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也是世界四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馆藏300多万件,涵盖了世界范围的上下五千年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珍品,可谓是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亚洲部是博物馆17个部中最大的两个部之一。中国馆以其门类齐全、数量多、器物精美而居亚洲部之首。中国馆藏书画、青铜器、玉器、漆器、金银器等应有尽有。据博物馆介绍其中佛像收藏是中国之外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馆特色之一。 自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白马驮经,佛教传入中国,续以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之初,官家推崇佛教,各地开山凿石,凿造了许多精美绝伦的石窟神像。传承着佛教教义,也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r /> 上世纪之初,国势衰微,许多佛像和佛教文物通过不同渠道流入西方国家,其中美国是重要的流出地方。而成立于1870年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由于有一批致力于"鼓励和发展艺术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推动艺术的通识教育,为大众提供相应的指导。"(《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宪章》)的志士仁人,自然不会忽视东方文化的集大成者华夏文化,因此收藏了大批中国各个时期的精美的佛像。尤以《药师经变》为代表。《药师经变》是一巨幅佛像壁画,长15.2米、高7.52米。原为山西洪洞县广胜寺元代佛教壁画精品,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大都会博物馆完好的将壁画置于博物馆中国馆最大展室206室200多平方米的墙面上。慕名前往,站在巨幅古画前,其恢宏大气、精美构图、绚丽色彩令人震撼,肃然起敬。如此巨幅彩绘佛像壁画怎样流入大都会博物馆,博物馆说明资料介绍,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一酷爱中国文化的收藏家、医学家赛克勒(Sackler)博士以其母亲的名义捐给博物馆的。这样简单的说明显然不能满意。反复查询资料才了解其流转曲折历程。广胜寺是佛教东传中国最早的几个寺庙之一,建于东汉,1800多年的古刹,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供奉于此。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广胜寺也破败不堪,寺里的和尚无钱修庙,便将广胜寺下寺主殿壁画卖给两个美国古董商。关于剥画出售的经过,《重修广胜下寺佛庙序》记载:"……去岁(1929年),有客远至,言佛殿绘壁,博古晋雅好之,价可值千余金。僧人贞达即邀士绅估价出售。众议以为修庙无资、多年之憾,舍此不图,势必墙倾椽毁,同归于尽……",遂以1600银元作价,卖给了他们。壁画流入美国后,一次拍卖会上,赛克勒(Sackler)博士购得收藏,后以母亲名义捐献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赛克勒(Sackler )博士是一个热爱艺术收藏和慈善事业的名士,也很有钱,80年代与北京大学合作,捐建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到赛克勒的捐赠后,精心修复,将肢裂破解为数百块的壁画完整复原,并安置在中国馆最大的展厅里展示,成为最知名的中国艺术收藏品。<br /> 广胜下寺主殿的壁画除了《药师经变》以外,还有几幅同样精美的壁画,其中一幅流落到位于美国堪萨斯城的纳尔逊博物馆,一幅流落到位于费城的宾州大学博物馆。都得以修复和完好的保存、展览。赛克勒除了捐建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外,还捐建了多所美国大学博物馆。除了捐出《药师经变》壁画外,还捐了不少钱给大都会博物馆,为了表彰和感谢他的义举,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将最大的一个展厅命名为《赛克勒展厅》,展厅里布展埃及政府捐送的文物《丹铎神庙》,丹铎神庙是古埃及的一座神庙,建于公元前15年,由于埃及要建水电站,神庙将淹没,埃及政府于是将神庙送给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将神庙完整的搬到了"赛克勒展厅",成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最受欢迎的展厅。神庙之精美及展厅之恢弘磅礴令人叹为观止。因为与本文无关,所以不加赘述。<br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还收藏了大批来自中国的佛像,这些佛像数量多,时代跨度大,佛像型体高大,造型美,栩栩如生。一座座堪称完美的艺术精品。比美欧洲大师们的神像艺术作品。这些佛教造像藏品,长年固定展出的部分佛像布展在206,207,208展室,有几十座,自汉代以降,各朝各代都有,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多。从制作材料来看,有泥塑,木雕,青铜,鎏金,石雕,木胎贴金,干漆夹苎,陶瓷等种类齐全,以石雕造像为多。这些佛像造型高大,形象生动,雕刻制作精美,既威严又不失世俗之温情,饱含了古代艺术家们的特有的情趣。也是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这些精品中,尤其是《北齐.彩绘观音菩萨石雕像》、《北魏.石雕孝文帝礼佛图》、《北魏.青铜鎏金弥勒佛像》、《明代.彩绘木雕善财童子像》更是精品中的精品。由于年代久远、有些佛像有些破损,令人愤慨的是有些佛像头明显的是硬生生的从原石像上凿下的。留下盗凿者的罪恶之手印。尽管这些佛像在博物馆里得到非常好的保护,但是他们毕竟是被动的离开了他原本的地方和环境,令人唏嘘不已!