应的宣传和重视,因为银屏上舞台上很少见到他的形象和故事,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填补这个空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延安市委宣传部正县级调研员呼延贵</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延安市委宣传部正县级调研员呼延贵同志,主持了在枣园宾馆召开的“纪念崔田夫同志诞辰115周年座谈会议”。他说:在万物丰收、硕果累累的冬日,我们齐聚在枣园宾馆,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纪念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领导人之一崔田夫同志诞辰115周年。</p><p class="ql-block">期间,参观西北局革命纪念馆和刚才的座谈会,虽然时间仓促,但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带着朴素的感情,表达了对崔田夫同志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通过缅怀革命前辈崔田夫的革命事迹,更加激发了我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感情,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了我们永远跟党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也使我们更加理解了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意义,使我们更加懂得了永远不能忘记革命前辈的艰苦奋斗精神,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奋斗目标,做出我们每个人应有的贡献。</p><p class="ql-block">这里特别说明的是,王树贵先生为了这次纪念活动顺利举办做了大量工作,筹备了很长时间,费了很大心血。崔田夫同志是王树贵爷爷的入党介绍人,可以说是崔田夫把他爷爷引上了革命道路,王树贵的爷爷成为老红军,王树贵奶奶及家人 ,都享受了党和政府的抚恤、关怀,为了报答党和政府的关爱,报答崔田夫同志的引路之恩,王树贵创办了宝塔区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以回报国家和父老乡亲,同时,举办了这次纪念活动。</p><p class="ql-block">延安大学校友总会名誉会长马海平(绥德人)致信大会,今天我们陕北同仁自发聚集在一起,纪念崔田夫同志诞辰115周年,缅怀崔老的丰功伟绩,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怀念崔老,发扬崔老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革命精神,进一步继承他们的宏伟遗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再创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奋斗,用无数个绚丽灿烂的陕北梦来告慰崔老!</p> <p class="ql-block"><b>著名诗人、作家曹谷溪先生,因事不能到枣园宾馆参加“纪念崔田夫同志诞辰115周年座谈会”,特为会议挥毫泼墨:“山高水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崔田夫同志的女儿崔桦</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崔田夫同志的女儿崔华,2017年11月19日在延安枣园宾馆参加“纪念崔田夫同志诞辰115周年座谈会”,她饱含深情地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父亲崔田夫的光辉历史和伟大精神,她说:刚才会议主持人要我讲崔田夫的生平,作为他的女儿、女婿,我仅能从家庭的角度介绍一点情况,供大家参考,有不妥的地方请指正。</p><p class="ql-block">我很小的时候,听我妈给我讲家史,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伯父被敌人抓去了,严刑拷打后英勇就义,最后连尸体都找不全。我虽然没有见过伯父的面,但他的光辉形象早就树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另一个就是敌人把我妈和我的两个哥哥抓进监牢,妈妈当年流产后,我两个舅舅给她送米汤……最后经过党组织的营救,他们化妆成乞丐,从绥德往延安走,一天走五十华里,我妈是小脚,带着不满7岁的大哥,不到4岁的二哥,我二哥一路哭着闹着走不动了……他们一路所受的苦难是可想而知的。——他们当时的情况时常在我脑海里浮现。</p><p class="ql-block">1952年冬季,我爸到北京开会,我刚上初中,正好放寒假,爸爸带着我,我第一次去北京。开会结束后,还有曹力如的爱人田星阿姨和大女儿曹毛英,我们四个人一同去看高岗副主席,受到非常热情的接待,只听他们大人谈笑风生……就是在这次会面中,听到高岗谈到我爸1935年到天津汇报工作时的一些情况,搞出了不少笑话,说我爸第一次吃香肠说:“这肉好吃,没有骨头……”他带了很多钱,给北方局缴党费,他为了节约开支,不坐人力车的座位上,而是蹲在人力车下面的踏板上坐“二等舱”……谈到当年的友情,完全忘记了职务的差别,谈话气氛非常活跃。最后还为我们放了一场电影。