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3/12, 第六站是到建水县。这县城有点陌生,但看介绍竟是云南省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滇南边陲出名的千年古城 , 建水文化底蕴深厚 ,文物古迹遍布城乡各地 。</h3> <h3> 这里有中国第三大孔庙,这里有西南边陲大观园~朱家花园,这里有比天安门历史还久的朝阳楼,这里有这里有运营百年有余的米轨火车。</h3> <h3>建水素有 “滇南邹鲁” 、“文献名邦”的美誉,有融合了多民族特色的建水小调,有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有因为舌尖上的中国而闻名天下的建水豆腐.......。</h3> <h3>这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 ~ 双龙桥。坐落于建水古城城西5里处,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之水面上,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h3> <h3> 在翰林街上行走,目之所及都是富有历史韵味的建筑,而且都是具有生活气息的古色古香。</h3> <h3>建水朱家花园有“西南边陲大观园”之称。</h3> <h3>朱家花园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是一个滇南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相融合的典型建筑群体。</h3> <h3>花园院落层出,房舍迭进,内雅外秀, 在丰富的各式建筑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h3> <h3>整组建筑的正前为三大开间的花厅,左右两侧为小姐“绣楼”。花厅前是花园,左右对峙透空花墙,将其自然分隔为东园和西园。花园正前有荷池,树丛,苗圃,花圃散布其间,形成一座既典型而又富地方特色的南方私家园林。</h3> <h3>看朱家花园,让人想起了《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在西南边陲能出现这样大规模的建筑让人惊叹;其建筑中的人文、地理和工艺水平之高更是让人难以想象。</h3> <h3>朱家经营进出口贸易,买卖大锡、洋纱布匹、食盐、烟土的“朱恒泰”总商号。这个门是内方外圆,是铜钱的形状,这是朱家人的处世之道,商贾之家,外圆内方,聚财为重。</h3> <h3>朱家的兴衰史,本务农、后从商、致仕,参与辛亥革命、滇南起义,官至中将军衔,一路顺风顺水。却又在袁世凯复辟的事情上站错了队,最终被国民政府抄家入狱,家庭败落。</h3> <h3>建水文庙</h3> <h3>建水文庙位于建水县城西北隅,始建于元代,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经明清两代扩建,目前是除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外的第三大孔庙。</h3> <h3>正门的“太和元气”四个大字刚劲有力,一笔一划的勾画在牌匾上,意为“天地浩然之气”,是赞美孔子思想得天地之正气,如同天地生育万物。 </h3> <h3>文庙占地114亩,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宫殿式,仿曲阜孔庙风格建造,坐北朝南,共六进院子,纵深625米,规模宏大,规制谨严,气势雄伟壮观,庄严肃穆。</h3> <h3>现除射圃、尊经阁、魁星阁、敬一亭和斋宿亭被毁外,其余32个建筑都得到了完好的保存和修复。 当年建水中学一直在里面办学,小县城文革中未有大规模破坏。</h3> <h3>团山古村</h3> <h3>建水县团山村历史上曾是彝族人的居住地。团山至今完整保存了十九世纪滇南乡村的特色风貌与社会人文环境,被称为“拥有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而入选2006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名录。</h3> <h3>村中现存的古建筑由传统的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三类建筑组成。</h3> <h3>村内具有大量文化沉淀的旧式建筑,其中的张家花园,建于清末,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房舍布局为“四合五天井式”纵向横向并列联排组合成两组三进院和花园祠堂,是一种规模较大,建筑质量较好,保存较为完整的乡间庄园式居民建筑群。</h3> <h3>团山村的老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融合了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和彝族土掌房的建筑艺术;第二,精美的雕刻艺术,随处可见、繁复华丽的石雕、木雕、砖雕;第三,富有浓厚人文气质的书法绘画艺术。</h3> <h3>皇恩府,因这家主人的老母亲被乾隆皇帝敕封为安人而得名,大门上挂着“皇恩旌表”的匾额,据说是团山村最大的民居院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