佛教传入中国2000多年,几兴几废,伴随着一些文物被破坏,当代文革的"破四旧",更是将很多珍贵文物破坏殆尽,很多好的文物再也看不到了,甚为可惜。<br /> 看罢展览,特将拍的一些照片选发一些,与朋友们一起分享。</h3><h5><br /></h5> <h1>《药师经变》壁画及展厅慨貌</h1><h1>《药师经变》巨幅壁画绘于元代,即公元13—14世纪,由当时著名画家朱好古绘就。此画场面壮观、人物众多、色彩繁复、线条精巧,虽然经七百多年的沧桑和几万里的飘泊而瑰丽依旧。画面中央,身披红色袈裟的药师佛端坐于莲花宝座上,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胁侍两侧,再旁边有八大接引菩萨和十二神将,护佑各地受持药师佛名号众生。</h1><h1> 佛教最能吸引信徒的教义有两点:一求长生平安富贵,二求死后超生极乐世界。而达到这两个目的最简便的方法便是修行药师与弥陀两大法门。药师法门能够帮你生时消灾驱病,延寿长生。弥陀法门则可使你死后往生净土,进入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中国所有的佛寺,除了供奉释迦牟尼佛以外,几乎毫无例外地要供奉阿弥陀佛和药师佛。<br />佛教自东汉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其传播途径主要靠大德高僧讲经传法,但为普及普罗大众,就利用绘画的方式,通俗易懂地介绍佛经的教义内容,称为"经变"。这也就是广胜寺《药师经变》壁画名之由来。</h1><h1> 这幅壁画继承了中国民间壁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融入了中国佛像绘画的技法。佛像的造型沿袭了唐以丰满肥胖为美的审美观,药师佛及日光菩萨、月光菩萨的脸庞,皆圆若满月,慈眉善目,展示其慈善、宽容、智慧、禅定的内心世界。除端坐正中的药师佛身着袈裟,袒露前胸外,其余菩萨神将,都是穿着类似中国士大夫那样的长袍宽带,显得俊逸潇洒。无论从佛教还是绘画来讲,都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h1> <h1>《药师经变》壁画全貌。为了保护壁画及展品,展室恒温恒湿控制。低照度无辐射灯光。所以拍不好壁画的色彩效果。</h1> <h1>壁画局部照片</h1> <h3>壁画局部</h3> <h3>壁画局部</h3> <h1>北齐 彩绘观音菩萨石雕像(公元550-560年),像高约350厘米。<br />整尊造像雕工精美细腻,饰品华丽庄严,菩萨神态慈悲安详。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宝冠中央镶嵌一颗巨大宝珠。面形清秀,双目微垂,双肩披帛沿臂而下。观世音菩萨佩饰大量珍宝璎珞饰品即象征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怜悯,这也成为了后世观音菩萨造像的标准。</h1> <h1>辽 ,三彩罗汉座像(公元1000年),座高150厘米。</h1> <h1>辽 ,三彩罗汉座像(公元1000年)。座高150厘米。</h1> <h1>三彩罗汉座像侧像</h1> <h1>北宋,彩绘石雕菩萨像(公元11世纪-12世纪),高120厘米</h1> <h3>辽,彩绘木雕水月观音菩萨像(公元11世纪)。</h3> <h3>明,彩绘木雕善财童子像(公元1500年前后)</h3> <h3>明 ,彩绘木雕狮犼观音菩萨像,像高150厘米。</h3> <h3>北齐,彩绘石雕四佛塔,高250厘米。</h3> <h3>彩绘石雕四佛塔侧面照</h3> <h3>北魏正光五年 青铜鎏金弥勒佛像</h3> <h3>北魏 石雕赫莲子月碑(公元533-543年)</h3> <h3>唐 观音大势至造像碑(七世纪)高2.5米左右</h3> <h3>北齐 南响堂山石窟(公元565-575年),彩绘石雕菩萨像</h3> <h3>唐 天龙山第21窟,彩绘石雕菩萨像</h3> <h1>北魏 石雕孝文帝礼佛图<br />浮雕约高两米长三米,以孝文帝为中心,形成前簇后拥的礼佛行进队列。画面构图严谨,错落有致且和谐统一,形象地展示了1500年前,北魏皇室贵族崇尚佛教,列队礼佛的恢宏场面,是北魏社会宗教生活的生动再现,更是佛教造像汉化的代表之作。资料介绍,与《孝文帝礼佛图》同时同地还有一幅《帝后礼佛图》也流落到了美国。</h1> <h3>礼佛像的局部</h3> <h3>局部</h3> <h3>五代/辽,彩绘木雕菩萨像,像高150厘米。</h3> <h3>中国馆佛教造像展厅(206号展厅)之一</h3> <h3>北魏 云岗第25窟 彩绘石雕菩萨像,坐高180厘米。</h3> <h3>北魏 彩绘石雕交脚菩萨像</h3> <h3>北齐 南响堂山石窟,彩绘石雕佛头像</h3> <h3>侧面像</h3> <h3>北魏 石雕燃灯佛像(公元489-495年),高300厘米。</h3> <h3>东魏 彩绘石雕菩萨像 ,高160厘米。</h3> <h3>隋/唐 彩绘石雕观音佛像</h3> <h3>隋/唐 彩绘石雕观音佛像</h3> <h3>北齐 北响堂山中窟,彩绘石雕菩萨像</h3> <h3>明,洪武18年,彩绘木雕水月观音菩萨像</h3> <h3>近摄</h3> <h3>明 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像</h3> <h3>元至正19年,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像</h3> <h3>北宋,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像</h3> <h3>唐,彩绘石雕阿弥陀佛像</h3> <h1>北魏,太和10年,青铜鎏金弥勒佛像,高125厘米。这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早期鎏金佛像。与五世纪印度佛像风格类似,沿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h1> <h3>唐,彩绘贴金天王像。</h3> <h3>明,黄铜鎏金天王像。</h3> <h3>明,黄铜鎏金天王像。</h3> <h3>大理国,青铜鎏金天王像(11-12世纪)。</h3> <h3>隋,青铜鎏金观音菩萨像(公元6世纪)。</h3> <h3>唐,青铜鎏金大日如来像(公元8世纪)。</h3> <h3>大理国,青铜鎏金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11-12世纪)。</h3> <h3>辽,青铜鎏金大日如来像(公元11世纪)。</h3>