</p><p class="ql-block">我听马文瑞的儿子马晓文给我说,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当主持人讲到,我们不仅有了红26军,还有了红27军,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可见我爸爸1935年到天津找北方局给红27军要番号,影响是很大的。因为种种原因,我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p><p class="ql-block">1954年开始实行工资制后不久,中央又提出精兵简政的号召,我爸爸积极响应,把我妈精简回家。其实我妈三十年代就从事革命活动,给爸爸他们站岗放哨。到延安以后,一直在工作,到保育院当过保姆、点过粮票、照顾长征干部、给首长带孩子、学文化,原本她的工资是60多元。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而回家,却加重了我爸的负担。我妈身体不好,从来就没有享受过工费医疗。到我爸去世后,国家给妈妈40元的生活补助,还是经过省委常委决定的。她老人家只拿了三个月就去世了。</p><p class="ql-block">1957年,我接到西北医学院录取通知书,我爸爸很高兴,给我买了一个手风琴作为奖励,由此可见,他对后人的期望。我特别珍惜这个手风琴,是奖励我们的证据。</p><p class="ql-block">1960年,王观澜和他的夫人徐明清专程从北京来看望我的父母,家里来了贵客,大家都很高兴,后来我才知道王观澜在长征途中吃了马肉,引起消化道出血,进而发展成梗阻,什么东西都吃不成。当时病得很重,按我妈的话说:“人瘦得皮包骨头,连赶苍蝇的力气都没有”。后来还是一个陕北的老中医给他治好病。就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我妈妈照顾了他们夫妇,帮助照顾孩子,还给他们做棉鞋……在延安时期结下的友情他们没有忘记。看到王观澜高大健康的身体,我们都很高兴。我爸爸请他们在西安饭庄吃了一顿饭,两家老人的友情一直延续到终身。</p><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我想起我的一个妹妹:我妈妈1938年入党后,觉悟提高很快,为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就把我送到延安保育院,我妹妹因为自己还不会吃饭,保育院无法照顾。这时,我的父母决定把我妹妹送到乡下。因为生活条件太差,不久就夭折了。很久家里就没有人提起这件事,直到1971年6月5日,我爸因脑血管意外病倒后,我的小女儿刚满一周岁,还不会走路,为了照顾我爸爸,大家都同意把我的小女儿想办法寄养出去,唯独我妈提出不同意见,提醒我们不要为了老人,把小孩耽误了怎么办?可见我妈对三十年前失去我妹妹这件事还是记忆犹新的。</p><p class="ql-block">1962年10月,我刚参加工作,第一次拿到半个月的工资,20多块钱,正好赶上我爸爸60岁寿辰,这时我两个哥哥拿大头为我爸祝寿,我拿了那20多块钱买了一套茶具作为助兴,仅此一次,以后再没有机会为他祝寿。</p><p class="ql-block">今天王树贵总经理牵头,为我爸诞辰115周年举行这次纪念会,四处奔波,我们家属的感激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说明延安人民没有忘记他。</p><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全家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回家机会很少,只要回家就可以听到我爸爸为保护他的老战友,拒绝“杨白劳式”的签字,和外调人员的吵闹、争执。</p><p class="ql-block">我们三个子女将孩子送回家,我父母要照顾孙子、孙女、外孙大概有五六个,我父母劳累一生,有力地支持了我们的工作,他们吃了不少苦。</p><p class="ql-block">大概是1967年,我爱人从北京回家探亲,正赶上我爸爸参加学习班,无意中看到他在学习班的一些情况,实际上是限制人身自由,不让亲属见面,硬说他是“彭高习”的死党,他回击说:“我是人民的老黄牛”。我爱人经过好几道审批手续才见到爸爸,并且硬把爸爸接回家。爸爸越不服气越反抗,所以批斗的形式也升级。接着就是赶出省政府大院。我在咸阳听我妈说,连一顿饭都不让吃完,刚出锅的馒头吃不成,只好放在三轮车上,馒头滚了一地。</p><p class="ql-block">在他头脑清醒的时候,所做的最后一个决定就是每月缴党费100元。他当年冒着生命的危险闹革命,革命胜利后,他的职位从省委常委→委员→候补委员 →视查室(不知道什么职务)……,这些他都不在意,群众批斗、抄家……他也可以忍耐,就是唯独不给他恢复党籍,这一举动超过了他心里承受能力的底线,他别无选择,无法表达自己对党的忠诚。什么时候开始不清楚,听我侄子说,大概是1968年左右,他每月交党费,我们还是可以理解的,直到他脑血管意外就终止了。</p><p class="ql-block">1971年6月5日凌晨4至5点,爸爸突然脑血管意外,不醒人事,我们都在外地工作,身边只有我妈、我爱人和几个孙子、外孙。当时家里乱成一团,一边忙着送医院,好不容易等到8点上班,医院大夫还不敢收,我爱人又忙着到革委会办手续,当住进普通病房时,已经中午了,早已超过抢救的最佳时机,加上当时设备落后,不能确诊,抢救方向不明确,爸爸的神智一直没有清醒过来,我爱人忙着给我们发电报,我比较近,赶下午就回来了,我大哥回到西安时,还没有到医院,我怕爸爸看到我大哥心情激动,病情加重。事先对爸爸讲,你最爱的人要来看你,你猜是谁?没想到,爸爸心情激动地说:“毛主席!”</p><p class="ql-block">说来也怪,我爸想见毛主席的愿望不可能实现。住院不久,革委会胡炜带来周恩来总理的问候,亲自到省医院来看望他。1971年周总理处理陕西两派造反组织的问题时,问到陕北的老掌柜和刘大嫂他们在哪?他们还好吗?