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最近,笔者写了一系列戏说历史人物的散文,一时间褒贬不一。今天,准备写一下苏东坡与王朝云的爱情故事,这段爱情堪比历史上的四大经典爱情传奇,神圣伟大,戏说不得。</h1> <h1> 王朝云是苏轼的侍妾,也是苏轼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女人,她是他的知心和知己。</h1><h1> 王朝云与苏轼相识,是在苏轼被贬谪杭州做通判之时。一次友人相邀,苏轼欣然赴宴,就这样与王朝云不期而遇。席间,王朝云带着一帮小姐妹唱曲献舞助兴,歌舞间歇,自然前来入座侍酒。那天苏东坡作为受邀最尊贵的客人,自然是领舞的王朝云前来相陪。</h1> <h1> 此时,苏轼正喝着酒,见一清丽佳人款款而来,面容精致,素衣淡妆更显气质出众,仿若雨后百合,冬日寒梅,清新雅致。待细细一看,才发现此女正是方才浓妆艳抹,长袖徐舒,轻盈曼舞,当中间的那位舞姬。</h1><h1> 一个女子一袋烟的功夫,竟然给人两种不同的感觉,加之当日天气本是丽阳普照,波光潋滟的西湖,由于天气突变,阴云敝日,山水迷蒙,成了另一种景色。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苏东坡灵感顿至,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的佳句:<br> “<font color="#b04fb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font>。”</h1> <h1> 后来苏轼的夫人王弗出面将王朝云从歌乐坊赎出,此后王朝云便以侍女的身份陪伴在苏轼身边,一直到黄州才被纳为侍妾。</h1><h1> 朝云作为侍女和侍妾,整整陪了东坡23年,她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在东坡被贬的日子里,是她的爱给了东坡力量,使东坡焕发精神;是她的情增添了东坡才思,使东坡佳作迭出。从而更好地更全面地成就了千古传奇的东坡居士。</h1> <h1> 初到东坡府上时,因家贫幼入乐籍的王朝云才12岁,因为朝云的乖巧伶俐,苏轼便教她读书写字,教她音乐舞蹈,教她诗词歌赋,他们之间是以师生的身份开始了这段旷世情缘的。</h1><h1> 也正因为这样,这段情就显得特别的浓郁,苏轼对朝云的怜爱与朝云对苏轼的崇拜都加重了这份情愫。这份情发展到极致,就使当事人产生了强烈的“知音”、“知己”之感。</h1> <h1> 随着宋哲宗的亲政,任用章敦为宰相,又有一批不同政见的大臣遭贬,苏东坡也在其中,被贬往南蛮之地的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这时他巳经年近花甲了。眼看运势转下,难得再有起复之望,天性乐观的苏东坡也没了生还中原的信心,临去之前遣散了八房太太和所有佣人。(<font color="#b04fbb">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font>)</h1><h1> 身边众多的侍儿姬妾都陆续散去,只有王朝云始终如一,追随着苏东坡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到了惠州。<br> 陪学士一路走来,她知道丈夫的内心世界,她知道丈夫的所思所想。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照顾好丈夫的生活起居,越是要誓死相随。在患难之中,我们见到了王朝云坚守的这份真情。<br> 大难来临各自飞,那是普通人的做法和心理。学士收我养我教我诗书礼仪,我怎能丢下他不管啊!</h1> <h1> 有一天,苏轼让朝云唱《蝶恋花》,以解疲乏:</h1><h1> “<font color="#b04fbb">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br>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font>。”<br> 朝云唱到一半的时候,“歌喉将啭,泪满衣襟”,苏轼问怎么了,朝云回答说:“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h1> <h1> 我们大多数人读这首词的时候,一般读出来的都是一种豁达甚至是有些欢快的情调。墙里的秋千上有佳人的笑声,墙外的有心人虽然空留遗憾,但终究想着“天涯何处无芳草”,那种洒脱自嘲的境界至今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认可。</h1><h1> 这么洒脱的一句话,怎么会让朝云泪满衣襟,甚至难以为继呢?</h1><h3><br></h3> <h1> 原来,“<font color="#b04fbb">天涯何处无芳草</font>”这句话是从屈原《离骚》中的一句化来的,原句是“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什么意思呢?屈原是在宽慰自己说,天下到处都有香草,你又何必只怀念着故国。香草美人在屈原《离骚》中只是一种比喻,一种象征,是说人生的理想既然在自己的国家不能实现,你可以离开故国呀!</h1><h1> 但屈原这样说,是为了反衬自己离不开自己的祖国,离不开自己的理想与事业。这种得而不到的惆怅,更显诗人的痛苦是无以复加的。</h1> <h1> 苏轼这句话就是借用屈原的诗意而来,那其中的情绪可想而知。</h1><h1> 这层意思,没有人读得出来,可知道东坡“满肚子不合时宜”的朝云读出来了。