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图/部分来自网络 </h3><h3>文/作者原创</h3> <h1> 年,越来越近,思乡之情越来越浓。故乡的风、故乡的云,故乡的雨是那样的别有情趣。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是那样的淳朴温馨。还有家乡的那棵柿子树是我挥之不去的永久记忆。</h1> <h1> 我的家乡,在冀晋交界处的大山里,属于太行山脉。据考证,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我常给别人说:我是生在山西,长在河北。这还真的不假,因为,我是大跃进的前一年出生的 。那时属于山西省平定县,而到了1959年划归为河北省井陉县。</h1> <h1> 我的家乡,不是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风貌。祖祖辈辈为水而奔波,所以,还有四十里干草沟的俗称。据说还是刘秀君王口封的呢。至今还传诵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四十里干草沟,吃水贵如油。宁肯给个馍,不给水一口”。不过这里天是蓝的、山是青的、树是绿的、空气是新鲜的 ,层层梯田 ,满山果树,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h1> <h1> 我的家乡,从儿时有记忆起 ,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坡坡洼洼、沟沟坎坎就是绿树成荫、瓜果飘香。有村在林中,人在树中之感觉。柿子、核桃、花椒、沙果、槟子等干鲜果品样样齐全,虽然抵不了“蟠桃园”也能堪称“花果山”。那个时候,果品是唯一的货币交换商品。也是当地老百姓唯一的经济来源 。所以,人们对树是情有独钟,对果树更是喜爱如命。</h1> <h1> 那棵使我萦绕心头的柿子树 ,生长在一个较宽广的空地上。离我家最近,是队里的一块非农用地。队里唯一的固定资产驴圈、牛圈都建在这里,,也是队里社员开会 、学习、记工分,搞分配的活动场地。这棵柿子树,树干粗壮笔直 ,黢黑粗糙,胸围有两搂有余。树梢挺拔直插云霄,足足有六层楼高。整个树冠四处延伸,占地面积有200平米。高大巍峨的身姿,犹如一把大伞,顶天立地,独立于此。</h1> <h1> 这棵柿子树是由黑枣树做粘木,柿子枝条做接穗嫁接而成的。那时候采用的是传统的皮接插码技术。就是春天在成型的黑枣树上,把柿子接穗扦插于黑枣树皮内,用麻皮或者布带绑紧固定。然后抹上一层泥巴。以此来保持水分不流失。一般到大树发芽时就能冒出芽来,成活率还很高。所以,树干部分为黑枣树木质 表皮既粗糙又黢黑。树干以上树冠部分就成了比较光滑顺溜的枝条了。记得,小时候我们小朋友们的小手,就如同这树皮一样的黑.。那时候学校没有炉子,更没听说过暖气 ,窗户没有玻璃,到处跑风漏气 ,手脚也没有什么手套棉鞋等保护措施。早晨洗手或者玩水、玩土、玩雪后冷风一吹,整个手上就会受冻红肿 ,形成一层层皱皮。越积越厚,真像那”黑枣树皮”,非得等到来年春暖花开 ,才能慢慢褪去,想想那个时候的日子,与现在无法可比。</h1> <h1> 四季轮回,春华秋实。这棵柿子树不仅年复一年的留给乡亲们的是变幻的美景,更是喜悦和收获,还有我童年时期最美好的记忆。<br>春天来了,百花齐放。柿子树经过一个冬天的睡眠,慢慢的苏醒了过来。看似那干枯的树枝,贪婪的吸允着春天的甘露,悄然吐出了小芽。翠生生、水灵灵、绿的鲜嫩,绿的喜人。</h1> <h1> 入夏时节,小枝上挂满了黄色、钟型的五棱花朵。一朵朵美丽的小花,引来了成群结对的蝶飞蜂舞。细心的小女孩们,捡起散落在地上的花朵,织成各种花样的小串,戴在头上,或者扎在小辫上,像是大自然馈赠的头饰,甚是好看。</h1> <h1> 柿子花谢了以后,树叶也渐渐地长大了。巴掌大的叶子中间长出了密密麻麻的小果实。像一群可爱的小宝宝挤在了一起,通过一番择优淘劣,不少小果果会被挤落于地上,这时候,调皮的男孩们 会捡起那些小柿子,或摆出各种造型,或串成手镯项链,或垒成形状不一的山包 ,像是一座座“金字塔”。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天然积木。</h1> <h1> 盛夏,柿子树叶子像一把把小巧玲珑的扇子一样, 把阳光照的严严实实,这棵树犹如一把大大的绿伞,送给人们一片阴凉。是人们耕作解乏的好去处。特别是“三夏”季节,顶着晒得着了火的毒日,在连续耕作、累的精疲力尽的时候,坐在这棵枝叶茂密的柿子树下,喝上一碗凉白开 ,那种释然满足的神态,简直无法比喻。</h1> <h1> 盛夏的柿子树下,是人们中午纳凉歇息和忙里偷闲做私活的好地方。记得男人们,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嘴里叼着长长的烟袋杆子 。杆子上还挂着一个秀美的荷包。叭嗤 ,叭嗤,抽着那味道并不算鲜美的,大部分是用各种树叶和植物颗蔓做成的烟草。双手在不停地忙碌着。编制成各种荆条制品,如背篓,萝筐、囤底等。同时,还在一起谈论着“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战斗片电影里的英雄人物。有时候干脆用一句最朴实而又最地道的方言说“咱们又胜利了”,做了非常到位的总结。伏天正是纳鞋底的最佳季节,女人们在树下有时哼着红歌,有时用那并不标准的家乡普通话,唱着家喻户晓 ,脍炙人口的样板戏选段。并不耽误手中的伙计,用千针万线缝制成一双双,一摞摞大小不一的鞋底。</h1> <h1> 柿子树荫下,留下了儿时的足迹,留下了欢声笑语。捉迷藏、狼吃羊、抓小鸡、跳皮筋、打四角、玩弹珠等等游戏,常常使儿伴们玩的兴致索然,留恋不舍,忘记了回家。还有那更有趣的故事呢。盛夏,柿子树上的蝉儿(知了,家乡叫默念虫子)不知疲倦的用轻快而又舒畅的调子,不用任何伴奏,为人们使尽全力的唱着一曲又一曲优美动听的蝉歌。给大自然增添了浓厚的意境。动听的蝉鸣,也吸引了众多儿伴们。