胡炜原本不知道老掌柜是谁,打听到老掌柜叫崔田夫,而且正在省人民医院住院,亲自到医院来看望,给省医院做了四点指示。我的工作从咸阳调回西安,也是这个时候,经革委会同意办理的。这次看望,对于延长我爸爸的生命起了很大作用,很快将我爸从普通病房转到高干病房。我本想让爸爸知道这个消息后,精神上得到一点安慰,就把这个消息告诉爸爸。没想到爸爸用不连贯的语言回答说:“我吃富强粉,群众怎么办?”这就是爸爸留给后人的最后一句话。在他住院的七八年中,我们没有节假日,一边上班,一边照顾父亲,逢年过节到医院换班,换我表妹回家休息。多次病危,深更半夜,给我打电话每次都转危为安。爸爸的心脏于1978年11月17日10分停止跳动,没有打一针,安详地离开人世。</p><p class="ql-block">爸爸去世后,他的老战友张达志将军正在西安,他亲自对我讲:“你爸爸对革命特别忠诚。1933年6位烈士被杀,不是你爸到佳县来叫我,我也可能不出来了……”当他说到我爸爸的时候,感情非常真切。</p><p class="ql-block">1978年12月24日,中共陕西省委在省委礼堂为崔田夫召开了隆重的追掉会。就在同一天,中央在北京为彭德怀开追掉会,和我爸共事多年的郭洪涛为了赶上彭德怀的追掉会,提前一天到省委礼堂单独向崔田夫遗像三鞠躬。</p><p class="ql-block">在我爸去世十周年时,1988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第5版上,刊登了马文瑞 郭洪涛 贺晋年 张达志 李铁轮 崔田民六人写的纪念文章《忠诚坦荡,无私无畏— —怀念我们的老战友崔田夫同志》,更详细系统的介绍了爸爸的平生,感情更真挚。</p><p class="ql-block">2002年11月19日,绥德县委隆重举行了“纪念崔田夫同志诞辰115周年”活动。</p><p class="ql-block">在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今天,让我们不忘初心,开始新的征途。</p><p class="ql-block">再一次感谢与会的仁人志士,感谢王树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陕北革命史学者马进</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陕北革命史学者马进,为崔田夫诞辰115周年纪念座谈会发来致信:崔田夫对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对陕甘宁边区建设,对陕西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他还有特别的高风亮节,值得我们研讨和纪念。</p><p class="ql-block">崔田夫经历过1935年那场骇人听闻的陕北肃反,在肃反中200多名陕北革命者被极左路线执行者错杀,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几十名根据地领导人差点被活埋。这给崔田夫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使得他在以后的党内斗争中保持警觉,担心同志被错抓错杀。</p><p class="ql-block">1954年的高岗事件,1962年的小说《刘志丹》事件,高岗和习仲勋先后出事。高岗自杀后被定性为反党。习仲勋被定性为“彭高习”反党集团成员。</p><p class="ql-block">这两个事件的文件在不同年代传达后,崔田夫都想不通,他不接受文件对陕北战友作出的反党定性,他怎么想就在会上怎么说,这给他惹来不小的麻烦,职务也越来越低。</p><p class="ql-block">1955年高岗问题传达,崔田夫认为,高岗会犯错误,但不会反党。西北局和陕西省委要崔田夫改变认识,崔田夫不肯改口,陕西省委准备开除崔田夫党籍。无奈的崔田夫坐火车到北京,找周恩来诉说苦衷。周恩来认为应该允许老同志有一个认识过程,向陕西省委书记打电话担保了崔田夫。</p><p class="ql-block">事过几年,小说《刘志丹》事件出来了,这次株连的陕北干部更多,习仲勋也成了反党,与彭德怀高岗捆绑在一起批判。这又打破了崔田夫的认识底线,他又公开为受害者说好话。</p><p class="ql-block">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就成了崔田夫的罪状。西安造反派批斗崔田夫时,双方唇枪舌剑。</p><p class="ql-block">造反派:“你对高岗反党的问题鸣不平,你是‘彭高习’反党集团在西北的死党分子。“</p><p class="ql-block">崔田夫:“在陕北和延安时,彭德怀我认识,但没有任何工作关系,保卫延安时,彭老总立了大功。高岗习仲勋我不但认识,还很熟,关系也不错,有过工作上的关系。解放后,他们都进了北京,我在西安,没有任何来往,想见也见不到,能有什么工作关系吗?他们反党反毛主席我就不知道,根据他们的过去,我认为他们不会反党反毛主席。要说缺点错误,哪一个没有!”</p><p class="ql-block">“反正高岗和习仲勋和我相处时表现很好,打仗很勇敢。你们批斗我是‘彭高习’反党集团在西北的死党,我不服!”</p><p class="ql-block">“我反革命?我怕你们中有反革命的!”</p><p class="ql-block">崔田夫性格刚直,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换来的是更多的批斗和游街,家也被抄了,还被赶出省委大院。</p><p class="ql-block">对其他陕北战友,崔田夫同样尽了保护责任。各处造反派频频找他这个土地革命时期的陕北党负责人,要求他写证明或签字,证明马明方、马文瑞、崔田民、李铁伦等人有历史问题,是叛徒、反革命和走资派。对这些要求,崔田夫一概拒绝,绝不作伪证,反而向来人讲述战友们的斗争历史。</p><p class="ql-block">崔田夫对于文化大革命始终抱着不理解和抵触的态度。