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老街~老厝~老人 一一已经消失和即将消失的影像!

有艺老马

<h3>一、老城篇一一</h3><h3>同安一一 别称 “ 银城 ” 。西晋太康 (公元282年)置县,至今近1800年。同安城,也只剩下这段老城墙!<br></h3> <h3><font color="#010101">东西溪环绕的古城一一同安!</font></h3> <h3>建于隋、兴于唐的梵天寺,仅存钟楼!厦门南普陀是因为梵天寺香火鼎盛才分支建立的。</h3> <h3>建于隋朝的同安五显古石桥,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必经之路!</h3> 千年同安古龙窑!<div>宋代一一同安的汀溪青光瓷曾享誉东南亚;改革开放前,同安的坑仔口瓷厂生产的大缸、龙缸是闽南金三角的热销货;如今,还在生产的古龙窑,不仅烧制陶瓷用品,工艺陶品,还为金门酒厂生产酒瓮!</div><div><br></div> <h3>1977年建设的中百公司、新华书店,早已在旧城改造中拆掉了!(摄于1992年春节)</h3> <h3>钟楼旁边老建筑都拆了,建起了高楼大厦!</h3> 岁月难掩历史的痕迹!(摄于2007年)<div>建于1957年的东方红农业社托儿所!</div><h3>( 图为省级优秀教师:刘金凤老师 )</h3> <h3>旧城改造加上新建的新西桥,道路穿城而过,老城中最具特色的松柏林街被活生生劈成两半,城不成城了,街不成街了!</h3> <h3>二、老街篇一一 1、“ 城关五条街 ” 之三秀街。</h3><h3><br></h3><h3>图为城中心的三秀街口。</h3> <h3>  三秀街旧称“城里”(闽南语),街两旁商铺林立,曾是县城中最热闹的地方!</h3><h3> 到 “ 银城影剧院 ” 看场电影,曾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青年男女谈恋爱的不二之选!在文化娱乐馈乏的年代,一张电影票有可能成就一段姻缘!而当时谈恋爱的青年男女,大都是秘密约会,看电影都是一方先进去坐好,另一方等灯光暗了,电影要开演了,再趁暗进去,电影快结束了,又赶快提早先走了。而后者往往是女方!</h3> <h3>影剧院、图书馆、商铺林立,曾经的风光早己不见!(三秀街黑白照片摄于1990年)</h3> <h3>老街中的洋楼一一俗称 “ 红楼” !</h3> <h3>三秀街连接南门路的关帝庙文革后期就拆掉了!三秀街尾的孔庙保存完整,2009年重修后规模更加宏大。同安闽南民俗专家颜立水任同安文化局长时,戴着斗笠,骑着单车,走遍大同安的山山水水、大小村镇,普查文物,把有关同安文史的石刻都运回孔庙保护起来,才有了今天的孔庙石雕群!</h3> <h3>“ 青石狮 ” 一一 是三秀街的标志性建筑!镇守着刘氏大厝。</h3><h3>这些影像都已是消失了的风景!</h3> <h3>2、老街篇一一 “ 城关五条街 ” 之松柏林街:</h3><h3>松柏林街一一开埠以来最繁荣的商业街!沿街商铺:前门店铺,后面仓库,后门连着西溪,设有简易码头,可以停靠船只,水路运输的货物可以直接卸下来,从后门搬进仓库。</h3> <h3>松柏林街虽分为两段,却也照样开着各式各样的小商品店、批发店。</h3><h3><br></h3><h3>松柏林街上街:</h3> <h3><font color="#010101">松柏林街 “读书巷”。相传是读书的人家,可好象从来都没有出过什么有名的读书人!</font></h3> <h3>松柏林下街。改造后的下街已失去了原有的建筑风貌!骑楼上二楼的外墙被涂上统一的黄色,原有的一些字画都被涂掉了!</h3> <h3>骑楼上风格各异的建筑特色!</h3><h3>可惜改造后成了统一的黄色外墙。</h3> <h3>百年老街风貌!</h3> <h3><font color="#010101">“ 王宫楼 ”一一松柏林和大横街的交接处,标志性的建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改革开改后,一些开了30多年的老店依然坚守着!</font></h3> <h3>有特色的小吃店也是老街吸引游客的诱因!</h3> <h3>隔着钟搂广场,连接松柏林街的 “ 馆里 ”(闽南语) 街,老建筑依然散发出特有的魅力!</h3> <h3>颇具特色的石砖混搭墙体!</h3> <h3>这种外栅门,也称 “ 福州门 ” !许多这种门坏了后都改成铁门了!