趁着午休时间,悄悄溜在树下,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或者比较顺溜的木棒,前段栓上一根马尾,打上一个活接,在蝉儿拉着长调,忘记自我,放声歌唱的时候,把自制的捕蝉工具,轻轻的放在它的上方,慢慢套住它的脖子后,用力一拉,蝉儿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那高兴的会又蹦又跳。</h1> <h1> 柿子树不仅为乡亲们遮挡了盛夏的炎炎烈日,而且,那一匝一匝的年轮也记录了乡亲们年复一年的收成。“身体园圆没有毛,不是桔子不是桃。云里雾里过几夜,脱去绿衣换红袍”。随着季节的变化,柿子一天天长大。由青变黄,由黄变红。深秋树上的累累果实像是无数个小红灯笼,随着被压弯的树枝在秋风中摆来摆去。散发着诱人的清香。</h1> <h1> 霜降前后是柿子收获的季节 。这棵柿子树一般年份 产量最低保持在一千斤左右。人们称之为“柿子树王”。冬季来临,树上的叶子纷纷落光,只留下那光秃秃的树枝和那几个挂在树梢上的晶莹剔透的红柿子,一场悄然而至的大雪后,树枝裹上了一层白雪,好似披上了银装。十分的美丽,像一个简笔画里的慈祥老人,等待着又一个春天的到来。那几个留在树梢上的柿子,经常招来鸟儿们的光顾。传说,这些柿子是专门留给乌鸦的。是人们对“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之情的回报。怕这些鸟儿在大雪封山后无食可取,就树梢上的几个柿子,供它们度过饥寒之苦。这一举动无形的给人以孝敬父母的启示教育, 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h1> <h1> 这棵柿子树的树龄到底有多长呢?至今仍然是个谜。我爷爷说,他打记事起,这棵树就是这么粗,这么高,这么大。可以想象它跨越了几个世纪,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很多地方就有这样一句谚语“千年松、万年柏,槐树还叫柿子伯”。可以说,这棵树还在 ,而树下的人是换了一茬又一茬。也可以说,这棵树几百年来目睹多少世态变故 ,见证了多少历史变迁.。</h1> <h1> 远的不说 ,在这棵树下 ,乡亲们迎来了土地改革,从此 ,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从此 老百姓当了国家的主人。又经过了互助组、合作社、跨入了人民公社。那时候,把自己家里的驴、牛牵到了这里,也才有了队部的驴圈、牛圈。梨、搂、耙、盖也在这棵柿子树下举行了入股入社的交接仪式。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大食堂 、大跃进在这里起步。从此,走上了集体化道路。</h1> <h1> 记事起,又迎来了文化大革命 的洗礼,以生产队为单位的“斗私批修”会议在这棵柿子树下举行。我们几个玩伴,那时候也就是二三年级的样子 ,在会上发言非常的踊跃。那可是“灵魂深处闹革命”啊,这个说,“我摘过生产队一个空柿”(软了的柿子)。那个说“吃了集体一个沙果“。还有的说“看见一个谷穗没有捡起来交到队部”。包括动机、原因、上纲上线,演讲起来,滔滔不绝 ,引来了大人们阵阵笑声。不过,还真的烘托了会场的气氛。那时候每个社员的思想都是非常纯洁的,也没什么私心可贪。也正是那个时候的锤炼,陶冶,社会主义思想,集体主义观念从小在心中就深深打下烙印,不可改变。</h1> <h1> 这棵柿子树下,见证了社会的进步,集体经济的壮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见证了50、60年代的吃糠咽菜,到70年代中期的基本温饱。见证了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施行,到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的合同签订。又看到了生产队的驴、牛,以及农机具折价到户,也看到了粮食产量的逐年提高。从此,这里的驴圈、牛圈、空地随着时代的需要,变成了漂亮的民宅。柿子树边的那条蜿蜒小道,也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虽然,还是那层层叠叠的小梯田,但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人担、驴驮、牛拉套的传统农耕方式已成为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h1> <h1> 随着时代的进步, 如今柿子树们,已经不是以前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把柿子当上好的水果食用。我的家乡也是一样,柿子树也转换了角色,由原来的铁杆庄稼变成了供游客观赏采摘的优质资源。特别是在深秋季节,漫山遍野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树上,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特别的显眼,吸引着大批游客。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今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农村观光旅游这一重要产业支柱,将会进一步得到发展。</h1> <h1> 我怀念我家乡的那棵柿子树,因为她就像穷人家里的孩子一样,不讲任何条件也一样能茁壮成长,朴实无华。我喜欢我家乡的那棵柿子树, 因为她以顽强的生命力,为家乡贫瘠的土地增色增彩,靓丽动人。我赞美我家乡的那棵柿子树,因为她顶风冒雪,战酷斗寒,给家乡人民带来喜悦,带来丰收。在我的心目中,这棵柿子树就是一棵坚韧不拔的树,就是一棵无私奉献的树,就是一棵诚实厚道的树,就是一棵高尚伟大的树。这不正是我家乡父老乡亲的真实写照吗?!</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