他挨批斗期间,绥德县的干部去西安看望他,他敢当着大家面骂,还敢指名道姓的骂。</p><p class="ql-block">一九五零年代,私下里为高岗鸣不平的陕北高干不止一人,但公开闹到要被开除党籍的地步,恐怕就崔田夫。以后迫于形势,崔田夫也会说些违心话。但造反派把他逼得来火了,他的真话又冒出来了。</p><p class="ql-block">崔田夫在大事大非面前有胆有识,不是偶然的,是他经历了陕北肃反和延安整风后认识升华的结果。1935年9月,上海白区中央局和北方代表派来的人在陕北搞肃反,崔田夫不能识别这些人的极左理论,面对同志们被抓他感到迷茫。</p><p class="ql-block">1935年2月中共西北工委成立,崔田夫和刘志丹、谢子长、高岗、习仲勋、张秀山等11人组成了西北工委。崔田夫任西北工委组织部长并一度兼任西北工委代理书记。西北工委制定和执行了一套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在南方各根据地陆续失守的同一时期,创建和发展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1935年9月的陕北肃反,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恶果。1935年10月中央长征来到陕北,纠正了罪恶的肃反。这个反复,使崔田夫经受了一次活生生的教育。1942年延安整风,从路线高度上厘清了陕北肃反的是是非非,崔田夫的思想认识有了更高层次,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在他心里扎了根,他受到了中央表扬。中共西北局成立后,高岗习仲勋先后任书记,崔田夫任局机关负责人,他们长期共事。他对高岗习仲勋本质的信任,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建立的,绝非盲从。</p><p class="ql-block">我们纪念革命先辈崔田夫,就是要学习他的革命初心,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和高风亮节。今天同样需要革命先辈们为国为民和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北局纪念馆讲解员张荣</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北局纪念馆讲解员张荣,在“纪念崔田夫同志诞辰115周年座谈会”上,讲了毛泽东同志给崔田夫同志改名字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崔田夫,原名崔文宪,毛泽东为其更名为田夫。周恩来称他“老掌柜”,陕北乡亲们称他“二老崔”,对于“田夫”的名字是从这样的谈话中由来的。</p><p class="ql-block">1935年底的一天,毛泽东主席在瓦窑堡接见时任陕北特委书记的崔田夫。崔田夫心里很激动,特意洗了脸,扫了身上的尘土。毛主席见这位三十多岁的中高个汉子,身穿补丁的红军服装,看上去完全是农民的形象,上前握住崔田夫手道:“你是不是老掌柜”?</p><p class="ql-block">“是,别人这样叫我”。崔田夫答。</p><p class="ql-block">“你的真名叫……” </p><p class="ql-block">“崔文宪”。</p><p class="ql-block">“哦,不简单啊!我们老掌柜是知识分子了”。</p><p class="ql-block">“不,不,我是个大老粗,受苦人”。</p><p class="ql-block">“那你怎么会有个文人的雅名呢?”</p><p class="ql-block">“那是老人们按辈分起的。其实我是个揽工汉,种庄稼的受苦人。”</p><p class="ql-block">“哦,那你是田夫了!”</p><p class="ql-block">“对,对,田夫。”</p><p class="ql-block">“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当特委书记的?”</p><p class="ql-block">“1933年7月。”</p><p class="ql-block">“有两年多了,不容易啊!谈谈你这两年来是怎样过来的,我很想听听。”</p><p class="ql-block">崔田夫看到毛泽东也是穿着打了补丁的军衣,说话和蔼可亲,原来的拘束全都没有了,他向毛主席汇报了担任特委书记后带领陕北的共产党人,同敌人作斗争的艰难经历。这次谈话对崔田夫来说是有生以来最为鼓舞人心的一天,从那天起,我不叫崔文宪了,改名为崔田夫了。为啥要改名呢?毛主席都不同意我叫崔文宪,名不符实嘛!叫田夫是毛主席说的。我也觉得该这么叫,种田的田夫,这才符合我这个揽工汉出身的人呀,从这以后“崔田夫”就成了他的正名了。</p><p class="ql-block">崔田夫1902年生,绥德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崔田夫从大字不识一个的雇农,成长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在土地革命时期历任党支部书记,绥清中心区委书记、陕北特委书记、西北工委代理书记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副主任等职。抗日战争和解放时期历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西北局党务委员书记、中共西北局检察委员会主任等职务。1978年11月17日,崔田夫同志在西安病逝,崔田夫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天不怕地不怕,有勇有谋,传奇故事很多。