只有朝云能体会到,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在人生理想抱负不能实现之时,在满腹的经纶不能解救苍生之际,东坡只是一个墙外失意的匆匆过客罢了,所以她为之心疼泪下。</h1> <h1> 王朝云在惠州时遇瘟疫,身体十分虚弱,终日与药为伍,总难恢复,苏东坡有《朝云诗》:“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拜佛念经,寻医煎药,乞求她康复。但从小生长在山水胜地杭州的朝云为花肌雪肠之人,最终耐不住岭南闷热恶劣的气候,不久便带着不舍与无奈溘然长逝,年仅三十四岁。</h1><h1> 朝云死后,苏轼在广东惠山西湖筑六如亭用以纪念亡妻,亭上亲书对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这两联与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意境不相上下。这种唯有朝云的喟然长叹,让世人对他们的两心相知却不能白头偕老,又多了一份艳羡和心酸。<br> 自此以后,视诗词为生命的苏大学士“终身不复听此词”,可见苏轼当时面对朝云的落泪的心灵震撼和惊涛拍岸。<br> 在朝云的眼中,在苏轼的世界里,举世浊浊,只有他们二人才是彼此生命中最为清澈的存在。这才是难得的知音知己。(<font color="#b04fbb">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font>)</h1> <h1> 当生死茫茫、尘世茫茫皆成过眼烟云之后,对于苏轼这样一个文化的巨匠、艺术的魂灵、情感的圣人来说,只有最真、最纯、最清澈的情感,才是他最后的梦想和归宿。(<font color="#b04fbb">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font>)</h1><h1> 苏轼一生都很崇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早年曾羡慕地做诗说:“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就是说我的才情也不比白居易差,只可惜我不像他那样拥有樊素和小蛮两位名姬,不像他那样坐拥“<font color="#b04fbb">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font>”。<br> 可晚年的苏东坡又做诗说:“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是说我所钟爱的女子不像樊素和小蛮一样最终离开了白乐天,她会跟着我海角天涯,忠贞不渝,而这却是白乐天比不上我的地方。</h1> <h1> 回过头来看苏轼的这段爱情史,这位一直陪伴在苏轼身边,给他黯然的心注入斑斓色彩的女人,给他枯死的心注入春天和雨水的女人,给他冰冻的心注入雷火与闪电的女人,绝对在苏轼心中占有无法言说的重要地位。相比于王弗在生活上的细心体贴、知人识人,王闰之的家庭打理、生活照料,王朝云应该是苏轼灵魂的真正伴侣,精神的永恒慰藉。</h1><h1> 王朝云陪伴苏轼度过了人生中最为低谷的两个时期,作为患难夫妻(<font color="#b04fbb">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font>),苏轼对王朝云感情的依恋和难忘,就是今生不复再娶。(<font color="#ed2308">我爱,我吻遍了你墓头青草,在日落黄昏。接下来,我只有把我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再来看你的时候</font>)</h1> <h1> 东坡曾经为朝云写下许多优美诗篇,字字含情,句句入心,千年之后,还令人长叹不止,动容不已。 </h1><h1> 《朝云诗》<br>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br> 阿奴络秀不同老,无女维摩总解禅。<br>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br>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h1> <h1> 《西江月梅花》<br>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br> 海迁时过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br> 素面反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br>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h1> <h1><b> </b>陈学斌,江苏如皋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就读于毛泽东文学院中青年作家研讨班,供职于中共长沙市委。已出版《红色记忆》《心灯》长篇小说两部,发表评论、散文、诗歌等百余万字。搜索<font color="#ed2308">陈学斌原创散文</font>或微信号<font color="#ed2308">cxb13755133397</font>,可看到作者许多近作。</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