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为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市,潍坊各家博物馆同样珍藏着众多不为人知的"国家宝藏"。潍坊共有44家博物馆,国有博物馆17家,非国有博物馆27家。国有博物馆中,有国家一级馆2座,分别是潍坊市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我市是国内少数拥有2座国家一级馆的城市之一;国家二级馆1座,是诸城市博物馆;国家三级馆1座,是临朐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内有哪些国宝?作为博物馆的合格志愿者你一定要知道哦!</h3> <h1>潍坊市博物馆部分精品馆藏文物:</h1><h3>三大镇馆之宝、十大馆藏文物、十大学术文物。</h3> <h3> 唐代铁佛 </h3><h3>在潍坊市博物馆南侧的"石碑石刻艺术长廊"内,一尊高 达3米、宽2米、重达5吨的断臂铁佛格外显眼。这尊铁佛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唐代铁佛中年代最早、佛体最大的一尊,也是潍坊市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之一。要知道,在当时浇铸出这样的大型铁质佛像难度极大,唐铁佛造像为研究潍坊地区的佛教文化和石碑石刻艺术,提供了详实有力的证据。</h3><h3>中外有关专家根据铁佛的面相服饰及相关资料,推断大铁佛铸造于隋末唐初,面相为雅利安人。远看,铁佛高峻威严,造型艺术优美;近看,铁佛慈祥端坐,褒衣博带,美发高髻,双目微合,面部丰腴,宽额丰颊,尤其是下颌的三重腮设计体现了唐代典型的审美风格。</h3><h3>如此珍贵的国宝,却经历了一番从深埋地下到重见天日的曲折过程。据记载,铁佛原供奉在位于潍县城里(现在的潍城区)南寺前街的石佛寺内。石佛寺于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成为聚居僧众的寺院,永乐九年(1411)到成化二年(1466)期间,该寺院先后经历了两次重修。特别是在1591年,寺僧觉清、正强见此时的寺院比较颓旧,决心重修,加上当时的知县张问达的支持,时日不久便将寺院修葺一新,这时大铁佛也从外寺迁入该寺,放置在后殿供奉。铁佛的迁入使该寺名声大振,来此进香许愿者络绎不绝,寺院因此由"石佛寺"改为了"铁佛寺"。</h3><h3> 由于历史种种原因,铁佛寺被毁,铁佛被埋在地下久不见天日。1978年,工人在此处挖防空地道时,发现了已深埋地下几百年的大铁佛,潍坊市博物馆出面把铁佛运至博物馆西仓库院中保护起来,2005年迁至市博物馆新馆的石碑石刻走廊内陈列展出。</h3><h3>除了大铁佛,郑板桥存世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一幅作品《峭壁兰图》及其《难得糊涂》碑也都是潍坊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潍坊市博物馆馆藏的近8万件藏品中,还有众多国宝级文物,其中距今20万年前的原齿象属新种的"潍坊象化石","薄如纸、黑如漆、明如镜、亮如瓷"的大汶口文化薄胎高柄杯,蜚声海内外的唐玄宗李隆基唯一的《纪泰山铭》朱砂拓,皆为馆藏珍品。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