是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始终是我们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p><p class="ql-block">崔田夫的一生坎坷,经历过艰难的磨难,枪林弹雨的考验,精神肉体的迫害,但他不屈不挠、光明磊落,刚直不阿,始终不忘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是一名“田夫”,他是永远值得我们敬爱的革命前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延安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延安诗词学会会长苏世华</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延安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延安诗词学会会长苏世华同志,在崔田夫同志诞辰115周年纪念会上说:今天,我们聚焦在这里,隆重纪念陕北革命、陕北红军和陕北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崔田夫同志诞辰115周年,有意义,有必要。在全党上下学习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今天,我们应该研究、学习、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正能量,做出新贡献。</p><p class="ql-block">崔田夫同志是创建陕北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是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始终是我们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他对西北革命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在机关遭破坏、大批党员惨遭杀害、白色恐怖笼罩陕北的大地的艰难时刻,他信念不变,初心不改,冒着生命危险四处奔走,恢复了多处党的基层组织,联系发展了一大批党员,组建了党的游击武装,参与组建了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参与组建了红二十七军84师,成立了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并担任副主席兼裁判部部长,曾任中共陕北特委书记、西北工委代理书记。中央到陕北后,又担任了多个党的重要职务,为党的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他改名。</p><p class="ql-block">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他。</p><p class="ql-block">一是学习他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信仰不变,对党忠诚。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是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人的严酷时期,用“血雨腥风”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几乎百分之百的党的组织遭到了破坏,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党员遭到了逮捕、杀害。在那个残酷的时期,也有不少的人自动脱离组织甚至或背叛革命。在这种形势下,崔田夫同志不仅没被白色恐怖所吓倒,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动摇,而是更加勇敢地投入了党的组织建设和武装建设,既使在亲人被抓、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依然如故。正是有了他们这样一批信仰坚定、意志坚强的共产党人的坚持,走出低谷的陕北革命才能闹得红红火火,才能在全国其它所有根据地都丧失的情况下,建设起硕果仅存的这一块红色根据地,为历尽艰难的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使我们党和军队在这里得以休养生息,得以成熟壮大,使中国革命从这里出发,走向胜利。</p><p class="ql-block">二是学习他坚强的党性原则和坚守真理的高贵品格。在建国后的“反右”“文革”等运动中,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坚持对党忠诚,不说假话,不给造反派和闹事整人者提供有违事实的虚假材料,既使个人受到迫害,承受委屈,也不做有违党性,有违良心的事。高尚品格令人崇敬。</p><p class="ql-block">三是学习他正确对待个人升迁荣辱的高风亮节。研究他的个人历史,还有其它一些陕北老革命的成长史,能看出这些曾经为中国革命做出重要贡献的革命前辈,在后期的职务并不高,有时甚至很低,但不论什么情况下,在什么岗位上,他们都从无怨言,都是以豪迈的革命热情积极工作,对党忠诚,对党的事业忠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精神非常高贵,值得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党员干部学习。