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 水 赶 鱼

荷 韵

<h3> 暖阳洒身上</h3><h3> 行走山水间</h3><h3> 一幅自然画</h3><h3> 记录我今天</h3> <h3>  蓝天白云下,又一个冬日暖阳天 ,暖暖的阳光照射在大地上,正是徒步探路的好日子,约上闺徒坐上停靠在楼下的6路公交车,准备去花园阁走走拍一拍清香四溢来自苦寒的梅花和探寻一下闺徒年轻时候走过的一条湘黔古道。</h3><h3> 花园阁是一个水域之村落,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从岩门峡到梅口峡,巫水河绕村一圈后向西汇入沅江。环拥着巫水外围的,是一座座青翠的小山包,层叠而上。各种动植被水域资源丰富。</h3><h3> 久闻梅花品格,却不识梅花脸。来到梅园初次见梅时错把梅花当桃花。<br></h3><h3> 梅从不与世间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都说梅花有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h3><h3> 有点羞涩,人生暮年才有幸赏梅识梅。</h3><h3>&nbsp;</h3><h3>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梅花的是凛冽的寒风,照耀梅花的是寒冬的残阳;,滋润梅花的是冰雪的雨露。</h3><div> 我俯身轻吻,红梅芳香馥郁,那是经历了严寒的香,与众不同。</div> <h3>  白色的梅像柔润白玉雕成,冰清玉洁般雅致,淡黄的花芯点缀花朵。</h3> <h3><font color="#010101">赏梅摄影中惊喜发现还有喜欢梅香的雀儿,尽然在梅枝上搭建了小窝😊</font></h3> <h3>  梅花开放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h3> <h3>  岩门峡湘黔古道,闺徒曾在十多年前来过这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闺徒已经找不到往日的路口。询问、路标、找了一位当地的大哥带路我们来到了这条古道之上。</h3> <h3>  花园阁的最上游峡口岩门峡,是古时花园阁去武冈州的必经之地,两岸悬崖峭壁,中间河水奔腾,地势十分险要,悬崖峭壁上至今还保存着完好的湘黔古道,仅可以容一个人通过,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h3><h3> 关于这条湘黔古道,在当地也流传着另一个类似于“愚公移山”的故事。</h3><h3> 相传古时候,岩门峡地势十分险峻,岩石十分坚硬,花园阁人为了打通连接武冈、广西的陆路交通,组织人力用铁锤凿石修路,历经七七四十九年,当道路快要修通时,却被一块巨大坚硬的岩石挡住了,但这些修路的先民们并没有被困难吓退,仍然锲而不舍。他们的执着终于感动了神仙,神仙决定帮助他们一把,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神仙来到了修路现场,用手指一凿,电闪雷鸣,巨石瞬间断开,形成一道门,刚好能容纳一个人通过,后来就将这条石门称为岩门,称这个峡口叫做岩门峡。</h3> <h3>  这就是神仙手指石开的岩门,仅容一人过往。</h3> <h3>  白云朵朵,阳光润红了我们的脸颊,阳光洒在水面上泛出一个个光圈,波光粼粼,微汗已浸出我们额头。</h3> <h3>山 青 水 秀 巫 水 河 环 抱</h3> <h3>  两岸山峰倒影成行,独特的湿地风光形成了奇特的十里山水画廊。</h3> <h3>  河 道 边 古 树 参 天</h3> <h3>湖水清澈,引来鸟儿枝头嬉戏。</h3> <h3>  走在小道上巧遇打鱼翁,只见他左一棒右一棒敲打水面。随着渔翁划船越来越靠近,我在岸边吆喝询问渔翁为什么这种方式,渔翁停下手中的活告知,水乡人家平时喜欢打鱼撒网捕鱼改善伙食也会将舍不得吃或者多余的鱼晾干拿到集市上去出售。在水面下放入一种连接起来的网笼子或者一种拦网,两头固定在两岸的树枝上。左右敲打水面是惊吓水里的鱼四处逃串时误闯赶入网笼里去。</h3> <h3>  目送渔翁远走的背影,愿渔翁今日满载而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