</h3> <h3>“ 馆里 ”(闽南语) 街 “ 拆 ” 字写了十几年了都还没拆。还好没拆,不然老城就更不象城了!</h3> <h3>3、老街篇一一 “ 城关五条街 ” 之后炉街 。</h3><h3>后炉街的入口处一一 “ 四孔井 ” ,老城标志。</h3><h3>(摄于1989年)</h3> <h3>后炉街10号一一最具特色的门楼!</h3> <h3>(摄于1988年)</h3> <h3>后炉街街尾的 “ 岳伯坊 ” 。</h3> <h3>4、老街篇一一 “ 城关五条街 ” 之溪边街 。</h3><h3>曾经风糜一时的同安皂素厂、同安蚊香厂、同安漂染厂都在溪边街(图为同安漂染厂厂房)。而溪边街龙虎宫更是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摄于1988年)</h3> <h3>闽南遗风、龙虎精神!</h3> <h3>同安名人吴必达的故居!</h3> <h3>七十年代一八十年代最典型的民居建筑:条石墙体!</h3> <h3>春意盎然~姹紫嫣红!为老街带来满园春色!</h3> <h3>5、老街篇一一 “ 城关五条街 ” 之西溪街 。</h3><div><br></div><div>(图为:西溪水南宫旧址)</div> <h3>改造后的水南宫也搬上了高楼!洋不洋、土不土! 不知何故,凡改造后想提升的项目,最后都成了四不象!</h3> <h3><font color="#010101">“ 锦繍” 门楼,是庄氏婚丧喜庆必进出的门道!</font></h3> <h3>改造后的“ 锦繍” 门楼,更加气派!</h3> <h3>西溪庄氏四房的祖屋一字排开,每年正月十六的装瓯,规模宏大,颇具影响!</h3> <h3><font color="#010101">贞节牌坊成了房屋的后墙!(摄于1988年)</font></h3> <h3>“ 杨桃下 ” :围墙内有三株高大的杨桃树,二株酸甜的;一株小点的是甜的。金黄色的杨桃挂满了枝头,过往的孩童往往会瞪大眼睛,向上仰望,垂涎欲滴!这里也因杨桃出名,地名俗称 “ 杨桃下” 。</h3> <p class="ql-block">西溪下路街(湖仔老房子)!</p> <h3>  三、老厝~老人 篇一一老城、老街、老厝,还是离不开老人。有了人,这些老城老街老厝才有了生命,才有了灵气!</h3> <h3>只有老人,守着这些老房子,相依为命。抑或是年轻一代都搬走了,只留下这些老人留守老屋!</h3> <h3>清晨的阳光洒在古老的街区上,人们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h3> <h3>巧遇自愿者来老街打扫卫生。</h3> <h3>影像从心~有艺摄影 !</h3><h3>一一王从民 刘惠心 摄</h3><h3>(图片拍摄于1988一2017年。美篇属个人摄影编辑,转发必须保持原著,保留作者署名!侵权必究!)</h3> <h3>王从民个人简介一一</h3><div>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2012)</div><div>中国摄影函授学院第四期优秀学员:(1990—1991) </div><div>《中国摄影家全集》入编摄影家:(1999.9•北京)</div><div>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1998)</div><div>福建省摄影五十年庆典:优秀摄影工作者 (2012)</div><div>厦门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2015一2016年度参加摄影大赛突出贡献,获“ 厦门杰出摄影家 ” 称号!)</div><div>厦门市企业家摄影协会会员</div><div><br></div><div>同安摄影协会秘书长28年:(1988.5—2016)</div><div>《厦门日报》特约通讯员(1990起—) </div><div>厦门市东山中学老师:</div><div>从事教育工作40年 (1973—2015退休 )</div><div>从事业余摄影40多年(1975年— 至今)</div><div>学校教育摄影30年(1985—2015年)</div><div>东山中学“立人摄影社”指导老师18年</div><div>(1998—2015)。</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