</p> <p class="ql-block"><b>陕西广播电视台《视界观》陕西广播电视台《视界观》杂志总监兼执行总编辑谷培生</b></p> <p class="ql-block">陕西广播电视台《视界观》陕西广播电视台《视界观》杂志总监兼执行总编辑谷培生同志,在枣园宾馆举办的“纪念崔田夫同志诞辰115周年座谈会”上,谈了自己的感想和认识:一崔田夫同志的丰功伟绩。我个人认为,崔田夫同志至少有四个方面值得我们研究:1、一个定位:崔田夫同志是陕北根据地的重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2、两个唯一:崔田夫同志在陕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中,有两个唯一:一是毛泽东主席亲自改名田夫;二是从来没有出省工作。3、三大功劳:一是在陕北革命危急关头,冒着生命危险,主动出面,挽救了陕北革命;二是参加组建和领导了陕北红军;三是参加组建和领导了陕北苏区。4、四个职务:崔田夫同志人在陕北革命初期,担任过四个重要职务,非常关键:一是中共陕北特委书记;二是中共陕北工委代理书记;三是瓦窑堡市委书记;四是瓦窑堡市苏维埃政府主席。我认为崔田夫同志的一生,就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的一生。研究陕北革命史,必须研究崔田夫。</p><p class="ql-block">二、我们要多研究多宣传陕甘革命史。陕甘革命根据地,是“两点一存”的圣地,给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估量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要多挖掘、多研究、多宣传。我们陕西广播电视台《视界观》杂志、视界观网、视界观天下微信公众号将竭尽全力宣传红色文化,宣传陕北革命,宣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p><p class="ql-block">三、王树贵先生是宝塔区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的老板,是一个做好事干实事的好人,他不忘初心、不忘恩情、不忘职责,自费举办这个座谈会,用事实证明他是一个热心人,一个有心人,一个成事人,是一个值得我学习的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延安大学马列学院教授曾鹿平</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延安大学马列学院教授曾鹿平,在枣园宾馆举办的“纪念崔田夫同志诞辰115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要点):崔田夫同志是陕北革命历史,乃至中国革命历史中,不应也不能忘记的人物。他在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做出过特殊贡献。我认为,崔田夫同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历史贡献。第一,崔田夫同志是陕北、陕甘根据地的重要创建者与主要领导人之一。1933年7月,他担任中共陕北特委书记,在特委机关遭到破坏,许多战友和亲人残遭敌人杀害,党组织遭受严重损失的严峻形势下。他坚持信念,不顾自己的生死,以揽工为名,在陕北各县到处奔走,联系各地同志,恢复党组织,创建游击队和红军,为1934年至1935年,陕北、陕甘根据地和陕北红军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创建了落脚点。第二,崔田夫同志是从农民成长起来的革命家。他出身贪苦,自己是个地道的揽工汉,没有上过学。因此,毛泽东亲自为其改名"田夫”,这在陕北与陕甘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中是唯一的,具有典型性,很值得研究。第三,崔田夫同志最可贵最有特色的品质与精神是始终保持农民与共产党员的本色,是不忘初心,忠诚老实,艰苦奋斗的典范。这一点更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所有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学习与弘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延安大学教授贺永泰</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延安大学教授贺永泰,在纪念座谈会上说:崔田夫不仅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边区人民所熟悉的群众运动的领袖之一,因此群众亲切地叫他“二老崔”。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他长期从事群众工作,对群众工作很熟悉,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时期,崔田夫曾先后担任中共绥德铁茄坪村党支部书记,绥德南区委员会宣传委员、书记,陕北特委书记等职务。在担任这些职务期间,他参与领导了绥德南区62个村群众向官府要义仓粮的斗争,以及铁茄坪,林家寨和雷家硷一带的农民群众抗拒国民党政府衙役征收捐税的活动,这两次斗争均取得了胜利。后来,他又参与领导了创建和发展陕北游击队的工作,发动群众参加红军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红色政权。</p><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崔田夫主要在党群系统中任职,先后担任中共陕甘宁边(特)区委员会委员、边区中央局委员,西北局党务委员会书记,边区民众抗敌后援会常务委员、组织部部长兼农民部部长等职务。