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忆同窗

城中玉

<h3><i><b><font color="#ed2308">  我们同学从小学一年级算起到现在已经有五十几年了,我们都已到了花甲之年,回忆走过的每个春夏秋冬,经历的无数风风雨雨,偿遍的世间酸甜苦辣,心里总是充满了无限感慨,但是我们每当想起同学或同学相见时,心里总是暖暖的,激动的,世间情,千万种,终难忘,同学情。我们班的人数我记得少时有四十四五名,那是在小学,多时有五十四五名,那是在七年级时候,现在让我们从照片上看看大部分同学一路走来的风采吧。</font></b></i></h3> <h3><i><b><font color="#ff8a00">  除上述同学外,我记得我们的同学还有刘道安、张长顺、姜延本、栗桂英、任桂琴、蔺淑梅、龙桂英、李迎玉、赵波、郭朝军、王秋实、王延武、王洪才、王明、程冠凯、高续军、彭文杰、葛桂芝等。还有一些同学已经过早的离开了我们,英年早逝的他们是:孙春雨、王永杰、李彦青、姜志富、刘国华、杨淳智,丛树林、李有、张维新、毕彦华等,在这里让我们深表对他们的哀悼和怀念。</font></b></i></h3> <h3>赵耀老师和李桂春老师受邀参加四班、五班同学毕业四十年聚会与同学们合影</h3> <h3>李广凯老师与部分同学相聚</h3> <h3>刘国兴老师与部分同学相聚</h3> <h3>赵耀老师与部分同学相聚</h3> <h3>齐淑芳老师近照</h3> <h3>李广凯老师和马希琴老师在海南三亚与部分同学相聚</h3> <h3>赵耀老师在同学毕业四十周年聚会上致词</h3> <h3><b><i><font color="#b04fbb">  在回忆我们每个同学的同时,当然忘不了教过我们的老师,他们对我们的成长都不同程度的做出了重要贡献,除了在此篇有影像资料的李广凯老师,赵耀老师,齐淑芳老师、刘国兴老师,马希琴老师,夏丽娟老师和李桂春老师外,还有徐绍霞老师,宋桂兰老师,陈福泉老师,周维宝老师,孙德义老师,蒲兴友老师、母泽民老师,张文华老师,姜运勤老师,李闯新老师,金哲老师,张德兴老师,孙效伟老师,陈书杰老师,郭琪民老师,周建丽老师,韩志仁老师,国际兴老师,鄢永顺老师等,在这里让我们再一次向教过我们的所有老师致敬,感谢他们对我们的辛勤培养,祝健在的老师幸福吉祥,健康长寿!愿故去的老师永垂不朽,步入天堂!</font></i></b></h3> <h3><font color="#167efb"><b>  一张小照旧梦回,<br></b><b> 稚嫩少年多俊美。<br></b><b> 不识当年己模样,<br></b><b> 笑问同学我是谁?</b></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b>一张胡须照,其实很年少。 </b></font><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年芳二十几,各个想扮老。 </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如今真到老,胡须不见了。 </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想要回青春,岁月人不饶。</b></h3><h3><font color="#b04fbb"><b>世上转一圈,人生真奇妙。</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现在想年轻,只有哈哈笑。</b></font></h3> <h3><b><i><font color="#ff8a00">  我们班同学多数是1975年走出校门的,新中国成立后大部分的坎坷历程我们都经历了,你看我们一出生就是大跃进,两三岁就挨饿赶上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刚踏入校门就来了文化大革命,小学初中高中加起来九年的校园生活,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寥寥无几,一毕业又赶上了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虽然后来大部分都反城当了工人,端上了铁饭碗,但好景不长,九十年代末又来了个工厂倒闭,工人下岗,铁饭碗变成了泥饭碗,人到中年的我们不得不四处打工养家糊口,扛起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重任。我们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好在我们一路收获的是历练是坚强,闯过了道道难关险阻,可以说我们这代人是经过千锤百炼的顽强一代,现在美好的生活正向我们招手,苦尽甘来,老年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让我们不断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享受美好的明天吧!</font></i></b></h3> <h3><font color="#167efb">毕业近十五年时在石咀相聚</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毕业二十年在石咀相聚</font></h3> <h3><b><font color="#b04fbb">毕业三十五年时相聚石咀</font></b></h3> <h3><i><b><font color="#ed2308">  我们五班同学走出校门后,聚会的场面明显要比其他班多,外班同学不免对我们班有些羡慕,这说明我们班讲同学情谊的人多,看重同学情的人多,所以这些年来我们在家乡聚、在他乡聚、迎来送往聚、婚丧嫁娶聚,每个同学的家事都成了全班同学的事,回眸一下我们每每相聚的画面,我们依旧无比激动,我们为有这样一份同学情感到骄傲,感到自豪。</font></b></i></h3> <h3><font color="#ed2308"><i>  现在我们同学大部分已经离开了故乡石咀,一部分人搬到盘石市吉林市居住,可以说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有我们的同学,但是有一点是,无论我们身居何处,走遍异国他乡,让我们魂牵梦绕,念念不忘的依旧是我们的故乡石咀,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都美妙动情,都会触动我们兴奋的神经,这就是故乡的魔力与功能,我们虽然都年已花甲,但我们相聚时都倍感年青,让我们常相聚、常沟通,青春常在,笑口常开。这正是:<br></i></font><font color="#ed2308"><i> 同学终生常相望,<br></i></font><font color="#ed2308"><i> 游子莫忘回故乡。<br></i></font><font color="#ed2308"><i> 相亲相爱常聚首,<br></i></font><font color="#ed2308"><i> 举杯祝愿共安康。</i></font><font color="#ed2308"><i><br></i></font><font color="#ed2308"><i>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五班的全体同学,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篇有不当的地方望老师和同学们给予批评指正,同时在这里感谢张文英、杨福巨,张勤、刘学江、张淑艳、张秋莲,崔淑珍,冯丽云等同学提供的照片资料及杨秀义同学的补充建议,同时也感谢同学和老师的赞赏与鼓励,谢谢大家。</i></font></h3>

老师

同学

我们

相聚

石咀

赵耀

五班

毕业

故乡

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