1943年5月17日,他被推选为边区抗联主任兼工会主任。在就职大会上,他讲道:“没有党领导的群众运动,就不会有今天的陕甘宁边区。”他指出,过去的群众工作是有很大成绩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群众对抗战负担的积极和热忱,但也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点,即组织庞大,有些空架子,对党的政策了解不够。对于如何做好群众工作,他论述道:“首先改进干部对于前者的认识,增强群众观点。在工作作风上要实事求是,拆掉空架子,与群众密切联系。对群众的态度上要来一个思想上的转变,群众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生产和教育,通过生产区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如组织合作社、札工队、变工队、纺织组,这即是一个很好的群众工作的方式,也只有这样群众工作才能真正的与人们生活密切的结合起来。”</p><p class="ql-block">在边区的党政军民关系中,崔田夫指出,八路军是人民的好队伍,政府是人民的好政府,共产党是人民的好领导,根据地是老百姓用血肉创造起来的。因此,他号召边区人民要加紧生产,优待抗属,整顿自卫军,保卫家乡,保卫边区。抗联机关在崔田夫的带领下,努力生产,开荒种田,巩固和扩大了农场,粮食蔬菜获得了丰收。在秋收总结时,选出了抗联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在欢迎劳动英雄的座谈会上,崔田夫总结道,这些成绩是在党的领导下,由全体劳动英雄和生产人员劳动创造出来的,它增强了保卫边区的物质力量,同时安置了移难民,也供给了机关丰衣足食的生活。他歌颂了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的伟大,号召大家既要做劳动英雄,又要做保卫边区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级编剧、中国曹禺奖得主张宏峰</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级编剧、中国曹禺奖得主张宏峰,在延安枣园宾馆参加“纪念崔田夫同志诞辰115周年座谈会”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崔田夫同志是陕北共产党的先驱,毛主席为其改名,周恩来称其为陕北共产党的“老掌柜”。崔老的一生是充满传奇的一生,不仅在党史中有重要的一笔,在陕北民间也流传许多故事。在我刚记事时,就听一位老红军讲过崔田夫的故事,印证了“老掌柜"一说。我理解,老掌柜有两层含义,一是老当家的,二是能置“家当”的。崔老的可贵之处一是不争权,不恋权,只讲奋斗奉献。二是革命意志坚定,百折不挠,愈挫愈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树贵</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树贵在“纪念崔田夫同志诞辰115周年座谈会”上说: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纪念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崔田夫同志诞辰115周年,纪念他坚持信念,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勇于献身的革命事业精神,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德,缅怀他光辉战斗的一生。</p><p class="ql-block">崔田夫(原名崔文宪,毛泽东为其更名为田夫),是陕西省绥德县崔家湾镇铁茄坪村人,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忠诚的无产阶级战士,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他于一九二六年参加土地革命运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国民党残酷镇压革命力量,一九三三年陕北特委毕维舟,王兆卿等六位同志英勇就义,一九三三年六月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上确定崔田夫同志为陕北特委书记。一九三四年崔田夫同志的胞兄,绥德县县委书记崔文运同志被敌杀害,他的夫人赵应清和两个孩子被捕,但崔田夫同志不畏强暴,不顾个人及家庭的安危,以打短工为掩护,跋山涉水徒步到米脂、佳县、吴堡等地开展革命工作,同地下党其他领导人秘密奔走于绥德、清涧、安定等县,整顿恢复发展党的组织,积极扩大、建立武装,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斗争,为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五年二月五日在赤源县周家硷召开了陕北、陕甘边两个特委联席会,出席会议的有崔田夫、刘志丹、郭洪涛、马明方、高岗等。会议确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陕北、陕甘边两个根据地的党、政、军,崔田夫被选为中共西北工委代理书记,会议还确定成立西北军委,谢子长为军委主席,刘志丹任副主席、前敌总指挥部,高岗为政委。</p><p class="ql-block">中央红军到陕北以后,崔田夫被选为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常委,并在边区政府担任重要职务,一九四一年任西北局党务委员会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陕北行署监委书记、西北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政协陕西省副主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崔田夫在极“左”路线盛行之际非常关心家乡的建设和乡亲们的生活,多次到绥德下乡蹲点,路过延安到我们家时和我祖父啦话(我祖父王正侯,是崔田夫同志在一九二八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老革命、老干部),我在旁边听,他们说,咱们闹革命,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可今天家乡的群众生活仍然很困难,家乡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情况还很落后。崔田夫和我爷爷啦话后,便以个人的名义,给当地政府和领导写了《关于解决农村特困户生活问题的报告》,这充分说明他心系家乡,关心群众生活的高尚品德!</p><p class="ql-block">崔田夫一生廉洁奉公,秉公执法,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劳动人民本色,是一位忠诚的无产阶级战士,不管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不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十年动乱中,崔田夫同志都能忠于党的事业,始终保持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p><p class="ql-block">崔田夫同志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七日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七十六岁,中共陕西省委在其追悼会上的悼词中说:“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p><p class="ql-block">巍巍青山,铭刻先辈英名,浩浩岁月,沉淀英烈豪情。我作为革命者的后代,耳濡目染,深受教育,先辈他们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一定要牢记革命前辈的教诲,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我作为宝塔区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的负责人,在万花乡锁崖村桃园沟修建了35000平方米的商铺和生活区,已投资3800万元,基础设施健全完善,为贫困人口、大学毕业生和复转军人搭建、提供了创业创新平台和产业、孵化基地,充分体现了该园区的公益特性和惠民举措。这些行为的初心,就是革命老前辈教育引导的结果,是革命后代应当继承和弘扬的宝贵遗产。这些激发了我建设幸福延安的强大力量,我们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合理规划今后的发展,继续大力弘扬老革命、老党员的革命精神,立足圣地延安,面向家乡绥德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不怕困难、敢担风险,把企业做大做强,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全部力量。</p><p class="ql-block">在全党上下学习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今天,我们万花文化园采取了多种形式,隆重地缅怀和纪念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崔田夫同志的革命事迹,就是要研究、学习、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正能量,做出新贡献。</p><p class="ql-block">以上内容是我收集绥德家乡老革命和村子里的相关资料,我曾到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和黄龙、洛川、宜川、富县、甘泉、志丹、吴起、安塞、延长、延川、子长、清涧、绥德、佳县、横山、榆林等地的革命纪念馆和烈士陵园查看资料以及手机拍的照片等资料,走访了崔田夫的儿女崔军、崔华、他们非常热情的为我提供了《田夫之子—崔军回忆录》以及我老哥王树才写的《陕北共产党的老掌柜崔田夫》,和崔田夫在陕北革命期间看过的陕甘宁边区的书籍资料,毛选上还有崔田夫的亲笔签名,崔军还热情的给我写了委托书让我成功的举办了崔田夫115周年纪念活动,邀请了各位专家、教授、学者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关照,在此表示感谢。同时也非常的欢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为我收集提供陕北革命期间的文史资料和我以上收集资料的错漏之处,敬请示教。也能为了我万花文化园研究革命老前辈的资料发挥更多的作用。</p> <h3></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 ------王树贵</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 2018年1月28日星期日</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